三招养成松弛感:不对抗当下、不强求生活、不为难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状态:遇到突发事件总是情绪失控;对待家人没有耐心、暴躁易怒;常常苛责自己,沮丧失望……
情绪紧绷,内心便会像抽了真空的袋子一样,纠结拧巴;只有松弛下来,人的状态才会像吸满水的海绵般充盈舒展。
松弛,意味着与生活和平共处。只有保持松弛状态,人才能获得创造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1
接纳当下,坦然面对一切
曾有位同事在跳槽的时候编排我的不是,说离职是因为受到我的排挤。
消息传到我耳朵里的时候,我彻底懵了。我一直把她当朋友看待,别说平时对她照顾有加,哪怕别人议论她工作不靠谱,我也极力维护。
脑补一下被人背后议论的种种场景,我非常难受。想与她对质,却担心关系闹僵;想向周围的人解释,又担心越描越黑,只能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可我越回避,这件事越是过不去。我的情绪低落到极点,静不下心来做任何事情。
刚巧,我读到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书中说:如果容忍谣言而不去自证清白,那么在别人眼中就是谣言散布者所说的那样。
我幡然醒悟,找到同事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等到了应得的“对不起”,也终于可以轻松面对大家的谈论,不再有任何躲闪。
就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生活突然变得轻松。
逃避问题,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会像乱麻般越缠越紧,让我们不得喘息。要想不被长久困扰,就要学会坦然面对。
人一旦和问题对抗,就容易在不值得的事上为难自己。当我们接纳问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才会滋生出解决的勇气来。
一切事情都可以发生,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允许它们的存在,才是你热爱生活的开始。
2
取舍有度,尊重自己的内心
有一次,先生邀我参加朋友聚会。晚上有学习任务的我不想扫兴,想着用完餐再赶回去听课也行,便勉强同意。
谁知道,随着大家喝酒的兴致越来越高,早该结束的饭局拖得越来越久。
眼看直播课快开始了,我想先行离开,却被朋友拉住。无奈之下翻出耳机戴上,想凑合一下,可身边吵吵嚷嚷,完全听不清楚。
我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最终在耳边又一次响起“再开一瓶”时起身离去。
结果可想而知,朋友诧异,先生不悦,我也没了听课的心情。
其实,一开始解释清楚不参加饭局的原因,先生是会理解的。却由于自己希望两全其美的动机,造成了不愉快的结果。
心理学中,动机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个体内在需求转化而来的动机;外因是外部因素诱发的动机。
“我希望”“我愿意”等内在动机,让我们“心甘情愿”。遇到困难或变化时,容易心平气和地接受。哪怕结果不那么尽如人意,也不会觉得委屈了自己。
而外在动机,会让我们有“被迫”的不甘,一旦事与愿违,就容易心理失衡。哪怕在别人眼中多么的成功或幸福,也难免后悔、落寞。
人生总会面临各种选择,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择偶、择业。世事难两全,人总要学会取舍。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心之所向,才能心生欢喜,让人更轻松地面对一切挑战。
3
信任自己,客观对待别人的评价
前段时间,我因项目宣传结识了一位叫小月的设计师。感觉到她精神状态不好,我特地关心了一下。
原来,小月经常遭遇同事的否定,从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她总是担心没有正确领会客户的意图,害怕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我跟小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既要了解客户想要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想,只有意见达成一致,才能做出满意的方案。
为了帮助小月少走弯路,我们共同搜集了许多对标参考资料,确定方向。初稿出来后,召集大家轮番讨论,再反复修改,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项目完美收关。
小月坦言,通过这次锻炼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不再瞻前顾后,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
遇到质疑很正常,人人都要从0到1慢慢成长,全力以赴就好。
如果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很难理性评估自己。会敏感多疑,反复揣摩别人的言行;害怕被否定,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担心失败,做事不果断……
我们既要看到不足,也不要妄自菲薄。只有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才不会被别人轻易左右。
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接纳和信任自己,才能拥有自由的灵魂和不设限的人生。
4
我们阻止不了任何事情的发生,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做好自己。
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无常,允许变化,接纳自我,人便自然活出了松弛感。
松弛感,是内核稳定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把心力用在“值得”的事情上,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与幸福。
当你卸掉负累,屏蔽干扰,生命能量就会越来越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相信:世间美好,人间值得。
无所谓前路漫漫,放松地做自己,挺好。
引用文献:
《人生的智慧》阿图尔·叔本华著,中信出版集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