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到《长安》,追光动画还要走多久?
文 | 王重阳lp
它是一家动画制作公司,网上找到的资料显示于2014年追光曾经制作了动画短片《小夜游》,并在当年完成了B轮融资。
然后是2015年,追光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小门神》上映,这部电影由阿里影业发行,市场反响平平,两年后在某网站上看了《小门神》,坦率地说:
还 行。
创意较新颖,角色造型也很有特点。
只是当年可能因为宣发策略的原因,《小门神》在市场前期投放时略有不足,但这属于阿里当时内部的资源倾斜问题。
对于电影宣发行业来说,差不多从2019年开始,宣发对电影的助力有些难以言表,在依托影片自身质量的同时,如何用最少的钱在电影上映前烘托氛围让观众买单似乎渐渐成了一种套路。
追光动画作为当时业内业绩平平的新晋影视公司享受不到资源优先配给也属正常。
真正让追光动画一炮而红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宣发套路,而是作品质量引发的口碑发酵,这一点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及过,那就是2019年初的《白蛇:缘起》。
对于当年春节档唯一一部凭借观众口碑逆袭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凭借非凡的创意和角色的重新构架迅速引起好评狂潮。在2019年的年初,各地影城迅速将一些半死不活的电影撤下重新排片,至今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许多网友热烈表扬这部电影结尾处与台视《新白娘子传奇》的完美衔接。
当“若非前世那一眼……”的旋律响起时,追光动画正式进入观众视野。
而同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融资狂潮进入巅峰时期(我不愿意称其为最后),动画电影立项潮也开始了,但随着一场疫情的重击,这股风向随同整个电影市场一同进入寒冬,我亲见的很多动画电影项目连同彼时成立不久的公司一起消失了。
回过头来看,恰是在寒冬时节才能验证一种理想。
如追光动画。
2021年-2022年,《新神榜》系列推出了两个人物:哪吒和杨戬。
市场对这两部电影的评价两极十分严重,赞誉者以为“法天相地”的概念被追光动画解构得十分到位,批评者的意见则始终伴随着追光动画的各种作品左右:
颠覆、改编、不成体统。
当然,这种意见不止困扰着追光动画,也困扰着许多现今的中国影视工作者。即便少有人拿我国神话题材电视剧顶流——央视83版《西游记》驳斥一些不可理喻的谩骂,但我想观众最终会选择用脚投票:
负面的意见往往衬托出作品的优秀。
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是“反抗、打破、重塑”,在“寒冬”中似乎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当然,大多数人依然沉浸在“打得一塌糊涂”的视觉快感上。
2021年,追光动画还有一部《白蛇》的续集,即《白蛇2:青蛇劫起》。
影片开始不难发现人物造型依旧承袭了电影版《青蛇》的特点,许仙终于成了负心人,法海依然那么年轻,至于青蛇则成为主角,并进入到追光动画构思中的奇幻世界中,我可以理解那个糅杂了现代和古代多种元素的世界也是一个“法门”,它颇暗合佛教思想中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世界观,过去即现在,现在即未来。这个构想当初也震撼到了我。
而电影里被“感染”后的人类精怪们又借鉴了“丧尸”的概念。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上述几部动画的结尾处,追光基本上还留下了伏笔,预示着必有后续。
宗教理解、情怀加持、思想解读+爱恨情仇
以上都是追光动画的作品特点。
直到今年的《长安三万里》。
我深以为荣的是,早在今年年初我就说过我看好这部动画电影,片名就很吸引我。
但让我觉得追光值得赞誉的,并非《长安三万里》临近结束时高适说的那句“诗在,书在,长安就在”,以及片尾处不断涌现出的诗词歌赋。
而是影片中伴随高适回忆时说的那句:
“李林甫,支撑大唐的最后一根朽木。”
除了在专业史学界文章中见到过客观评价外,我几乎没有在任何影视剧里看到过“文艺工作者”(注意,我加了引号)挚诚的研究、演绎和评价。
同样,批评者的焦点依然如“李白怎么是这个样子?”
这里岔开说一句以前做宣发时的理念:
要科普,不要解释。
同样也有一些遗憾:
早些年漫威电影在中国内地最火爆的时候,包括院线在内的宣传平台也会同步进行“盲点解析”,以便于观众提前了解角色起源和历程。然而如今这种宣发手段似乎停滞了。
追光动画的“悲情”之处在于:
它玩得有点太“高端”,让有些具有抖音和快手属性的观众无所适从。
而它面对的,是“行活”和“标准动作”愈发程式化的宣发思维。
这也就意味着——
追光动画从成立至今,它的每一部作品拼的不是宣发规模,而是作品口碑。
追捧它的人看重的是它推出的作品中的艺术成分和文化属性,非议它的人……
对任何事物都会非议,无论是真的好,还是真的坏。
市场是个好东西,它在检验一部作品品质的同时,也在检验思想和文化艺术的真伪。
我相信追光动画的团队中有许多严谨的、肯研究相关题材的、艺术天赋极高的、具有浪漫的创作情怀的优秀成员。
我也相信一部作品在迎合市场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节操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我对追光动画予以好评的原因。
至于好的作品不吝惜溢美之词是一种它必然配得的荣耀,对于认真的创作团队也同样报以尊敬则是一个人起码的素质。
如《封神》《热烈》和《长安三万里》。
上述这些作品,有的描述上古神话和“天下”的概念,有的在讲述“人这辈子终究要当一次固执的傻子”,有的则在浩瀚的诗海中用人生诠释文化的传承。
它们都在燃烧我的中二之魂。
因此,依然用《长安三万里》的那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