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CEO星矢十周年分享:科技为笔人文精神为墨,创造广阔而温暖的社区
十年,是一个有一定意义感的节点,适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小红书人是如何通过一步步探索和思辨,尝试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在82小红书日上,也是小红书的十周年庆上,小红书CEO星矢分享了小红书人的故事——小红书从诞生之初就注重快速验证用户需求,并希望让每一个用户感受到团队的用心与真诚。也正是因为对“生活没有标准答案”的相信,小红书在早期引入算法,希望能让更多人发现适合自己的小红书。
在十年的这个节点上,小红书人也在思考自己的变与不变。在审美与效率,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思辨中,星矢对小红书的使命做了进一步阐述——“以科技为笔,以人文精神为墨,勾画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如同星矢在分享里所说,我们真诚地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每个普通人,无论他出生和生活在哪里,打开小红书,他都能看到一个广阔的大世界,从这里走向世界和未来;也能通过普通人的分享和连接,感受到一个温暖的小社区,让陌生不冰冷,让活着不孤单。
合伙人原则:能者上,彼此倾听
十年前的第一天,小红书人是我和木兰。我想跟大家先分享最初的故事,2013年一个晚上,我和木兰在一个bistro喝酒,聊着聊着我们就觉得要不然一起做一点事。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要做什么:我们没有聊行业风口、市场规模,也没有融资计划,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是“一起做事的原则”。当时我们各自提了一个原则。
当时我提的是:未来小红书里的任何岗位,都要留给最胜任的人。我和木兰永远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成为公司的天花板。木兰提的是要把耳朵打开,倾听彼此;关上门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不同的观点,但打开门,我们就是一个声音一个决策。
现在往回看,那天晚上我们对彼此提的承诺其实都是“文化”。一路走来这两个原则,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了我们一路上选择同路人的标准。也因为这些原则和文化,我们迎来了在座的小红书人。
追求速度,也追求用心创造
没过几个月,小红书成为了一支10个人左右规模的团队。大家都知道我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7个PDF。其实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来了,但是那个时间点受到“精益创业”思想影响的我们,还是决定用一个PDF的形态,用最快的速度测试用户的需求,收到用户的真实反馈。
那个时间点这个小小的创业团队,没有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内容运营、生态、增长,更没有战略。我们就是一个小型编辑部,我和木兰一起合著了美国购物攻略,找远在新加坡的柯南友情约稿新加坡购物攻略,樱木负责了7本PDF的视觉和排版,还找了朋友手绘了封面图。
我那天看到这个的时候特别感慨,比如中国香港这本,上面画的其实是一只米老鼠牵着一只大黄鸭的气球飞在海港城的上空,多么应景又浪漫。
即使是早期那种一无所有的时刻,即使也许只有几百个用户能够看到这个PDF,我们依然希望那些最早的用户能够从这些细节当中感觉到,这是一个用心的作品,这是一个用心的团队。
十年了,无论我们走多久,无论用户规模有多大,我都希望小红书人能够继续像初恋一样对待我们的用户,用匠人之心给他们带去真诚的,能够穿越时间的作品。
思辨:审美与效率、个体与规模
时光飞逝,2015年的小红书之城第一次注入了“算法”的力量。前几天看小红圈的推送,我才得知当时我们的第一位算法工程师罗杰一度很迷茫:社区新增内容一天只有几百篇,用户很快就刷完了自己感兴趣的笔记,推荐根本跑不起来。
数据上看我们“杀鸡用牛刀”,推荐算法很多时候不如编辑推荐的效果好。但是当时我们有一个核心判断,生活不是舞台,没有标准答案。
聚焦在生活方式的小红书必须用好推荐,才有机会为每一个用户度身定制一本最适合他的小红书,带他看大千世界的精彩和身旁的美好。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拥抱了算法推荐。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挑战:也是那一年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审美与效率、主观判断与客观数据、内容运营与推荐算法相爱相杀的元年。
那个时间点,行业中还有一个很火的话题叫“算法有没有价值观”?在审美与效率、个体与规模、人文与科技的拉扯之中,我们好像不能放弃任何一边,但我们那时候好像也没有找到一个方法让他们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那个时间点我们也被外界冠以了“慢公司”的称号。虽然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往回看好像是“克制”,但站在当时,其实我们就是既希望保留我们的匠人之心,也希望运用技术和数据的力量,让更多用户能感受到生活之美。
小红书的第二间“办公室”, 上海高安路
当时那个小办公室的一楼有一面黑板,我们的第一位工程师路飞手写了一段话,“我不知道如今的黑客是否会流芳百世,但我们可以看到如同艺术家一样,这些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人正在改变世界”。
黑客、艺术家、数字时代、手工艺人、改变世界,这些词感觉不属于同一个世界,但是他们在那个时刻击中了我,好像冥冥之中指引着我们想去的地方。但那时的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少年心中的乌托邦,还是一个真实存在和我们能去到的地方。
那段时间我看了非常多的书,关于科技、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我也看了很多科技史上为数不多在我心中能够做到“既伟大又美好的公司”,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的成长故事。这个过程中,我依然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但我逐渐确定了两件事:
首先,科技是我们这个数字时代的神奇画笔。任何一个致力于成为这个时代的顶尖创作者,无论个体还是公司,都需要拥抱、学习和运用这个时代最神奇的那画笔。所以小红书首先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需要去拥抱、学习、掌握、运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科技。
但另一个问题来了,优秀的科技公司很多,小红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并不缺优秀甚至卓越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而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们有幸掌握了这支神奇画笔,不同的人,不同的公司,会画出不一样的画。
我们画什么,我们为谁而画,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公司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定义了你是谁。
有人为了证明自己而画,有人了为了财富而画,有人为了表达而画,小红书为何而画?当时的我没有答案,但这个问题却留在了我心里。
成年礼:做有少年气的成年人
时间来到了2019年,那个时候的小红书是一支千人团队了。2019年第一次82活动的主题是《大梦想家》,事实上那一年是公司发展中最艰难的阶段。
2020年年中,我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战略共创会,那三天的会我相信参加过的同学都刻骨铭心,也有很多同学哭得撕心裂肺。在那之后,我们开启了视频2.0和5000万的战役,我们加入了战斗。
今天回想那三天的场景,恍如隔世,很难想象这才仅仅是三年之前的事。那会议结束的时候,参加的同学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感想。这张纸的左上角我们写上了三个字:成年礼。
2019年,我们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想象一下5年之后的小红书,它会是什么样子。我分享一下当时木兰的畅想:
这三天的讨论中,我看着大家的对话,看到这个环境中冒出来的那些非常自然,非常原生的味道,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对话从来都不是关于我们要打败谁,而是我们要成为谁;不是关于我们要变得多强大,而是关于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
我试图去描绘我看到的场景,于是我打开了ChatGPT,输入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文精神?”这是它的回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