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渡十娘|生孩子就如拆盲盒,选父母又何尝不是?

渡十娘|生孩子就如拆盲盒,选父母又何尝不是?

公众号新闻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雨净

编辑|渡十娘  



“咱们干什么职业不需要个文凭和培训证书?可单单就是做父母这个职业没有经过什么培训,糊里糊涂就上岗了。自己还没活明白呢,自己还没站稳脚跟呢,自己还茫然四顾呢,就拉扯上了孩子,怎么会一帆风顺?世界这么大,社会这么复杂,怎么会不交学费?”

CQ的这番话扎心啊。多少人是在精神和物质都没有准备好,一两次滚床单的激情过后,不得不面对套在头顶的“紧箍咒”。


是哦,当一个胚胎根植在一位女性的子宫里,无论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有了胎动、可以拳打脚踢了。那个捧着肚子,感受新生命的女人是骄傲、还是焦虑;是幸福、还是痛苦;是欣慰还是麻木;是期待还是诅丧。

围绕在这个孕妇周遭的是什么环境?是大城市、城镇、还是乡村;坐拥家族的财富,还是吃了上顿发愁下顿的窘境;是在职场上踌躇满志,还是在岗位上忐忑不安。

那一声嘹亮的啼哭之后,宝宝是可以安稳地躺在落地窗旁的摇篮里晒太阳。还是惊恐地躺在逼仄的小床上满嗅熬白菜的气息。

有一点是真实的。孕妇“卸货”以后,无论是父母还是新生婴儿,双向都是新鲜、艰难地求索,也是每天都在开启的盲盒,因为你并不知道孩子给你的是怎样的惊喜和惊恐。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去问了小茶(ChatGPT),什么是拆盲盒?小茶说:

“拆盲盒(Chāi Mángxiāng)是一种消费文化和娱乐方式,起源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盲盒"是指一种包装精美、通常外表相同但内容未知的盒子,类似于一个谜一样的礼物盒子。在拆盲盒的过程中,购买者不知道盒子里具体包含的是什么,因此被称为"盲盒",这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和期待感。

拆盲盒的玩法通常是购买一个或多个未知内容的盒子,然后在拆开后揭示其中的物品。这些盲盒内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商品,例如玩具、文具、装饰品、手办、潮流商品等,而且每个盒子可能有不同的主题或者不同的概率来获得某种特定商品。由于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拆盲盒成为了一种收集和交换的文化,也吸引了许多爱好者。

拆盲盒除了提供了购买和收集的乐趣之外,也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人们通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拆盒的经历,讨论所得物品的品质,交流收集心得,甚至通过交换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

然而,拆盲盒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因为其中的随机性和概率设计可能导致某些消费者过度消费或者不满意所得物品,因此一些国家也在监管这种商品销售时加以限制或规范。”



端午节的时候,买了粽叶,泡了糯米、红枣、红豆、花生,还有做好的几块儿红烧肉,设计了肉粽、红枣粽、红豆粽、花生棕各种搭配后,我想着如果粽子的形状不同,或是绳结的方式不一,有利于分辨。

但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由于我的手艺和能力有限,粽子包的大小不等,绳结打的乱七八糟。只好暗自下决心在炖煮的时候通过分层码放来做一些区分。

煮粽子的超大不锈钢炖锅是从Jill家借的。给她还锅的时候,顺便带给她几只粽子。她给我回信儿说粽子特别好吃。她想吃红枣的,拆了一只红烧肉的。她先生想吃红烧肉的,拆了一只红枣的。所以两个人一交换,正合适。还说吃我包的粽子就跟拆盲盒似的。

脑海里的粽子各个棱角分明,模样俊俏。自己包出来的一滩、一坨的无形。这恐怕就是所说的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吧。养孩子不也是同样的道理?


记着十几年前,我们几个好友组织去欧洲旅行。同行有我十岁的儿子和邻居带着10岁的女儿。在奥地利的一个国内机构的招待所,早餐有豆浆、油条、煮鸡蛋。吃早饭的时候,邻居在屋里折腾她一头浓密的秀发,让我们先带着她女儿去吃。

餐厅就我们几个人,各自拿了盘子盛上自己要吃的,边吃边聊。就见邻居的女儿盛了牛奶、拿了鸡蛋和油条小心翼翼地走到桌边,放下后又拿起盘子去盛吃的。我问了一句:“娃娃,你为什么不吃,还去拿呀”。她忽闪着大眼睛,慢悠悠地回我:“那是我给我妈妈拿的”。

我以为是邻居嘱咐女儿给她拿吃的。等她加入我们才知道女儿总是特别关心她。好吃的总是先举到妈妈的嘴边。那天生儿子的两个母亲很是羡慕生女儿的妈妈。但是一口塞进大半个鸡蛋的娃娃妈妈不耽误咀嚼,淡然一笑说:“我还羡慕你们生儿子的呢”。

如今给妈妈拿早餐的娃娃在美国读大学。在父亲生病、妹妹青春期的耍混里,她变成了更年期母亲的极大心理安慰。

生儿子的两个母亲最近互换了一下信息。无论是结过婚的那个男孩儿,还是正在谈恋爱的男孩儿,从来就想不起和父母联系,嘘寒问暖就更不可能了。

于是我很赞同坊间传说的:“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儿子是漏风大裤衩”。


记得二十多年前,和我同在一个公司的北京女同事结婚了。她的爱人是她研究生同学,祖籍南方。我们小小的办公室分着好几个部门,大家都分头忙乎着。
但是见缝插针,我们有的时候聚餐,有的时候到同事家暖房。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十多个人呼啦啦去那个女同事在北京五环边上买的一居室。研究生毕业没两年就买房了,可喜可贺呢。

没过多久,有一天在公司的茶水间研究生女同事笑眯眯地告诉我怀孕了,让我保密。我当时想,怀孕保密这个事儿不靠谱。过几天你的肚子就大了,怎么保密呢。

研究生女同事是独生女儿,把买的房子租了出去,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孩子也是父母帮着带,接送幼儿园。有一天同事把放在桌上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收了起来。再后来听说他们离婚了。

在过日子的鸡毛蒜皮里,北京女研究生在父母挑起的每一次事端中,都没有站在来自南方的男同学并爱人一边。后来谈及此事她说:“他还是不够爱我们。如果爱,什么不能忍呢”。

我也相信即使没有爸爸在身边,女研究生的儿子也会幸福地成长。只是没有爸爸在身边的缺失终究会让她儿子在未来以一种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就很盲盒了。


“你可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儿骂人,你以为他不会说话就没事儿。丫全听着呢,只要一张嘴,满嘴都是脏话”。这是一个有心路历程的老同学语重心长对我娃爹的嘱咐。

是的,我们在家里都不说脏话。但是还是不能避免从幼儿园、小学放学回来,儿子玩儿着玩儿着、忘乎所以地爆出的粗口。只是他自己是知道的,吐吐舌头,与我们对视时尴尬的表情一闪。

我也还是见过张嘴闭嘴“傻逼这个、傻逼那个”的孩子。家长在旁边无计可施。虽然嘴里说着:“你不可以这样说话”,但是伸手把孩子揽在怀里的嗔爱就是对脏话的无限纵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指孩子的性格、性情、行为为未来已经打好了底子。多少父母因为工作、挣钱、做生意的借口把孩子放给老人和保姆,而错失了最佳的“调教”期而遗憾的呢。


“孩子六岁之前是父母的,六到十二岁是老师的。十二岁以后是朋友和恋人的”。这是有一次听心理学讲座,来自台湾的金韵蓉老师说起的。

金韵蓉老师和她的刘先生在儿子10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去英国读书。我相信一个极其温和的母亲把儿子送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心里有多么不舍。但是如果你见到金老师的儿子,他满脸的阳光和自信,纯正的伦敦腔,超强的工作能力,就知道那段家庭成员离别的价值。

孩子从出生到六岁那段时间非常依赖父母。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关键期。每个孩子天生就是演员,而且观察能力很强。孩子察言观色中知道父母在家里的“势力范围”,他们也会利用这些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人会说危言耸听了吧,三岁的孩子能有什么目的?如果三岁的时候多吃糖豆是这个孩子的目标,并且很容易实现。那自此以后孩子有了什么新的目标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且是父母无法控制的。

如果在孩子六岁之前,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观点不一致。孩子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目的达成做自己对谁更好的选择。无论父亲还是母亲,千万不要以为六岁的孩子对你的选择是因为爱,那完全是因为孩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做父母的是什么职业;什么教育背景;是学历越高、越有钱、就越有爱、越会爱吗;父母是通情达理之人,还是容易剑拔弩张的暴脾气;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两面派;还是表里如一的乐天派;是工作顺利、性格外向的人;还是工作不顺心,经常唉声叹气的人;是容易满足的小职员,还是很有野心的小领导.....。在妈妈的子宫里,孩子已经开始感受这个世界,预知自己的未来。

适龄生育女性是从20岁到40岁之间的年龄跨度。社会环境、原生家庭、教育背景、人生际遇等都是对一个母亲的“滋养”。

我老妈是和克林顿、小布什、川普同年出生的。她只有半岁的时候,就被家人因为养不起而放在山西吕梁农村的集市上送人了。抱回我老妈的那对小夫妻,我的姥爷和姥姥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在我老妈十五岁的时候,她家亲戚又把她从山西带到青海的海晏县照看孩子,就是现在所说的居家小保姆。

后来在青海,河南农村出生的、大学毕业的我爸,看上了山西农村出生、小学文化的我妈。请人说媒,后来就稀里糊涂的有了我和我的妹妹、弟弟们。教育程度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差距、饮食习惯的差异、四个孩子的抚养,终究是让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和口音的我父母熬成了谁都离不开谁的老来伴儿。


我记得我挨打的经历,也记得我爸伏案写报告和愁眉不展。还记得他自行车架子上驮着的宰杀后的整只羊。更记得我妈在灶台前擀面条、揪面片、熬玉米面和白面糊糊,伺候一家人。我成长的记忆,是我的营养。

在我家工作了16年的小时工小侯阿姨和丈夫外出打工,把女儿留给四川农村的父母。小侯阿姨和丈夫的感情很好。他们定期和女儿通话,每年都回老家。有时候也把女儿接到北京玩儿。在她拖地、擦桌子、做饭的功夫,我知道她女儿初中了、高中了、上大学了,谈恋爱了。

小侯阿姨在我们小区好几个家庭做家政。她服务的对象有在联合国做过翻译的、有高校的领导、有企业家。几年前,她说服小区一对离异业主复婚。还挽救了一个即将离异的四川来京务工保姆的婚姻。

小侯阿姨的情商可谓高。离开北京快三年了,我的生日和所有节日都能收到小侯的祝福。眼下就业形势十分紧张,我一度想帮小侯写一个推荐信发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帮她找个下家。但显然,小侯不需要麻烦我。她的高情商和麻利的手脚,让她始终有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记得我儿子在学双簧管的时候,经常逼迫他练习,或加长练习时间。他认真和糊弄都是能听出来的。有一次我说他吹的不对,他没有吭声,攥着双簧管的手臂往前一伸,把管儿推到我的眼前:“你吹吹试试,给我做个示范”。

真是半大小子气死老娘。后来他爹拉着脸批评了他几句,算是给我解了围。胡适的散文里有他妈妈怎么惩罚他,比如下跪,比如掐他的肉。有一次我也是掐了五年级儿子的肉,他一边揉着一边说:“幸好在学校被我班女生掐过,和她们比,你这不算什么”。听他一说,我的眼泪在心里四脖子横流。

这些年看过谷爱凌这样孩子的励志故事。但也听说过父母给孩子的书包里放跟踪器侦察孩子的行踪;为限制孩子打游戏大打出手,把门踹出洞,甚至把门板卸了的。

有一次问起我儿子为什么不沉迷打游戏,他憨笑着说:“因为你儿子没有别人打得好。没打几下就败下阵来”。我听着竟然为他的不够好而庆幸。我也问过他:“你觉得生在我们家幸福吗?”他觉得莫名其妙,说:“我觉得还行吧”。

当我有一阵觉得婚姻太累了,他说:“我爸找个年轻貌美的很容易,你可得想好了”。从小看着他没有特别的选边儿站,可我还是觉得他总是站在他爸那一头。


人生苦短,父母和孩子一场的缘分和修行十分不容易。年轻气盛时的焦灼,年老气弱时的无奈,都是一个个活在当下的“锈蚀”。

我是觉得在父母与孩子的双向盲盒里,父母一方要努力做好自己,学会爱自己、爱孩子,学会与时俱进,提高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不要和孩子摆谱、也不要摆烂。就是有几个臭钱也不要觉得自己多么不得了,因为很多人的很多钱是经不起推敲的,也不是孩子可以复制来的。

至于孩子成长成什么样的人?看看你给与过、展示给他/她什么?看看你自己和周遭,多少应该心里有点儿数儿了。因为施与和获得其实是相等的。

文中图片均是作者在俄勒冈拍摄
 


做更好的公号  做更好的自己


​特别专辑:
幽默人生 得体退场——全球华语作家告别吴玲瑶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2022 热文排行榜: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雨净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email protected]
国内:[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渡十娘|美国高法今日判决:华裔爬藤,难或易?渡十娘|把怀念融进汨罗江水渡十娘|她让三千多个中国弃婴在美国找到了家四十三 反右渡十娘|张凤:跟随他上“白鹿原”——醇厚的好友陈忠实先生渡十娘|山居漫笔:六月学画记ZT:龚俊在红毯上的游刃有余之感渡十娘|坐标上海——接到一个微信,我的房东去世了,39岁渡十娘|少年夫妻老“难”伴渡十娘|娱乐新闻上热搜,不是互联网的原罪渡十娘|太古里街拍不管你怎么看,反正我觉得蛮养眼的渡十娘|《我爱你》,我却不爱你渡十娘|小说连载:覆水(二)管理风险何尝不是管理财富普京的秘密(1)——瓦格纳组织(2)渡十娘|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关于美国社区活动近万元“北大清华研学游”,变成与校门拍照?“拆盲盒”式研学团背后的火爆生意与乱象渡十娘|机器人ChatGPT用一分钟完成高考作文:故事的力量休斯顿妹子连收41个陌生包裹, 亚马逊客服竟让“留着拆盲盒”?唱和数首咏时间渡十娘|回到疫情后六月的北京渡十娘|逐梦小哥——看美国长大的孩子怎么“卷”渡十娘|上海老爸的“窃听风暴”渡十娘|第八只眼睛看高院AA案人老病多。。。渡十娘|演員孫思瀚:我的大師姐老媽顧月華渡十娘|《乔治娅》:小网红Geogeo用一双无瑕的大眼睛治愈你的夏天渡十娘|事了拂衣去渡十娘|“流浪”美国四十年:我看中西如何合璧渡十娘|小说连载:螺蛳姐姐(十,完)渡十娘|我是如何走出抑郁症的深渊渡十娘|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从未停止渡十娘|從哈佛官司,到未來華裔——美國獨立日裏的一些奇思怪想渡十娘|仇视孩子,正在占领中国舆论场渡十娘|生死Costco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