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渡十娘|從哈佛官司,到未來華裔——美國獨立日裏的一些奇思怪想

渡十娘|從哈佛官司,到未來華裔——美國獨立日裏的一些奇思怪想

明星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Sunny

编辑|渡十娘 



前言:关于美国独立日


美国独立日并不是一个国家政权建立的日子,而是人民宣布脱离一个国家政权的日子。

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签署《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统治。国父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在签字前夜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我相信我们后辈将每年一度庆祝这个伟大的纪念日,这一天应当被视为拯救日来庆祝”。

自此之后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英国打了长达八年的独立战争。

1783年圣诞节前,带领北美人民取得胜利的乔治.华盛顿将军宣布辞去独立军总司令,他主动解除自己的军权,把一切权力通过联邦议会还给人民。

1787年5月,十三个独立州的代表们重聚费城,经过一百多天的讨论和争辩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一部“ 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 of United States)” 为约束政府而制定的宪法。

1789年,根据宪法规定的方式,乔治华盛顿全票当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至此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联邦政权的正式成立,联邦政府开始正式运转,独立自由是美国人民的历史文化根基。

“美国人”并非是一个种族或民族的成称谓,而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选择在这片“自由而勇敢的土地”上生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各族人民的总称,他们有着同一个梦想:“人因神造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独立日的全部意义。


从第一个独立日起就写在了《独立宣言》的前言里。

每当这首国歌被唱起的时候,最后一句歌词,用提问的方式提醒着这里的人民那星光灿烂的旗帜,是否仍在这自由的土地和勇敢者的家乡迎风飘扬?




美国国庆,不叫National Day,而叫independence day。作为一个外来移民,突然觉得这个国家跟自己是如此的密切相关。很多人移民到了美国,为了表示自己“不忘本”,大搞各种形而上学:从逼孩子学中文吃中餐到自己坚决不入籍然后处处都站在母国情怀的道德高度上狠批某某某某“舔美”。乍眼看去,就像是千年卧底,其实也没什么人派给他什么光荣任务,但人家就是坚持要做“中国人”,而且要在美国做中国人。这一点,我始终没有理解过。



美国当然作为地球上的一个奇葩国家,有很多值得诟病的东西,除了美元流通和爱管闲事两件事,美国在其他方面都不是“老大”,福利不要说比不过北欧诸国,连身边的加拿大也望其项背,甚至连我母国某省都比不了,究其原因只有一点:太爱管闲事了。如果把爱管闲事这些钱拿出来分给我们这些纳税人的话,我估计咱们都可以早早躺平了。也早早实现杨安泽提倡的每人发2000块的理想状态了。


爱管闲事也就管吧,问题是自己也没管好啊。人家嘲笑你: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对啊!能不能咱们也搞点摄像头啥的?就算宪法规定了持枪自由,老祖宗的法咱不违,但搞一点比如把枪店关掉点啊,把枪都拴上链子啊,买不到子弹啊等等等等。反正不能让人随便搞到枪,就算搞到了也不能想开枪就开枪。问题是,我也是合法持枪者啊,我相信我左邻右舍都是。但我从来也没想过要拿枪去杀人啊?我甚至连子弹都还没拆封,一直就躺在家里的壁橱里独守空橱。我甚至想,再不摸摸我也就忘记怎么打枪了。等到真要用的时候我只能吓唬吓唬人家。但至少,我体力上拼不过贼人,甚至可能有时候我也不愿意警察踏进我的家门。所以,宪法保护我可以用工具,我也正好去考了执照而已。


也许,这就是一种拥有但不一定要使用的自由吧。



美国是一个保护弱势群体的国家。所以我始终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移民。如果我跟你谈起移民,肯定不是我觉得你在家乡活不下去了需要逃难。恰恰相反,我认为两种人可以考虑换个活法:第一种是财务自由的人。当然,这个财务自由不要跟马云刘强东李嘉诚去比,而是你自己考虑一下,卖掉北上广的一套房子,在美国换成几套公寓以后够不够你们全家的吃喝拉撒?如果能解决80%的生存需求,那就来吧,因为工作如果不是那么大压力,生活就会精彩无限。生命只有一次,除了赚钱,还有很多乐趣。逃离金钱漩涡,是人生赢家的一个全新定义。

还有一种,就是弱势群体。比如你明明985毕业却不得不送外卖开网约车或者在工厂拧螺丝。那就来吧,因为这里体力劳动的收入并不低。至于真正的“弱势群体”比如残疾人,那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了。不仅鲜少歧视,反而处处都是护着你的。从盲道之类的设施到各种为残疾人着想的基金福利,人生而平等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government的一个一个法律法规。



说到这里,自然绕不开最近在华裔群体里被再三炒作的哈佛官司。身处哈佛后花园,我身边的哈佛学子还真不少。大部分人也不会整天挂在嘴边甚至恨不得贴张哈佛LOGO在脑门上。我一老友两公子都先后进了哈佛,我看她从来也没显摆过啥,要不是我们出于关心随口一问:儿子今年进哪里啦,人家才懒得满大街去宣传呢。而且为了避免人家误会,她连朋友圈里都不敢沾“哈佛”的影子,我笑她,这也太谨慎了,咱帅哥们能成学霸是好事啊!但你看她写的,从来不是孩子读书多优秀,而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幸福。


这才是我们independent的精神嘛!学历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milestone,何必那么较真呢?我相信即使不上哈佛,这样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一样是优秀的。这种优秀不是仅仅学业才华工作单位甚至吸金能力,而是作为一个independent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善良的本性,不轻易妥协而坚持独立思考但又懂得compromise 的社会精神属性。


而这个,就是美国精英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的方向:不是读书的机器,而是逐渐养成的完善的人格以及以这样的人格去引领世界的领导力。



有人说,哈佛输了,就意味着“按肤色来判定入学资格”是错误的。这话只对了一半。因为“按肤色判定”的背后并不是对于某种肤色的怜悯甚至歧视,而是整个国家一来需要多元化,二来是摒弃现有的教育方式对某些族裔的不公平。只要这两点不改变,那么哈佛迟早又会有新的政策来适应这样的出发点。


按照当下数据显示,对教育极端重视又借助移民群体本身的高知属性,华裔是妥妥的教育上升的大赢家。十八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本科以上)的大约是70%以上,而同样的比例,在非裔只有30%不到。我想,这是哈佛他们会设立这一条录取原则的原因吧?


当然,很多华裔大大不服,说了两个让我大跌眼镜的论点:1,既然用考试,那就要按照分数来录取,否则就是不公平;2,谁说非裔读书差?你这才是歧视,你照顾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歧视。


我有点哑然。感觉他们说得都对,但又好像都不对。想来想去,还是我们对“美国自由平等这些的认知有所不同。



我们接受中国式教育几十年,尤其作为靠着读书出来的这一辈,从来都是信奉“书里自有黄金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诸如此类的观念。而这一套放在美国却并不是完全吃得开。这样就造成了华裔在过去的三十年,几乎把大半个北清人才都搬到了北美却依然没有在这个国家有多少发言权(倒是到處看到在華人社區自家窩裡鬥搶權奪利的)。即使你看到的今天的那些主流社会的华裔政治领袖,大多还都是从咱们某省移民来的。那清北的精英呢?硅谷码农还是密密麻麻写着汉字的牙医诊所和律师事务所后面的一个个身影呢?


假如自保是华裔的DNA,那么就不要期待未来改了政策不论肤色了你就有优势了。因为就算不论肤色,也不会论分数。中国高考唯分数论,那是因為資源稀缺,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人人有机会的。而哈佛这一类的精英学府更是以培养国家未来栋梁为己任,他们与其说是招读书好的人,不如说是招他们想象中符合他们的价值观的人。唯独这样,才能让多元化之下的共同价值体系得以保障。


所以华裔如果真的想得到更多进入核心精英圈层的机会,无论个人还是整个community,都应该更多展示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价值认同和未来贡献。说白了,这个国家不care有多少牙医多少律师,但它care这些牙医和律师为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除多交税之外还能有些什么贡献?假如更多的律师都像杨安泽,假如更多的哈佛毕业生都像吴弭,甚至多几个谷爱凌,华裔的形象都会大大改善。

就此来说,华人那么殚精竭虑去投入这一场官司实际带来的结果不仅可能帮不了我们的孩子,甚至极有可能反而引发了其他族裔对我们的不满。



Why?那我们就来谈谈族群优势和选拔规则了。


首先,“会读书”这件事,不仅是其他族裔对华裔族群的认识,同样也是华裔沾沾自喜的地方。别的不用说,就奥数竞赛你就能一目了然:一边是北清人大附中的选手,一边是在这里的ABC(或者半途移民來的美高國人),难怪人家要说,这哪里是什么世界比赛,明明是这个国籍的华人和那个国籍的华人在比拼嘛。长此以往,别的族裔恐怕参加竞赛的热情也就大大消减了。


基于这个事实我们来分析原因,无非有三点:首先,我虽然反对看到华裔就认为“数学一定好”,但事实上华裔普遍数学都不错。可见遗传是一个生命密码你不得不服。更何况,今天的华二代,父母不是双博的都摆不上台面。虽然博士也会生出学渣,但就遗传学来说,这是概率相对较小的;其次,和犹太人印度人甚至俄罗斯人一样,华人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是出乎想象的。这种投资不仅是金钱上的更是精力上的。我所知道的很多华裔家长,知道作为移民一代就是来奉献肩膀的,所以他们吃尽苦头也要让孩子出人头地。比如,谷燕,比如蔡美儿。那有人又要杠了:别的族裔就没有家长这样么?有啊!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但概率肯定不如华裔家庭;这种主观上的认知加上客观上的实力,造就了华人孩子学霸体质,这不是不好,基于结果,短短数十年,华裔不仅轻松完胜非裔和西裔受教育的程度,甚至直逼白人;最后,就是基于华裔家庭的学习氛围,造成他们对应试教育得心应手。殊不知,他們不僅完美複製自己小時候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精神,而且連新東方學而思都已經在北美完美復刻。從小開始刷題的華裔孩子,“分数”这件事成为了越级砝码。


那么其他族裔“不会读书”么?这种说法虽然很绝对,但却是从数据上得出那就是在大学入学的比例上来说,其他族裔是滞后的。假如我们还需要继续多元化的话,不得不说,改变竞赛规则是势在必行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华裔如果觉得应该以分数来录取才是更大的“公平”,那是中国的高考。千万别弄混了。


以分数录取或者以肤色判断,甚至essays如何编故事,其实都不可能完整来“公平”选拔人才的。我拿个极端的例子来说,男女有差异,现在忽然要求“站着撒尿看谁远”,你觉得有可比性么?华裔如果真正要追求公平而不是对自身有利,那么应该努力探索和积极推广更好的选拔模式。换句话说,假如今天真的SAT全部取消,那些花大价钱请人补课的华裔家長们是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这一趋势,正在慢慢出现。



还有一些老移民非常抵觸“按膚色而不是成績”,甚至認為那些非裔孩子進入大學也無法畢業,畢業也是廢才。我想他們大概是想起一部老電影——“決裂”了吧?那时候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什么是资格,这就是资格!”农民阿姨抱着孩子来报名上大学,招生办主任看着她手里的老茧动情地说,这就是资格!


放心,哈佛可没那么冲动。虽然在录取上也许网开一面,但对于毕业这件事也丝毫不含糊。有人说非裔读完医学院你敢找他去看病吗?为什么不敢呢?只要人家能考下执照。很多人也不相信华裔医生认为只有白人才可以行医。骨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的racism。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华裔在政治上绝大多数属于小白。尤其很多理工科直男直女。考虑问题往往一根筋。觉得“不公平”就要一争到底,殊不知,这个世界并非黑白对错那么简单。从哈佛录取这一件事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未来如何在美国历史上写我们这一代华裔美国人的故事?是曾经像初代移民那样为美国修建了铁路,还是二三代移民贡献了诸多ChinaTown美食?


今天,无论是杨致远还是蔡崇信,乃至黄仁勋……他们代表着媒体看得见的华人形象,而我们每个人则代表着社区和同事们看得见的华裔形象。我们有没有美国情怀是他们立刻就可以感受到的。


你可以继续吃中餐穿唐装讲中国口音的英语,尤其是你无法改变的黄皮肤,但既然来到这片土地上,不要告诉我你只是为了混更好的福利和教育住大房子呼吸新鲜空气的。我们一代移民如果要为下一代开辟更好的未来,那只有一点:不是非要爬藤,也不是仅仅靠一两个官司去争取权益,这些当然都需要人去做,但更重要的,就是让我们真正接受主流价值观,真正接受自己已经是一个美国人了。Independent,它不是种族肤色甚至国籍来界定的,而是,深固于你呼吸中的美国式的独立精神平等情怀和奉献激情。

上面这组图,其实正说明了我们今天的现实世界。从REALITY到JUSTICE,假如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致力于拆掉各种人为的障碍,那么华裔不要说上哈佛了,就算占有议会席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大法官甚至总统都是指日可待的。


还是那句话,格局要大一点。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公平公正:









做更好的公号  做最好的自己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2022 热文排行榜: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Sunny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email protected]
国内:[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渡十娘|從《羅剎海市》到“裝逼”隨想渡十娘|罗翔老师,今天我不能站你辞旧渡十娘|英王今日加冕——卡米拉真的是人生大赢家么?渡十娘|张凤:跟随他上“白鹿原”——醇厚的好友陈忠实先生渡十娘|逐梦小哥——看美国长大的孩子怎么“卷”渡十娘|触摸西班牙:戴维,我们曾拥有过同一时间(2021)渡十娘|小说连载:螺蛳姐姐(六)哈佛官宣! 留学生必读的23年夏季书单.pdf牛奶把被颠倒的事实逻辑颠倒回来,不存在经络实体的大量明证渡十娘|小说连载:螺蛳姐姐(五)渡十娘|幽默是人生的“润滑剂”         ——追忆美华女作家吴玲瑶渡十娘|纽约意大利黑帮电影的投射者——马丁·斯科塞斯渡十娘|何赛飞的天问,问出了整个中国的一个真相渡十娘|让中国文化在海外生花——纽约近距离接触八大山人渡十娘|有房有车之后--梅西加盟美职联的一点感想渡十娘|72小时生死时速——亲历夏威夷大火中的毛伊岛渡十娘|那个爱打游戏的孩子——你以为他玩物丧志,其实他出类拔萃渡十娘|幽默人生 得体退场——全球华语作家告别吴玲瑶渡十娘|如何听完成年女儿的一番哭诉渡十娘|令北美影院场场爆满的《芭比》,到底是原力觉醒,还是在过家家?渡十娘|移民三部曲渡十娘|马斯克和卡尔森领军下的“言论自由世界”哈佛官方告诉你:我们想看什么样的文书?渡十娘|我吃故我在:嗯,我吃人渡十娘|坐标上海——接到一个微信,我的房东去世了,39岁渡十娘|岁月送过杀猪刀渡十娘|幽默过日子:犹太妈妈的启示渡十娘|打败俄罗斯,中国人这次赢了《花信风之立夏》渡十娘|硅谷在斯坦福孕育,必然还是偶然?渡十娘|“中国人是否开得起玩笑?”“哈舅” 以及青岛的朋友们渡十娘|密西西比三角洲——美国音乐的灵魂归属地(一):演员摩根·弗里曼的零点蓝调俱乐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