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哭又笑的校园电影: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只能靠“唤醒”
看点 成长是一种蜕变,蜕的时候难免会有些疼痛,而这种痛却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成熟和勇敢。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就和成长主题息息相关。影片中,一群不被学校和老师看好的学生们,和一位备受学校冷落与排挤的美术老师,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能引起全国80、90后网友的集体回忆,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 Jennifer 编丨Lulu
前几天,一部校园成长题材的电影《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在网络平台上映,评分9.5,跃居青春电影榜第1名。
影片讲述的是一群不被学校和老师看好的学生,组成了“放羊班”,在临时借调的美术老师的启蒙和引领下,最终找到了各自的道路。
整部电影充满了童真视角,和怀旧风格。熟悉的校园生活、忍俊不禁的剧情、加上幽默的方言对白,竟勾起了全国80、90后网友的集体回忆:“太真实了,是我的学生时代!
导演张忠华,是一位80后新锐导演,也是西北大学青年教师,深耕儿童题材电影十多年。他的代表作之一,《树上有个好地方》,上映之初就口碑炸裂,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
作为《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电影的第二部,《美术老师的放羊班》不仅由原班人马出演,而且延续前作中的人物成长故事线,追踪了一个“熊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成长经历。
满载童心童趣的《树上》系列作品,也让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终究要靠“唤醒”。而理想主义的教育情怀,永远都不过时。
都有一个“好地方”
《树上》系列里的主角小男孩,叫巴王超过。
因为他的父亲姓巴,母亲姓王,给他取名巴王超过,是希望他能超过父母、超过所有人。可是,他却成了学校里成绩吊车尾、最不受待见的熊孩子。
语文课上,老师要用“因为...所以”造句,他特别激动站起来,脱口而出,“因为肚子大,所以要生娃”,被怀着身孕的老师,一脚踹出了教室。
学校明令禁止看“娃娃书”,认为考试不考,看了会影响学习,痴迷娃娃书的他,就想方设法偷来看。
因为犯错次数太多,他的检讨书写得比作文都好.....
在学校里,他每天都生活在责罚当中,在所有人眼里,他不是读书的料,而且生性顽劣,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也因此,除了几个和他一样成绩吊车尾的学渣,根本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
尤其是班级优等生贾苗红,和巴王超过简直是死对头。
贾苗红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她是体制认可的好学生典型,学习成绩优异,擅长告状,简直是老师在班里的一双眼睛,专门监视像巴王超过这样的“差学生”。
贾苗红还是老师们的嘴替,讽刺起巴王超过,也是不留情面。“你就是一泡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接连被叫带家长,父亲也对他无比失望,指责他,“你真是把丢人当饭吃,顿顿都不落。”
在校园和家庭都得不到认可的巴王超过,也有自己说不出的苦闷。好在,他还有一棵可以称作为“好地方”的大树。
这个“好地方”成了童年的避风港。
在这里,巴王超过可以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好像是另一个世界,没有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手段,更没有好生和差生的区别对待。
幸运的是,一位名叫粉提的实习女老师的到来,让他的“好地方”不再只悬于空中。
年轻的粉提老师善解人意,懂孩子的天性,也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当所有老师都嘲笑巴王超过是个“烂摊子”,只有粉提老师为他辩护,这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
考完试,她不会当众念分数,更不会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考试的意义在于纠错,而不是排名。
她大搞语文教学改革,鼓励孩子们看娃娃书,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成绩。
还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痴迷娃娃书的巴王超过担任图书管理员,这是男孩第一次被委以重任......
粉提的出现,让巴王超过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平等和尊重,什么是信任和接纳。这种力量是巨大的,不亚于一场灵魂上的唤醒。
被唤醒的“熊孩子”,突然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甚至不再用捉弄、捣蛋的方式,来获取关注。
从此,粉提老师成了巴王超过心里的一道光,因为有她,巴王超过的校园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
他带粉提老师去自己的“好地方”,在大树下烤鸟蛋、荡秋千、分享独属于孩童的小秘密。
可是,童年的美好总是短暂的。因为一场意外,粉提老师从秋千上摔了下来,手腕骨折,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实习。
随着粉提老师的离开,肇事的大树被锯倒,巴王超过的童年结束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童年,都需要有一个“好地方”。
正如影片的导演张忠华所说,我们从巴王超过的身上,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童年里的一段经历、遇到了某个关键的人,就好像是一座里程碑,是成长成熟的转折点。
顽童必须和过去告别,奔赴未来。
但是,每个孩子内心那颗向上向善的种子,一旦发芽,就有了生命力。
如果说,粉提老师象征了孩童时代的守护者,那么,美术老师冷轩,则是少年时代的指路人。
上了中学的巴王超过,依旧不擅长文化课学习,他的兴趣是画画。他会熬制植物颜料、会在课堂上将教材插图画成各种涂鸦,还逃课去河边画画。
可是,乡村孩子可选择的道路是有限的。对于巴王超过来说,要么考上高中,要么回家子承父业做棺材。就连校领导也笑话他,“本腔拉不好还拉彩腔”......
因此在土星学校,美术、音乐、体育等副课,都要统统给文化科目让路。
班级里实行的是两张课表,一张有美术、体育的课表,是给上级领导看的,另一张全是考试科目的课表,才是学生看的。
学校里也有艺术教室,但是形同虚设,课桌椅和教具都蒙上了一层灰,上级检查时才会打开清扫。
就连冷轩老师的出现,也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搞素质教育的要求,临时借调来的。
谁知道,这位美术老师可不一般,美术、音乐、武术样样拿手,堪称全能。他还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在上一所学校,敢和校长干架,因此吃了处分。
这位特立独行的美术老师的画作,也令人匪夷所思,比如插在牛粪上的鲜花…被人嗤之以鼻的画作,他却当成珍宝,还写进了他的歌词。
为了不影响好学生学习,学校让他在废弃的艺术教室里授课,学生就是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差生。
没想到,这个大家口中的“放羊班”,却被美术老师当成一个理想教育阵地。
巴王超过,成了冷轩的第一位学生。在冷轩眼里,他是一个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你娃其实是个天才”。
渐渐的,“放羊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混混少年、成绩垫底的渣子,也有被父母严令控制、不得自由的模范生...
放羊班的孩子都干什么呢?他们在教室里聊未来、聊理想。他们结伴来到户外,在河边纵情歌唱、拉小提琴、写生;夏日的阳光洒在身上,这是青春期孩子本该有的美好。
在土星学校,冷轩老师和粉提一样,就像是个异类。他没有将自己的职责定位在一名教书匠,也不仅仅是美术老师,而是孩子们的人生导师,点燃孩子内在的生命激情。
他鼓励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哪怕它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
在他的引领下,巴王超过真的走上了艺考的道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跳出了“没书可念,回家子承父业”的命运。
“放羊班” 其他的孩子,也都被挖掘出各自的天赋和特长:
能将铅球扔出墙外的小胖子,考入了体校;
混混少年,真的圆了入伍的梦想,成了一名海军;
喜欢唱歌的学生,组建了自己乐队;
一直活在妈妈期待之下的模范生,则转型学了自己最爱的服装设计......
世界不是一个条单行道,每个孩子都可以各自精彩。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放羊班”的孩子,并非没有未来。只是当学校和家庭,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注定会有孩子成为失败者。
正如导演张忠华在采访中表示,《树上》系列电影的原型,就是生活中被大家认为有点怪、不太被环境接纳,但又充满了无限生命力的孩子,希望通过电影让大家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综合地看待他们。
被“看见”
是一切教育的开端
从一个“捣怂”,到理想坚定的少年,巴王超过的转变,离不开粉提和冷轩两位老师。他们都能透过表象,发掘孩子潜在的善良、美好和天赋。
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生命里的光和热。被“看见”,更是一切教育的开端。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渴望被看见、被认同。”对此,导演张忠华深有感触。
他是西北大学的青年教师,也是80后新锐导演,擅长展现儿童世界的野性、童真与美好,已拍摄了多部备受好评的儿童电影。
张忠华坦言,自己也曾是一个“不被看见”的孩子。
他出生在西安临潼一户农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由于学习不好,他在班级里的存在感很低。
直到有一年元旦晚会,他上台表演了一个小品,博得了老师、同学热烈的掌声。在那一刻,他感觉被所有人“看见”了。从此他对文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艺术天分一旦被发掘,拦都拦不住。正因为这次经历,他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成为一名导演。他说,拍儿童电影,是自己热爱世界的方式。
“被看见”的巴王超过,是幸运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份运气。影片里,土星学校校长的儿子,这个被高压管控的少年,只因为成绩达不到期待,在父亲眼里永远是个废物。
这个男孩内心唯一的出口,就是拉小提琴。夜晚,当美术老师的吉他声想起,男孩也不由自主地偷偷拉琴。只有在琴声的包围里,他才感到生命有了光亮、有了寄托。
可是,这唯一的寄托也被父亲亲手砸了。男孩眼里的光终于被掐灭,一步步走向了抑郁。
为什么,“看见”孩子内在的生命热情,会这么难?或许,从影片里那些教书育人的细节,可窥一斑。
首先,是能力和思想的局限。
当粉提老师,鼓励学生看课外娃娃书,遭到了校长的一再反对,他坚信,看这些书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想要考出好成绩,唯一要做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多做题。
在他的思维观念里,分数就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一个成绩差的孩子,其他方面再有能耐,都不值一提。
当一所学校里,持有这样观念的老师占据大多数,孩子们千姿百态的天赋和个性,就很难被“看见”。
其次,是对学生的刻板印象。
在一个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环境里,永远有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对立。
在老师眼里,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值得信任的,也是老师偏爱的对象;而成绩差的孩子,像巴王超过,必须要冷脸相对,给他更多的惩罚和教训。
哪怕巴王超过努力奋发,在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也不可能成为校领导眼中的“优秀学生”,任何表彰和荣誉,依然和他无关。
除了粉提老师,没有人会有耐心地对待这样一个“差生”,因为在大家看来,这纯属耽误时间、做无用功。
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必须靠“唤醒”和被“看见”,而不是打击和谩骂。后者只会让巴王超过这样的熊孩子,日渐丧失尊严、丢掉羞耻心。
影片里有一幕很动人。
校长为了在全县统考中取得好名次,不惜使阴招,给孩子们制造作弊的机会,并在考试前叮嘱学霸同学要“互相帮助”,配合作弊。
想考高分的巴王超过,也在考前准备起了“小抄”,写得自己满身都是。这被粉提老师意外撞见,将巴王超过领到小河边,让他自己清洗掉。
落日的余晖下,粉提老师难掩失望和愤怒,“你可以考试不及格,但是你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熊孩子也有羞耻心。巴王超过羞愧难当,恨不得跳进河里。
在最后的统考中,他果然坚持了底线,没有作弊,靠自己的诚实,再一次赢得了粉提老师赞许的微笑。
无论是“看见”还是“唤醒”,都需要像粉提、冷轩这样有理想有情怀的老师。他们不被大环境里所同化,没有仅凭成绩看人,而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和学生相处。
就像巴王超过写给老师的检讨书里开头一句,“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堪称全片的点睛之笔。熊孩子巴王超过,也是肉胎凡身,同样渴望被接纳、被爱。
不过,浪漫怀旧的影片,也用戳心的结尾,让我们看到了另一层现实:
一直视美术老师为异类的学校,终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找到了开除他的理由。冷轩带着行李和美术教具,落寞离去的那一天,大雨如注。曾经的混混学生站在大雨中哭着相送...
在难以撼动的现实面前,粉提、冷轩这样的老师,注定会因为不同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碰撞,被揶揄、受排挤。
看到粉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时,老师们暗地里议论,“像她这样的,怎么能管得了学生”;对于冷轩,校领导直言相劝,不要让美术课影响学校的大局,不如把精力放在“正事”上,去发一发论文、评一评职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理想情怀的坚持,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这部让人又哭又笑的校园成长电影,不仅是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回忆,同时也像是一部关于教育和成长的“现实童话”。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