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旗下把Cell往Death里搞的CDD们到底有啥区别?为啥会有人说“它”水?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3003天
CDD和CDD以及CDD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大CDD主要接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死亡及细胞的生物化学领域研究。文章类型上,包括论著、综述、病例报道、社论、信件等。在CDD三兄弟中资历最老,目前分数第一,被认可度也是最高的。
Cell Death and Disease
生物医学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以下简称小CDD),创刊于2010年,比大CDD要晚得多,现由Springer Nature出版社出版,主编为苏大附一院副院长时玉舫教授、罗马第二大学Mauro Piacentini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Hans-Uwe Simon教授,
官网链接为https://www.nature.com/cddis/。
小CDD的最新SCI影响因子为9.705分;同大CDD一样,首个影响因子即高达5分+,后续稳中有涨,直至去年出现较大涨幅,涨至8.469。JCR分区细胞生物学Q1,中科院分区大小类生物学1区、小类细胞生物学2区,最新升级版中被列为Top期刊,非综述期刊。
官网给出的小CDD审稿数据,编辑初审平均6天,外审平均40天;近期论文接收速度较大CDD快一些,主要在2-5个月。小CDD的年刊文量是大CDD的5倍左右,近年主要在1000-1200篇之间。小CDD的版面费为4290美元,约合人民币27300元。小CDD在2020-2021年的自引率为2.9%,常年变化不大。
过去三年,国人学者累计刊文量达2064篇+,与第二位的美国学者明显拉开,小CDD对国人学者文章友好度很高,明显超出大CDD。刊文量居前的国内院校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
目前,小CDD的撤稿论文已达27篇,撤稿原因包括伪造图像、数据存疑、结果不可靠等。已撤稿文章多为国人学者文章,以论文图片问题居多,比如HE染色图像、WB实验条带等。
去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有将小CDD列入其独家预警期刊黑名单,而SR、P1并不在其名单中,这一做法引得较多争议。究竟是吉大一院认为小CDD水?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甚至有人在猜测小CDD会不会要上更高级别的“黑名单”,好在小CDD并未出现在中科院预警名单中。
小CDD的研究领域接收面,比大CDD要广一些,着重关注实验医学、癌症、免疫、内科学、神经科学及癌症新陈代谢等,以促进实验与内科学的综合多样化发展。小CDD发表文章类型包括论著、综述、社论、信件及病例报道等。随着小CDD分数及分区的提升,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其投稿难度已明显加大。
Cell Death Discovery
生物医学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以下简称小小CDD),比小CDD再晚5年,创刊于2015年,同样是由Springer Nature出版,主编为英国牛津大学Xin Lu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Ivano Amelio教授,官网链接为https://www.nature.com/cddiscovery/。
小小CDD已有三年SCI影响因子,分别为4.114分、5.241分和上个月刚刚到手的7.127分。小小CDD的开局并不比大哥二哥差;JCR分区细胞生物学Q2;中科院分区大类医学2区,小类细胞生物学3区,非综述期刊。但其未来能否进入大哥二哥所在的Top期刊之列,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相比大/小CDD,小小CDD的审稿接收速度快了一倍,编辑初审平均3天,外审平均18天,近期文章大多1-4个月即可接收!小小CDD的版面费为2290美元,约合人民币14600元,比大/小CDD便宜近一半,如果未来分数稳定并趋于上涨,价格也大概率会随之水涨船高。2020-2021年的最新自引率非常低,仅为0.9%。
近几年,小小CDD的刊文量正处于上升期,已从2018年的100+,逐年递增到了2021年的400+,控制得比较稳,未来应该不会出现明显扩刊行为。
最近三年,国人学者刊文量略高于美国、俄罗斯学者,358篇+。刊文量居前的国内院校有: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
目前,根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检索结果,以及Web of Science记录,小小CDD暂无撤稿记录。但在Pubpeer上,有学者对印度学者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质疑,实验结果图像与2020年发表在Cells杂志上的论文图像存在多处重叠。
小小CDD的接收面同样较广,主要接收医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死亡交叉领域相关的论文,致力于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发表论著、综述、信件、社论、病例报道等类型文章。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Cell Death & Disease与Cell Death Discovery,同出自Springer Nature旗下,名字均以“Cell Death”开头,官方也声称这三本杂志为兄弟期刊。三兄弟基本可以保证相似的健康稳定运营模式发展下去,但在定位上会有一定差异,目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CDD、小CDD、小小CDD,这从三本杂志的各项指标数据上也比较容易看出。
最后,在投稿选择方面:
① 如果文章质量好,个人更追求期刊的老牌名声+高质量,并且不着急发表,不妨试一把这其中最为稳定的大CDD杂志。
② 如果只关注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分数+发表速度,且文章方向与大CDD略有偏差,文章的水平质量也有点拿不稳,建议选择刊文量更高、接收领域面更广的小CDD,目前小CDD距离10分已不远,未来有可能会追上大CDD。
③ 如果文章还不错,但研究内容不够充实,可能只有3分+的水平,倒也不妨抓紧试试目前关注人数尚不多的小小CDD杂志,小小CDD杂志还具有版面费性价比较高、审稿速度快、投稿难度要求较低等相对优点,并且未来可能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大家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杂志,或者还想了解什么类型的杂志,希望我们给出主题性选刊推荐,都可以关注我们全新升级的解刊公众号。专注期刊分析,让你投稿不迷茫!
跟着Cell学单细胞!抄就对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