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片到长片,青年导演的成长之路
互动研讨嘉宾介绍:
李伟: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 代表作品:《白云之下》等。
李睿珺:导演、编剧、制作人 代表作品:《隐入尘烟》等。
耿军:导演、编剧、制作人 代表作品:《轻松+愉快》《东北虎》等。
高临阳:导演,编剧,导演代表作:《再团圆》。编剧代表作:《野马分鬃》等。
本文转自:青幕计划
7月28日,在2023第三届搜狐青幕计划启动仪式现场发起了一场以【从短片到长片,青年导演的成长之路】为主题的短片研讨,青幕计划特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李伟,导演李睿珺,导演耿军,青年编剧、导演高临阳四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关于创作、短片的经验等。
报名青幕计划,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谈到走上影像创作的道路的起点,李伟老师表示自己考学相关专业后一直都在创作,可以说是渐进地融入行业。但是回头看自己学生时期发现最难的一点就是第一次用作品获得业界和社会的认可,收获一个由自己来主导项目的机会。而拍短片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赢得大家的认可。
李睿珺导演也提到上学时数码设备普及度没有那么高,很难获得一个设备,想要做不管是短片还是长片的练习或者实践都是很困难的。自己那时候更多的是在做纸上的准备、剧本的写作,是在那个时代更便捷地让别人能够看到你的可能性的一种途径。现在创作工具随手可得,大家随时随地可以做影像创作,去记录、分析、拍摄、剪辑。
耿军分享到自己一开始是从影像爱好者、观众开始的。2000年左右DV时代,对他影响特别大的是杨荔钠导演、杜海滨导演、赵亮导演的纪录片,他们以DV摄影为笔,记录他们最关注、最感兴趣的领域议题。这也直接地影响到当时有创作想法的年轻人们。“完完全全是兴趣驱动、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自己着手拍了第一个处女作短片。”
青年导演高临阳谈到自己最早爱好的是文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是真正学习文学时,发现读到的作品都太好了,自己感受到很挫败,开始接触到了影像、独立电影,从而开始想去学电影。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唐皇游地府》、杨明明导演的短片《女导演》。学电影后自己又回归到写作,开始创作剧本。毕业后带着剧本参加了创投,在“青葱计划”中有幸获得了拍摄电影的机会,由管虎导演来监制,帮助完成了自己的电影。现在自己依旧还在进行文学创作。
创作是日常生活的投射
当谈到自己创作时的养分时,耿军导演表示创作者的创作就像一棵树在哪长着,地缘性的影响一定会存在。其次就是靠什么获得营养,这个跟创作者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关注的议题有关。
李睿珺导演补充到可能因为每个人的创作都有局限性。想象力其实是有限的,他提到自己的创作很多东西特别依赖生活日常和生活经验。创作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生长结果。“创作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在日常里面打捞、捕获、汲取一些养分。有点像土地里的庄稼的生长,一个想法犹如一颗种子,需要把它埋在土里,花很长的时间去培育、去照应、去观察它,让它逐步地成长为你想要的样子。”
李伟老师也表示认同,提到现在年轻创作者由于视野的局限,经验大多来自于两个地方,一是观看别人的作品,二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在以自己经验为创作时,年轻创作者总习惯把普通的生活往纠结了去写,平淡的生活非得刻意营造戏剧冲突。“其实原生的、来自于生活的张力,是对于创作特别重要的一个资源、宝藏。”
在创作中寻找自己、遇见自己
当谈到创作时自己中最为注重的部分高临阳导演觉得最重要的是作品和自己的关系。因为目前电影行业一个作品的创作周期很长,过程中从拍摄到后期、调色,如果作者跟作品之间的关系弱了,就会比较难以维系下去。“作者与作品不该是一时的兴趣,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上升到一种爱的感受,而这种内在的联系尤为重要。”
耿军导演谈到自己写剧本往往一开始完全是受趣味的引导,写到中途才会发现,创作中的部分是自己人性里的几个层面的投射,尽管故事是虚构的,真实感却能建立起来了。“在持续的创作中才能发现主题、表达,真正地找到结构、节奏、人物关系。像是寻找的过程,要走很远的路,文件夹里面那些剧本之外的文本就是在路上穿碎的鞋。”
李睿珺导演表示创作其实就是相遇。“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产生了一些触动,成为了让人牵挂、放不下的结。记得万玛才旦导演生前说过,他觉得一个故事或者一部电影产生就像一个包袱,你不把它拍出来、写出来,就永远要背着它,只有把它写出来,才能卸掉。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这样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然后不断卸掉。创作是一个极其漫长、孤独的过程,尤其是剧本。写剧本的过程有点像徒步旅行,所有事情只能自己去解决、去面对。创作是个自然的事,主动去寻找是很难的,我觉得其实它就是一个相遇的过程。”
短片之于短片
互联网崛起、拍摄工具的普及的背景下,短片创作的门槛在降低。当讨论到短片创作的话题时,逃不开短片与长片之间关系。几位导演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短片不仅是通往长片的道路,短片也完全可以是一种独立的形式。
李睿珺导演认为短片不一定要跟长片有关联,短片是短片,长片是长片。有些题材适合短片,也有些题材天然地适合长片,在一个短片的容量中没法容纳。时长要求下短片创作是十分困难的。长片两个小时去讲一些事情,作者可以把人物塑造得很清楚又很从容,可以做剧情的铺陈、做镜头的调度、美学的设计,但是如果只有10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又有表达,特别困难。高临阳导演也表示认同补充道短片和长片就像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一样,本质上是两件事。观察到很多不错的短片着重在放大细节,而长片可能更在于运用一些情绪。
耿军导演聊到不要去限制短片的创作。青年创作者也不用去预设问题和答案,不要被前辈影人的好作品镇住。“自己的表达、兴趣和审美能力在哪,就先往哪去。”把摄影机就当成自来水笔,用影像来说话、用画面来表达。
据悉,2023第三届搜狐青幕计划在本次赛期内,将与北京电影家协会一起联手打造主竞赛、拍片季、电影大师班、展映、沙龙对谈、直播公开课等丰富的赛期活动,始终聚焦短片创作与创新,给青年影人提供更丰富的沟通交流场景。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