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的幕后推手王红卫:电影创作中的冒险家
菁英+导师专访
王红卫
本文转自:Elite菁英+
菁英+导师 - 王红卫
王红卫,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电影监制、策划,参与作品包括《宇宙探索编辑部》《流浪地球》《无人区》《疯狂的赛车》《四个春天》《心迷宫》《中邪》等。王红卫老师不仅是国内众多电影节奖项的评审和导师,也是众多青年导演的幕后推手,他致力于推动创新,倡导拓展电影视野,在他的指导下,许多青年创作者也在行业内逐渐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次是王红卫老师第二次参与菁英+编剧大师班的导师工作,依旧给我们学员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分享。
*以下内容根据王红卫专访及大师班授课整理
01
您如何看待当下青年编剧所处的环境?
随着影视作品产量的扩大,青年编剧面临的机会也一直在增长,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它永远会有一个供大于需的矛盾,这也是各行各业普遍面临的挑战。所以对大家来说,还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02
人工智能AI会对编剧行业产生冲击吗?
在我所见到的那些,无论是开玩笑还是严肃的AI案例中,我并没有觉得AI比人聪明、比人有创意。因为AI是被设计用来执行特定的任务和模仿人类行为的,它还没有展现出创造性和独特性,它非常依赖于预先编程的算法和模型,仅仅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规则做出相应的响应。所以在没有目睹AI以独立的、创造性的方式展示出思维能力和创意时,我觉得它是很难成为威胁的。
03
青年创作者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是上一个问题的另一种回答,现今的内容创作问题并不是AI如何取代人,而是人们自己已经将自己变成了AI。写出来的内容都差不多,就像是复制粘贴的机器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需要重新找回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去创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是需要在满足谋生的基础上,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创作,如果你觉得还是想以谋生为主去创作的话,那这个问题必然会存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可能。因为现实情况下,创作创新很难从一开始就得到老板的支持。
04
检验一个故事是否值得做出来,您会推荐什么样的方法?
如果你不是很自信的话,你可以在前期就把故事讲给朋友听,你去看TA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程度。为什么一定得是讲故事,因为你一旦写成文字,其实是绕了一道。你就用口述,让这个故事清晰、简单的讲出来,在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方听这个故事的反应。你可以从反应以及后面的聊天里,去辨识出对方对这个故事到底感不感兴趣,这是我目前唯一能给的一个有点操作性的方法。
05
您会倾向于扶持有哪些特质的新导演?
我每个年龄阶段的偏向都不一样,如果说现在这个阶段的话,第一是看「新导演」这个人靠不靠谱,能不能把这个事给干成。如果不靠谱,你这个东西再有希望,最后也还是做不成,同时也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第二,我会看新导演的项目能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是不是之前市场上没有做过的。以上这两点,就是我去选择新导演的判断标准。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