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医不科学?北大教授楼宇烈:我们对中医有太多误解

中医不科学?北大教授楼宇烈:我们对中医有太多误解

公众号新闻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无法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所以中医的存亡,其实牵扯到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


北大教授楼宇烈:我们对中医有太多误解

文/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本文为楼宇烈2011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兰溪访谈的实录。



1、治病在“方”不在“药”


兰溪:上个月采访一位荷兰的心理治疗师,他认为癌症不是病,是一种负面情绪积累的产物,并自称治愈过癌症病例。


楼宇烈:我也看到过这种说法。有两位英国医生写文章,认为现在对癌症治疗存在两大弊端:过早地诊断,过分地治疗。有的医学理论认为一定要把癌细胞消灭干净,不然就可能转移。所以有些病患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分治疗。手术、化疗,这些方式对身体伤害很大,能不用尽量不用。癌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不一定要割除,也可以和癌症并存,有病例显示,有些癌细胞会自动减少。其实,现在西医也在批评这种对抗疗法,倡导顺势疗法。


兰溪:所以广告词上常用“中西医结合”。


楼宇烈:人们西医治不好就找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实际上对中医很不信任。


现在都用西医的方法训练中医,中医也要化验、检查,看着化验单。这里面有苦衷,万一治不好,家属找麻烦,怎么办?如果有化验单、心电图在手,(家属要)打官司都不怕。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中医糊里糊涂治好人,西医明明白白治死人”。


现在西医的病名多得医生都记不过来,如果去看中医,哪有人会问得了是什么病?因为西医的习惯是化验,分析药的成分。对某个病有疗效,要问究竟什么成分在起作用。中药在西方还没有被认同,他们还不太了解中医不是靠药治病,而是靠(药)方治病,药方是很多药在一起的调配,不是单位药的概念。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特点,用不同的方。他们不理解很多药综合在一起,已经不是单位药的作用了。


有一种说法,西医现在可以用医疗器械学和药剂学代替了。我们不能把身体和生命混为一谈,身体就是一个肉体,生命是一个活着的肉体,比如,身体是一个电脑,生命是装上了系统的电脑,如果电脑坏了,首先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不一定是硬件的问题。不过,中医的针灸、按摩、推拿,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的自然医学中去了。


兰溪:屡屡有中医存废之争。


楼宇烈:(废除中医)这显然不可能。当时钱学森先生就讲,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整体论和系统论正是现在物理科学的基础。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无法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所以中医的存亡,其实牵扯到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


2、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


兰溪:生命是一个整体。


楼宇烈:对。用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命体,是中医的基点。它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整体,生病不是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而是整体上有问题。所以治疗,也不仅针对于某一个实际的病,而是从饮食、起居、心理、哲理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调节。中医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中的每个部分都息息相关。比如现在风行足疗,中医认为脚底能反映全身的状况,同样,还有手,耳朵。


兰溪:现在足疗很流行,而且用各种药物泡脚。


楼宇烈:大家迷信这些,我不太赞成去做足疗,靠自己不是更好吗?自己泡脚。那些泡脚的药,可能不仅对你没有好处,还有坏处,因为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


兰溪:中医要真正懂很难,倒是浑水摸鱼容易,所以张悟本之流大行其道。


楼宇烈:因为没有普及基本的中医知识,才会让这些人有机可乘。很简单的道理,绿豆怎么可能治百病呢?世界上哪有一样东西可以包治百病呢?一种药可以治一种病,是西医的思维。中医,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要用不同的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兰溪: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思维。


楼宇烈: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原来不是这个概念,“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只是一个下医,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怎样才能治人?就是要养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3、不服药为中医


兰溪:现代人忙着工作,有病都没有时间治,哪有精力养生呢?


楼宇烈:《黄帝内经·素问》开篇第一章,黄帝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人活到100岁的时候,动作还非常敏捷,可现在的人刚过五十岁,动作就不灵活了?岐伯告诉他,那是因为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就是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食暴饮,也不忍饥挨饿;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不没事找事。岐伯说,上古之人因为这样,所以能“终其天年”;而现在的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其结果当然是“竭其精,散其真”,才50岁,身体就非常衰弱了。


这告诉我们,人想要身体健康,要有节有常,中医阴阳理论的核心也就在于维持人各个方面的平衡,达到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


兰溪:有句话说“不服药为中医”,为什么?


楼宇烈:在《黄帝内经》中,黄帝曾经这样问岐伯: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需要通过移精变气,祷告一下就好了,而现在的人要吃那么多的药,扎那么多的针,结果还是有的病治不好,为什么?岐伯回答:古人是跟野兽杂居的,天冷了动一动就可以避寒,天热了就到比较凉快的屋子待着。在家里不会时时念着这个,丢不下那个,在外面也没想过要当官,生活很恬淡,邪气根本就不能够侵入体内,当然也就用不着吃药扎针了。


但当今之世不是这样了,人们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忧患不断。身体也劳累,而且不顺从季节的变化,夏天贪凉,冬天贪热。这样就会产生虚邪之气,并逐渐侵蚀五脏骨髓,外面也伤了五官和皮肤。即使是小病也会变得非常厉害,光靠祷告怎么能治呢?


其实就是说,如果能调顺身心的话,就可以不服药,这就叫“移精变气”。清代学者注解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


兰溪:有病不治,怎么办呢?


楼宇烈:有病给你调理,修复你自身的系统,让你自己痊愈,疾病自然就消除了。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不适应天然的环境,只适应人自己创造的环境,而人工的环境是很脆弱的,就像高铁一停电,人闷在里面,怎么办?


现在西方已经相当流行 “自然疗法”,它与中医的理念完全相通。将来的医生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老师。


兰溪:人们对养生有很大误区,认为养生就是吃补药。


楼宇烈:商家都在推销营养药、滋补药,其实没有必要吃。有的时候吃了,反而有害。青少年中这个现象很严重。吃了过多的营养药、滋补药,儿童发育会不正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生理变态,早熟。一个人的成熟跟寿命是有关系的,成熟得越快,生命就越短。依赖营养品、滋补品,违背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养生要顺其自然,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循天道。



END

推荐阅读

第一代农民工正在老去,社会亏欠他们太多

台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我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这里见不得冷场

中国工程院士徐匡迪:我们的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

不要何不食肉糜,8000万超龄农民工退无可退

风向已变:马云回国,是一个信号

基辛格:中越战争的最终输家

ChatGPT爆火 | 清华教授钱颖一 :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一篇颠覆认知的好文:中国不是曾经的中国,民企更非昔日的民企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北大教授给老妈解释什么是GDP,看了一半就惊呆了!逢中必反,咋的?Nike 上季度销售同比增长2%,CEO表示:我们对中国市场感觉良好去清华北大教授居住的小区里逛了逛,读懂什么叫“文明素质的天花板”任正非:小公司,不要有太多方法论,把豆腐磨好就有人买原来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要用寂寞来偿还景观设计就是种树的?人们对这个专业的误解太深了……一位北大教授的疾呼:领导力不是《甄嬛传》《厚黑学》彩礼“我们对中国知之甚少”景观设计是种树的?人们对这个专业的误解真的太深…北大教授李玲:医疗腐败泛滥,谁是罪魁祸首?“容易发SCI、但也有太多瑕疵”;面对文献计量分析,是该认真学习的时候了最初的造梦人-马韬看刘嘉玲一招制服梁朝伟,才明白我们对“女强男弱”的误解有多深101人遇难, 1300人失踪! 夏威夷这场大火, 有太多见不得光的真相…北大教授怒批:把民生问题搞成四座大山,到底谁的责任?哥大教授:这门课对中国留学生至关重要,却没有一所大学教过!一日一诗:这里有太多故事 / 绝望的爱 / 深山的灯盏 / 锈掉的剑 | 杨不寒 :夜读书冯唐:真正成大事的人,他对人间没有太多期待北大教授钱理群: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连老师也不看书了卢布暴跌是因为"俄持有太多印度卢比,花不出去"?俄能源部回应了“高考后焦虑症”来袭!北大教授呼吁:与其怕孩子选错专业,不如关注这3件事北大教授:要真正让医务人员有阳光体面的收入!医疗反腐下,或将迎来“高薪养医”新契机!我,嫁给小5岁澳洲老公,发现他对中国有诸多误解,有的相当离谱(组图)北大教授给老妈解释什么是GDP,深刻有趣!北大教授:我们不能用分流手段把40%孩子定义为“你未来是低收入者”少年不识愁滋味 冷明北大教授:高校得了治不了的病北大教授:中思想界的两大鸦片:“西方没落说”和“文明无优劣”北大教授力荐 | 这项知识的重要性大过“语数英”,懂它的孩子,从小不吃亏...北大教授谈AI时代的工作:意义的危机与不工作的神性打卡|大温远东地区,有太多你没发现的宝藏旅行地~李玟去世,我们对抑郁症还有太多偏见和误解一百年前的北大教授骚扰女学生事件,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