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寄语】《策略投资:从方法论到进化论》
1、理解策略之“道”,万变不离其宗。
2、如何让策略更贴近投资:化繁为简、辨识矛盾、框架迭代、融会贯通。
3、致力于为读者提供近年来A股新生态进化与迭代的思考,践行最前瞻&最接地气的策略研究。
原书定价79元,现在购买可享7折优惠!购买链接详见文末!
策略的价值与未来:守正与进化
近年来关于策略研究价值的辨析越来越多,作为十三年来一直在策略领域埋头探究的分析师,一方面,我认为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看待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提醒分析师或投资者以完善策略研究框架,避免陷入“宏大叙事,不接地气”的怪圈;但另一方面,策略分析师亦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在我的策略研究框架成型后,除了2018年我感受到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其余年份的市场风云变幻都是成熟的策略研究框架能够大体驾驭或应对的。
理解策略之“道”,万变不离其宗,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成熟的策略研究框架从未发生重大变革,关键在于运用。就在前不久,有人问我如何看待“策略研究的价值与未来?”,我想起了2014年初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万得全A指数经历了10-13年的漫长窄幅波动,而不久之后就出现了策略研究β价值展现淋漓尽致的大牛市.
在机构投资者眼中,我可能是最擅长大势研判的策略分析师。14-15年的“贴现率牛市”、16年8月“供给侧慢牛”、16年11月“盈利牵牛”、18年4月“折返跑”、19年3月“金融供给侧慢牛”、21年2月“微观结构恶化”、21年12月“慎思笃行”,22年11月“港股天亮了”,大势研判能更简洁直观地给投资者指引大方向。随着A股步入大分化格局,点位的预测价值削弱,对于全新市场生态的理解与思考更为重要,广发证券策略团队是最早意识到A股投资需要进化迭代的重要性的团队,我们在18年推出《“A股进化论”系列报告》的初衷,就是有感于A股生态与规则发生转变,墨守成规会感到举步维艰。需要拥抱新生态,融入新均衡,打造新方法。
我们曾经在2019年写过一篇报告《A股进化,中国优势企业胜于易胜》,指出“近几年阿尔法α重要性上升,β重要性下降”。但是策略研究的最大价值永远应该是研究好β;只要是β,就没有不重要的,关键是如何认识β,不同阶段的β是与时俱进的,比如贴现率可以是β,生态变迁可以是β,产业趋势可以是β,并非仅有点位预测/经济周期是β。2014-2015年分母端贴现率(利率与风险偏好)可以成为最大的β,2016-2017年分子端(盈利牵牛)可以成为最大的β,2018年我们在《新生态,新均衡,新方法——A股“进化论”》系列十篇报告中判断A股市场生态的变迁应该成为投资者最重视的β,这皆是策略研究可以展望的。
策略研究从中外宏观背景、市场参与者、交易因子等多个层面理解A股已经以及即将发生的巨大变迁。(1)A股日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因此市值、业绩、估值、股息、事件因子对股价的影响权重有所改变;(2)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新经济政策回暖,优质新经济的回归将使A股成长股估值体系面临重构,从国际分工视野寻找中国创新体系构建的定位。A股策略研究需要再度跳出原有框架,我们探寻“进化论”,投资者适者生存。
摘录我们在“进化论”系列报告中的部分策略研究思考:(1)大分化。A股迎大分化格局,绩优股的牛市仍在进行,绩劣股熊市愈演愈烈。(2)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新一轮科创周期开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中国自主可控成为破局利器;(3)全球化。A股融入全球市场步伐加快,海外对A股边际影响上升;(4)以龙为首。A股龙头公司将从“确定性溢价”走向“估值溢价”;(5)重估成长。A股优质成长供给增加,重构A股成长股估值体系……一系列对于A股生态变化的前瞻思考,在近几年A股投资的理解与演绎中,都是具备参考价值的。
策略的沉淀与思考:如何更贴近投资?
化繁为简:
辨识矛盾:
时代背景切换会主导DDM的驱动力变迁。策略无法“固守成规”,需要甄别“信号与噪声”。
从传统“美林时钟”框架,到更加重视估值的力量。
如何做更贴近投资的策略研究?
全书构架
我们向读者介绍了策略研究框架核心:股利贴现模型(DDM模型),并对这一模型中的三个核心定价变量逐一分析:企业盈利水平、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然后对策略研究需要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做了概括性介绍:①大势研判: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是涨是跌?②行业比较: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买什么?
我们试图将大势研判的过程拆分为4个维度,从而系统性地向读者介绍大势研判的判断方法:①盈利框架:聚焦DDM模型分子端的业绩;②估值体系:聚焦DDM模型分母端估值;③底部框架:综合市场赔率/胜率变化情况识别底部区域;④微观结构:聚焦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及其行为。
我们从风格研判基本框架讲起:即景气度+信用+货币三因子分析方法结合“胜率-赔率”框架,以2022年初风格切换为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读者理解。本章最后两节中对风格研判框架进行延伸,详细分析了小盘成长&大盘价值两种风格占优的核心驱动因子。
向读者完整的介绍行业比较框架,其中“景气度预期”框架和产能周期框架是针对全行业比较的两个框架,“重构与衍生”是为新兴产业单独做的行业比较框架(包含产业行情驱动力与估值、景气度与渗透率、基金配置及资金状况三大维度)。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对新兴产业比较框架中的渗透率视角做了详细展开。
主要分析了策略研究中的又一重要领域——主题投资。我们分别以两个典型的大级别主题为案例:①自主可控安全主题:聚焦信息技术产业和资源保供两条主线下的行业梳理;②“碳中和”主题:从清洁能源的生产、输送与应用三个角度挖掘投资热点。
将视角进一步下沉,聚焦个股选择逻辑,即从策略视角精选具备投资价值的个股。介绍了四个较为典型的股票投资组合策略供读者参考:①AH股折溢价策略;②北上资金指引;③高股息策略;④次新股选股模型。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与回顾历史复盘股市的书籍不同,我们更希望能提供多年沉淀下来的万变不离其宗的策略研究框架,化繁为简;其二,与年代较为久远的方法论不同,我们更希望能提供近年来A股新生态进化与迭代的思考,立于浪尖;其三,我们避免“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而是在书中结合运用了大量实例,充分体现了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的宗旨——致力于最前瞻&最接地气的策略研究。
本书是广发证券策略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参与撰写本书的所有成员:郑恺、曹柳龙、韦冀星、倪赓、李学伟、杨泽蓁、徐嘉奇、侯蕾。团队前成员俞一奇、陈伟斌贡献了精彩内容,本书由戴康统稿。敬畏市场永远是成熟投资者的座右铭,股市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研究难免有错误或遗漏之处,请读者朋友多提意见。
点击以下链接或“阅读原文”购买
京东:
当当: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