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25周年记:投研进化论,绽放“有机体”的生命力公众号新闻2023-06-16 05:062008年4月,带着丰富海外投资经验的翁启森加入华安基金,至今已经15年,从分管海外投资到A股投资,再到华安基金投资总监、首席投资官、副总经理。在近10年的时光里,华安基金逐步打磨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投研团队——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一开始只能去摸索,然后把我们的团队创造设计出来”,翁启森表示。现如今,华安基金的投研团队已经充满了生命力,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谦逊、包容、乐于分享、勤奋学习的投资和研究人才。在良性发展的氛围之下,华安人也创造出极为出色的业绩表现。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华安基金近5年整体收益率为104.9%,在同期111家公司中排名第9位;近7年整体收益率为128.44%,在同期9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1位。而在12家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安基金最近2年、最近3年和最近5年收益排名分别为第2位、第4位和第1位。“我能感觉到,这个团队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机体,它每天都有机地生长,有机地进步,有机地发育。日积月累,你会突然发现,这个团队已经开始散发自己的魅力”,翁启森和同事们都非常有信心,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生长,华安基金投研团队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谦逊团队的共同特质再次见到翁启森,是在5月中旬工作日一个稍显闷热的下午。收盘之后,他还忙碌了一阵,才风风火火地坐进访谈室。距离与他上一次深谈,还是在2016年、华安基金庆祝18周年的时候,当时华安基金在TMT投资上一举成名,一批新上任的基金经理如胡宜斌等因为业绩出色,立刻就被市场所关注,这也是翁启森2015年重组基金经理团队、大胆提拔新人之后取得的首个阶段性成果。巧合的是,由于AIGC概念兴起,TMT行情今年被再度点燃,以科技投资见长的华安基金再次领先市场布局,赢得行业先机。“在您眼中,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出人意料的是,作为从业经验超过26年、长期亲自管理基金产品的投资元老的回答是:谦逊。“谦逊,是最珍贵的基金经理的特质。只有谦逊,在长期面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时,才会保持敬畏之心。谦逊也会带来求知欲和生存的力量,不断地求善求美。”翁启森表示。在后来的一系列基金经理访谈当中,“谦逊”一词被反复提及,似乎已经成为华安投研团队的共同特质。当每一位基金经理聊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时,他们都会非常诚恳地首先归因于平台、团队、时代,甚至是运气,最后才是自己。华安投资研究部总监万建军表示,“谦逊同样是研究员选人的重要标准,即使再优秀的人才,如果性格骄傲,不愿意分享也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无法融入华安投研团队的。”作为一个学习型的有机体,华安投研团队中有各种知识背景、行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大家发自内心地认为周围的同事比自己更优秀,这就使得虚心求知的氛围更加自然和稳固。分享“独一无二”的交流氛围在公募基金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近十年来,华安基金投研团队一直保持着业内少有的“分享”文化,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研究员把研究成果分享给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也把投资心得分享给研究员,在基金经理与基金经理之间、研究员与研究员之间都会互相分享。这样高频交流的融洽氛围,是从翁启森十年前上任投资总监之后大力倡导并逐渐培养起来的。他作为带头人,最新的投资思路和想法总是第一时间、毫不吝啬的分享出来,整个团队都从中受益,也让大家养成了分享的习惯,至今依然如此。华安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监胡宜斌说,无私分享是华安投研文化当中最核心也是最具差异化的特质,“不论是分享的广度还是深度,在华安会感受到显著的不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分享已经和呼吸一样必要和自然。“基金经理每天都要面对波动的市场,变化的宏观形势,投资决策需要大量及时、深入的研究分析来支撑。当在思考和琢磨的时候,有没有人能够给你尽快地解释心中的疑惑,以及分享给你最专业的知识?这就是团队分享的价值。研究员是华安投研分享文化的基石,他们的调研、报告、对行业和个股的跟踪、对宏观政策的解读、对新事物的分析等智力成果,已经成为基金经理吸收资讯的重要来源。华安研究员团队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投研联动密切,分享无障碍;二是行业覆盖全面,完整无障碍;三是职业路径清晰,发展无障碍。目前华安研究员总共超过30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任职时间超过10年,甚至有的达到20年。投资研究团队一共分为先进制造组、周期组、TMT组、消费组和宏观策略组五个研究小组,小组实行的是“基金经理带领研究小组制”,因此还有对应风格的基金经理分组加入,并由基金经理担任小组长。对于研究团队,很看重的一点就是“投研转换率”,研究成果要直接支持于投资。由此带来两大益处,首先使得整个团队的工作高效聚焦于投资之上,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其次是为有潜力的研究员打下投资基础,在研究员阶段就已参与实战,这也是华安研究员转化为基金经理之后很快就受到市场关注,以及享有极高成才率的秘密。华安还从制度上支持分享文化。虽然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有风格分组,但是日常的投研分享依然是跨组别进行的。对于研究员来说,如果看好一个行业或一个股票不能仅仅分享给少数几位基金经理,而必须写成报告公平地对待所有的投资人员来分享,有基金经理感兴趣再单独深入沟通,前提是必须做到全平台公平公开的展示。如此看重分享在团队中的作用、强调团队合作,正是因为翁启森相信没有人能十全十美,“但是只要把团队中每个人最强的武器拿出来,那这个团队就是市场上最强的”。勤奋“最卷”的晨会每个交易日上午八点半,从翁启森到各个小组的组长、基金经理、研究员等整个投研团队都会坐到一起开晨会,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其实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有晨会文化,毕竟A股早上9点半开盘,开盘即“战斗”,于是开盘之前投研团队们都会抓紧时间再次充分交流,进行一些机会的预判、跟踪或风险的提示。华安的晨会一直要开到9点半才结束,整整一个小时。但即便如此,研究员的报告也多得讲不完,只能挑一些重点在会上分享,剩余的报告基金经理拿回去自己看。投资研究部总监万建军表示,“研究员把研究成果形成书面报告,然后在晨会上分享。这种海量信息的输出,对基金经理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每天都有一个小时高强度吸收各行各业的最新分析,虽然有些资讯可能不会转化为投资,但大家至少知道市场正在发生什么。经过这样体系化的日积月累地学习,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会与日俱增,所以华安总是能涌现出业绩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厚积而薄发,因为每天都在不断进步。”其实,公司对于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并没有数量上的规定,而是更看重于质量和成果。但是成果来自平时勤奋付出,团队中有的研究员平均每个交易日就能出一篇报告,一年能写出200多篇,既有几十页的深度分析,也有一两页的点评报告,而这些报告都是晨会分享的材料。“基金经理拓展能力圈,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是得到研究的支持,因此特别考验研究员知识体系的容量。一线研究员每天对于新知识的吸收量非常庞大,日夜都在参加各种调研和电话会议,然后再把信息经过处理和过滤,留下最有效的反馈给团队”,胡宜斌认为这就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最后在晨会上可能只讲了一句话,但这句话折射出来的可能是十几次的调研成果,或者是更长时间研究和知识体系的积累。勤奋尤其体现在对新事物的研究上。胡宜斌表示,“当新事物涌现时,如果自己没理解清晰,内心会是一种焦虑的状态,可能觉都睡不好。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担心错过机会,另一方面本质上是对知识或者知识体系的执着,推动我们自发地去学习。大家都很勤奋地奔向自己的投资目标,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除了晨会,投研团队还会举行周会、月会及一系列非正式的沟通会议,用超乎寻常的勤奋,获得不俗的投资回报。包容不以短期业绩论成败2020年,由于“双冠王”的业绩光环,使得胡宜斌管理的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但他的投资却进入了一段低谷期,净值表现没有跑赢同类。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他重新“归来”。提及这段经历,胡宜斌非常感慨,“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其他投研人员,在投资生涯当中其实多多少少都会犯一些错误,可能是投资上的、心态上的,或是一些细节上的。而在困惑期,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团队伙伴给予我们的是包容和引导,这一点对年轻基金经理来说特别重要。”华安投研文化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拉长考核期,给予基金经理充分时间,绝不以短期业绩论成败;二是耐得住寂寞,坚持布局“冷门赛道”,眼光长远。“华安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从来不是三个月或者六个月,至少是以三年、五年为期限去考核的。“翁启森说,比起短期业绩,他们更在意的是当市场风格轮转到基金经理熟悉的位置时,他是否能够有所表现。当然,如果出现超出正常水平的回撤,那么翁启森会去和基金经理探讨管控、风险、操作等,寻找问题和优化方案。对于近几年相对极致的结构性市场风格,一些行业长期没有表现,然而华安投研团队坚持“耐得住寂寞”,进行全方位研究布局,用翁启森的话来说就是“研究无死角”。他表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框架,从宏观经济运行到大类资产配置,以及行业的落地和个股的选择,所以不管市场怎么运行,投研框架不会散,因此我们不会为了某一赛道而舍弃其他,必须是全面布局。因此,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华安都能有适应当下市场风格的基金经理和产品出现。”翁启森在访谈中多次提及“有机体”一词。作为自然界有生命的生物体的总称,有机体通过“学习”来适应环境,积累经验,优化行为,就像是正不断进化中的华安投研团队。如果说,谦逊是品质,分享是特点,勤奋成为习惯,包容则让华安投研团队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让这个“有机体”能够真正绽放生命力,茁壮成长。文/宋又又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