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到底配不配生娃?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碧树西风
来源:记忆承载
文章已获授权
有人让我解读这个观点,互联网上最近流行一种说法,穷人生孩子是愚蠢自私且恶毒的。
因为你淋着雨,还要把另一个人带到世界上陪你淋雨,将来孩子一定恨你,........
这个观点有一个隐藏的逻辑,没钱=童年不幸。
换句话说,童年的幸福是钱带来的。
你觉得这个逻辑成立么?
见仁见智,我相信相当一部分人会认为是成立的,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不成立。
很正常,因为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快乐的定义。
我本人从来不否定钱的价值,而且我给出过钱很高的评价。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九千九百九十九能,它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但是能解决寻常人99%的问题。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赚钱吃饭硬道理。
就像一白遮百丑的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团体,一赚遮所有。
问题永远存在,只有发展才能掩盖问题,聚集共识,让大家一起往前走。
这个发展,就是赚钱。
我给了钱这么高的评价,并不过分,我说的每句话,都是我自己相信的。
所以我本人也是个职业投资人,我信什么,我才做什么。
但是,下面这个转折,同样是我相信的内容。
那就是孩子千姿百态,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认为钱与童年幸福挂钩。
至少,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这么认为。
你注意,开头我就说过了,一件事重要不重要,可以拿到台面上大家分析,达成共识。
可是一件事快乐不快乐,那是因人而异的。
这里面没有共识,我只是告诉你,作为我小时候,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童年时的小伙伴,有些人,觉得钱与幸福,是挂钩的。
比如我小学时最要好的伙伴,他也是个学霸,很聪明的,他奶奶是小学老师,在他上小学前就把1~4年级的课程给他私下教完了,俗称赢在起跑线上。
这孩子在80年代末的时候,很迷恋一辆车,捷安特,当时要200多。
那时候200多挺贵,相当于今天2万多,城市平均月收入的2倍。
你今天会不会花2万多给一个小学生买辆自行车?可想而知,虽然他为此苦恼,但他妈不同意。
苦恼了大概有小半年吧,他的气性没有消除,而是逐渐发酵,甚至来跟我诉苦,说他恨自己的妈妈。
我就觉得很有趣,一辆破车子,能这么执着,可见对他来说很重要,有与没有,真的会导致幸福与不幸。
我初中的时候,90年代也遇到过一个类似的同学。
他很喜欢一双耐克的鞋子,据说有3个气垫,当时要900多,那年月还是很贵,也相当于今天几万块。
他心心念念了三年,从初一念叨到初三,后来他爸真的给他买了。
我在同学中间根据此事编了一个笑话,我说,他应该把这双鞋子用香案供起来,每天拜三次,才不负他这三年的念叨。
因为我的笑话他成了全年级的笑柄,但他也不以为意,可见他真的很喜欢很在乎这双鞋。
我调侃别人,并不是在否定别人,左右一个人是否快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有人真的很在乎,就有人的快乐不建立在这件事上,你比如我。
这世上不是所有孩子的目光都聚焦在吃了什么,玩了什么上面。
我不否认,可能前者占多数,可是后者即便少,10%也是人,20%也是人。
我们要否认10%的人的出生权么?
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像我小时候那种性格,对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没有兴趣,完全有可能对吧。
这样一个人,是投胎在富人家庭,中产家庭还是穷人家庭是随机的。
我相信其中总有一部分投胎在穷人家庭,所以呢?所以你要剥夺他们的出生权?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孩子跟孩子是不一样的,你不是他,你不知道他快乐不快乐,你也不知道他因何快乐。
实话实说,我小时候觉得拿来举例的那俩同学很傻的,那个小学同学,那个初中同学,如果不觉得他们傻,我当初也不会调侃他们。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爸絮叨,说他从小跟着他爷爷生活的那段日子里,他爷爷有个什么象牙的筷子,没给他,后来摔断了才想起来给他。
我奶奶很理解,觉得自己儿子小时候受委屈了,我那时候还在上幼儿园,都觉得我爸很幼稚。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目光怎么会被一双破筷子聚焦,还能持续那么多年。
这就叫性格,我也会喜欢什么,比如忽然想吃冰激凌,巧克力。但是持续不了半小时的。
有就有,没有就忘了。
能困扰我很久的,从来不是钱能买或者买不起的,而是一些与现实无关的东西。
比如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一直想不通,任何东西都应该有边界,一块砖头有边界,一个地球有边界,为什么宇宙没有边界?
宇宙如果有边界,那么宇宙外面是什么,外面如果有边界,外面的外面是什么,这个外面可以无限下去,所以最后一定没有边界。
这很难理解。
没有边界怎么生成的?生成的怎么可能没有边界?
不是生成的那它最初哪儿来的?时间的起点是什么?时间没有起点,那时间又是哪儿来的?
一直到我上初中,翻我妈的大学课本,看到恩格斯的一句话,无限是由有限组成的,这很矛盾,但就是这样。
仿佛明白了点什么。
那一瞬间很快乐,有种多年的苦恼解脱的快乐。
你说我该付给已故的恩格斯多少钱呢?
明白我的意思么?
我没有否认别人的快乐与痛苦,我只是告诉你生命的多样性。
即便我出生在某个非洲部落,大概也是那个忘了鱼烤没烤糊,而只是一味关注着看星星的少年。
钱很有用,但是钱与快乐的关联不是天然的,是人为的。
人类今天的生产力和以白银为货币的时代是不同的,那时候生产力不足,人要省钱,钱等于资源。
今天,钱不等于资源,钱只等于欲望,或者说,你是否要控制这份欲望。
我们有很多生产力是没有释放的,厂家不是不能生产,而是没有足够的订单所以不生产。
假如放开了生产,我们可以把每栋楼盖到云层,每个人十辆车,每个人住800平,生产力没问题的。
今天,在生产力根本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依然要用钱来约束人,只有一个原因,因为人还有用。
每个人都无限供应资源,还剩多少人肯努力肯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大锅饭而躺平,这是个问题。
说白了,正因为还用得着你,所以不能让你失去动力。
你努力,就给钱,你需要钱,这就是努力的理由。
人类社会本质上处于人为的不充分供应的阶段,因为要发挥更多人的主观能动性,还不能把所有人都像欧洲懒汉一样养起来。
在这个阶段下,消费主义当然是对的,因为一个人赚的就是别人买的,都不买,就都没得赚。
可这个消费主义=快乐,是植入的观念,并非天然。
不见得每个孩子都信这玩意儿,只是有些孩子被植入的容易些,有些不容易。
不容易的那些人,有些人家就去探索自己理解的生命的快乐去了。
我只是碰巧是个后者。
我小时候不觉得钱与快乐有什么关联,可我并不否认钱的作用,我从小就爱钱,这个爱钱和那个小学同学不一样,和那个初中同学也不一样。
他们爱的是钱能买的那辆车那双鞋,我打小的爱钱更多的体现在懂得用钱来控制人,为我所用。
我很喜欢请同学们吃东西,买东西送给他们,人家吃了我的,用了我的,就会听我的。
说明我从小就明白,钱的作用不是快乐,而是用来控制人。
别人为了钱能够带给他们的些许快乐,就会听我的,俗称把时间出卖给我。
而我需要这些时间,因为我的时间不够用。
我没上小学就能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思考什么时间空间这种有的没的的虚无问题上,可见我对时间的挥霍。
我一边大把挥霍着时间,我一边急迫地需要更多时间。
所以我有很多事情都没法自己做,因为来不及。
俗称能雇人做的就绝对不要自己做,自己只做什么?只做所有人都做不到的那部分事情就够了。
这个思路从学生时代一直贯穿到成为资方。
我没有那么多生命去做诸如测试,走流程之类的事情,没有。
所以我需要钱,我给人足够的钱,就会有人愿意帮我去做这些,然后他们拿了钱就可以买到快乐。
而正因为有很多人帮我,我的生命才可以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解决那些大量的,别人都解不了,最后汇聚到我这里的难题,也是关键性问题。
我的生命得以大幅度拓展了,我因此而感到快乐。
类似我这样的性格,是随机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这样的,他们是随机出生,随机投胎的。
他们投在哪儿根本不重要,哪怕投在非洲都无妨。因为钱只是他们的工具,用来操控别人的工具,和他们自身的幸福感没啥关系。
即便他们开局没钱,很快也会有钱。
就像我那天讲,从来不是人追着钱跑,而是钱追着人跑。赚钱是很苦B而且赚不到的,你要找到并认清人类经济社会的周期律,顺势而为。
因为钱在择主,钱会主动去依附这类孩子的,甚至都等不到他们长大。
所以并不能片面地去看待有钱没钱和生不生孩子的关系。
很多员工都说,自己的老板很可怜。你看自己多幸福,只要做最简单,重复性最强的工作,就可以从老板手里领钱,然后买买买。
反观老板,他好可怜,从来没见他有时间买买买,他总是在忙着搞一些特别复杂,自己都看不懂的难题。
果然,老板是上天派来养活自己的奴隶。
你觉得这些员工的说法对不对呢?
对不对根本不重要。
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很多生态位,各取所需就是最好的。
你认为只有江浙沪独生女这一种孩子是幸福的,其他人都不幸福,这种想法,就跟一头牛认为人类吃不到草好可怜,就跟一只猫认为人类只是猫类的铲屎官一样。
不能说你对不对,只能说,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你娃儿啥都还没见过。
你活在一个别人让你以为的世界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