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压抑、恐怖……高楼带给了我们什么?
微博热议的“未来棚户区”
“随着这么多高楼大厦建起,‘中国性’正在逐渐消失。”
德国艺术家彼得·比阿罗贝泽斯基(Peter Bialobrzeski)多年以来见证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无奈发出以上感慨。
35 年前,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城市给他一种无与伦比的平静感,他享受在城市里漫步,感受市井的烟火气息。后来,他在街上行走,目之所及只有星巴克、肯德基。“一切都死了,像条死鱼。”
国内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贵阳花果园小区,就是一个极端案例。每栋大楼都超过 30 层、楼间距 30 米左右,居住人口接近 60 万,日流动人口占贵阳总人口五分之一,外人或许难以想象花果园小区居民的生活。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再提“限高令”,规定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 250 米以上建筑。加上新冠疫情以来,全球摩天大楼的建设下降了 20%。“高楼饥渴症”大大缓解。
摩天大楼曾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直观信号,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它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建筑评论家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曾写道:“有大量证据表明,高层建筑让人发疯。”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也曾预言过办公大楼的终结。
在《建筑与权力》一书中,英国知名建筑师迪耶·萨迪奇通过讲述帝国总理府、总统图书馆、世贸双子塔等知名建筑的背后故事,揭示了建筑的隐形语言——人们对权力的长久崇拜以及权贵通过建筑表达的无尽欲望。
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文化和艺术之外,建筑还意味着什么?它与执政者的权力表达有何关联?摩天大楼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
压迫与控制
独裁者希特勒对高大建筑热爱异常。
执政期间,他热衷让身边的建筑师设计出各种刚硬、威严的庞大建筑,只为让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心生敬畏,不再对德国新政权产生怀疑。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为挽救他濒临崩溃的国家,来访德国,走进荣誉广场的那一刻,看到以下场景,已然败下阵来。
洁白泛光的墙面将广场隔离成独立于城市的空间,希特勒的卫兵在广场上来回演练,士兵高大的身影被探照灯投射成庞然大物映照在白墙上,空旷的广场上回荡着口令声和整齐的踏步声。
希特勒想要通过宏伟的建筑震慑哈查,迫使他屈服。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在厚重的大理石墙壁、悬空的玻璃、高耸狭窄的青铜门造成的无声压迫感之下,哈查最终崩溃,45 分钟晕倒两次。
迪耶·萨迪奇在《建筑与权力》的开篇写下这一轶事,表明建筑对于希特勒巩固极权统治的意义。
对希特勒而言,建筑是一种宣传工具,是激励追随者、打击敌人的手段,他说:伟大的建筑是医治德国人民自卑感的良药。要想教育人民,就要拿出让人民深感自豪的实物,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给人民灌输信心。作为一个拥有 8000 万人口的国家,我们有权拥有这样的建筑,我们的敌人和朋友都应该明白,正是这些建筑帮助我们巩固了政权。
权力与毁灭
建筑关乎权力。当权者打造建筑,因为这正是权力的体现。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建筑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让不安分的劳动力保持稳定。而建筑也很好地反映了当权者的能力、决断力,甚至还有决心。最重要的是,建筑是一种宣传缔造者功业的手段。
这一逻辑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依然适用。
20 世纪 30 年代,为跻身现代化国家,世界各地纷纷掀起打造摩天大楼的狂欢。“高层建筑代表优雅,技术先进,代表着城市的未来。”迪耶·萨迪奇说。
然而,这座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建造的大楼,施工过程中造成了五名工人的死亡,并在之后发生了多达 30 多人次的跳楼自杀事件。
纽约世贸双子大厦的落成,盖过了帝国大厦的风光。它向全世界传达出一个信号:陷入财政危机的纽约,依然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
不幸的是,建造不到三十年,双子塔就因恐怖袭击覆灭。
更加讽刺的是,“9·11” 事件的主导者穆罕默德·阿塔,曾经就是建筑学院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
“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外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尼采说。
压抑与隔绝
即便不是战争时期,也没有恐怖主义的威胁,高楼大厦也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压抑感。
当你穿过双子塔之间的广场时,会觉得高楼的重量直压而来。所以你需要一定的决心才能走过这个广场。站在世贸中心的广场上,你只觉得身体两侧的高楼直插云霄,身上压力顿生。走过这个广场,就像是穿过厚厚的巨石墙之间狭小的缝隙。双子塔是那么的庞大,似乎把广场上的空气也给压缩了一半,逼迫你用血肉之躯与之对抗。
这是迪耶·萨迪奇在《建筑与权力》中对于世贸中心给人带来的压抑感受的描写。
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一书中表达了另一种观点:“在街上,我们很难感知到建筑上层空间里发生的事情,楼层越高越难观察到……实际上,到了五层以上,高层建筑和街道平面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了……他们不再属于城市空间了。”
低层建筑尽可能地调动起人们的感官,营造更舒适的生活体验,高层建筑则让居民与城市生活脱节,彻底沦为居民生活的背景板。
病症与自杀
“9·11” 事件并没有让各国决策者放弃对摩天大楼的追逐,事实上,它反而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催化剂。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自 “9·11” 以来,世界范围内建造的摩天大楼是以前的五倍多。目前世界上前 100 座最高建筑物中,有 86 座是 2001 年以后建造的。
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不仅造成地面沉降、热岛效应等环境污染,也让精神疾病和自杀现象频发。
很多研究显示,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会增加人们患上抑郁症、慢性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美国的金门大桥、韩国的麻浦大桥、印度的贾纳卡普里地区中心……这些宏伟高大的建筑物,都格外吸引那些心灰意冷的自杀者。
“我们创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我们。” 1943 年,丘吉尔艰难地走在国会大厦的废墟上,沉痛地说道。
编辑 - 赵皖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