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文章发出来之后,有读者说那样的文章容易挑起医患矛盾,让大家误以为医生的收入都很离谱,而且很大一部分收入构成是灰色渠道。前两天819医师节,医米调研发布了一份《2022年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他们采访了超过2000多名医生,了解他们的收入,数据显示,医生平均临床收入为:考虑到平均肯定把广大三四线城市的医生平均进去了,所以他们做了一份梯度表格,以临床收入10万块作为门槛的话:扣完税之后,就更没多少了,知乎上有一个讨论,你觉得中国的医生配不配年薪十万。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意思是,如果医生要给你动手术,你希望把你性命捏在手里的人,是一个体面的、收入稳定的、高于当地一般收入的人,还是一个可能需要为钱发愁的人。
关于医生收入,麦肯锡在2020年的时候,也发布了一组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医生,其年薪低于十万。当然了,我们也有高收入的医生,比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是业界公认的上海顶级神经外科医生宋冬雷当年的年薪就达到400万元,一些头部的精英医生,年入千万也是有的,但并不具备代表性。
我找到了很久的官方公告,但没有找到具体数据,只找到2017年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初级职称组的平均年收入约为5.8万元,中级职称约为7.4万元,副高级职称约为8.9万元,正高级职称平均年薪也不过,刚过十万。但是朋友们:知乎上有个北京三家的主任医师晒了张工资单,工龄20年,22年收入80多万,评论区罕见地和谐,都在刷不容易。20年工龄,读的书,吃的苦,工作的强度和技能要求的高度,是匹配得上这份收入的。
不过大量的非发达地区和非主要城市的医生,收入就赶不上高收入群体的零头了,但大家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差得很远,因为哪个地方的人都很多,而人手都不够。根据白皮书的报告,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个小时的医生比例超过: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一个新概念,他们很多人都有职业耗竭的感受。意思就是说没有工作热情,缺乏动力,也没啥成就感。但这还是口罩前的数据,那三年就更不用说了,随着老龄化加重,除了儿科产科之类的科室,其它科室的工作强度应该都没有太大变化。
大家还记得很久之前摆摊热时,媒体宣传的护士摆摊卖烤肠月入过万的事儿吗?背后其实是有政策支持的,2022年11月18日,云南卫健委发布了一份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的文件,里面有一句话引起大家的注意,鼓励基层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获取报酬。基层人员怎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呢去兼职呢?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开诊所吗?这是违规的,所以不能跟专业搭边,想了一圈,基本上就只有:
那阵子护士下班摆摊卖烤肠,医生卖烤红薯的事儿很多,还有做得很大的,脱离摆摊走上开店之路,比如徐州有家叫做柳叶刀的烧烤店,创建者就是一位肿瘤外科医生,股东也都是清华北大的学霸医生。
我还看到一份官媒报道,说一位河南开封的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护士,每天下班都去摆摊卖串,本职工作月薪两千多,摆摊的话,可以增加一倍收入。现在明白了为啥要搞医院反腐了吧,一方面是你去医院花的钱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大量的、给你看病的医生护士群体年入还不足十万,钱哪儿去了?根据常识就可以知道:3200多万的仪器,要吃1600万的回扣,这笔钱,要100个护士连轴转1年才能挣到,但你有权力的话,签个字就能拿到。张雪峰不建议学医是有道理的,我身边学医的朋友,没有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还干医生的,用他们的话讲,投入产出比不行,首先读书你得读到博士,最低硕士,然后还有很多年的低收入期,也就是规培。对了,我们做了一个「主打搞钱」的社区,主要研究一些副业变现策略,感兴趣的可以加好友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