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川:了解“神经胃肠病学”,让这种特殊类型胃肠病有“药”可医
本系列的上一篇专访,我们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季刚教授,详尽科普了“肿瘤胃肠病学”—整合医学理念下的重要思考,今天我们要有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赵青川教授,为我们带来整合医学下的另一个思考——“神经胃肠病学”。
如果说肿瘤胃肠病学是专注于肿瘤对胃肠功能影响的一门学科,那么神经胃肠病学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可以先给大家“剧透”一下,今天咱们谈的神经胃肠病波及的范围可能就更广泛了,不仅是肿瘤病人可能发生,我们任何人都可能得上这种病。
来消化科看病通常是询问胃肠相关症状以及做影像学检查,但在赵青川教授的门诊上除了这些之外还会询问患者的情绪精神状况方面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儿?接下来我们就请赵青川教授结合他多年在门诊上的所见所闻,通过故事来科普这种发病率高且鲜为人知的“神经胃肠病”。
子琳:“神经胃肠病”我们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到底是精神疾病还是胃肠病?您门诊上这样的病例多吗?
赵青川:在临床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胃肠病,虽然也表现为各种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如:打嗝、饱胀、干呕、恶心、呕吐、腹部疼痛,但到了医院做影像学等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所谓器质性病变可以理解为咱们身体的组织或器官出现了问题,所以这种非器质性的“胃肠病”再加上排除了代谢性的胃肠问题,我们就会考虑大概率是出现了功能性的疾病——“神经胃肠病”。我们也做过统计,全国的消化内科门诊上每天差不多有一半的患者实际上都是“神经胃肠病”。
神经胃肠病更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为什么会听起来如此复杂?给大家科普一下:肠的功能不只是消化和吸收营养,它同时还存在着“肠神经系统”。“肠脑轴”的概念指的是肠和脑是相互作用的,肠道微生物能够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互通信,比如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通过“肠脑轴”引起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最终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这种疾病不光是咱们百姓不认识,其实很多医务工作者也并不知道。
在我们门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一个哈尔滨姑娘,非常年轻的舞蹈演员因为常年腹痛多年间做了十多次肠切除手术,手术从18岁一直做到30岁。当她来到我门诊的时候身上插了很多管子,还带着造口袋,和没做手术之前容光焕发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这次来她是通过别人介绍,知道我的门诊对她的病情会有所帮助,专程来到我这里解决她的顽疾。
通过既往她看病的病历材料、这次的检查和问诊评估,我发现她多年便秘腹痛的真正根本原因是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导致,切肠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我没有再给她做无休止的手术,而是通过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给她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问题。在治疗的一个多月里她的体重从68斤恢复到了80斤,气色也好了很多,目前身体状况也非常的好。
【法律声明】本栏目为TopMD原创,版权归出品方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剪辑及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期节目为医学科普目的,不可代替医生面诊。相关资料由专家提供、诊治信息和建议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供您参考,必要时应进一步到医院咨询专家意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