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超声引导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1)适应证:肩关节和肱骨近端的手术。
(2)禁忌证:
①常见外周神经阻滞禁忌证(例如未获知情同意、注射部位感染、局麻药过敏)。
②术前合并阻塞性或限制性肺部疾病,不能耐受单侧膈神经阻滞后半侧膈肌麻痹引起肺功能减少30%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合并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需要术前在家进行氧疗。
【临床要点】凝血疾病不再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绝对禁忌证。但为了确保安全,推荐选择易于及时发现血肿方便压迫止血的入路(例如肌间沟入路或腋入路)。
有多种方法能预防肌间沟入路造成的单侧膈肌麻痹,例如:在近端用手指加压(减少局麻药向头侧扩散),采用低容量的药物(5ml),尽量在远离中斜角肌处注射局麻药。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避免膈神经阻滞的发生。
(3)单次注射技术:患者处于仰卧位或半坐位,头转向对侧。通常采用超声追踪法(从锁骨上四开始)。
首先在锁骨上区域定位锁骨下动脉,在动脉外上侧寻找臂丛神经(干、束的神经丛),沿环状软骨方向向头侧移动探头追踪臂丛神经,直到臂丛神经在超声屏幕中显示为一列低回声结节(根和干)(图8-3和图8-4)。
局麻药皮下浸润后,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面内技术,用5cm短斜面神经阻滞针由外向内穿刺。阻滞目标为第一、二个低回声结节之间。另一种方法是:操作者在中斜角肌和臂丛神经之间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束膜周围。
在神经束膜之外注射虽不影响阻滞成功率,但作用时间会略有缩短。通常使用10 ~ 20ml局麻药。
【临床要点】操作者应该避免在第二、三个低回声结节之间注射局麻药。通常后者并不是臂丛中下干或C6/C7神经根,而是C6神经根的两个分支,在该位置注射局麻药可能会造成神经内注射,引起神经损伤或造成局麻药沿神经轴方向扩散。
(4)连续阻滞技术:连续肌间沟阻滞与单次注射的超声目标一致,全程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外周神经导管。操作者通过阻滞针置入导管时,需要助手协助固定探头。在超声下注射1 ~ 2ml局麻药、生理盐水或空气帮助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关于外周神经导管的内容详见《实用区域麻醉与急性疼痛学》第2章。
【临床要点】留置外周神经导管的长度仍然存在争议。一方面,置管长度较短(1cm)时,位于神经旁的导管尖端几乎与阻滞针完全相同,但是容易引起导管移位。另一方面,置管长度较长(4~ 5cm)时,可通过导管的缠绕作用在神经旁锚定,保证导管位置稳定,但是,置管长度过长增加了导管尖端背离目标区域的风险。无论留置导管长度多少,最后均需通过超声确认导管尖端的最终位置,使导管尖端处于神经旁。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于《实用区域麻醉与急性疼痛学》。
随着麻醉亚专业的快速发展,神经阻滞已超出了传统区域麻醉的范畴,如产科麻醉、慢性疼痛学及其相关的神经阻滞等。因此,该书最新一版中增加了躯干阻滞、系统实践和急性疼痛学的相关内容。让麻醉科医生从容应对挑战!
好消息:
麻醉MedicalGroup书店向出版社申请了“回馈粉丝活动”。在活动期间,粉丝可以以不到五折价格抢购上述经典指导用书。本次活动仅放出50本,额满即关闭活动通道。活动结束后,恢复原价!请大家猛戳“这里”抢购!!!
【职称考试】《如何顺利通过卫生职称考试,这样复习提升80%!》
【专利创新】《2022年的今天,申请专利该掌握哪些技巧?》
【科普征集】《【重磅】科普文章可以作为晋升材料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