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 我们都要拥有心安的能力
▼点击“预约”行动派琦琦直播, 08月23日14:00场,亮心盏 至诚之心首播!
我们很多人都想追求快乐、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总是在想等我们赚了足够多钱就可以幸福,等我们住上大房子就不用焦虑了,等孩子考上好大学就可以放心了……
我们一直以为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有条件的,所以一直在等。
于是,我们总是很焦虑,总是担心实现不了目标,总是被各种情况的变化牵着跑,我们的心总是充满了各种担忧,似乎永远以为无法找到幸福感。
但我们的快乐幸福真的是来源于外在条件吗?
其实,心安的能力更加重要,心安了,你才能够感受到幸福快乐。
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欠缺了一堂学习心安的课,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心安的能力。
*以下分享整理自丁晓辉老师8月19日“亮心年度演讲”
今天晚上的课程叫心安何处,为什么讲这个话题?
大家知道我的课程里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工具价值,一个叫终极价值。
什么叫工具价值?什么叫终极价值?
我有一个学生,很努力地工作赚钱,赚了不少钱,然后买了一辆非常好的车。有一次他就打电话跟我说,丁老师,我已经把车开到你们家门口了,你下来,我带你兜兜风。
这个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想他赚钱了买车了,跟我是什么关系?
哦,原来他实际上就想获得一个认可。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如果夸他说,你好棒,你好厉害,他一定很骄傲。
我们拿这个案例来分析,我们努力的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去做很多事情,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背后我们最终想获得的是什么?
可能是家人、朋友、老师等人一个崇拜的眼光,对不对?
所以我们很努力地追求的外在的物质条件,我们把它叫做工具价值。
为什么把它叫工具价值?因为它是工具,不是终极,而终极是什么呢?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我说如果我们赚了钱,不可以告诉别人,你的家人、朋友都不告诉,谁都不能告诉。你想象一下,如果你不跟别人分享,这些钱还有价值吗?
你发现其实我们追求的很多的外在的东西,实际上是想获得更多的内在,比如说安全感。很多人说丁老师我银行里数目多了,我就安全感了。
记住了,你要的是安全感,不是那个数,那个树是工具,那个安全感才是终极价值。
我们努力地去做,想跟别人去分享,希望获得是成就感,这都是内心的感觉。我们最终想获得的是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爱的感觉、厉害的感觉,被需要的感觉。
那我们看看“感受”的“感”怎么写?上面一个“咸”,下面一个“心”。
所以感受本身是跟心相关的,所以我们这些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幸福的感觉等等一切都是跟“心”相关的,那我们把它归集在一起,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心安。
所以我们追求很多的工具价值,最终是想获得终极价值。
有的人用“幸福”来表示这个词,有的人用“快乐”来表示这个词都可以,而我选择用“心安”来表示。
大家知道其实心安不太容易。
我们每天看很多的手机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工作会被替代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说深圳中学升高中升学率只有50%,然后有很多的中年危机的事情,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的各种报道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不自然地被带动,其实心安哪有那么容易?
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刷手机你会停不下来,越刷越多,越刷越多。所以我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的铺天盖地的信息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焦虑,是一种紧张,是一种不安。
所以丁老师经常开玩笑说,如果我遇到一个陌生的朋友,想迅速拉近关系,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诶,你昨天睡得不好吗?
他们就说,哇,你怎么知道我睡得不好?
因为 90% 人都睡得不好,对吧?因为心不安。
那怎么才能心安呢?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当我的银行里有多少数目的时候,我就心安了。当我的老婆怎么样的时候,我就心安了。当我的老公怎么样的时候就心安了;当我的孩子上大学找到工作以后,我就心安了。当我们的经济大环境开始好转的时候,我就心安了……
所以你发现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包括我在内也会说这样的话,对吗?我说今天下了课了,我就踏实了。
“等”就怎样,只有“等等”这个语句,它是不是你情平常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是,大家要小心了,为什么?
那我要问你,你为什么要“等”?
其实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把我们的心安寄托在外界的条件上。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心安?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都在寻找确定性。
什么叫确定性?就是这个世界要按照我的想象发生。
我想象飞机应该准点,不准点我就焦虑。我的想象是我的股票应该涨多少,它没有涨,跌了我就焦虑,我就紧张。
还有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是快乐,但其实快乐的中文就会告诉你,“乐”本来就是“快”的。那我们不仅仅追求快乐,我们在快乐之前还加了两个字叫“永远快乐”。
所以如果你追求的事情是这样的,你就要反问自己了,永远快乐存在吗?
所以当我们把我们的心安寄托在任何一个外在的事务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确定性是必然的,因为所有的外在条件都会变化。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本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很多时候都去追求心安的条件,却往往忽略了培养自己心安的能力。
很多人说,丁老师跟你学什么?学心安的能力。
所以你想一想,你花了多少时间去追求条件,花了多少时间去培养能力?条件是外在,变化的,而能力才是你拥有的,不变的。
那我问大家另外一个问题,你怎么去判断你重视条件还是重视能力?
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条件?
我看咱们这里很多同学都应该有孩子了,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给孩子好的教学条件、学校条件,这些都是条件。
那什么是能力?
我在北京有一个朋友,有一次我跟我这个朋友吃饭,吃了饭一半他们家小孩给他打电话,在那头好像情绪不太好,他在学校做手工,做完手工以后他感觉还不错,但是老师觉得不太行,就说你再做一个,就把这个收走扔掉。
这孩子受不了了,因为他觉得他做得很好,但是又没法跟老师说,下了课就跟他的爸爸哭诉,然后这个爸爸跟我吃饭,吃了一半就要走。
我说干嘛呀?他说我要去学校跟老师聊一聊。我说,你赶紧去吧,一定能解决问题的。他看我的语言中有一些开玩笑的程度,就问我,我错了吗?
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的孩子长大了,做了一个作品展,一个陌生人走进这个作品展,指着这个作品说,垃圾。我就问他,我说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他说,有,当然有。
我说,那怎么办?我就跟他开玩笑,我说你应该在门口应该拿一堆红包,跟所有参观的人说进去只能说好。
他就说,丁老师,你别跟我开玩笑了。
所以我就说你的孩子有没有和不喜欢他的人同处的能力?
他说,丁老师,那怎么办?
我说你应该不是第一次去学校了吧?他说我已经去了好多趟了。
我说恭喜你,成功地剥夺了你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
所以你看这叫能力,不是条件。
你们应该问我怎么处理对不对?
我就跟他讲,我就你就回去把你的孩子抱在怀里,跟他共情一下,体谅一下他的情绪,等他情绪安稳下来,问他这个问题,你问他说,未来你有手工展,如果有人不喜欢你怎么办?
让他去思考这个问题。
思考之前是共情,不是跟他讲道理,这就是培养他心安的能力。
还有一个案例跟大家分享,我合伙人的女儿叫豆豆,去年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他跟他的妈妈有一段对话,在我们公司教室的外面被我听见了。
因为豆豆上的国际学校的高三,大家知道上国际学校的人在国内上大学的机会其实就不多了,对吧?
所以他的妈妈就问他,假如明年疫情还是这么严重,签证还是那么难,你不能去美国上学,同时因为你上的是国际学校的,你又不能在国内上学,你会怎样?
我相信这是一个妈妈跟孩子之间的聊天,对吗?
我听见豆豆在说,没问题,我觉得我有创造自己未来的能力。如果我真的既上不了国内的大学,也去不了国外。
他说,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学生都跟我面临同样的选择,我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去说服他们,把大家准备出国的钱汇集在一起去找中国最好的老师。我们很诚心地去求学,我不相信我找不到几位非常棒的老师去教我们这些学生。
我们暂且把这个解决方案放在一边,不谈它的什么可行性。但你看这是一个妈妈跟孩子之间的对话,我听到的是这个孩子对于未来的自信。
他有什么能力?叫创造未来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去培养自己心安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刚才我举了两个教育的例子,因为我本身是个教育工作者,那除了这个能力以外,还有哪些?比如说改变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第一位演讲者,毛毛,赵家旭同学,他就改变了他的家庭,改变了他的爸爸,改变了他的妈妈。
我记得很清楚,毛毛的父亲来跟我喝茶,喝完茶以后就说,你要这么教育他,然后说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我说了句话,我说,管好你自己。据说这句话之后他爸对我印象很不好。但是我相信他现在内心是佩服我的,所以他看到自己儿子有了改变的能力。
还有我问我的学生,你的榜样是什么?
他们说我的榜样要有相信的能力、面对困境和压力的能力、坚持的能力、聚焦的能力、接纳现实的能力,耐心的能力……
所以你们问问自己,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拥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你有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总希望孩子是这样的,但是自己不学习,自己天天玩手机,自己遇到事情就抱怨对吗?
然后转头跟孩子说,你要积极,你要正向,这难道不是现状?
我们现在当下几乎所有的人,花了几乎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追求的其实是心安的条件,但往往忘了培养自己心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去学习的能力。
因为只有你拥有了心安的能力,你才能从容地应对挑战和变化。
那么,无论是亲子育儿,还是事业发展,还是你追求的幸福快乐生活,你都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