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张一甲:中国正在形成一套独立于美国风投体系的投资循环,科技投资要和科技产业化的内生规律同频共振|甲子光年

张一甲:中国正在形成一套独立于美国风投体系的投资循环,科技投资要和科技产业化的内生规律同频共振|甲子光年

科技

2023年8月22日,甲子引力X科技产业投资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甲子光年创始人张一甲发布2023科技产业投资风向调研报告。




感谢大家来到甲子引力X科技投资大会。甲子引力是甲子光年的会议品牌,每年夏天的甲子引力X都属于科技投资主题。7-8月是个很好的季节,春天做蓝图,秋冬赶业绩,夏天是看到H1数据的时候,一年走过一半,这一年大致情况心里也有数了,也到了复盘调整再出发的时候。



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科技产业投资”,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1.变与不变:数据视角看2023科技投资



1.1 2023年,投资发生了什么



2023年H1,中国一级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募、投、管、退四个维度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下降。新募基金规模、投资事件数、投资规模、退出数量分别同比下降23.5%、37.5%、42%、32.6%。资本活力显著下降,尤其伴随着募资难,GP进入实质性出清阶段


甲子光年智库今年在6-7月做了针对一级市场科技投资机构的调研,回收了502份有效样本。去年我们也做了调研,两年对比,每一个百分比的变化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个体投资者的选择。

1.2 转变:从德州扑克到掼蛋的转变,科技投资已告别美元时代



今年很多人在讲一个段子,过去投资人喜欢玩德州扑克,而今年则开始悄然流行起掼蛋。这个段子背后,是LP出现的结构性变化。根据甲子光年智库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科技产业投资机构新募基金从规模占比看,89%是人民币,只有11%是美元——这个数字在去年是68%和32%。近年来,受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元基金在募资端与投资端都遇到了重大挑战。美元基金不断边缘化,甚至可以说,中国科技投资领域已经告别了美元时代。今年很多美元基金的年轻人开始跳槽去国资机构,哪怕面临一半的降薪,也能反映这个结构性的变化。


伴随美元基金的边缘化,市场进入调整过渡期,活跃度随之下降。从我们的数据看,2023年中国科技投资机构平均基金管理规模预计下降三成,机构平均投资项目数量预计下降近四成,机构平均投资规模预计下降近四成。

1.3 机构类型变化:2023年投资机构分为两类,即产业投资型和财务投资型



通过对2023年投资机构的11项投资决策要素开展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机构分为两类,产业投资型和财务投资型:

  • 产业投资型:以政策牵引为主,以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注重政策、ESG、生态伙伴、赛道行业等关键要素,具有较高的招商引资属性。


  • 财务投资型:以财务投资为主,通过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式获取投资收益,注重市场前景、管理团队、商业模式、技术、产品/服务等关键要素,具有较高的风险投资属性。


去年我们的调研数据聚类分析后可以将投资机构分为三类:政策导向型、ESG导向型、PLG导向型,但2023年政策导向型和ESG导向型逐渐趋同,呈现为两大类型。2023年产业投资型占比59%,相比2022年政策导向型和ESG导向型占比之和还要提升9%,而财务投资型占比为41%,相比2022年下降9%——这是我们的调研数据中,产业投资型首次超过财务投资型占比,说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主流趋势已经转型,股权投资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

一个微博上的段子,很生动地反映了目前的投资逻辑:原来企业融资:IDG投A轮,红杉B轮,高瓴C轮;现在企业融资:拿北京上海引导基金的机构A轮,拿成都无锡政府基金的B轮,拿铜陵烟台政府基金的C轮。

1.4 LP结构的变化:LP第一来源由民营企业投资者变为政府引导基金



我们在调研问卷中,让每个机构勾选他们占比前三名的LP类型,我们发现:在2022年,LP第一来源还是民营企业投资者,而2023年LP第一来源变为政府引导基金和各类政府、国央企背景基金,73.9%的机构的占比前三的LP中有政府背景基金民营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作为LP的出资比例下降超过20%,可以说,政府类LP已经成为出资的绝对主力。

2023年以来,各地政府以投带引,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频频出现。不仅在LP端,GP端也是如此:百亿以上基金,绝大多数是由国资GP管理的。这种出资主体的政府化、国资化,对GP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5 主投赛道的变化:软件领域投资全面萎缩,硬件投资小幅上涨,智能制造、芯片AI仍是主投赛道,但AI领域投资热度在下降



从2023年科技投资机构主投赛道来看,硬件层仍为投资重点,占比近80%;而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安全层等方面的投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软件领域投资呈现全面萎缩状态。从主投赛道来看,2023年以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及人工智能为热门赛道,三者占比均近五成,说明接近一半的科技投资机构在投这三大赛道。从投资力度看,大数据、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氢能、储能、新材料等投资增幅较大,而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反而有所下降

1.6 投资标的偏好变化:估值大幅下降,早期企业受欢迎,产业投资额度要高于财务投资



2023年投资标的偏好与2022年情况对比来看:

  • 平均估值从2022年的9.3亿下降到4亿元
  • 偏好企业成立时间由2022年的平均3年时间下降到平均2年时间
  • 单次项目融资额度从1.2亿元下降到0.67亿元
  • 企业平均释放股权从7.1%下降到6.5%

可以看出,标的估值大幅下降,早期企业受欢迎从单项目平均投资额度来看,产业投资型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度为7400万元,财务投资型则为5700万元,产业投资型单笔投资额度明显高于财务投资型。


从细节分布来看,这张图体现了2023年科技投资机构的标的偏好,在估值、企业成立时间、单次投资额度、单次股权份额、轮次方面,都可以看出“低估值、早期、小份额、小额度”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 0.5-1亿元和3-5亿元的估值最受投资机构欢迎
  • 企业成立时间以2-3年为主
  • 单次投资额度多集中在3000-5000万区间
  • 单次投资股权份额以3%-5%为主
  • B轮及以前是机构偏好轮次


1.7 收益模式的变化:项目投资收益占比显著下降,产业招商引资成为新收益点



从收益来看,2023年,中国科技投资机构在赚哪些钱?首先,项目投资收益占比56.5%,相比2022年显著下降;新增产业招商收入类型,2023年产业招商占整体收益的比例为4.3%——说明产业投资模式为科技投资机构带来了新的收益点

这张图也可以看出,产业投资型和财务投资型的收益构成不同,产业投资型的收益来源中,基金管理费占比51.9%,项目投资收益占比37%,同时有7.4%收益来自产业招商服务;财务投资型机构的主要收益则来自项目投资收益,占比84.2%。

1.8 退出:A股硬科技上市是核心退出渠道,高回报案例集中在科创领域



从退出渠道偏好来看,2023年退出渠道以境内IPO为主,占比达52%,其次是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美股上市比例仅占9%。从回报来看,境内IPO退出回报倍数为7.1倍,而美股上市退出回报倍数仅为1.7倍,说明境内上市已经成为硬科技上市的核心退出渠道。

从退出整体表现来看,2023年机构预计平均退出项目数是5个,平均退出回报为5.6倍,预计平均退出金额将下降26%。从不同赛道退出回报倍数来看,生物技术、新材料、储能等平均退出回报倍数较高。

1.9 产业投资型已成市场主流,政策、产业生态搭建与招商引资如何结合将成为该类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如前文所述,产业投资型机构占比达到59%,已经成为科技投资机构的主流类型,其投资决策的关键要素以政策、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环境生态和生态伙伴五大要素为主。产业投资型机构主要投资布局逻辑是软硬皆投,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领域是重点投资赛道。目前,产业竞争力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政策、产业生态搭建与招商引资如何结合将成为产业投资型机构发展的抓手。

1.10 财务投资型不会消亡,其更注重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未来仍将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者



财务投资型机构占比达到41%,相比2022年出现显著下滑,其投资决策的关键要素以管理团队、市场前景、商业模式、技术和产品/服务等五大要素为主。现阶段,财务投资型机构的投资布局划分清晰,42%的机构只投硬件,37%的机构只投软件,21%的机构软硬皆投。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自动驾驶、储能、智能物联等领域是重点投资赛道。

在产业投资型占比不断提升的宏观趋势下,有人认为未来财务投资型将会逐步式微甚至消亡,但甲子光年智库认为,财务投资型不会消亡,该类机构更注重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投资逻辑,将是中国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的关键力量。

1.11 新常态:美元基金虽然已边缘化,但财务投资模式并未被边缘化,未来将是产业投资与财务投资并存的状态



因此,虽然美元基金已边缘化,但财务投资模式不会被边缘化,未来科技投资的模式将是产业投资与财务投资并存的状态。这将是中国科技投资的新常态。

1.12 新常态下两类机构投资决策要素趋同,关注点均为多视角、立体化



通过对比两类机构投决要素重要程度得分会发现,二者的差异不断缩小——财务投资型在生态伙伴和市场前景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提升,产业投资型则在市场前景、产品/服务、管理团队、赛道等方面重视程度在提升。两类机构均在对方所关注的领域上提升重视度,两类机构的投决要素逐步趋同。这说明新常态下,两类投资机构对投决要素的关注点不是分化的力量,是归一的力量,不管是哪类投资机构,并没有猛招、奇招,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多视角的、立体化的。

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科技产业投资”,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2.甲子星空坐标系:细数未来如何发生



2.1 新锚点:科技产业投资的根本锚点是厘清科技发展规律——科技发展三定律



甲子光年智库在2023年4月25日提出,人类科技发展存在三大定律:

  • 定律1:科技的发展轨迹存在“不可逆性”
  • 定律2:能源与信息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两把标尺
  • 定律3:技术进步的本质是推动信息与能源的转化,以生产工具改变物理世界,继而满足人的需求

定律1与定律2意味着技术发展在投奔先进性,定律3在讲技术发展在投奔普适性。

2.2 科技发展三定律下的未来经济主线:信息与能源



值得庆幸的是,能源与信息这两把标尺在这一代人的时段里都在飞速发展。根据甲子光年智库测算,持续到本世纪中叶时,新能源和数据智能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例均超过80%,二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奇点。

2.3 新锚点:信息与能源才是中国式科创投资新锚点



从信息和能源两大根目录出发,我们可以推演出技术进步的谱系,为科技投资提供了一个基本地图。

2.4 新工具:新锚点的评价维度——星空坐标系



如何从这张地图中辨别更具体的风向?今年上半年,甲子光年智库推出了“甲子星空坐标系”,以锁定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战场动向。在通用甲子星空坐标系里,我们用X轴表达普适性,体现赋能水平,Y轴表达先进性,反映技术水平,形成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为光年象限:在赋能水平和技术水平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属于领导者定位;

第二象限为星辰象限: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但未形成广泛应用落地,属于挑战者的定位;

第三象限为星云象限:多为新成立企业,两方面都有待观察,属于新势力定位;

第四象限为星团象限:具有较广的应用面,已经建立稳定的商业模式,属于先行者和隐形冠军定位。

2.5 科技投资星空坐标系:智能制造一枝独秀,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疗、储能、芯片/半导体处于光年象限



同样,甲子星空坐标系也可以用于分析投资。根据这次机构调研,我们制作了面向2023年科技产业投资风向的甲子星空坐标系

  • X轴为2023赛道关注度指会看特定赛道的机构数量占比,反映赛道热度;


  • Y轴为2023投资额容量指对特定赛道的预期投资规模,反映相关赛道的融资容量上限。

根据X轴和Y轴,可以确定2023年科技投资的四大象限和各个赛道在象限中的表现:

  • 光年象限:风口赛道,机构对这类赛道关注高,投资规模大,是当下重点投资风向。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疗、储能、芯片/半导体等赛道均属于光年象限;


  • 星辰象限:潜力赛道,投资增幅较大但赛道关注度不足。智能物联、数据要素产品、自动驾驶和商业航天属于星辰象限;


  • 星云象限:新兴赛道,投资额和赛道关注度均有待提高。元宇宙、智慧城市、5G、车路协同、信创、安全等赛道均属于此象限;


  • 星团象限:热点赛道,为关注度较高但投资额并未大幅提高的赛道,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氢能源等均属星团象限。

综合来看,智能制造一枝独秀,是当下科技投资机构的宠儿。


2.6 重点赛道的风向变化



将2023年的星空坐标系和2022年进行位置对比,可以看出有些赛道出现了显著变化。其中,机器人属于上升赛道,从星团象限上升到了光年象限,从关注度高走向了真金白银的投入,而元宇宙、信创、5G三个赛道均从光年象限下降到2023年的星云象限。

2.7 机器人:向通用场景赋能进发,智能化不会回头, AI+机器人的细分赛道值得投资机构关注



我们看几个重点赛道。首先是智能机器人。纵观机器人发展历程,“智能化”是一条主线脉络:从产线自动化,到机器智能,再到人工智能,“智能化”使机器人可执行的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今年,大模型与生成式AI的出现为智能机器人也添了一把火。

智能机器人,顾名思义,一手人工智能,一手机器人,前者带来自主决策能力,后者提供物理基础。智能机器人需要“软硬兼修”。如图,我们可以把机器人进行评级,分为L0-L5,机器人的自主性随智能化程度持续发展。当前机器人正由L3向L4发展。


从应用场景看,智能机器人在不断横向泛化,正在从工业制造产线向清洁、物流、安保、医疗、教育、娱乐等全场景进行探索;从产业发展周期看,智能机器人的细分赛道现在多处于培育期、成长期。家用扫地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餐饮配送机器人、安防巡检机器人等都在不断提高渗透率,也涌现了很多投资机会。

2.8 新材料:锂电池发展需要新材料补足,正极新材料高镍三元值得关注



再看新材料。随着锂电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风光储能电池方面的应用不断加深,多元应用场景也对锂电池的性能提出更高需求,比如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使用寿命/循环次数、高压快充匹配、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就意味着一些值得关注的方向,比如正极新材料方面,高镍三元的优势较为突出。

2.9 新材料:氢燃料电池的重点在膜电极,膜电极的重点在质子交换膜



我们再看一个赛道,氢燃料电池。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10年内氢能产业链成本将下降50%,氢能产业迎来爆发期。其中,氢燃料电池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燃料电池汽车是重要的下游基础。电堆成本占燃料电池整体的65%;膜电极成本占电堆成本的64%。膜电极不仅是氢燃料电池降本增效的核心部件,也是当前材料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是氢燃料电池当之无愧的“心脏”。其中,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主要来源于进口,是未来国产替代的主要环节

2.10 AI:AI并未因AIGC大模型的爆火而出现投资热潮,相比2022年人工智能赛道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根据本轮调研数据显示,从2022年到2023年,科技投资星空坐标系中AI一直处于星团象限,没有向光年象限移动的迹象,虽然今年AI是大热点,但在实际投资方面动作变化不大在我们的调研中,只有19%的机构表示会投基础层通用大模型,说明投资机构对大模型的热情没有对应用的热情高。

2.11 甲子星空坐标系: AI投资风口



我们单把AIGC打开看一看更细分的AIGC投资风向的星空坐标系,可以看到:

  • 光年象限(风口赛道),包含AIGC应用层相关产品、AI芯片、某领域/行业专用大模型等;


  • 星辰象限(潜力赛道),包含数据合成、NLP通用大模型,属于投资增幅较大但关注度不足;


  • 星云象限(新兴赛道),包含多模态通用大模型、AI基础数据服务、多云多模型管理等,投资额和赛道关注度均有待提高;


  • 星团象限(热点赛道),包含智算中心、AI+云的云上智能新范式,为赛道重视程度较高但投资力度并未出现大幅提高的赛道。


2.12 AIGC用户端市场容量已达300亿量级,教育、科研、互联网、金融等是重点关注行业



根据甲子光年智库测算,2023年AIGC通用大模型产品用户端的市场容量为304.4亿元。这说明AIGC产品在用户端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未来几年就可能会培养出千亿量级的市场,其中,教育、科研、互联网和金融是重点应用行业。

2.13 AIGC用户端核心场景:翻译、科研学术、海报设计等场景属于光年象限



从用户场景看,我们可以把不同场景按照【X轴-用户使用热点】和【Y轴-技术成熟度】放进星空坐标系看看它们的潜力。我们可以看到,翻译、科研学术、海报设计等场景位于光年象限;智能助教、金融交易、辅助治疗等场景位于星辰象限;文案创作、办公、文本改写/扩写/摘要、搜索引擎、知识问答、智能客服等属于星团象限——这部分值得注意,它们热度较高,但其实际效率水平不高,这意味着这些场景具有一定应用基础,但过去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亟需创新与变革。

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科技产业投资”,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3.调整归位:科技投资新循环



3.1 不安之中,动作变形



今天很难得有数百位核心的科技投资者共聚一堂,我们用什么来形容此时此刻的科技投资?2023年,投资无疑变难了。过去半年,投资相关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动作变形的味道:

  • GP很忙,但很多动作与投资无关

2023年,投资人的心意和行踪都比往年更难以捉摸。GP忙着返投,忙着落实项目方回购,甚至忙着给LP写检讨,投资本身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 风险投资对风险避之不及,不安全感导致连锁反应

美元基金的逻辑是以高风险赌巨大回报,这种机制与今天的LP诉求并不完全匹配。缺乏安全感,让行业对失败的容忍度下降,导致了压力层层传导的连锁反应:当LP向GP催收本金,GP交不出来,压力就来到了创业公司身上,就催老项目回购,让新项目签对赌。

  • 投资条款愈发苛刻,对失败的容忍度急剧下降

2023年,创业者需要面对的投资条款悄然变得苛刻。当投资人表达内部风控体系非常严格,言外之意就是要签回购、对赌,投资协议变得像贷款协议,有悖风险投资的定义。

  • IPO套利空间变窄,GP用各种方式主动退出

2023年,IPO退出市场套利空间变窄,被投企业数量与IPO数量失衡,加上LP对于DPI越来越重视,GP开始通过回购、老股转让、并购等主动方式寻求退出。

  • LP与GP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美元LP看总数,人民币LP还看过程,这就导致投资节奏受制于LP动作,GP的决策开始丧失独立性。每个项目都经历漫长的审批流程,层层把关,雁过留痕,往往拉长投资节奏,让窗口期不再有效。

以上种种,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到了一个时间点,让GP、LP以及其他关键决策者,需要坐下来共同对行业的规则进行梳理。

3.2 核心困境:新的循环尚未建立



为什么会这么难?核心困境是什么?现在很多人没有信心,这种没有信心传导、放大,推演至对宏观经济没有信心,目前资本市场的颓势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不好”的议程压制,让我们进入群体性的保守。

事实上,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人们体感的经济好或不好很大程度由短期要素决定,比如失业、通胀通缩、收入增速、房价等。长期的决定因素,如科技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国家势力范围等等,在体感层面的冲击力远低于短期要素。一旦短期要素得到改善,大家的体感立刻会发生变化。

同理,对于投资人来讲,科技的降本增效在继续,这个长期趋势并没有中断,这不是核心困境。真正的核心困境是:短期来看,缺少真正跑的出来、拿得出手的明星案例。总有一些方向看起来不错,但似乎还没有触发临界点。

投资像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在“循环”中发展推进的。投出去的钱必须要退出来给LP回报,才能循环得到LP下一次出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过去十年投资的一些核心资产还没有上市,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大部分人还没有直面结果。事实上,一些资产正“进退两难”,一些独角兽已进入僵尸状态只是秘不发丧,LP没有赚到钱,自然不敢再放钱进来。

所以,此时此刻的基本情形是:我们的风险投资没有完成一个“自证”循环,循环走到一半,逻辑变了。美元退出后,原先的定价和接盘体系都进入“真空期”,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这个真空阶段。美元时代的循环体系已经不适用了,而新的循环体系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这是我们感受到的困境。如果新的循环真正建立并退出畅通,投资预期向好,募资难也就迎刃而解。

3.3 阵痛之后,重新归位:中国正在形成一套独立于美国风投体系的投资循环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正在形成一套独立于美国风投体系的投资循环。这个循环虽然很多人还没有完全习惯,但已经抵达了一些共识:

从投的角度看,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硬科技投资已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共识;从退的角度看,从以赴美上市到A股上市,退出作为一级市场的“指挥棒”,给我们的信息也越来越清晰。A股的标准是看企业的科技含量、利润以及是否符合国内合规要求和产业指导方向,这已经对一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目前,部分头部市场化人民币基金已完整走过几个投资周期,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打造了相对完整的LP、被投企业以及行业资源生态圈。细分精品基金在各自领域长期深耕,打造出在特定领域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他们仍会得到各类LP与被投标的的青睐,他们会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中坚力量。

3.4 科技投资要和科技产业化的内生规律同频共振



科技投资的本质是什么?科技投资机构的本质是科技投资本身。科技要产业化,就要抵达产业的纵深,这意味着科技投资的链路本身就会比较长。

  • 过去的模式投资内生规律:资本>>规模>>投资回报
  • 现在的科技投资内生规律:资本>>团队>>研发>>技术>>产品>>应用>>商业>>市场>>投资回报

简言之,以前一根长板走天下,现在一根短板掉坑里。在今天的循环里,科技含量、可退出性、可落地性、可持续性、利润很重要,模式创新、市场份额、增长速度不是那么重要,对于投资者来讲,坏处是链路变长,需要按部就班落地,少一步都不行,超额收益没那么性感,好处是市场前五名都有肉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技投资要和科技产业化的内生规律同频共振。


3.5 科技投资:正在从乱纪元走向恒纪元



过去的十年,由于大盘增长足够快,大部分人赚的还是Beta的钱,新的时代,投资人更需要构建Alpha的能力。因此,避免跟风就变得尤为重要,甚至应该对外界信息保持一定的钝感——科技投资是一条漫长的甬道,关要一关一关过。新旧循环切换的过程很像从乱纪元走向恒纪元的过程。从三体一般的无序状态,到太阳系一样的昼夜节律,更加清晰的规则会带来更清晰的确定性。正如《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6 市场包罗万象,岂能一言以蔽之




站在现在的时点,或许大家可能会觉得星光有些暗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下一个巨头看起来仍不见踪影,有的只是偶有峥嵘的小巨人们。但是,会一直这样吗?我很喜欢一句话,叫“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我们把问题具体化,一些庞然大物一般的不安全感就瓦解了。事实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多样性无人能及,不同行业的周期并不完全重叠,即使在一个行业内部,也有各个板块的周期轮动,总有增长机会。信息产业中有AGI和各类应用,新能源中有风光电储氢等不同子赛道,他们都是下一周期的火种。

3.7 以临界点的视角看,未来无限可能



我们看几个历史的例子:

光伏: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在2021-2022年爆发,爆发的根本原因即是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之下,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终于接近火电,达到了能够内生增长的临界点。爆发中诞生了很多巨头,而在此前,光伏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完全吃政策饭的。

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锂电池的度电价格在过去10年下降了将近90%,下降到了一个电车价格在燃油车面前也具备相当竞争力的水平。锂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生产总成本的40%。当成本下降至临界点,推动了锂电池成为新的链主,推动了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

而在十年前的2013年,有这么一篇报导——

此前2009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没达到预期效果。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12年底,25个城市“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2.74万辆,占总汽车销售规模的0.1%不到,与预计的10%有很大差距。业界认为,“若仅靠政府公共采购,民用市场起不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会极为有限。”

某部委电动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认为:生产规模小、产能利用率不足、资金缺口大等因素严重都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前比亚迪E6月销量徘徊在100辆左右。

彼时,新能源汽车看起来不是个好方向。可后来, 201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基本成熟;2019年渗透率突破5%,标志着供应链基本成熟;2022渗透率突破20%,标志着产业进入高速规模化发展阶段——以指数级增长击败怀疑论者。

互联网:代拳头产品都基于一些关键因素突破临界值——比如4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移动数据流量平均资费的断崖式下降。如果通讯基础设施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不可能有抖音、美团的出现,其发展的背后有对通讯、交通、算力基础设施的一系列要求。

3.8 下一个巨头会如何诞生?



那么,下一个巨头会如何诞生?我们就是要追着关键因素的变化,看他们什么时候逼近临界值。我们抛转引玉——将一个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到GPT-3水平的成本,已经从2020年的460万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45万美元。ARK预计,到2030年之前,这个成本都将继续以70%的速度下降


试想:如果训练一个GPT4一样的大模型成本不需要50亿,而只需要50万——会有什么现象级应用横空出世?如果数年后一个小型机就具有现在超算的算力,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电价在未来逐渐下降20%、50%乃至90%,又会有什么样的革命性产品出现?如果氢能源持续降本,如果碳纤维持续降本,又会有哪些可能?在我们的星空坐标系中,很多细分赛道都在一路投奔临界点,直到集涓为流,轰然成势,这就是我们所追逐的长夜中的繁星。

3.9 星光生于长夜,谷底孕育伟大



回顾历史,这张图呈现了美国近百年的经济发展周期中一些公司成立的时间。一个出乎意料的事实是:很多伟大的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或者金融危机时期成立的。通用汽车、宝洁、惠普、Intel、微软、苹果、CNN、Adobe、亚马逊、 索尼、特斯拉、Uber、Airbnb,都成立于经济低迷期。

在2009年《财富》美国500强公司中,有超过一半的公司是在衰退期或熊市期间成立的。有人这么解读原因,在经济低迷期,经验丰富的员工被解雇后可能更容易发现创业机会;高失业率让初创公司更容易招到员工;经济衰退加速市场出清,加速了不健康的公司灭亡——虽然公司消失了,但是市场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些公司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埋下种子,最终成长为了参天大树。所有阶段性周期谷底,都有伟大的萌芽正在生发。

3.10 繁星不负长夜



2023年,中国科技投资行业处于一个群体性的调整、归位的过程。在调整之中,周围的种种噪音就像光污染,给我们渲染了一个不安茫然无措的环境,抬头看向夜空,我们觉得一片漆黑。而当我们屏蔽掉这种光污染,以更长的目光去看,其实长夜之中有满目繁星。而假以时日,当临界点越过,繁星来到眼前,我们终会看到灿烂千阳。这就是繁星不负长夜。




关注公众号「甲子光年」,后台回复“科技产业投资”,获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甲子光年官网下载。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5天4夜内蒙大草原狂想游《黄浦江》 —— 第8章 江村迹隐(2)以AI变革组织运营与管理,一家中国大数据厂商的升维布局|甲子光年冠军企业有什么密码?中国基本盘2023制造业论坛告诉你答案|甲子光年端五追思「豫商回豫 创变中原」,我们为什么要去河南举办一场科技大会?|甲子光年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下矿坑、测台风、进产线,没时间作诗|甲子光年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为什么是投资人追逐的新风口?|甲子光年【榜单揭晓】2022-2023中国科技产业投资榜|甲子引力X中国AIGC产业算力发展报告|甲子光年智库2023闵行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甲子光年智库豫商回豫 创变中原——「2023科技新生态发展大会」即将召开|甲子光年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精密减速器,为什么“这块铁”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中的香饽饽?|甲子光年OpenAI正在杀死创业公司?|甲子光年ChatGPT流量下滑10%,但真正的挑战不在这里|甲子光年英特尔发布中国定制版大模型专用芯片Gaudi2,用性价比挑战英伟达|甲子光年2023中国智能矿山行业研究报告|甲子光年智库【尘封档案】系列之176:“罗汉酒保”命案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机器人和AI芯片的试验场|甲子光年为什么说生态战略是中国SaaS的最优解?|甲子光年瓜分20万奖金,第四届FineBI数据分析大赛启动|甲子光年生成式AI正在偷走你的数据|甲子光年大模型狂飙半年,掏出真金白银的投资人是少数|甲子光年​大模型要落地产业,提高性价比是关键|甲子光年这场在河南举办的科技大会,干货满满!|甲子光年望繁信科技发布数字北极星3.0,为中国重新定义流程挖掘|甲子光年繁星不负长夜——「甲子引力X2023科技产业投资大会」即将开启|甲子引力X对话Moka李国兴:大模型改造SaaS需要持续渐进式创新,先发者把握先机|甲子光年四年更换三位中国区CEO,焦虑的大众开始“资本换技术”|甲子光年心存希冀,目有繁星!「甲子引力X2023科技产业投资大会」成功举办|甲子引力X【榜单征集】2023甲子引力年终盛典,寻找科技产业追风赶月的你|甲子引力后习时代的几个大坑望繁信科技:首创流程资产,打造流程挖掘中国范式|甲子光年百川智能发布Baichuan2,王小川:中国企业用LLaMA2的时代过去了|甲子光年禾多科技倪凯:比起城市NOA,我们更关注“搭载率”|甲子光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