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吃薏米,记得先难过一会儿
如果你去看过中医,我想十之有八你会被诊断为“湿气重”。
那什么东西除湿气呢?恐怕十之有八的人会脱口而出——薏米!
没喝过薏米水的举手
一个粮食怎么会去湿气呢?
话说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鲧,鲧娶了有莘氏的女子修己为妻。这事也怪,鲧和修己年纪轻轻的,结婚挺长时间没孩子。有一天他们到砥山游玩,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吃了当地的“薏苡”,突然就怀孕了。后来一阵阵的肚子疼,啪叽一声,胸口裂开了,从里面掏出一个孩子,这就是禹。
禹,就是“大禹治水”的那位
禹因薏苡而生,所以以“姒”为姓;后来治水建功,成了夏的首领,夏也以薏苡为图腾之一。
你想,大禹是薏苡所得,薏苡相当于就是他爹。儿子都那么能治水,爹除湿气可不是厉害嘛!
大禹的错位爹爹
上面的故事,除了最后一句,剩下可都不是我编的,这是《史记》、《吴越春秋》的记载。当然,《史记》写了也不证明就是对的,就算修己有麻醉师,也不能开胸生孩子啊!汉朝离夏千年之隔,司马公也是道听途说,怎么趸来怎么卖,这无可厚非。
不过,这个故事从侧面证明——薏米在我国应用栽种的历史极其久远。
薏米
光有记载也不行,还得有实物证据。在甘肃大地湾距今约7000多年前的遗迹中,就发现了薏米淀粉粒,这可比大禹早非常多了。
既然这么早就开始使用了,对身体又有好处,为什么薏米一直不是我们的主粮呢?原因也不复杂——产量低、难加工,拿高压锅还得煮半个钟头呢,你让古人如何爱上薏米?
这是薏米另一个拉丁曾用名
说到这还得插播一个尴尬的知识。
虽然薏米、薏苡、薏仁、薏苡仁在生活中都指同一个东西,但在生物学上,它们并非一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是整个薏苡属的代表,也是比较野生的种类,虽然也能吃,一般不栽培食用(不过有人用来冒充好薏米);我们吃的这个薏米原来是个并列于薏苡的物种,现在主流意见把它算作薏苡的一个变种(Coix lacryma-jobi var. ma-yuen),中文学名就叫薏米。所以,虽然《史记》说大禹的“爹”的薏苡,但《植物志》说应该是薏米,薏苡只能算大伯。
薏米(Coix lacryma-jobi var. ma-yuen)
图片来自: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薏苡在生活中见得到吗?还真见得到,不过不是吃,而是盘。
薏米的果皮灰褐黯淡但果仁饱满,薏苡里面没啥但表皮又硬又光,还有珐琅质感,磨一磨溜光滚圆,蛮好看的。
盘它
在各种所谓菩提手串里,薏苡菩提是最廉价常见的,也是古代修行人最常用的念珠材料,民间也叫“草珠子”。
在咱们神州大地,就没有没用的东西!
我的名字叫冤枉
也许你注意到了,薏米的拉丁文名Coix lacryma-jobi var. ma-yuen 似乎和大多数拉丁名都不一样,单词又多还好多点儿啊杠儿啊的。没错,这个名字里埋伏着两个名字,也是两个充满冤屈的故事。
先说var. ,这是变种的意思,一般前面是两个单词,后面一个。比如白菜(Brassica rapa var. glabra)。薏米的变种加词ma-yuen透着气质独特。
没错,咱还得把时间倒回《史记》那会儿。
跟这位没关系
汉代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叫伏波将军马援,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是刘秀最重要的武将之一。
在南征交趾期间,军士对南方的瘴气不适应,多生疾病,腿脚肿胀难行。马援听说当地的薏米专治这病,就搞来给将士服用,果然是“轻舟省欲,以胜瘴气”。后来得胜北归,马援觉得薏米可是好东西,特地弄了好多麻袋,准备带回北地种植。结果和他不对付的大臣就向皇帝告发,说马援从南方搜刮了很多值钱的东西,宝珠就几麻袋!刘秀和纪检干部大概也不认得薏米,或者是经办人有意陷害,认定马援贪污,以致这肱骨之臣的丧事都草草收场。后来这个故事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叫“薏苡明珠”或者“薏苡之谤”。
家乡扶风县的马援塑像
中医对马援遭遇的“瘴气”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脚气病,就是维生素B1缺乏;有点认为是风湿性关节炎,有的认为是心衰,有的认为是痛风……人家内部也没有统一结论,咱也就不置喙了。总之至少从汉代,薏米就是除湿的名药了。
西方科学家最早发现并记录薏米的时候,当地人叫它“马援薏苡”,所以就取了马援的拼音拉丁化作为种名,几经演变现在成为变种名。用中文人名全名来命名生物的例子非常少见,何况是古人名,马将军自己也想不到用这种方式流芳百世了。
出自马三立相声《开粥厂》
那前边还有个“lacryma-jobi”呢?第一个词意思是眼泪,第二个是人名“约伯”,也就是《圣经》里上帝最为忠实和虔诚的仆人,即使魔鬼把他弄得贫病交加,他也一心向主,并且乐善好施,扶助孤儿,使寡妇心中欢乐(原文)。
薏米的果实又大又圆,外面有红色麸皮(分品种),西方人觉得这肯定就是约伯带血的眼泪变成的。薏米的英文名也叫Job's tears,还有的地方叫David's tears、Saint Mary's tears、Christ's tears,反正甭管是谁,都是血泪。
咱们说豆大的泪珠,人家说薏米大的,这大概就是文化的趋同进化吧。
两个惨人,毫无原因地把名字贡献到一个植物身上,这是怎样的缘分啊!下次吃薏米,记得先难过一会。
惨人约伯
没事可以多吃点
讲了一整篇故事,咱还是得说回植物本身。
薏米在禾本科里属于玉蜀黍族,也就是说和玉米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玉米生于南美的山上,薏米(或薏苡)生于亚洲的水里,它们当年经历了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
传统医学认为薏米能除湿,对于今人一些常见的代谢问题有帮助。现代科学也证明,薏米的营养很丰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维生素矿物质也不算瘸腿,是很好的辅助粮。
更为友好的是,薏米无毒无害,药食同源。能治病固然更好,治不了当饭吃也挺香,岂不美哉。
薏米食品种类繁多
随着“湿”人越来越多,薏米这些年也水涨船高,价格不菲,成了时代赢家。
需要说的一点是,薏米虽好,还是自家煮粥最佳,市场上那些竹蔗薏米饮料,只是饮料,糖分高,反而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
在家可以煮红豆薏米粥
👇
撰文 | 信浮沉
部分图片来自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高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