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抽空去看了电影《学爸》,看完后半天没有回过味来,总觉得单纯地说“好看”或者“不好看”,似乎都不是合适的评价。
这两天,每每回想起电影里的细小片段,我总是会有些不同的感受。
所以,如果非让我一句话点评一下这部电影的话,我会说:
《学爸》,“后劲”有点大。
《学爸》剧照
整部电影,一共刻画了四个“幼升小”家庭:
单亲爸爸雷大力+社牛儿子雷小米;
虎妈火嫂、猫爸火哥+被“鸡”到“越狱”的儿子箭箭;
“鸡娃群”群主刘真真+多才多艺女儿妹妹;
高知母亲高亚琳+国际范儿牛娃Lucas。
《学爸》海报
为了方便我自己整理思路,也方便同学们理解,我根据剧情总结了一张“鸡娃”四象限图。
时间有限,我用PPT画了一张,大家凑合看
接下来,我会结合这张图,聊聊这四个家庭各自面对的不同困境。
(注:以下内容含有电影剧透)
在一众通宵排队等“名小”开门放号的家长中,他的选择是雇人帮他占位,自己在车里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他才优哉游哉地买好早餐,走到队伍里,准备开始排队。所有人都在向一个方向跑,停在原地的雷大力很快被撞倒,于是,他也只能不管不顾地跑了起来。
看到这,很多观众都会觉得:孩子上学还不当回事,这当爹的,也太不靠谱了。下一秒,挂在学校大铁门上,对校内工作人员疯狂暗示的雷大力告诉我们,不是他不急,而是他找了“关系”。作为一名洗浴按摩店的小老板,雷大力有闲钱雇人,出入有车代步,还能托到关系让儿子进名牌小学读书。这时候的他,毫无疑问是身处第二象限,也就是“快乐教育”之中的。接下来,从他和儿子雷小米的互动中,我们也能发现,父子俩相处得就像是哥们儿。虽然妈妈早逝,父子俩相依为命,但在他的“快乐教育”下,小米古灵精怪,是个小社牛,精通“人体经络”等偏门知识,还颇具反抗精神,敢带着小兄弟箭箭逃离火嫂设置的学习“监狱”。然而,雷大力不知道的是,他对自身条件存在着极大的误判。舍得花钱雇人,可是最多只能给200块,再多,他舍不得了;于是,在儿子要上小学的节骨眼,他突然发现,一切都变得十分艰难。
接着,他发现自己没有资格买学区房,只能花钱与本地人“假结婚”;随后,他倾尽家底,买了“凶宅”做学区房,但政策突变,孩子无法进入对口小学,还欠了一身债;最后,当他发现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了孩子进入国际双语学校的“减分项”时,绝望就像无边的黑暗将他吞没……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雷大力开始拒绝岳父,信誓旦旦地说不会让小米走上他妈妈的老路,后来却“鸡娃”鸡到飞起,一天安排n个特长班,甚至不惜让娃跪下来求小姨,大有把娃送人的架势?认为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孩子时,就停留在第二象限,快乐教育。又因为答应过“高知”亡妻要照顾好儿子,所以他开始疯狂收集信息,希望为孩子找到一条出路。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他身不由己地进入了第四象限,成为拼学区房和鸡娃大军中的一员。
谁,在又拼命又糊涂的雷大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火哥是雷大力的好朋友,也是洗浴按摩店的技师,是典型的川渝小男人,在家中没有什么话语权。火嫂则是性格火辣的“虎妈”,为了让即将幼升小的儿子箭箭(小名)背会乘法口诀表,她每天敲孩子的头,搞得孩子许愿,想要一个头盔做生日礼物。让刚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背乘法口诀表,到底符不符合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火嫂不懂什么叫“知识的诅咒”,她只知道,自己没本事托举娃,想让娃不被落下,就不能心软。她下了岗,没有收入,只能在街边发传单,所以即使提前n年研究学区房政策,也只买得起最便宜的凶宅。悲哀的是,就这么一间凶宅,还被不知情的雷大力“截了胡”(雷大力知道“学区房能让娃上好学校”这个信息,还是源自火嫂的调查)。没有人脉,没有财力,没有学区房,也没有渠道获得其他信息(比如特长招生),她不让孩子背乘法表,还能怎么办呢?
被困在三四象限的火哥火嫂,正是当下众多中国家庭的现实缩影。培养女儿是她的职业,成为“鸡娃群”群主似乎只是顺手为之;“人工牛”“家鸡”等鸡娃暗语挂在嘴边,周围簇拥着心急如焚的家长,只有她显得气定神闲;雷大力求告无门的时候,是她告诉雷大力,奥数、英语、特长,总有一条路,能打开民办牛校的大门;最后,也是她,为了让钢琴测试失利的女儿顺利通过民办牛校的入学测试,不顾感情,“背刺”了雷大力……在她的努力下,女儿妹妹(小名)成绩优秀且多才多艺,最后也顺利进入民办牛校,是外人眼中典型的“牛娃”。但是,这样一个似乎为女儿而生、事事为女儿谋划的母亲,却让妹妹避之不及。
妹妹迫不及待地完成妈妈安排的所有任务,只为了以后能“到爸爸那里去住”。但问题是,妹妹是在自己的生日当天,一脸冷漠地反问出这句话的。在本应该觉得最快乐的日子里,她感受不到一丝快乐,也没有迷茫、没有痛苦,只有冷漠。位于第四象限的刘真真,通过鸡娃的方式让孩子进了名小,代价却是亲子关系的崩塌。电影演到妹妹被爸爸接走那一幕时,电影院里一直洋溢着的笑声停了。我左边坐着一个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男孩,其中一个男孩问:“她还会回来吗?”他妈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答非所问道:“她长大,会明白她妈妈的。”可是,孩子要长到多大,才算长大呢?要明白到什么程度,才能真的理解妈妈呢?高亚琳,是雷大力亡妻的妹妹,出生于高知家庭,有留学背景,儿子Lucas在上海的国际双语学校就读,是典型的“精英家长”。这样的家长,位于第一象限,或许比其他人少了些迷茫,不需要浪费精力在“试错”方面,却也少不了焦虑。为了孩子,她要拼命“向上社交”,混圈子,维持形象。因此,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姐夫雷大力提出想要让小米读国际学校时,她使用了自己的人脉,帮忙引荐。但是,在姐夫被“圈子”里的其他家长羞辱时,她没有办法做太多。我曾经接触过很多“第一象限”的家长,他们目标明确,谈起育儿来也头头是道。不太熟悉的时候,他们的形象都是淡然的,超脱的,会和其他家长说:不要着急,孩子也许只是暂时落后,以后未必不能迎头赶上。一旦熟悉了,卸下了心防之后,他们才会表达真实的焦虑:“上学期期末孩子竟然下降了6名!我一直没找到原因,这个暑假都没过消停!”雷大力的妻子、高亚琳的姐姐也是在高知、精英家庭长大的。她一路读到了博士,做了医生,却因为环境的压抑而抑郁,最后选择逃离原生家庭,离开大都市上海,与文化水平不高却风趣的雷大力组成家庭,在市井气更浓的川渝地区生活。“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学爸》,就是这样一部能让人换个视角看待人生的电影,有为人父母的无奈,为人子女的悲哀,也有能治愈这一切的,家庭和亲情之“爱”。电影的最后,小米的社牛天赋让他可以代表学校去演讲,箭箭从五七三十五背不出的小学酥进化成了A+小学霸……但我觉得,这其实不能算作影片的“大结局”。在我看来,影片的结局,是雷大力和雷小米在国际学校面试时,终于与自己和解那一幕,即“爱能治愈一切”——这句话或许稍显恶俗,但很多时候,它是现实生活的唯一解,也是疲惫生活的人们,能够抓住的最后寄托。影片的结局,还可以是那首被唱了两遍的歌《QueSera,Sera》。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顺其自然吧
我想,电影的意义,从不是要给人答案,而是要让人反观自照,反求诸己。
孩子的成长之路,父母自然要给予帮助,不能躺平,但他的路该往哪个方向走,父母不能强求。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已经足够可贵。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以上是小伙伴孟燃看《学爸》的观后感,她从父母财力/能力、已掌握的信息两个维度划分四个象限的做法,挺聪明的。让没看电影的我一下子get到了中心思想,不由想起之前我们买学区房的经历。我们本来住在郊区,大宝在那里上完了幼儿园。房子比较大比较新、小区自然环境好、附近好几个公园,我们住得很舒服很惬意。但考虑到大宝上小学,郊区的教育水平实在一般,我们决定搬家。当时看了一些海淀、西城的学区房,秉着双方“尽力就好”的原则,我们放弃了海淀宇宙牛小(后来那片涨得贼凶),选择了现在西城第二梯队、离家巨近的小学。4年过来了,尤其经历了3年的特殊时期,回头再看学区房的价值和意义,和之前有些变化。一方面,庆幸自己果断决策,大宝顺利进入了更好的学校,二宝以后上学也不会受到新政策的影响,可以就近上学。有朋友下手晚了,花了大笔的钱,孩子却很可能要被调剂到其他学区,很被动。另一方面,也更理性看待学区房,别妖魔化它的价值。好的学校当然有价值,好老师、好同学的影响等等,但关键还是在孩子自己。一二年级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大家都考90多分、将近满分。到了三四年级,分化就明显了。大宝班上,有三科满分的,也有不及格的。放在定量研究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既有来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班级、学校的组间差异,但主要差异还是在于学生个体。“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说的就是这个理。但我们的孩子只是普通孩子,相对地,可能更需要环境的激发和托举。不过,以上只是我站在我特定的背景、信息、认知水平、思维模式等等之下的思考和判断。换个家庭,想法可能截然不同。这也是电影《学爸》想表达的一个重点。我有位同事,之前我看学区房的时候,跟他聊过。他觉得,自家孩子挺聪明的、在哪上差别不大。关键现在的房子很大,一家人住得很舒服,不想换成老破小。今年突然想通了,想置换房子,非常难。还有位同事眼光很高,“孩子要上就上最好的小学”,给娃选择了海淀第一梯队的牛小。明年就要小升初了,经常看他唉声叹气,孩子学习一般、特长奖项啥的都很少,怎么跟一堆牛娃竞争择校?更刺激的是,大宝有位同学去年转学走了,去了海淀的私立学校。放弃千万学区房、改上私立学校,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后来知道,孩子的妈妈(出生海淀985本硕)觉得学校教得太少、太佛系,孩子不能在这里继续浪费时间了,再不鸡就来不及了。电影只截取了“幼升小”一个片段,后面的故事还很长很多。但我赞同电影结尾的落脚点: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管理学家西蒙早就说过:没有普世的正确选择,我们都是在各自资源有限的约束下进行选择,没有最优方案,尽力让自己满意就好。我想再加一句,别强求最好、别后悔,自洽就够了。县城妈妈迷失记:从跟着谷爱凌妈妈学鸡娃开始…
我拼了命才从小镇来到北京,砸钱富养的孩子却毫无斗志...
“凤凰女”当妈妈,是孩子的幸运还是不幸?
都是当妈,为什么她们那么潇洒,而我又累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