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悄悄“上岸”,终于找到了有意义的新工作

悄悄“上岸”,终于找到了有意义的新工作

其他

众所周知,这一届“打工人”尤其难。


工作压力大,加班严重,办公室政治烧脑,客户难伺候……这些老生常谈的“职场内卷”桥段,令打工人苦不堪言。但是这样的“苦”,对很多人来说已然是一种奢侈,因为部分小伙伴连“内卷”、“996”的入场券暂时都没拿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6月,我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到21.3%。可以说,一大波年轻人徘徊在职场之外,求“卷”而不得。


然而,职场其实也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但城中人的日子,也未必好过。身处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的时代,没有什么是确凿不移的。今天还算稳定的行业或者岗位,明天可能就会成为公司降本增效、优化改革的牺牲品,或者被某一个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而无情取代。“优化”、“毕业”、“摩擦性失业”,这些漂亮的话术敲击在每一个打工人的耳膜上,激起的是无尽的惊惧和厌烦。


今时今日,“职场危机”已经不局限在35岁+,这股寒气真真切切地传导给了每一个人。找工作的,惟愿应聘成功;有工作的,再也不敢挑肥拣瘦,但求保住饭碗。什么007、996,什么职场倦怠、事业瓶颈,全都顾不得了。不为碎银二三两,谁愿斩志常低头?只是,人一旦被眼前的急迫遮蔽眼睛,就真的会错过一些东西。



身处幽暗困境

渴望新的光明


打工人应该都会有体会:流程冗长、内耗严重以及勾心斗角这类的“公司病”很多,它们累人、消耗还没有意义。


《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一书作者、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曾收到过数百封网友来信,这些信描述了“狗屁工作”带来的种种痛苦:“我的工作就是把甲方的意见,反馈给乙方,再把乙方的修改提交给甲方,真想给他们直接拉一条电话线”“我一直不得不看守一个空的房间,里面什么都没有”“每天给下属转发几十封FYI邮件,名为经理,我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发邮件的门童,又觉得没有意义又怕失去” ……


重复,单调,缺乏实际内容,工作的无意义感以及由此滋生出的倦怠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心魔”。


“狗屁工作”很容易让人滋生倦怠感


对工作的吐槽,国内外趋向一致,但具体的焦虑和痛点却各有各的不同。曾经,各地的青年旅舍中充斥的是满心欢喜、志在四方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洒满阳光,看起来开开心心,会挥舞着手臂、夸张着表情讲着路上的见闻和糗事;而在今天的青旅里,除了一些学生党之外,真正的旅游者反倒成了“稀罕物”,在这里滞留的,大多是踟躇的年轻人和失意的35+。


这个挤满局促与困顿的人间小角落,似乎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与隐喻。突然之间,我们仿佛都不同程度地陷于困局:年轻人困于前路迷茫无助,急于找到安身立命的立锥之地;35+困于职场隐性歧视,急于找到转型求变的突围之道;女性困于性别刻板成见,急于冲破职场上的“透明天花板”……“困”仿佛成了当下的关键词。


很多人都有“有劲使不出”的状态,对未来焦虑且迷茫。在席卷一切的时代浪潮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破局点。许博然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也在寻找“心”的支点。


困境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突破点


过去三年,许博然经受了生活最初的捶打。他本科学的基础医学,这个专业偏重科研,要有发展必须读研。可他未能顺利上岸,转而加入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他想,大城市的机会总该多些。


但现实是,即便繁华热闹如北京,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却也并不好找。海投简历,无数次面试后的碰壁,让许博然越来越迷茫。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发现要把大部分精力用来编写日报、周报、月报,以及应付无休止的加班、错综复杂的“宫斗”。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如同毕业仪式上的学士帽,先是高高抛起,然后快速坠落。年纪尚轻,却已心力交瘁。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博然看到有平台在招陪诊师。医学背景让他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兴趣,自己和家人看病难的经历,也让他隐隐觉得这个职业或许是值得一试的机会。


老人“看病难”等现象催发出“陪诊师”这一新职业


实际上,去过医院的人大都有过不甚愉悦的焦躁体验。长长的队伍,嘈杂的人声,面带愁容的病患,谜一样的科室分布,滞缓压抑的空气……此情此景,连年轻人都会感到焦虑,如果是老人就医或者异地就医,极有可能还要面临挂号设备不会用、人生地不熟的挑战和麻烦。


老人看病,做儿女的怎会狠心弃之不顾?可现实是,由于和老人分居,或者异地求发展,现在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子女一边疲惫地应对着忙碌的996,一边焦虑地牵挂着远方的家人,虽想两头兼顾,实难事事周全。“陪诊师”这个职业的兴起,为这些亲情和面包顾此失彼的子女提供了分忧解愁的新办法。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乃至更多的二三线城市,陪诊师随处可见。有意思的是,约半数从业者都与许博然同龄。换言之,90后、00后占据了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的半壁江山。


“陪诊师”这一职业帮助了很多无法在赚钱和亲情中两头兼顾的儿女


这不是偶然的。陪诊师要跑上跑下、忙前忙后,必须有体力做后盾。年轻人在这方面无疑具有优势。陪诊师还有在患者和医护之间搭建桥梁、补足信息、消除误解的职责,这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沟通技能,同样是年轻人的强项。学医出身的许博然就有能力把医学术语转化为日常用语,向病患解释清楚。可以说,陪诊师为还在寻找工作和找到工作却想换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诚然,身处困顿的现实,与其近乎“固执”地坚持老三样:考研上岸、考编考公、挤破头进大厂,还不如果断转换赛道。虽然“铁饭碗”、“大平台”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但当这束光无法映照你眉目间的喜悦和生活中的价值时,它就变成了长衫上扎眼的“饭粘子”。


意识到这一点的许博然,选择放弃“饭粘子”,毅然投身到一条“新”的道路上,渴望找寻更多“心”的收获。因为人生,在柴米油盐之外,还需要一些更加珍贵的东西,比如活着的价值感,比如人生的意义感。



尝试从“心”出发

找寻新的价值


双肩包,一身白T,一副斯文的眼镜,略显稚嫩的脸庞,从业一年多的许博然尚未褪尽书卷气,但作为陪诊师他是干练的。


许博然已经跑了不下1000次医院,对北京各大医院的布局和流程熟稔于心。“在北京看病,一天是不够用的。这就需要提前安排好。”他会规划路线,并事先踩点,把病人就医时可能遇到的状况排摸一遍,做好预案。陪诊当日,他早早来到医院门口,等待病人抵达,然后陪同取号、候诊、问医、做检查、拿报告、排队取药……各个环节基本无缝衔接,看病过程极为丝滑。


许博然服务过大量异地患者,陌生的环境、不同的风俗,加上老人反应迟缓、行动不便,都增加了就医难度。许博然一一化解。他尤其擅长时间管理。医生开出的六七项检查项目,超声、核磁、CT,常常令老人晕头转向,许博然却总能迅速理清头绪、做好规划,带着老人高效地完成检查。


全身心工作的陪诊师许博然


累吗?许博然坦言,累的。但这种累与职场之累不同,是“累并温暖着”。许博然的耐心和细致,总会赢得老人真挚的感谢,不少老人对他产生了信赖感,甚至把许博然视为自己的“临时儿女”。这让许博然对工作充满动力,也把每一位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尽心照顾,想尽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


和年轻的许博然相比,中年人陈红的转身更显难能可贵。


在上海从事陪护工作的陈红,以不怕脏、不怕苦著称,被她照顾过的患者无不交口称赞。他们不知道,陈红其实是个入行三年的“新人”。此前陈红是个公司职员,做了十多年依然升职无望,还要看比自己小五六岁的主管脸色。在本命年,心力交瘁的她辞了职,进入了陪护行业。很多人,包括家人都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干这份“苦差事”?唯独陈红知道这是最适合自己的。


陪护师陈红(左一)


还在求学阶段,陈红的奶奶生病住院,父母工作繁忙,陈红就利用暑假看护了一段时间,并由此发现自己颇有“照顾人”的天赋。只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生活平稳而常规。人到中年,突然遇到职场危机,她决定遵循“心”的呼唤,去做和自身本性相符的工作。


作为陪护的陈红有着很强的共情能力,尤其能理解那些卧床治疗的人。身体的疼痛、行动的不便、家人无法守护身旁的孤独,都会转化成日常性的焦躁。所以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陈红更重视“情绪照料”。


照顾卧床治疗的病人,更需要有同理心


她有一句名言:“看病,医生和护士是专业的,他们怎么说,我们怎么做。生活上、情绪上,我是专业的。”她会聆听病人倾诉,予以安抚和宽慰,陪病人聊聊天,填充寂寥时光。家属没空,她也会代办一些事务。


迄今为止,陈红做了三年多陪护。不算长,但她觉得这是一份值得认真付出、托付终身的工作。“我关心别人,别人也关心我,这种彼此需要的感觉真好。”这一份从“心”出发的温暖陪护,治愈了病人的疾痛和家属的忧虑,同时,也治愈了她的浮生碌碌。


陪诊和陪护都需要建立人与人的强连接,打工人也从中收获到超越职业的情感价值。用户和他们不同于甲方与乙方,而更像家人和朋友。轻轻的一次扶助,日常的一声问候,都能让生活充盈暖意。这种因“与人为善,帮助他人”而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狗屁工作”无法比拟的。 



可替代的工作

不可替代的情感


美国知名人工智能专家本·戈策尔乐观地预测,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或将取代80%的人类工作。但这种取代不会是均质的,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研究显示,白领工作和知识型工作更容易被人工智所能取代。


但有意思的是,受影响指数最低的20种职业,它们的共同点是:包含体力劳动或者手艺,同时要在直接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提供服务。这些职业包括人力资源、行政后勤、影视媒体等,医疗护理也赫然在列,其受影响指数仅为0.37,远远超过各类“高危职业”。


医疗护理等需要直接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被AI取代的可能性更低


道理何在?首先,许多看似简单的工作和体力劳动实际上对人工智能来说并不“常规”,因此具有独特的“免疫力”。这就是著名的莫拉维克悖论——“要让电脑如成人般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相当困难。”


其次,无论陪诊、线上诊疗抑或陪护,都是对情绪感知度要求极高的职业。冷感、无感或者过分热情都是大忌。其间的界限和分寸如何把握,是专属于人性的拿捏,人工智能还不能抵达这一微妙之境。


理想的医疗服务,不仅仅关注资源的可及性和流程的规范性,让人人都能看上病,人们还希望有更温暖、更有情感互动的陪伴式服务,让看病这件事不那么“磨人”。很明显,当下温暖的陪伴式服务仍然不足。


温暖的陪伴式服务在当下仍然稀缺


可喜的是,现在柔软的情感正在被许博然、陈红们温暖填补。现实中,其实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在“平安乐健康”全程诊疗陪伴服务体系中,通过专业、规范、细致、温暖的服务,成为这个领域中一股可信赖的专业力量,为医疗健康行业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温暖”。(了解更多平安乐健康,点击阅读:当看病成了一块心病,那就让我们去治愈它


平安、快乐、健康,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也是平安乐健康的使命与价值所在。它一方面以专业精神持续打磨“全程诊疗陪伴服务”的品质与体验,让医疗更有温度,让看病不再麻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识、认可这些可敬、可爱的新职业,用“心”的陪伴,点亮人生“新”的方向。


点击观看视频


这些职业突围的故事各自精彩,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但也许可以作为你的参考。在这个急速奔腾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万灵的法则。但无论如何变化,人的温度情感、人与人的连接都不会中断。选择“情感”“连接”“陪伴”的“心”职业,不仅会让你悄悄上岸,而且能让你找到人生意义的新支点。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丨方禾

作者丨幽幽之默

设计排版丨洋沟

图片来源丨平安乐健康、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王慧文“托孤”,光年之外“上岸”与孙海洋一起千里寻子22年的“雷公”爸爸,终于找到亲生儿子,父子见面后一切却变了…王兴对谈袁长庚:了解死亡,是为了有意义地过完这一生从小到大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至今难忘开团|老母亲暗自窃喜:终于找到了不怕娃上瘾的“游戏”!上头!5大难度,2500道题型,终于找到了不怕娃上瘾的“游戏”...终于找到了买裙子神店!每一件都!好!美!而且现在大降价!商业的情绪价值方法论,终于找到了「表达方式」1:1复刻越南街头风靡小吃!长岛最地道越南粉连锁,终于找到你!B站有AI助手了,上手体验后我找到了有意思的东西看完这篇,终于找到我长痘的原因了!浮世万千 有喜有悲回县城“上岸”的留学生:我不是非要做人上人…为了让小小常远离劣质烤肠,我试了很久,终于找到打败路边摊的方法!当年轻人选择“上岸”走线来纽约的华人越来越多,新移民底层“内卷”原因,终于找到了!人活在世上,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背靠千亿美元芯片巨头,VMware 悄悄“杀入”AIGC90%国际学校新生暑假都在“提前学”?我终于找到了IB/AP/AL最全资料包……检察院“扫地僧”!这名保安小哥法考“上岸”《意林》|中学生“上岸”读本,悦心赋能,开启元气满满新学期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一百零五章 变风沪上又有两所国际学校“上岸”!这些学校安全了普京自毁长城?县城的宝妈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职业我在怀念什么钙钠比超高,不加一滴水的奶酪棒,终于找到了巴哈马拿骚(Nassau),海景大观成交量仅1%!美国房屋销售量跌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原因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小时候的月饼味道!非遗饼家做了80年,连包装都没变,一年卖出60万个!印度也在悄悄“去美元化”?第一枪已经打响,买石油不用美元算账北大教授谈AI时代的工作:意义的危机与不工作的神性精读丨在政治极化的时代,我们如何重振有意义的交谈?老师好!离家近!戳中心巴的课后班终于找到了!覆盖多伦多六大区,太省爹妈!被吴某签,蔡某某坑惨了的Prada,终于靠着中国女足“上岸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