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朝鲜王国,为何改名大韩帝国?
来源:地图帝(ID:dtdmap)
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改元称帝,曾经臣服中国千年的“朝鲜王国”升级为“大韩帝国”。不过朝鲜半岛积贫积弱的状态,显然与“帝国”不相匹配,这种闹剧式的称帝行为是为何呢?朝鲜半岛数千年来一直充当中原王朝的屏障和藩篱,借助中国的实力保住自己的一隅之地。然而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清朝的惨败使朝鲜被迫委身于日本,而从“王国”到“帝国”的升级,正是中日俄朝几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1392年,我国明朝初年,李成桂发动兵变,改国号高丽为朝鲜,定都开京(今开城市),三年后迁都汉城(今首尔)。当时李成桂提供了两个备选国号,一个是“朝鲜”,另一个是“和宁”,朱元璋认为:“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朱元璋圈定为“朝鲜”,朱元璋封李成桂为朝鲜王,朝鲜成为明朝藩属国。李氏朝鲜为了加强对朝鲜王国的控制,将很多大臣赐姓为李。
清朝时期,朝鲜依旧是藩属国,成为清朝万国来朝中的一国。当日寇肆虐的时候,清朝像明朝一样,肩负起宗主国的责任,帮助朝鲜抗击倭寇。
晚清时期,东亚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守旧的满洲皇族寄希望于“兴办洋务”来富国强兵,而日本则选择脱胎换骨式的“明治维新”。
1875年,甲午战争爆发前约二十年,日本尝试过入侵朝鲜,当时日舰“云扬号”驶入江华岛附近海域挑衅,遭到朝鲜守军的炮击,随后日本方攻陷炮台。
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朝江华岛条约》,朝鲜必须开放港口,通商,允许日本勘测朝鲜沿海等。还有一条,日本承认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原因就是大清的存在,而清朝正是朝鲜的宗主国,日本想把朝鲜从清朝剥离,这也就为日本后续的侵朝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一场大战,战争从朝鲜打到清朝本土。这场战争以中国清朝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告终。
甲午战争后,日本胆子越来越大,朝鲜也脱离了清朝控制。
“朝鲜”这个国号,是明朝皇帝钦定的,日本决定给朝鲜王国改个国号,同过去一刀两断。与此同时,日本与沙俄争夺东北亚的主导权,日本落入下风。朝鲜也看到了这个机会,朝鲜官方希望改国号,并且称帝,与中国、日本并列。
朝鲜国王李熙,遣人寻遍古籍之后,取半岛根出“三韩”之意,将国号定名为“大韩”。
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出现了三个土著政权,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此时的疆域和国名,大致也就是现在朝鲜与韩国的雏形。北部的朝鲜受中原文化影响深远,南部的韩国是土著文化。韩国人崇拜三韩,就像中国人崇拜炎帝黄帝一样。
1897年,朝鲜举行了复杂而庄重的登基仪式,国名由“朝鲜王国”改为“大韩帝国”,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李熙,成为大韩帝国开国皇帝。尽管“帝国”的名头立起来了,之所以被日本承认,还是因为俄国的存在。
1905年,日本与沙俄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在东北亚占据优势。同年日本与大韩帝国签订《乙巳条约》,日本掌握大韩帝国的外交权,在大韩帝国设置统监府(总督府),大韩帝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10年,日本与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不复存在,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北边连着亚洲陆地。朝鲜半岛上有两个国家,北边的朝鲜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仍然延续明清的国名;南边的韩国面积约10.33万平方公里,全名是大韩民国,隐隐有抚今悼昔大韩帝国之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