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福建宁德一名男孩高空抛物,把玩具扔到楼下。这位假扮的「伤者」气势汹汹,一上门就抓着孩子要去「见警察」。部分网友认为,这是恐吓孩子,「私了」可能也让孩子觉得:她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想方法纠正。这已经很了不起了。相比另一些「熊家长」,孩子犯错还觉得有理,胡搅蛮缠不认账的,这位妈妈简直可爱透了。熊孩子超市内乱扔粮食,员工制止反被家长骂“你们超市也有责任”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聊聊:那些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人民日报》曾发过一篇「熊家长」行为自查表,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轻易满足无理要求。文章标题起得很有意思:父母如果这么做,好孩子也会被教坏!熊孩子惯用的耍泼抵赖,死不认错,反复较劲、不计后果……甚至罔顾他人生死。《人物》最近发了一篇文章,让4年前发生的「德阳女医生案」重新引起热议。泳池里,熊孩子朝女医生吐口水,医生的丈夫火冒三丈,扇了熊孩子一耳光。后来男人道歉,双方和解。本来事情已经结束了,但没想到,他遇到一个「熊家长」。明明已经当面接受道歉,私下还把监控视频断章取义地剪辑,发到网上,引爆热搜,让女医生两口子深陷网暴;医生两口子多次联系她寻求和解,她不理会,还继续煽动舆论,坐视医生的家人一起遭殃;医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自杀,熊家长没有一丝内疚,反而说:「谁能想到她会这么做?要是我忍忍就过了。」而这一切,不过就是因为坚信自家孩子没有「吐口水」,为了给孩子「一个公道」。于是,热搜再度引爆,熊孩子被网暴,熊家长被判刑……如果孩子没有吐口水……如果我没有打那一下……如果对面家长明事理……好好的家,是不是就不会被生生撕碎?在这件彻头彻尾的悲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友的留言:作为老师,我想说,这样的熊家长大有人在。本来孩子很容易认识自身错误,也愿意接受他人的道歉。家长不知道较什么劲,非要孩子不认错,非要让孩子忽略自己的意图按他们的说法说话,仿佛胡搅蛮缠是唯一能体现自己父爱母爱的机会。纵容包庇不是爱,孩子摊上一个这样的父母,人生可能先废了一半。没有人关注他的感受,没有人能懂他的伤痛,没有人陪伴他排遣压抑……正如精神病学家Richard.Schwartz所说:由环境孤独,转变为慢性孤独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孤独的羞愧感——一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羞愧感。「熊家长」往往就处在一个孤独的环境里,无人知心,经常感到抓心挠肺的痛苦。熊家长的出发点,是一种共依存心理:把「内在小孩」投射给孩子,把「内在父母」留给自己。当他们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内在父母会苛责他们:你配吗?你值得吗?孩子是他们的化身,对孩子好就等于补偿了自己,看着孩子好吃好喝,自己的内在小孩也好像吃到一样满足。这样,就可以「巧妙」地绕过「不配得感」,用「共依存」的方式喂养自己,去解自己孤独、羞耻、不被爱的毒。1.陷入压抑自身需求→无限满足孩子来填补自己→自身需求仍被压抑→继续无限满足孩子的恶性循环;2.跟自身感受和欲望脱节,不得不依靠孩子,来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于是不允许孩子跟自己的想象有所出入;3. 扭曲地释放压抑部分,比如敌意争吵、甩锅斥责、控制溺爱。
最近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共依存」有多盲目。有一天,表姐接孩子放学,一进门就开始抱怨:「老师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整个晚饭期间,都是她对老师的控诉,和对孩子的辩护。姨妈特别严厉,总是因为一些小事骂她,而她也不哭不闹,静静地消沉很久。她不哭,是因为脑海中有一个妈妈在教育她:你有什么资格哭!她消沉,是因为内心有一个耍泼打滚的小孩,满肚火气无处发泄。但她把孩子看成内心那个孤独无助、满肚委屈的自己,压抑多年的情绪喷涌而出。好在她只是回家骂一骂,心里舒服了,也知道孩子该管还是得管。但那些莫名其妙、毫无道理的愤怒和怨气,还是有一瞬间吞噬了她。孩子悄悄跟我说:「刚刚,妈妈偷偷哭了,跟小孩儿似的。」他属于那种比较「皮糙肉厚」的孩子,老师的话早当了耳旁风,也不清楚妈妈在悲伤什么。她压抑的情绪,缺失的童年,无法愈合的内心伤痕,都需要通过照顾自己,得到抚平。他们胡搅蛮缠不是为了孩子,而是把自己的课题丢给孩子,让孩子替自己背负人生。就像荣格说的: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他们向外张望着,把孩子当成救命稻草,却不去探索自己的内在需求,拒绝去看那份漫长的孤独、羞耻和委屈。而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大人」,肩负疗愈父母的重任。直到成为父母,才有机会做回孩子,通过照顾孩子疗愈自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一代又一代,批量生产着「熊」赳赳气昂昂的「梦中人」。如果你也身处这个链条,却不甘心这么浑浑噩噩下去,而是想要从梦中醒来。我的孩子,是我社会层面的孩子,不是我精神上的孩子。他没有经历过我小时候那些伤痛,没有饿过、冷过、哭过,他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经历,正如我也有不同于他的人生。我要照顾好外在的小孩:TA冷了,会希望我给他加衣服;TA饿了,会央求我给他做吃的;TA想要什么,会让我知道。也要照顾好内在的小孩:我冷了,就要给自己加衣服;我想吃,就要给自己买;我委屈,就要安抚我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重新连上内在小孩,而是不敢。就像在说服脑海中的父母,把那些小时候不敢说的话,统统告诉他们吧。7月23日,云南昆明街头,一位爸爸带着儿子捡垃圾上了热搜。原来,儿子偷花了姐姐1000多块钱,爸爸带着他出来捡垃圾还债。而是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明白:错了,就要付出代价。无论是你的内在小孩,还是你的小孩,都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长大。毕竟,我们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无止境的袒护与满足。而是在真实的世界里,建立真实的关系,真实地去爱与被爱。参考文献: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影响心情的糟糕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能有被激怒或打击到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以外也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情绪。
比如冥想就是一种减压和控制焦虑很好的方法。一项对照研究比较了练习冥想的人和不练习冥想的人的脑电波活动。那些冥想的人在积极思考和乐观的方面表现出了很大变化。换言之,越多时间冥想,他们体验到的积极感受就越多。
快扫描下方海报的二维码,进入壹心理冥想群,群里每天定期进行冥想直播,现在进群还可以获得免费的冥想福利体验哦~
作者介绍:芒来小姐,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ydsakyml)
点个“在看”,学习做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