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恒纪元与乱纪元

恒纪元与乱纪元

星座命理

人类历史可以分成两种时期,一种是恒纪元,在这一时间段内世界趋向于稳定与发展;另一种是乱纪元,在这一时间段内世界趋向于战争与混乱。可以发现,人类历史总是在恒纪元与乱纪元之间来回交替。

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一共经历了7个恒纪元,7个乱纪元。

第一次恒纪元:白银时代(1567-1617)

明朝嘉靖年间,帝国已经出现了衰败的特征。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以至于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由于饥民太多,很多地方爆发起义,对官府秩序形成冲击。按照王朝周期律,此时的大明出现了末世的征兆,离灭亡似乎不远了。

然而嘉靖死后,明朝居然又存续了70多年。其中一个原因是张居正改革,他推行“一条鞭法”,并重新丈量土地,使明朝财政困境得到缓解,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应对内外危机。

但从根源来看,明朝之所以能存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西洋的白银流入。

历年西班牙从美洲开采的金银数量: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开启了殖民美洲的进程。他们推行“种族灭绝”政策,使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消失在历史舞台上。1540年左右,西班牙人在秘鲁发现银矿,其储量是欧洲和亚洲的总和。这使西班牙掀起了“采矿热”,大量殖民者涌入美洲,疯狂开采银矿。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西班牙人还从非洲掠夺黑奴,强壮的卖到美洲,瘦弱的直接扔到海里。

此时的亚洲,在贸易上对欧洲占据绝对优势。东南亚出产香料,这是欧洲人腌肉的必备品。中国则出口瓷器、茶叶、丝绸,这在当时是割洋人韭菜的利器。明朝规定瓷器、茶叶、丝绸必须以官督商办的形式经营,每年都制定了出口限额,禁止内部打价格战。如此一来这些产品在欧洲卖到了天价,一个贵族必须省吃俭用半年才能买一匹上等丝绸。这与今天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中国大量出口光伏、锂电、电动车,但相关企业喜欢搞降价竞争,不仅加速了行业内卷,还让欧美人占尽便宜。

明朝时期各省科举进士数量:

明朝时期瓷器做得最好的是江西景德镇,欧洲的王室很喜欢收藏中国的青花瓷。丝绸出口最多的则是江浙一带,光是江南织造局就雇佣了上万名织工。福建则是茶叶生产大户,武夷山遍地都种满了茶叶,就等着出口西洋。正因如此,明朝时期江浙、江西、福建成为最富庶的区域,也诞生了最多的科举进士。因为科举需要脱产备考,只有富裕人家的孩子才有这个条件。

1567年“隆庆开海”后,中西贸易额大幅增长。西班牙的货船载满了白银,途经菲律宾抵达中国,然后把白银换成等价的丝绸、茶叶、瓷器,再运回欧洲贩卖,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根据统计,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从美洲开采的白银,大约有1/3以贸易的方式流入中国。

为什么张居正能搞“一条鞭法”,其前提就在于美洲白银的流入。“一条鞭法”把征税方式从收实物改为收货币,使货币体系从“铜钱本位”转向“银本位”。要知道中国白银产量非常低,如果靠自身产量根本实现不了银本位改革。正是凭借源源不断的白银进口,明朝币制改革才如此顺利。

“隆庆开海”之后的50年里,明朝国势蒸蒸日上,财政又重新宽裕了起来。戚继光在北方修建了连绵的长城,来自鞑靼人的威胁大幅下降。到了万历时期,明朝甚至能发动“三大征”,一度解决了西北、西南、东北的地缘危机。商业也繁荣了起来,苏州、杭州成为当时东半球最富裕的城市,市井文化兴起,帝国上下歌舞升平。

美洲的白银不仅让明朝变得安定,也让西欧繁荣起来。西班牙人厌恶生产,喜爱消费,他们从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部分都拿来进口商品。凭借着西班牙的外贸订单,尼德兰、英国、法国北部等原本较为贫瘠的区域变得富裕起来,手工业快速发展,商人的财富逐渐超过了封建贵族。16世纪下半叶,西欧的战争规模和频率明显下降,各国都希望维持相对和平的状态,尽量多赚取财富。

西班牙的白银不仅让中国和西欧受益,就连日本和印度也分享到好处。日本当时虽然对明朝处于贸易逆差,但对欧洲却处于贸易顺差,因此有钱从西洋采购火枪。凭借火器优势,丰臣秀吉初步统一了日本,并对朝鲜发动入侵。之后的德川家康更是从欧洲进口大炮,最终建立了江户幕府。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则向欧洲出口香料,积攒大量财富,国力达到巅峰期。在阿克巴大帝时期,印度的版图扩张了三倍,文化艺术也得到极大发展,一座座雄伟的建筑拔地而起。

第一次乱纪元:帝国的坍塌(1618-1683)

17世纪初,由于银矿枯竭,西班牙从美洲开采的白银大幅下降,其财政收入难以为继,被迫削减政府开支。随着西班牙进口的下滑,西欧各国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陷入停滞,英国、尼德兰、法国的手工业工人大量失业,起义层出不穷。

当时的欧洲,出现了以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为代表的天主教阵营和以荷兰、英国为代表的新教阵营。表面上看这两大阵营对立的原因是宗教分歧,实际上两大阵营的根本矛盾在于经济。在过去,贸易是维护天主教阵营和新教阵营关系的压舱石,西班牙向英荷两国购买商品,英荷则赚取白银并用于投资扩产,双方的处境都有所改善。但随着美洲银矿的枯竭,这套经贸模式走向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大阵营关系的破裂。

天主教阵营(蓝色)与新教阵营(红色):

161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遭到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围攻。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虽然是天主教国家,但法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西班牙紧缩政策影响下,法国利益严重受损,商人和贵族阶层强烈不满。因此法国也加入到新教阵营,共同对抗西班牙。由此可见,利益而非宗教,才是“三十年战争”爆发的根源。

这场战争导致欧洲陷入严重动荡,作为主战场的德国损失了40%的人口,遍地都是废墟,大量农村消亡。西班牙也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欧洲霸主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再也无法维持奢靡的生活。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也好不到哪去,由于财政被军费支出压垮,英国爆发内战,国王查理一世被砍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英国、法国、荷兰之间频繁爆发战争,大量难民流亡海外,北美迎来移民潮。

美洲银矿的枯竭不仅影响了欧洲,也影响了中国。万历后期,出口贸易赚取的白银大幅下降。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西班牙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明朝获得的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另一个原因是荷兰海军经常拦截西班牙商船,中西贸易成本急剧抬升。

由于白银流入下降,明朝出现货币窖藏现象,伴随而来的就是史无前例的通货紧缩。东南地区由于手工业发达,赚取了全国七成的白银,因此“钱荒”问题尚不严重。内陆地区可就惨了,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农民的实际赋税翻了三倍,这意味着缴了税之后基本就没有余粮了。

不仅是民间,就连朝廷也为白银的事情发愁。由于缺乏银两,朝廷有时候连军饷都发不出,士兵战斗力急剧下滑。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武器装备常年失修的明军输给了女真人,导致后金崛起,成为明朝心腹大患。不仅如此,随着欧洲陷入“三十年战争”,从西班牙获取白银的途径中断,明朝“钱荒”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为了筹措军费,明朝选择加征“辽饷”,每亩地增收九厘白银,负担全落在老百姓头上。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全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气温大幅下降,农业减产严重。西北的农民因为吃不上饭选择造反,在农民军与女真人的联手夹击下,明朝走向灭亡。中国大地出现了持续几十年的动荡,后金、南明、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征战不休,大量百姓死亡。哪怕是清朝统一全国后,仍爆发了“三藩之乱”,四川、湖南一带遭到屠戮。从1619年萨尔浒之战开始,一直到1681年三藩之乱结束,中国总人口规模从1.2亿人下降至3000万人,遍地都是废墟,农田和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恒纪元:番薯时代(1684-1788)

17世纪80年代开始,亚欧大陆的秩序逐渐恢复稳定,人类文明迎来了久违的恒纪元。

从美洲引进至亚欧大陆的高产农作物: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后,把当地的很多农作物带回欧洲,包括玉米、土豆、番薯、花生等。这些农作物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但由于饮食习惯等问题,一开始仅在华南地区种植。清朝初年,受战争影响出现人口迁徙潮,美洲的农作物在全国传播开来。农民们慢慢发现无论是玉米还是番薯都具有耐寒、耐旱等特征,单位亩产远高于传统的小麦和水稻,而且还可以拿来喂牲畜,性价比极高。

明清时期人口走势:

在玉米和番薯的带动下,清朝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人口数量也快速增长。康熙刚登基的时候全国人口仅3000多万,到了乾隆后期,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打破了古代封建王朝的人口记录。在粮食激增的背景下,清朝的内部矛盾得到缓解,汉人放弃了“反清复明”的主张。清朝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增长,在税率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国库存银达到8000万两。凭借雄厚的国力,清朝成功平定准格尔和大小和卓叛乱,将蒙古和新疆纳入中国的版图,创造了长达百年的“康乾盛世”。

客观地说,清朝的统治水平并不算高明。在中国古代,一个王朝的国祚取决于其食利阶层占总人口比重。食利阶层是指那些本身不从事生产,依靠特殊地位侵占社会财富的人群。通常来说食利阶层人均享有的资源是普通人的60倍,因此古代食利阶层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超过1%,否则就会导致土地大量被兼并,平民失去生计能力,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这里可以做个对比。国祚长的王朝,比如西汉、唐朝、北宋、明朝。西汉自建国伊始就不断打击食利阶层。刘邦靠御驾亲征解决了异姓诸侯,汉文帝则瓦解了功勋集团,汉景帝通过削藩使刘氏宗亲掌握的土地和财富大大减少,汉武帝则采用酷吏来对付地主豪强。因此西汉在很长时间里食利阶层占比都处于较低水平。

唐朝刚建立的时候主要的食利阶层是关陇士族,经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轮番打击,关陇士族被严重削弱,再加上科举制的兴起,很多寒门子弟也能入朝为官,成为制衡士族的重要力量。

北宋则秉持“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则,使科举制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士族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北宋初期的食利阶层占比很低,但到了宋仁宗时期,越来越庞大的官僚队伍凭借“免税权”大肆侵占农民土地,社会贫富差距急剧上升,为北宋灭亡埋下伏笔。

明朝本身靠农民起义建立,朱元璋又刻意打击勋贵集团,因此明朝初期食利阶层占比极低,老百姓普遍都能分到土地。但明朝对宗室成员过于优待,导致朱元璋的子孙大量繁殖。到了明朝嘉靖时期,朱家人超过了50万,光俸禄这块每年就要消耗国家1/3的财政收入,藩王的财富比国库都要多。如果不是靠着西班牙流入的白银,明朝根本撑不到17世纪。

相比之下,国祚较短的王朝,其建国初期就存在庞大的食利阶层。比如西晋,司马氏依靠士族的支持才登上皇位,因此只能纵容士族腐败,遍地都是流民。因此西晋很快就走向灭亡,国祚只有50多年。再比如元朝,它把人分四等,作为食利阶层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享有诸多特权,不仅垄断了商贸,还大肆圈地。因此元朝很快也亡于农民军的怒火,国祚不到百年。

清朝从建国之初就存在庞大的食利阶层。清朝对于八旗子弟极其优待,每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就享受知县待遇标准,每年可以领取30两白银、20石俸米,另授良田30亩。至于那些亲王、郡王、贝勒、镇国公、辅国公的待遇就更高了,一年就能拿几千两白银,顶得上一个县的收入。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八旗子弟凭借特殊权益到处跑马圈地(骑着马绕一圈,圆圈内的耕地都是自己的),导致很多平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康熙晚年更是纵容贪腐,官府对百姓可谓是横征暴敛。

清朝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清朝自建国之初食利阶层占社会总人口就达到1%,按照正常的剧本,清朝的国祚应该非常短,不到一百年就会被推翻。然而清朝的运气实在太好,赶上了玉米、番薯、土豆带来的粮食和人口暴增。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老百姓对盘剥和压榨的容忍度明显提升,社会矛盾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产量增长,平民的生育率和八旗子弟旗鼓相当,清朝食利阶层占总人口比重长期处于1%左右,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大约有30万人,清朝后期八旗子弟繁衍至300万人,与总人口增长相匹配。即便如此,受土地兼并影响,晚清还是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但它再次撞大运,鸦片战争后中国虽然沦为西方商品倾销地,但却意外给清朝创造了巨额关税收入,使其能筹措更多资源用于平叛。如果说番薯和玉米使清朝国祚延长110年,那关税收入就为清朝续命60年。

欧洲各国人口增长曲线:

美洲的高产作物同样使欧洲出现人口爆炸,陆权国迎来国势上升期。在康熙皇帝同一时期,法国正值路易十四统治,俄国正值彼得大帝统治,这三位皇帝经常被拿来比较。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人口高速增长,国库出现盈余,维持了40万人的常备军,法国在对外战争中经常取得胜利,成为欧洲最强陆权国,路易十四也获得了“太阳王”的称号。另一方面,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凭借人口优势,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对瑞典实现了翻盘,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为东欧第一强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也就是乾隆时期,欧洲人口进一步增长。法国在路易十五的统治下维持了欧陆霸主的地位,普鲁士也凭借人口增长获得了欧洲列强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和土耳其,1700年土耳其的人口大约2500万,是俄罗斯的一倍,因此那个时候土耳其在国力上碾压俄罗斯。但之后的一百年里土耳其却未能享受到美洲高产作物带来的人口增长红利,因为西亚那一带不适合种土豆和玉米。到了18世纪后期,俄罗斯的人口增长至3000多万人,比土耳其高20%。叶卡捷琳娜二世趁机发动俄土战争,夺取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大片区域,获得了黑海出海口。

在玉米、番薯、土豆的作用下,人口剧烈膨胀。18世纪是近现代史上唯一一次陆权国能压制海权国的时期。法国取代了西班牙欧洲霸主的地位,普鲁士则代替荷兰成为新教中心,俄国击败瑞典成为波罗的海头号强国。这一时期虽然各国之间也会爆发战争,但没有一个人口大国因此走向衰落,社会秩序整体保持稳定。

第二次乱纪元:旧秩序与大革命(1789-1815)

番薯和玉米带来的人口增长只持续了一个世纪,到了18世纪末,粮食产量已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需求,各国再次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

此时的清朝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光靠番薯和玉米已经无法解决吃饭问题。乾隆后期,大部分山林已经砍伐殆尽,没有多余的耕地可以开垦,水土流失严重,遍地都是乞丐和流民。到了1796年,也就是嘉庆元年,湖南、湖北、四川、陕西一带出现大面积饥荒,最终引起“白莲教起义”。这场起义持续了8年,是清朝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总共造成上亿人死亡,占全国总人口1/3。“白莲教起义”使清朝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维持版图扩张,“康乾盛世”就此终结。这也是为什么乾隆选择提前逊位当太上皇的原因,主要是想让嘉庆来当背锅侠。

在欧洲,各国也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法国。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经历了人口大爆炸,总人数从1700万人上涨至2900万人。路易十六继位后,他面临史无前例的人口烂摊子。在农村,大量耕地被教会和贵族圈占,很多自耕农沦为佃户,饿着肚子给地主打工。在城市,聚集着大量难民和乞丐,他们恳求得到国王的施舍。在纸醉金迷的巴黎,权贵们毫不遮掩地炫耀自己的财富,这引来穷人的嫉妒甚至是仇恨。看似强大的法国,其实社会早已成了炸药桶,只等引线被点燃。

由于耕地被特权阶层侵占,法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法王路易十六是个好人,他不想提高穷人的税率,而是选择召开三级会议,试图向特权阶层征税,这遭到后者抵制,会议无法达成结果。此举点燃了法国民众的怒火,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国王统治被推翻。之后,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成为革命的献祭品。

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数万人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虽然结束了君主专制,但未能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之后,法国出现严重饥荒,巴黎市民的生存受到威胁。大革命之后法国继续陷入动荡,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叛乱层出不穷,在4年之内,有数万人被送上断头台。很多知识分子被处死,法国损失了大量社会财富。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卷入拿破仑战争之中:

除了法国之外,欧洲其它国家也出现大规模饥荒,各国选择通过战争来解决内部矛盾。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多次组建反法联军,企图扑灭法国革命浪潮。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法国人民选择了拿破仑,欧洲陷入大混战之中。大量农村被毁坏,很多商业城市陷入凋敝。最终法国输掉了战争,但欧洲君主国也遭受重创,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第三次恒纪元:蒸汽时代(1816-1839)

19世纪初,欧洲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之前,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形成了农业文明。在此之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形成了工业文明。农民和市民对现状的容忍度截然不同,农民只要吃得上饭就不会造反,但市民哪怕只是生活水平下降都有可能暴动。因此工业文明维持社会秩序的成本比农业文明高得多,二者对于恒纪元与乱纪元划分的标准也有很大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诞生,18世纪末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9世纪初富尔顿和史蒂夫又分别发明了蒸汽轮船和火车。拿破仑战争后,工业革命从英国扩散至整个欧洲,使其生产力大幅提升。

轮船的发明使海运取代陆运成为主要物流方式:

蒸汽机可以被用于织布和冶铁,英国的纺织效率因此提升了60倍,成为全球最大棉布出口国。英国的钢铁产量也大幅飙升,一度占全球总产量一半。火车和铁路则提升了陆地运输效率,一辆蒸汽火车的运力相当于1000匹马,马车逐渐被淘汰。轮船则大幅降低了海运的成本和时间,在风帆舰时代,船舶只有在顺风的时候才能航行,没有风的时候只能靠人力划桨。蒸汽轮船发明后,海运效率大幅提升,南欧与北欧之间的贸易不再走陆路而是走海路,海峡和港口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拥有庞大海军的英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生产力的提升使欧洲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因为各国都忙着赚钱,没时间打仗。随着收入增长,民众的怨气也少了很多,欧洲的革命浪潮暂时平息了下来。

维也纳体系后的欧洲五大国:

这一时期欧洲能保持和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维也纳体系的建立。拿破仑战争后,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在维也纳会议上构建了欧洲均势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强大的法国受到限制,英国拿走了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利益,俄国继承了法国的政治地位,普鲁士和奥地利则收复了被法国侵占的土地。出于维持均势的目的,法国并没有被过度削弱,而是与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组成了欧洲五大国,共同维护欧洲大陆旧秩序。

这一时期的清朝也有所收获,乾隆时期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制度,仅保留广州作为对外贸易门户,用许可证等方式压低进口规模,并向西洋大量出口瓷器、茶叶、丝绸,以赚取白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推行“金本位”制度,金银比价大幅上升,出于套利的原因西方的白银持续流入中国,清朝外贸长期处于“出超”(贸易顺差)状态,财政由亏转盈。另一方面,白莲教起义使清朝人口大减,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因此1815年之后清朝统治秩序也得到稳固,进入了恒纪元时期。

第三次乱纪元:殖民地瓜分浪潮(1840-1871)

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并不完全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英国经济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生产开始过剩,大量棉布堆积在港口,只能任由腐烂。183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包括冶金、造船、采煤、纺织等多个行业陷入困境,银行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英国的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他们组织抗议和示威活动,要求普选权,并提出限制工时及合理涨薪,史称“宪章运动”。这场运动席卷了整个英国,有300万人参与,占全国总人口1/5。面对声势浩荡的群众运动,英国政府陷入恐慌,并调集军队和警察进行镇压,但也只是暂时减缓了群众运动的发展。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英国盯上了中国这一庞大市场。但清朝长期奉行“一口通商”政策,限制外来进口,鼓励内部出口,导致英国对华长期处于贸易逆差。英国试图让清朝开放市场,将关税税率从20%下调至5%,但遭到清政府拒绝。气急败坏的英国人选择对华出口鸦片,以此来缩减贸易逆差。结果就是导致中国数百万人吸食鸦片,很多人身体被完全搞垮。中国对外贸易也从顺差转向逆差,每年流出白银600万两。

鸦片的输入让清政府感到恐慌,道光皇帝决定实施禁烟政策。他倒不是担心鸦片对人民身体的危害,事实上当时很多八旗子弟都喜欢吸鸦片,他们把这个当做一种享受,强烈反对禁烟。道光真正担心的是白银外流,清朝作为“银本位制”国家,白银外流导致全国发生严重钱荒,财政收入断崖式下降,一直这样下去,清朝会因为资源枯竭而走向崩溃。

鸦片战争: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一年之后,英国以此为借口对清朝发动入侵,在绝对的技术差距面前,清朝输掉了战争,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朝必须向英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并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清朝战败后,作为藩属国的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纷纷沦为西方殖民地,东亚被卷入西方殖民体系之中。

在英国之后,法国、德意志、美国等也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过剩和内部矛盾激化,战争和革命的浪潮再次席卷亚欧大陆。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爆发工人起义,虽然起义遭到军队无情镇压,但却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846年,欧洲出现新一轮经济危机,美国亦受到波及。为了解决国内矛盾,美国入侵墨西哥,夺走了墨西哥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48年欧洲革命促使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1848年,欧洲爆发大范围革命,工人阶级和市民联合起来,试图推翻君主专制。法国爆发“二月革命”,皇帝被推翻。德国则爆发“柏林起义”,要求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被愤怒的民众赶下台,如果不是沙俄出兵相助,奥地利皇帝只怕也要被推上断头台。意大利则陷入内战,共和主义者攻入罗马城,教皇遭到驱逐。在革命的浪潮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呼吁广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与当权者作斗争。

1848年欧洲革命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各国之间的均势被打破,民族和阶级矛盾全面升级。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试图打垮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这引起了英法强烈不满,它们组成联军对俄国进行干涉。这场战争持续了3年,最终俄国战败,伤亡超过40万人,沙皇兵败自杀。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西方商品倾销地,东南地区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过上了食不果腹的生活。白银持续外流又导致“钱荒”问题加剧,百姓实际赋税大幅上升。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在广西起义,但很快就攻占了南方大片区域。为了平息起义,清政府被迫允许地方兴办团练,汉人官僚趁机崛起。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俄国则趁火打劫,割走中国外东北和外西北累计150万平方公里的土豆。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人口损失: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治回乱等事件对清朝造成严重打击,1851年—1864年,清朝总共损失了上亿人口,一部分是饥荒造成的,一部分则是屠城造成的。江南地区很多乡镇直接消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程度不亚于明末农民战争。

英国在入侵中国的同时,也将魔爪伸向了印度。1849年,在经历漫长的蚕食后,英国彻底征服了印度。英国殖民者大肆搜刮印度财富,并通过贸易手段打垮了印度纺织业。忍无可忍的印度人民发动大规模起义,在詹西女王的带领下,起义者杀死了数万名英国殖民者。但这场起义最终被英国扑灭,持续了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正式灭亡。

南北战争:

美国在吞并了墨西哥大片土地后,社会矛盾暂时缓解。但随着产能扩张和人口增多,美国内部矛盾再次激化。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钢铁和运输等行业首当其冲,大量银行破产,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兴起,以棉花作为支柱产业的南方州希望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保留黑人奴隶制;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北方州希望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废除蓄奴制。二者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导致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双方投入了上百万的军队,并动用了加特林机枪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北军赢得了战争,并在南方搞“焦土政策”,很多村庄被焚毁,几十万平民被杀害,南方最繁华的亚特兰大市所有街道和楼房被摧毁,完全沦为废墟。

此时的日本也陷入危机之中。1853年美国军舰强迫日本开关,日本手工业被潮水般涌入的西方商品打垮。商人大量破产,武士阶层陷入贫困。在此背景下,日本爆发“倒幕运动”,在经历一系列激战后,以萨摩藩和长州藩为主的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并拥戴明治天皇继位。

19世纪60年代,全球乱纪元依旧没有结束,欧洲列强矛盾进一步上升。普鲁士的俾斯麦上台后,推行“铁血政策”,他先是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然后又调转矛头击败奥地利,统一了德国北部。这使法国感到担忧,因为它无法容忍东边出现强国,双方矛盾迅速激化。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遭遇惨败,皇帝拿破仑三世被俘。普军甚至攻入了巴黎,狠狠地羞辱了法国人一顿。同一时期,意大利在经历了残酷而漫长的内战后,也实现统一。

第四次恒纪元:电力时代(1872-1892)

19世纪70年代,人类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早在19世纪上半叶,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麦克斯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电磁学方程组。19世纪60年代,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电灯、电车乃至无线电通讯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相比于机械能,电能可以远距离传输,使工业文明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被发明,取代了蒸汽机的地位。之后汽车和柴油机相继问世,交通工具效率飞速提升。人们发现石油的能量密度比煤炭高得多,而且易于携带,适合作为内燃机的燃料,石油化工产业因此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纳税最多的产业之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下,欧洲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各国经济迅速走出了萧条状态。在失业率下降的同时,工人待遇也得到提升,民众的怨气暂时平息。列强之间出现缓和势头,这一时期大国之间的对抗强度明显下降。

在中国,洋务运动搞得如火如荼,晚清迎来了“同治中兴”。洋务派打着“求富”、“自强”的旗号,兴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近代工业,并选派留学生前往欧美学习先进科技。由于关税收入上升,清朝还组建了北洋水师以拱卫海防线,结束了“有海无防”的历史。清朝的国力出现增长,甚至赢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保住了台湾省。

这一时期晚清难得展现了较为硬气的一面,当时俄国试图策划新疆独立,并在当地扶持了代理人。清朝重臣左宗棠以陕西、甘肃为基地,筹措粮饷组建军队,最终一鼓作气平定叛乱,收复了新疆伊犁地区。由于对俄、对法斗争均取得胜利,清朝一度被西方视为列强成员。

南北战争后美国大量修建铁路,成为“基建狂魔”: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下,德国和美国迅速崛起。德国依靠国家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增长,在经历了30多年的励精图治后,煤炭、钢铁、电力产量均超过了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美国则迎来了“镀金时代”,经济高速增长,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但美国腐败也极其严重,国会议员被金钱操纵,房地产和铁路投机盛行,商业欺诈屡见不鲜。底层民众则被严重压榨,工人每天被强迫工作10个小时,劳资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在1886年引发了芝加哥工人运动,这也成为“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另一方面,此时的美国种族主义盛行,不仅歧视有色人种,还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列强瓜分非洲的方案:

1884年欧洲召开“柏林会议”,列强在会议上讨论了瓜分非洲的方案,除了俄国之外的国家基本都被分配到了土地。瓜分非洲使列强获得了很多的土地和资源,但自此之后五大洲均已被瓜分殆尽,全球再也没有多余的殖民地可供列强分配了。

第四次乱纪元:贵族制的终结(1893-1920)

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红利基本释放完毕,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高增长走向终结,地缘和阶级矛盾急剧上升。

随着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各国为了压低成本、赚取利润,选择扶持垄断企业的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铁路、石油等行业被一种叫“托拉斯”的垄断组织控制。财富迅速向少数人汇集,欧美贫富差距急剧上升,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失业问题卷土重来,列强对市场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欧洲,德法矛盾和俄奥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追求地缘安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建同盟。作为回应,1893年,法国和俄国也缔结了军事同盟。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阵营对抗的局面。

然而最先遭遇战争的却是东亚。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铁甲舰作战。虽然北洋水师拥有更高的射击命中率,但日本海军使用了可以燃烧钢铁的苦味酸火药。最终清朝战败,被迫割地赔款,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日本则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将武力扩张视为强国捷径。

之后美国也按捺不住扩张的欲望,它选择了衰败的西班牙作为下手目标。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对西班牙舰队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美国赢得了战争,吞并了曾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和菲律宾。

英国和法国也为了争夺非洲利益产生冲突。双方都想占据苏伊士运河,最终英国通过武力手段夺走了运河控制权。之后英法又为抢夺尼罗河上游控制权爆发了“法绍达危机”,双方差点兵戎相见。贪婪的英国人还试图控制南非的金矿,毕竟在金本位时代谁拥有金矿谁就拥有铸币权。为此英国人发动“布尔战争”,与南非领地上的荷兰移民爆发军事冲突,英军损伤数万人,财政不堪重负。

列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在瓜分完非洲和美洲后,它们再次盯上了中国这块肥肉。1900年,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但也就是那一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匆忙逃亡至西安。为了讨好洋人,清政府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口号,完全沦为了买办势力。最终双方签署《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必须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并允许列强在京津驻军。

八国联军侵华后俄国趁机占领东北,企图在东北搞种族灭绝,使其完全沦为俄国领地。这引起英美担忧,它们不愿看到俄国坐大,因此选择扶持日本作为抵御俄国南下的棋子。18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俄国背后有法国财团提供支援,日本背后则有英美撑腰。最终日本击败了俄国,导致俄国内部矛盾严重激化。

清朝作为“银本位”制国家,大量赔款导致晚清财政被拖垮。对西方开放市场后本国产业被全部打垮,民众的负担日益加重。最终就连官僚地主阶层也抛弃了清政府,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未迎来治世,先是袁世凯称帝,然后又遭遇军阀混战,全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可谓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一战摧毁了欧洲的贵族制:

相比于中国,此时的欧洲更加混乱。为了抢占更多殖民利益,德国筹备修建“巴格达铁路”,并发展“公海舰队”,这引起英国全面恐慌。英国选择加入法俄同盟,组建协约国体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席卷了全球70%的国家,造成3000万人死亡,欧洲经济和文明倒退十年,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土耳其在内的君主制国家走向灭亡。俄国爆发革命,沙皇全家被杀,紧接而来的就是大饥荒,俄国人口减少了2000万。奥匈帝国被肢解,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土耳其被割走了90%的土地,彻底沦为小国。德国则需要向英法等国赔偿2260亿金马克,这是其财政收入的30倍,沉重的赔款负担让德国人民喘不过气来。

一战后期,美国远征军把“西班牙流感”带到了欧洲,人群密集的军营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疫情迅速向全球扩散。当时欧洲各国都忙于战争,拿不出钱来推行隔离制度。最终,“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约10亿人感染,25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病毒的杀伤力不亚于战争本身。

一战也使得欧洲延续了上千年的贵族制走向终结。出于建功立业的诉求,很多年轻贵族踊跃参战,但此时机枪已经发明,成为恐怖的杀人利器,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逃不过机枪的收割。由于大量贵族战死,他们留下的土地无人继承,被收为国有。英法德很多传统贵族姓氏不复存在,贵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平民时代正式开启。

第五次恒纪元:汽车时代(1921-1928)

一战后,人类迎来了一个极其短暂的恒纪元。

事实上,“巴黎和会”并未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东亚利益分配上,美国和日本产生严重分歧。日本试图独占中国利益,这引起美国强烈不满。1921年,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上美国与英国联手对日施压,逼迫日本做出妥协。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日本只能接受现实,承认中国的独立地位,并交还山东权益。中国的主权得到名义上的保存。

1923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史称“柯立芝繁荣”。这个时期美国迎来经济上行周期,股市上涨了6倍。这种繁荣与流水线的发明和汽车的普及有很大关系。这一时期也被美国人称为“咆哮的20年代”,社会消费需求大幅上升,民众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

一战前,汽车虽然便捷性很好,但它需要5000个零件组装,生产成本很高,只有富人才买得起。为了改进作业,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将工序分为7000多个环节,每个工人只需负责自己的那个环节。汽车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成本被压缩为原来的1/8到了1927年,流水线每24秒就能组装一部汽车,福特公司总部所在的底特律一跃成为全球汽车生产中心。20年代美国生产了全球一半的汽车,为其创造了400万个就业岗位,占其总就业人口的15%

汽车渗透率快速上升,成为美国产业支柱:

由于成本降价,西欧和美国很多家庭都普及了汽车。为了满足用车需求,各国政府大力修建公路,基建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欧美经济迎来强劲增长,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实力也开始恢复。1925年,欧洲召开“洛迦诺会议”,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德国和法国也达成有限谅解,欧洲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的思潮,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日本迎来了“大正民主”,经济繁荣使日本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在他们的呼吁下,日本开始推行普选制改革,政党制度也走向成熟,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大幅提高。这一时期日本文化和艺术较为开放,个人主义盛行,工薪阶层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民权运动兴起。

20世纪上旬中国各商品出口量变动:

外部环境的改善对中国也有好处。孙中山在历经军阀背叛后,选择与苏联合作,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方针,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陆续击败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势力。1928年,张学良升起青天白日旗,宣布“东北易帜”,中国在形式上实现统一。另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高涨,中国出口迎来两位数增长,长江流域轻工业取得一定进步。

第五次乱纪元:殖民体系的瓦解(1929-1953)

大萧条期间很多牛奶被倒掉: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市下跌了80%。这场危机迅速扩散至全球,失业率暴增,生产严重过剩,然而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愿分给穷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少数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导致社会总购买力无法消化那么多产能。也就是说,生产并非绝对过剩,只不过占人口多数的穷人实在消费不起。

历年美国关税(贸易成本)走势:

为了应对大萧条,各国打起了关税战,大幅提高进口税率,并实行本币竞争性贬值。美国出台《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进口关税提高了一倍。拥有庞大殖民地的英国则推行“帝国特惠制”,以关税和进口配额等手段构建贸易小圈子,将它国产品排除在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让各国都遭遇损失,全球贸易额下降了63%,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了44%经济危机带来了社会危机,国际形势重新转向了冲突和对抗。

事实上,“凡尔赛体系”非但没能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各国之间的地缘冲突。

在一战前,对殖民地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有六个,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美国。

一战后,列强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虽然奥匈帝国瓦解了,但日本和意大利实现崛起,成为新的分赃者。德国虽然战败,但工业实力并没受到太大削弱。俄国的继承者苏联拥有了更高的动员效率,国力不降反增。

起初,在“流水线革命”和“柯立芝繁荣”的作用下,各国经济维持较高增速,地缘矛盾被暂时掩盖。但随着“大萧条”的到来,国际形势再次紧张起来。此时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比一战前更加剧烈。

战败的德国被“凡尔赛合约”剥削得太惨,受“大萧条”的冲击也最深,有一种强烈的复仇情绪。苏联自诞生之初就被西方围堵,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对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强烈不满。美国和意大利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一直想取代英法的位置。日本在一战期间发了一笔横财,但战后“英日同盟”被拆散,日本面临西方的全面围堵,地缘压力急剧上升。特别是大萧条后,各国搞关税战和竞争性贬值策略,本来国内市场就狭小的日本更是遭到经济重创,很多家庭破产,甚至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

既然各国都对现状不满,全球经济又处于持续下行,那就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地缘矛盾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整个中国东北。这种军事冒险成功使日本主战派在与主和派的斗争中赢得优势,日本向着军国主义的方向转变。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并开启扩军备战的进程。他采纳沙赫特的建议,靠借债的方式在全国大兴基建,整顿国防,用财政手段使经济进入复苏阶段,赢得了很多德国民众的拥护。

1935年,已经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墨索里尼派兵入侵埃塞尔比亚。外强中干的英法不敢得罪意大利,只能进行一些口头谴责,并未采取有效干预。“国联”彻底失去了约束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凡尔赛体系”还是“国际联盟”,从一开始设计的就有问题,国联将强大的美国和苏联排除在外,后来日本和意大利又退出了这一组织。导致“国联”变成英法唱双簧,无力提供足够资源去维持国际秩序。被排除在体系之外的大国则成为秩序的反对者,都希望颠覆英法的统治。作为对比,二战后的联合国体系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把中、美、英、法、俄等大国都纳入常任理事国,只要五大国内部达成一致,其它国家就不敢违背联合国决议。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这成为德国与苏联的代理人战争,最终右翼的佛朗哥上台,建立法西斯统治。同一时期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派兵进驻莱茵河西岸,违反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软弱的英法根本不敢做出回应。日本则爆发“二二六兵变”,法西斯内阁上台。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大举侵华。在淞沪战场,中国守军节节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面对日军强大的海陆空火力,中国守军最终溃退,首都南京被占领,大量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屠杀。

1938年,德国以公投的方式吞并奥地利。日本则连续发动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军的攻势得到阻挡,抗日战争转向相持阶段。

1939年,德国撕毁慕尼黑协议,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并对波兰发动入侵,二战正式爆发。次年,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法国投降,西欧沦陷。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上百万军队。日本则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德宣战。自此,全球五大洲均卷入了这场战争。

二战造成7000万人死亡,东欧失去了整整一代男性,西欧沦为一片废墟,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经历了八年战乱的中国遍地都是流民,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化为乌有。除美国之外,所有的大国均遭到重创。然而二战并没有解决国际秩序失衡的问题,二战的明线是德意日挑战英法秩序,暗线则是美苏德瓜分世界利益。

二战后,美苏关系既存在斗争也存在合作。二者一边围绕全球利益展开争夺,另一边联手瓜分英法殖民体系。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但在美苏的支持下,亚非拉也开展了激烈的反殖民运动,战火再次席卷了整个世界。

在中国,爆发了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国共的背后分别是美国和苏联,这场战争使国统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老百姓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在南亚,在英国的挑唆下,刚成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爆发冲突,双方伤亡惨重,难分胜负。

在西亚,阿拉伯世界向刚成立的以色列宣战,最开始阿拉伯联军占据上风,但由于美苏介入,以色列反败为胜,阿拉伯统一梦想破灭。

1950年,在苏联的授意下,朝鲜主动对韩国发起进攻,东亚的地缘平衡被打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和中国分别介入。双方在战场上累计投入了上百万兵力,美国军费占GDP比重暴涨至13%以上。朝鲜半岛被打成一片废墟,中美关系也进入了20年的敌对期。

第六次恒纪元:美金时代(1954-1964)

1953年,在经历漫长的较量后,中美签订《板门店协议》,实现停火。次年,越南取得奠边府大捷,将法军势力逐出东南亚。至此,世界上大部分原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英法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雅尔塔体系”。

50-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酝酿,之所以用“酝酿”这个词,是因为在那个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核能、航天、生物、计算机等领域为代表。由于安全等因素,核能占发电量比重不到10%,人类依旧使用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主体。虽然美苏围绕航天展开竞赛,但在当时航天技术更多被用于军事领域,对民生的促进不大,成为一项烧钱工程。至于生物,人类一直对生命科学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即便到了21世纪这种期待依旧没能落地。在冷战早期,计算机仍以电子管或晶体管作为元件,不仅算力很低,而且体积庞大,只有军方能用得起。

集装箱的发明大幅降低了海运成本:

由于科技革命尚处于萌芽阶段,50-60年代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仍是汽车、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重工业,这与二战前没有本质区别。真正推动经济增长的发明是集装箱,50年代美国改进了集装箱技术,这使码头货物装卸時间由7天减少至15个小时,装卸成本降低了75%,大幅提升了船运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正是因为集装箱的发明,与陆运相比海运的优势进一步放大,这是冷战后期西方能在经济上碾压苏东阵营的原因之一。

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也是二战后经济自发性恢复的结果。由于殖民体系瓦解,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全球关税税率和贸易壁垒大幅削减,国际贸易高速增长。再加上战后各国劳动力的恢复,以及婴儿潮的到来,进一步延长了经济繁荣的时间。

西方经济奇迹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国际支付规则。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由于美元汇率被设置得太高,催生了国际产业链第一次转移,北美制造业向低成本的西欧和日本转移。美国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并由全球最大出口国转变最大进口国,以逆差的方式为国际贸易输出美元。西欧和日本则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负责输出工业品,积攒了大量美元外汇盈余,并将其中一部分兑换为黄金。

由于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占全球60%,美国又是西欧最大债权人,这笔庞大的资产能暂时应付西欧的购汇需求,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了二十多年。这一时期西方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5%以上的年均增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50年代后期美苏缓和,赫鲁晓夫访美:

1955年华约成立,苏东阵营日益壮大。此时的苏联在赫鲁晓夫的带领下,试图将精力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与美国“和平竞赛”的愿景,世界格局暂时稳固下来。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在美苏的干预下,英法最终向埃及归还了运河,中东迎来了短暂的和平。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中方代表在“万隆会议”上发表和平宣言:

靠朝鲜战争的出色表现,中国获得了苏联援助的“156工业项目”,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初步成为工业国。在外交上,中国凭借“求同存异”的外交口号打开了局面,与很多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关系。5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不结盟运动”,成为拱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六次乱纪元:红旗落幕(1965-1991)

如果说50年代全球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过程,那60年代全球则经历了由治到乱的过程。

60年代初,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苏联召回了全部驻华专家。1962年,中国又跟受苏联支持的印度打了一仗。尽管如此,中苏仍维持了有限的合作。在赫鲁晓夫的授意下,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设计图纸。

同样是1962年,美苏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这使好不容易出现缓和势头的美苏关系直转急下。不过在双方的协商下,危机最终得到解决,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则从土耳其撤走核弹。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65年,这一年美军在越南岘港登陆,深度介入越南局势。到了1968年,侵越美军已超过50万人,美军飞机在北越投掷大量汽油凝固弹,导致当地很多村庄被焚毁。

1966年,勃列日涅夫正式成为苏联一把手,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欧洲,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制造“布拉格之春”;在西亚,苏联介入第三次中东战争,扶持埃及和伊拉克作为其代理人;在南亚,苏联支持印度发动入侵并肢解了巴基斯坦;在东亚,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两国关系跌入冰点。

地缘问题只是表象,导致6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乱纪元的根源出在经济上。

1965年开始,美国出现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现象,其黄金储备越来越难以兑付市场流通的美元。1968年,美国黄金储备疯狂流失,美国只能允许金价自由浮动,西欧民众开始拒绝接收美元,美元信用岌岌可危。

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金本位被废弃,各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并以竞相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出口,关税战和汇率战的阴影笼罩整个世界。

70年代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胀”: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宣布联手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暴涨。西方工业国陷入滞胀,高通胀和高失业同时出现,民怨四起,犯罪率大幅上升。到了1979年,在伊朗革命的催动下,西方再次遭遇石油危机。为了遏制两位数的通胀,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不得不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20%。结果就是导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暴涨,时任总统卡特也因此输掉了选举。

70年代西方之所以会遭遇经济危机,一部分原因是石油禁运和黄金兑付难题,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西方推行的“排他性”贸易体系。冷战初期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主要包括西欧、日本和一部分原殖民地国家。中国、苏联、印度、埃及等重要国家则被排除在西方经济体系之外。这就导致西方经济阵营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太多的发达国家去瓜分有限的市场和资源,欧美日加起来也只有4亿工业人口,根本满足全产业链扩张所需要求。直到80年代中国融入西方阵营并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后,美国的滞胀问题才算得到缓解。

二战后历年国际战争死亡人数:

80年代乱纪元仍在持续。苏联陷入了阿富汗战争泥潭,伊拉克和伊朗则为了石油和宗教问题大打出手,双方甚至动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中国和越南则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中国通过“轮战”的方式,削弱越南国力,解除了西南方向一大威胁。

到了80年代末,油价高位回落,苏联产业单一的问题暴露出来,财政收入锐减,被迫采取收缩战略。由于未能处理好意识形态问题,苏东阵营出现信仰危机。1989年波兰、匈牙利等国脱离苏联控制;1990年柏林墙倒塌,德国走向统一。此时的苏联还想再垂死挣扎下,支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试图把油价重新打上去。然而美国迅速介入,凭借高科技武器击败了伊拉克大军,油价高位回落。几个月后,苏联解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落下。与苏联经济捆绑的国家日子也不好过,南斯拉夫陷入内战,朝鲜则因为缺少化肥爆发饥荒,走上了“苦难行军”的道路,全国有几十万人饿死。

第七次恒纪元:信息时代(1992-2017)

苏联解体后,人类迎来了漫长的恒纪元。这场恒纪元持续了26年,打破了工业文明诞生以来的记录。创造这一奇迹的因素有三个:科技进步、国际秩序变革、加杠杆周期。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其意义仅次于蒸汽机和发电机。但在50年,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元件。不仅运算速度低,而且成本贵、体积大,人类最早的计算机用了1.8万个电子管,重量达到30吨,运算能力连手持计算器都不如。

到了60年代,人类开始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作为计算机元件。晶体管能耗低、体积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的使用成本。但即便如此,当时一台计算机售价仍超过2000万美元,只有军方和科研机构用得起,主要从事导弹设计和风洞测试等领域。

7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开始大规模运用,它将大量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封装在一块芯片上,这就极大提升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集成电路的基础上,人类开发出微型计算机,这为网络的诞生埋下伏笔。根据“摩尔定律”,芯片上可封装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到24个月就会翻一倍,这意味着其运算能力会越来越强。到了80年代,随着芯片性能的提升,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美国也迎来了“计算机革命”,微软、IBM、苹果、惠普等公司蓬勃发展,美股进入牛市阶段。

到了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计算机革命”开始向全球扩散。东亚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基地,西欧则在通讯领域大有作为,甚至连印度都承接大量软件外包工作。在电脑逐渐普及后,互联网快速发展,谷歌、亚马逊、雅虎等公司成为时代宠儿。

相比于互联网,“计算机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主要体现在自动化领域。在90年代之前,制造业主要靠人工来维持生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智能机器大量取代人工。原来一个汽车生产间需要100多名熟练工人,有了计算机和机械臂后,仅需2个人负责调试设备就行。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工程师需要在纸张上画设计图,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有了计算机和辅助软件后,画设计图的时间缩短了90%

凭借着“计算机革命”,美国解决了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摆脱了经济“滞胀”困境,重新成为世界经济龙头。由于高技术工作可以交给电脑和机器完成,很多岗位招聘工人的门槛大幅下降,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红利发展为世界工厂。

除了科技进步之外,苏联解体后带来的国际秩序变革也是全球经济繁荣的原因之一。苏联垮台后,苏东阵营、亚非拉的亲苏国家纷纷倒向美国,这带来了极其庞大的市场和资源。印度、越南等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中东则彻底沦为美国的油库,全球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苏联解体后的近20年里,大国之间不仅没有爆发过直接对抗,就连代理人战争也没有发生过,人类迎来了历史上相对和平的时期。

9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加杠杆周期:

早在80年代,以里根、撒切尔为代表的西方领导人就开启“经济自由化”改革,放开对私营企业限制,出售资不抵债的国企,并允许金融体系野蛮生长。到了90年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进入加杠杆周期。一些国家以房地产和基建为抓手,通过信用派生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债务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1992年至2007年,全球经济保持4%的增速,是正常时期的两倍。中国、美国、德国则成为全球化最大赢家,大国之间的矛盾趋于下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然而到了2008年,由于美国过度加杠杆引发的次贷问题,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各国再次陷入萧条之中。

按照正常的历史剧本,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的地缘矛盾会急剧上升,大规模战争将卷土重来。然而2008年各国选择共克时艰,纷纷出台大规模宽松政策。美国祭出“量化宽松”,中国推行“四万亿”。隔了几年之后日本出台“安倍经济学”,欧央行也开始扩表购债。

凭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世界经济暂时走出了08年金融危机,恒纪元被人为延长了十年。

但刺激政策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经济问题。随着救市计划的出台,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2009年美国爆发“茶党运动”,抗议奥巴马将纳税人的钱拿来救助金融机构。2011年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民众与警方发生流血冲突。随着西方社会矛盾加剧,《21世纪资本论》风靡一时,这本书提出一个核心观点:资本收益r>劳动收益g,工人阶级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资本家赚得多。

2008年之后,虽然恒纪元仍在持续,但大国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美国对华政策逐渐从接触转向遏制,俄罗斯则以公投的方式占领克里米亚。中东爆发颜色革命,叙利亚沦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各大势力在此扶持代理人,数百万难民涌入欧洲。与2008年之前相比,世界局势变得动荡起来。

第七次乱纪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

2017年是上一轮恒纪元的最后一年。当选总统的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方以高规格接待,并签署了2000多亿美元的订单。当时大部分人都相信:“中美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仍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谁也没料到,这此访华竟成为中美关系的绝唱。

美国总统最后一次访华:

2018年,刚刚拿到中国巨额订单的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大幅提升对华关税。不仅如此,美国还对中国实施芯片断供和科技封锁,华为、中兴等企业受到冲击。

2020年,世界爆发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出现脱钩趋势。欧美经济陷入衰退,被迫出台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美国债务上限屡屡被突破,为后来的高通胀埋下伏笔。

2021年,拜登上台,他大力推行“印太战略”,联合盟友对中国进行围堵,并升级了科技封锁力度。不仅如此,拜登还挑唆乌克兰主动向顿巴斯开火,俄乌矛盾激化。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与以往的战争不同,俄乌战争并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利益冲突,更多是对现行西方秩序的冲击。欧俄走向能源脱钩,双方经济陷入衰退。在东亚,佩洛西悍然窜访台湾,引发第四次台海危机。

2023年,美日韩举行“戴维营峰会”,释放很强的冷战信号,目标直指中国。美国还怂恿菲律宾在南海仁爱礁与中国展开军事对峙,并加大对台军事力度,给民进党打气。不仅如此,在莫迪访美期间,美国与印度发表反华联合声明,“亚太版北约”初具雏形。

有一点比较确定,明年的地缘形势会比今年更加恶劣。俄乌战争只是乱纪元的序幕,如果未来中美爆发战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超过俄乌数十倍。太平洋将成为一道鸿沟,人类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和信任可能会荡然无存。很多时候,在历史的洪流下,个人只能顺势而为。对此还是要保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走出乱纪元的办法

历史上乱纪元持续的时间往往要比恒纪元更长,人类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战争与混乱之中。只不过当今50岁以下的人普遍成长于92年—17年的恒纪元时期,误把这种和平与繁荣的状况当作常态。当乱纪元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完全没有做好迎接变革的准备。

历次恒纪元成因:

技术进步

秩序变革

货币宽松

白银时代



☆☆☆

番薯时代

☆☆

☆☆


蒸汽时代

☆☆☆


电力时代

☆☆☆



汽车时代



美金时代

☆☆


信息时代

☆☆

☆☆

结合历史来看,每一次恒纪元都需要以下三种条件之一:

1、技术进步。在农业社会,铁器、水车、重犁的诞生均推动农业产量增加,使社会秩序迎来稳定。在工业社会,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均大幅提高了生产力,蛋糕的增长使大国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2、秩序变革。当国际或国内秩序发生洗牌时,社会矛盾通常会下降。比如二战后西欧老牌国家走向衰落,美苏实现崛起,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古代每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后,总人口下降,食利阶层减少,平民可以重新分配到土地,社会就能迎来盛世。

3、货币宽松。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在信用货币制度诞生之前,货币发行受到约束,物价长期保持稳定。为数不多的一次是大航海时代后西班牙从美洲大量开采金银,使西欧货币流通量明显提升,造成“财富效应”。人们误以为自己变得更富裕,地缘和阶级矛盾有所缓解。

可以发现,1992年—2017年的这一轮恒纪元,是工业文明诞生以来最漫长的一次恒纪元。因为它是历史上唯一一次集齐了技术进步(计算机革命)、秩序变革(苏联解体)、货币宽松(金本位崩溃后美元信用扩张)的恒纪元。最后一个因素很容易被忽略,正是因为美元的膨胀,热钱大量流入其它国家,全球才会一致进入加杠杆周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普遍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等特征,然而代价却是产业空心化和贫富差距加大。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时期,受金矿和银矿采掘量限制,是不可能搞货币宽松的。

工业文明以来历次恒纪元和乱纪元持续时间(年):

恒纪元

持续时间

乱纪元

持续时间

蒸汽时代

24

殖民狂潮

32

电力时代

21

帝国陨落

28

汽车时代

7

末日之战

25

美金时代

11

红旗落幕

27

信息时代

26

百年变局

在很大程度上,2018年以来的这一轮乱纪元才刚刚开始,俄乌战争只是拉开了国际斗争的序幕。这轮乱纪元持续的时间很难预测,但以往的乱纪元持续时间通常在二三十年左右。如果人类想走出本轮乱纪元,大概有4种情况:

1、新一轮科技革命

以现有全球经济体量,新能源和半导体无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必须是强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生物计算这种级别的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彻底让人类迎来经济长期繁荣。但在基础学科迟迟未能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想实现颠覆性科技革命的难度非常高。

2、中美对抗分出胜负

在不爆发战争的情况下,未来20年中美可能会维持势均力敌的状态,谁也无法在国力上碾压对方。中国有人口和体量的优势,美国有地缘和科技的优势,双方也有各自的问题,谁也无法靠“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击败对方。当初苏联在国力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仍将冷战维持了几十年。历史上英国和法国对抗了上百年才分出胜负,如今中美在力量对等的情况下,双方斗争和博弈的时间长度可能会超出大部分人预期,全球地缘冲突只会是常态。

3、新一轮加杠杆周期

如果人类能够重新进入举债发展经济的阶段,那就有可能撬动新一轮经济繁荣。2008年—2017年全球就是靠加杠杆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将上一轮恒纪元强行延长了十年。但如今各国都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已经没有加杠杆的空间了。如欲加杠杆,必先去杠杆,这一过程肯定会带来阵痛。在没有爆发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去杠杆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通过债务减记来压低分子端,历史上大规模债务减记往往靠战争或革命来完成,比如一战和俄国革命。第二种办法是靠剧烈的通胀来做大分母端,大幅提升名义GDP增速以压低宏观杠杆率,将债务人的压力转移给债权人。不管是哪种手段,均会造成动荡,使乱纪元变得更加不可控。

4、欧盟解体

欧盟和俄罗斯是当今大国体系最脆弱的一环,欧盟本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其繁荣建立在开放与和平的国际秩序之下,在乱纪元时代欧盟的前景非常黯淡,内部矛盾会逐渐浮出水面。俄罗斯则是个被寡头笼罩的国家,它没能铲除苏联解体以来庞大的食利阶层,其内部稳定维系于普京一人,一旦普京下台,缺乏强人治理的俄罗斯可能会陷入动乱。长期来看欧盟和俄罗斯迟早要衰落一个,就看谁能扛到最后。

当前世界有三大经济中心:东亚、北美、欧洲,正所谓鲸落万物生,在中美斗争长期化的背景下,如果欧盟垮台,其庞大的体量能让其它竞争者充分受益。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不仅失去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还规定成员国必须按GDP总量对乌克兰提供援助。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西欧国家受俄罗斯地缘威胁很小,却承担了大部分援乌成本,选民对此意见非常大。以法国为例,为了维持高福利社会,法国面临严重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但为了满足欧盟要求法国每年必须向乌克兰提供上百亿欧元,为此法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引起国内暴动。未来来看,如果俄乌战争拖延至2027年,下一次法国/意大利大选极右翼就有可能上台,并举行脱欧公投。

在英国已经脱欧之后,如果法国或意大利也跟着脱欧,那欧盟解体只是时间问题,西欧人不可能以放弃高福利社会为代价给东欧穷国无限经济输血。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之间的互信可能会荡然无存,地缘矛盾急剧上升,制造业将大量撤离。如果欧盟垮台,陷入中东那样的分裂局面,那中美可以联手瓜分欧盟的高端产业,正如中美新能源车瓜分欧日燃油车市场那样。届时亚太地区的地缘矛盾可以得到暂时缓解。

1900年和2015年各经济体GDP占全球比重(购买力平价):

事实上整个20世纪的人类史,就是欧洲衰落、亚太崛起的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失去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冷战又搞垮了苏俄。在欧洲陨落的基础上,中国和美国双双崛起,中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科技中心。甚至连日本和韩国也分到一杯羹,抢占欧洲大量市场份额。未来来看,欧洲仍有进一步衰落的可能,如果欧盟解体并陷入内斗,对地缘和经济格局的影响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那亚太地区就能进入新一轮恒纪元。

反之,如果是俄罗斯最先撑不下去,率先陷入动乱甚至解体。那乱纪元仍将持续,因为俄罗斯的经济体量太小,无法达成“鲸落万物生”的效果。而且俄罗斯垮台后国际均势被打破,中国将失去稳定的大后方,中美对抗的战线会更加漫长,斗争也会进一步白热化。

总之,不要拿过去几十年的案例去类比未来,这属于线性外推。全球化渐行渐远,大国博弈愈发残酷。时代已经变了,要学会适应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MD苏姿丰霸气官宣,“AI设计师”引领芯片新纪元?!被离婚之后具身智能,开启机器人纪元新亚科技展出三款新产品,助力新能源智能冷链车开启新纪元革新流程挖掘,数字北极星 3.0 开启流程智能新纪元近万元“北大清华研学游”,变成与校门拍照?“拆盲盒”式研学团背后的火爆生意与乱象ICCV 2023 中国遥遥领先!华人拿下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SAM和ControlNet开启CV新纪元!GPT-4.5前瞻:代码解释器,编程新纪元百川开源最强中英文百亿参数模型!超越LLaMA,中国开源大模型开启商用新纪元1年花1500万元与儿子换血,想“重回18岁”的富豪放弃了:没啥好处自由女神#多元与包容电影节#重磅回归!澳洲保育补贴开启新纪元!儿童保育补贴改革今天生效,超百万家庭将受益!共创类器官新纪元,国际类器官研究协会首届年会圆满落幕!德勤&第一财经:2023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地方债“救火队长”获刑!深扒背后的危机与乱象击败3位人类世界冠军,登上Nature封面!AI无人机极限竞速开启自动驾驶新纪元巴以冲突,意味着乱纪元还是恒纪元的的到来?确定性、共鸣感、深度共创,IP营销迈入“新纪元”恒纪元与乱纪元:万字雄文讲清人类历史的交替规律【现货】带特典黑丝:HASUKI《降神纪元》克拉肯吃现啦!早报 | 上海恒隆广场上半年销售额大涨62%;adidas以12亿美元与曼联续约;奢侈品牌正面临客户群不断萎缩的风险手机都进入折叠纪元了,蔚来手机还只想着做车钥匙医药3.0时代,关注每个普通人,健康科技的新纪元!为台湾与中国开战?Key West的鸡和围墙十年股价涨12倍,Capcom如何跑赢游戏市场“乱纪元”?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记实 (七)LLM 与架构新纪元:适应代码生成模式,突破软件开发瓶颈CXL开启高性能计算的新纪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