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切割术》的灵魂拷问:在工作之外,你是谁?
全文共3024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你是谁”,这句看似无厘头的提问,实则是这部惊悚科幻剧的剧眼,是现代打工人的灵魂反思:工作对打工人的异化要到什么程度才罢休?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责任编辑|刘悠翔
对于“996”的大厂打工人来说,工作中暂时忘掉生活中的鸡零狗碎,生活中把工作的烦恼抛诸脑后,把工作与生活彻底切割开,大概是一种理想生活模式。苹果流媒体Apple TV+2022年科幻新剧《人生切割术》,就在演绎这种可能性。
难忘丧妻之痛的男主角马克·思考特主动走进一家名叫卢蒙的神秘大公司。入职这家公司前,必须做一个分离手术,通过在脑部植入芯片,将人的时间认知感进行手术分割,把个人生活和工作生活的记忆分开。卢蒙公司的地下分离楼层好比一道神秘开关,经由这个楼层,人被剥离成两个自我,一个叫“工作自我”(Innie),一个叫“生活自我”(Outie)。当他们进入公司,工作自我变得有意识,到了下班时间,走出公司,就由生活自我接管,不保留任何工作记忆。
剧中,新员工赫莉(右一)的到来唤醒了原本麻木的其他员工,他们重新尝试挑战公司里那些违背人性的规则。 (资料图/图)
听上是个好主意,打工人不再纠结工作和个人生活如何平衡的问题,不再将办公室压力带回家,也不会再有周一上班恐惧症。马克的扮演者亚当·斯科特是美国知名喜剧演员,这让许多观众最初误以为《人生切割术》是一部职场喜剧。
殊不知,好戏/噩梦才刚刚开场。随着“搅局者”、一名叫赫莉的新员工的加入,卢蒙公司表面的平静被打破了。在全剧开头,赫莉趴在一张巨型会议桌上,从失忆的昏迷中醒来,四周布满了监视器。作为面试官的马克不直接同她接触,而是通过监视器与她对话。面试中,他反复拷问赫莉一个问题:“你是谁?”
“你是谁”,这句看似无厘头的提问,实则是这部惊悚科幻剧的剧眼,是现代打工人的灵魂反思:工作对打工人的异化要到什么程度才罢休?
在赫莉到来之前,马克和同事们已经主动接受并习惯了卢蒙公司切割他们人生的安排。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马克可以完全忘记死于车祸的妻子,沉浸于处理一堆数据。马克所在的这个部门叫宏观数据精检部,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像机器人一样分拣、归类海量数据。没有人知道收集这些数据用来做什么,也没有人追问这么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工作有什么意义。不仅如此,卢蒙公司还有各种各样的铁律,比如,严禁跨部门交流,严禁携带外面世界的任何物品进入公司,哪怕一张字条也不行,违规行为难以得逞,因为监视无处不在,如同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里的情景。
《人生切割术》延续了电影《桃色公寓》中现代大企业令人窒息的工作氛围,但美学风格变成了更时兴的极简。 (资料图/图)
员工们对这样的安排已经麻木,偶尔有人觉得困惑、稍有质疑,卢蒙公司就会安排“健康顾问”与其会谈,告诉他们关于外部生活的温暖故事,暂时舒缓他们的精神。铁血冷面的人力资源总监还会不时给员工一些小福利,比如,五分钟的舞蹈时间或者“华夫饼派对”。
关于工作、现代科技对打工人的异化,在很多经典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展现,比如美国导演比利·怀尔德拍摄于1960年的《桃色公寓》。1960年代,“螺丝钉员工”这一说法刚刚在美国流行开来。所谓“螺丝钉员工”,是指在大规模企业的工业流水线上担任普通职位的成千上万的平凡员工。该片一开始,怀尔德就用一个生动的镜头,将令人窒息的办公室生活和员工作为“大型机器上的一个细小零件”的地位凸显出来:巨型的企业办公场所里,一排排办公桌像蚁穴一样,密密麻麻地整齐排列着,每一个工位上都坐着一名低头默默工作的员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人生切割术》将这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换了一种美学方式。画面里不再是密密麻麻的工位,取而代之的是乔布斯式的极简。纯白色的、像迷宫一样的公司长廊,蓝、绿、灰几个色调将工位、部门进行精密切割,同样令人窒息。
卢蒙公司的故事细节几乎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纽约客》援引了在线编辑网站Intercept的一则报道,该报道称,亚马逊一直在为其员工开发一款内部消息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屏蔽某些词语,其中包括“工会”“奴工”和“加薪”,目的是“努力提高工人的幸福感和生产力”,就像剧中马克劝说新入职的赫莉接受自我分离手术那样——因为这样做会“永远快乐”。
需要有人来打破这样囚徒式的困境,赫莉就是这样一位“闯入者”。无论公司如何给她洗脑,她始终无法融入,她数次想要挣脱,想要辞职,但辞职的前提是她的“生活自我”也要同意。然而,在一段事先录好的视频中,赫莉的“生活自我”拒绝了“工作自我”的辞职请求,还对后者说:“你不是人,我才是人。”虽然反抗失败了,但马克和同事们都因此受到了刺激。“你喜欢你现在这样的工作吗?”在赫莉不断的挑战下,她宏观数据精检部的同事们重新审视起自己的所谓“绝密”工作,开始反抗。
一本偶然发现的“禁书”,给那句“你是谁”带来了答案,也成为马克和同事们反卢蒙意识的精神指引。书名叫《你是你自己》:“你所谓的老板可能拥有在墙上嘲弄你的时钟,但是,我的朋友们,时间是你的。”“如果你握紧拳头,他们就无法把你钉在十字架上。”
《人生切割术》的导演本·斯蒂勒是演员出身,因为主演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系列被大众熟知。在执导《人生切割术》之前,斯蒂勒执导过一部关于越狱的迷你剧《逃离丹尼莫拉》,该剧与《人生切割术》很像,以悲观的节奏、长时间的沉默和单色调,探讨权力与自由。
斯蒂勒2017年拿到《人生切割术》的剧本,那时新冠疫情离人类生活似乎还很遥远。斯蒂勒被编剧丹·埃里克森在剧中展现的所谓完美解决方案和实际上一环套一环的困境所吸引,“所有的角色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你想知道他们实际上经历了多少被割裂的自我,以及他们潜意识里的感受,这些问题探索起来很有趣。”斯蒂勒接受采访时提到。编剧埃里克森在接受美国《娱乐周刊》采访时谈及他的创作初衷,“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随着某些行业规范的淡化,打工人必须做些什么来重申他们的权利和尊严。我认为这是很多行业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
到了剧组正式开始拍摄的2020年3月,新冠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每个人和他们所处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疫情影响,《人生切割术》剧组也不得不多次停工。在此期间,他们还经历了一次工会工作人员的大罢工,“因为人们觉得他们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工作时间过长。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但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环境下,人们开始质疑:我们在这里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花这么长时间工作,却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地,为什么要这么做?所有这些讨论和思考,我们在拍摄这部剧时都不可避免地放进去。”斯蒂勒说。就像剧中的卢蒙员工所做的那样,他们对公司管理层从怀疑到反抗,权利意识觉醒。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最终于2022年2月上线,豆瓣评分9.1,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三年,该剧的播出被认为恰逢其时:因为隔离,越来越多打工人居家办公,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已知和未知、秩序和混乱相互渗透,这就是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人生切割术》只不过是借助戏剧的形式将其推向极致,它就是当下生活的一则寓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