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生切割术》:将工作与生活分离能否带来完整的自我?

《人生切割术》:将工作与生活分离能否带来完整的自我?

时事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近日,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以及新西兰等国家计划试点“一周4天工作制”的新闻引发了大量关注。许多人表示,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已经成为现在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在今年受到大量关注的美剧《人生切割术》(Severance)则向工作者们描绘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将生活与工作完全剥离的“未来”。然而,该剧留下了许多尚未回答的问题;或许该剧角色最应该问出的问题是:“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以及“我为什么存在?”本文原载于《The Nation》,作者Vikram Murthi。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原文网页。


《人生切割术》海报


文|Vikram Murthi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美国劳动力经历了大量有据可查的变化,这些变化系统性地剥夺了所有经济部门工人的权力。长期存在的工会要么被解散,要么面临会员人数急剧下降的惨状。尽管美国国内GDP稳步增长,但工人的工资却停滞不前。政客们成功地发起了削减资本收益税的运动;收入和财富之间的不平等急剧上升,更高的利润使雇主可以更大胆地剥削工人。如果说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已经与他们的劳动产品疏远了;那么在21世纪初,他们已经在心理上远离了劳动本身——因为劳动表面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自我延续(self-perpetuation)。

“为工作而活着”(Living to work)而不是“为活着而工作”(working to live)成为了许多人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在“向上流动”早已成为无法实现的目标之后。现在,美国人不仅需要从事自己的工作,而且他们的工作场所也“变成”了一个“家”,尽管“家”为他们提供的保护很少,并且要求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来了这里,你就是家人”(When you’re here,  you’re family)这句美国橄榄园餐厅(Olive Garden)著名的俗气口号被大肆宣扬。它令人不寒而栗地成为了美国工作场所的座右铭。

苹果TV+系列剧《人生切割术》(Severance)的上映得益于良好的文化时机,因为在新冠爆发后,许多人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他们对工作和工作场所的态度。现在,人们开始尝试将工作满意度与个人的整体幸福感脱钩,尽管这种尝试的收获可能很小。《人生切割术》的前提是:如果你能在医学上保证你永远不会把工作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在这个系列中,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使用外科手术来分离员工的工作记忆和非工作记忆。在本质上把他们,分为工作自我(“innie”)和每次进入办公室就会“醒来”的个人自我(“outie”)。

该系列的主人公马克·斯科特(由亚当·斯科特饰)在卢蒙工业公司的宏观数据(Macrodata)精炼部门工作。在他的妻子死于车祸后,他经历了分离手术。在该剧的开场,马克试图让刚刚经历分离手术的同事赫利(由布里特·洛尔饰)进入工作场所。她在会议桌上醒来,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她将取代马克在公司最好的朋友皮特(尤尔·巴斯克斯饰),后者在神秘的情况下被解雇。我们很快就知道,皮特的工作和个人记忆通过一种有争议的幕后程序被“重新整合”。蓬头垢面的皮特最终与非工作状态的马克取得了联系,告诉他卢蒙公司并非像它看起来的那样。

该剧由丹·埃里克森(Dan Erickson)创作,本·斯蒂勒(Ben Stiller)担任执行制片人,它以《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式的高概念框架为前提,探索反乌托邦式企业的过度扩张。该剧必然需要创造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沉浸式世界,因此埃里克森和斯蒂勒塑造了一个人造的、脱离时间的世界和按照大型科技公司的形象设计的“地狱”。事实上,虽然《人生切割术》因其“谜盒”式的情节而广受好评,通过各种故事来留住观众,但它首先离不开制作设计的壮举。建筑师有意将卢蒙的办公室设计成20世纪中期的办公楼,办公室的内部设计可以称得上阴森奇怪,简直就像地狱。

卢蒙温暖而又不祥的形象,大大增加了宏观数据精炼部门反抗公司老大的信心。这些老大包括主角的直接上司塞思·米尔奇克(特拉梅尔·提尔曼饰)和代理老板哈莫尼·科贝尔(帕特丽夏·阿奎特饰)。在《人生切割术》第一季中,马克、赫利和同事们:亵渎世俗、沾沾自喜的迪伦(扎克·切里饰)和挑剔又循规蹈矩的欧文(约翰·特托罗饰)意识到了雇主的邪恶,拒绝了分离手术。此后,他们开始感到“表面上安全的”工作场所正逐渐压迫着他们。尽管该剧信息量极大(甚至有些贪多嚼不烂),但《人生切割术》成功地将焦点放在了马克和他的同事们逐渐激进化的过程中。和以前的许多劳工活动家一样,他们被一篇文章激励着去推翻这个制度。唤醒他们的不是口号或理论,而是一本自命清高的自助书籍。这本书的无聊封面足以让你目光涣散,这是今年最好的笑话之一。

尽管斯蒂勒深度参与了该剧,执导了本季三分之二的剧集,但《人生切割术》并不是一部喜剧,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小插曲偶尔会打破该系列的严肃基调,但它仍然保留着一种严肃的性格,与这部剧令人不安的前提相得益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该剧毫无幽默感。《人生切割术》的许多元素可以被称作结构性(甚至是建筑性)喜剧。涉及设计和哲学的黑暗笑话构成了该剧的基础,强调了角色的情感本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马克的自大、感性的姐夫里肯·黑尔(迈克尔·切鲁斯饰),马克和他的姐姐德文(詹·塔洛克饰)都对他嗤之以鼻。黑尔给了马克一本他的新书《你是你自己》(The You You Are)的副本。在他开始阅读之前,这本书就被公司领导科贝尔没收了。她冒充马克的好心邻居,在工作之外监视着他。她把它带到了共同的办公场所,工作状态下的马克意外发现了它,把这本书从他的老板那里藏了起来。他和迪伦在闲暇时偷偷地阅读该书,并开始吸收其中陈旧的、意图良好的格言。在某一集里,我们听到一连串的摘录:“一个社会,如果工人们心怀不满,就不可能繁荣昌盛。就像脚趾腐烂的人无法跳跃一样”;“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机器无法独立思考。还有机器是金属做的,人是皮肉做的”;“霸凌者除了狂言和谎言外一无所有”。

《你是你自己》这本可笑的散文书可能会被工作状态外的马克嘲笑,但工作状态下的马克和他的同胞们在一本通过新时代白话,来鼓吹工人解放的书中找到了真正的灵感,尽管这种方式非常笨拙。《人生切割术》通过将该书的内容与卢蒙创始人基尔·伊根(马克·盖勒饰)的教导进行暗中对比,强调了这些区别。伊根通过一本工人手册传播他那邪教式的墨守成章言论,这本手册同时也是“工作圣经”。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系列没有过分强调这一对比。有趣的是,伊根的传教比黑尔的更精致,写得更精巧,但也更阴险。在一个情节中,欧文引用了手册中的两句话:“满足于我的文字,不要浪费时间向不如我的人学习”和“任何工作场所都不能用来睡觉”。翻译过来就是“不要听外人的话”和“工作时不要打盹”。

然而,该剧最成功的一点或许是卢蒙大楼那迷宫式的设计,这所大楼专门被用来迷惑和困住里面的工人。马克和同事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宏观数据精炼”(Macrodata Refinement)区。这间有着低矮的天花板的巨大房间氛围沉闷,它家庭化的装饰,以及员工使用的古怪且过时的技术都格格不入。楼层由无尽的、一模一样的白色走廊组成,似乎可以将员工引导去任何地方(又或者是去往无人知晓的地方)。卢蒙禁止员工绘制办公室地图,虽然员工知道其他部门的存在,但不清楚公司内有多少部门,也不清楚它们的确切位置。导演斯蒂勒在最后一集使用的技巧极好地描绘了该公司迷宫式的结构。他在走廊上短暂地跟踪马克和米尔奇克,但当他们向右走去时,镜头却向左移动。白色的墙在那一秒内占满了整个屏幕,直到米尔奇克从右边走进来。斯蒂勒的镜头仍在向左跟踪,最终追上了马克。这种让人迷失方向的效果说明: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在前往哪个方向。

《人生切割术》剧照

《人生切割术》将许多《呆伯特法则》(美国最畅销的企管书)式的,关于办公室文化的笑话化为现实。其中包括“在下班时间之前,不可能离开大楼”。可笑的是,马克和他的同事所做的工作毫无意义:在电脑屏幕上拖拽随机的数字集。这再合适不过,因为“宏观数据精炼”这一工作是如此模糊,以至于毫无意义。这个团队表面上是为了令人沮丧的,包括指套玩具、鸡蛋小吃、华夫饼派对在内的琐碎福利而工作。但那都是廉价的、用来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一切都是为了阻止马克和其他人问出许多白领曾问过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到底是在做什么?

《人生切割术》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并试图揭露出更大的阴谋。但它还留下了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对卢蒙的影响及其有害的目标进行了调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导演埃里克森给未来几季留出了很多余地。例如,该剧仅仅触及了分离手术如何影响外部世界。马克生活在一个明显受到监视的,由卢蒙公司补贴的小镇上。而该公司的政治影响力,即该公司如何让州参议员决定打击“民众对于该手术的反感”,这些重要问题还没有被探讨。神秘人物,例如看不见的“董事会”,通过一个代理人传达批准或不批准的信息,仍然没有得到解释。这一季最后的转折表明,卢蒙一直在向公众隐瞒大量的附带损害。况且,我们甚至还不知道该公司的大楼里还有多少其他楼层、部门或工人。

这种畏首畏尾的态度可能会令人沮丧,因为尚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会令观众满意。观众很可能会把这种不透明的情节视作冗长的轮回。在一些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时刻,《人生切割术》看起来像是在拖延时间。但就像大多数这种类型的电视一样,过程往往比结局更有意义。一开始,这部剧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隐瞒了剧情设定的基本信息;当观众终于有了足够信息,开始感到踏实之后,导演的调度和表演成为了卖点。

这部剧最突出的问题不在于它缺乏答案或细节,而在于一个更存在主义的问题:为什么有公司会在一开始提供分离手术?该剧试图让观众相信,马克把记忆作为悲伤的副产品,并决定将其割舍的决定是合格的,尽管其情感推理很不可靠。可质疑的是,大多数人会不会愿意接受自我记忆的不连贯,好让自己只在一半的时间里体验悲伤?当涉及到他的同事时,观众也会有相似的疑问,尽管他们接受分离手术的事实只是被简单暗示了一下,但似乎他们也有类似的创伤动机。即使从最夸张的邪恶公司的角度来看,完全控制员工的好处也很难超过允许员工对公司提出问题的问题,或分离手术(包括其引发的异议)所带来的巨大责任。卢蒙采用心理折磨和秘密监视行动来保持其工人的秩序,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引发了自杀的尝试和公然的混乱。从可信度的角度来看,在无政府状态的可能性如此高的情况下,该公司的医疗干预似乎不是最安全的选择。

当然,对虚构剧中的可信度大加批评,尤其是在它涉及到企业实体的短视(shortsightedness)时,可能是愚蠢的。但是,如果这个系列想解决对劳工的剥削问题,即使是用它自己夸张的方式,那么让威权主义者的压迫手段能够在逻辑上和情感上都能更有意义,应该会有所帮助。或许,《人生切割术》可以让角色们开始问出“我们在做什么?”和“我们为什么在这里?”等问题。当然,最好的问题应该是:“我为什么存在?”


(翻译:龚思量)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责编:龚思量。
本期微信编辑:龚思量。
本文为思想市场原创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澎湃新闻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生大事》预测票房冲击13亿,暑期档能跑出一匹黑马吗?谁偷了《人生大事》的票房?!面对枪支暴力与白人至上主义,民主党与选民能否带来改变?吴奇隆版《萧十一郎》:将武侠小说改成奇幻剧《人生大事》里的朱一龙,到底行不行?豆瓣9.6分,俄罗斯版《人生七年》揭秘20个7岁孩子,经历战争的不同命运。。。《人体的构造》:管状时间中的器官学封控后,我最怕和我的自闭症儿子分离《人生大事》:没有一个人的死亡,理所应当被遗忘作为妈妈,如何在柴米油盐里保持自我?35小时工作制的进步与争议:缩短工时是否带来了闲适生活?举报、定罪与处罚:美国女性能否保卫堕胎权与生殖正义?《人生大事》是生死,还是亲情?预留学 | 一键解锁丹麦学习与生活如何才能不被他人影响,坚持自我?立陶宛头铁:与俄能源彻底切割喜欢有着更多温暖和光亮的《人世间》龙卷风健康快递 167生命垂危!纽约男子肝脏上长了一个篮球大小的肿瘤,被医生切掉...The voice of the April---四月之声烹饪,就是自己与生活的“和解”朱一龙《人生大事》口碑大爆,盘点流量小生们的演技进阶之路《人生海海》:人生除了生死,其它都是擦伤《人生切割术》的灵魂拷问:在工作之外,你是谁?《人世间》:苦难中的童话故事万达7地开票!没有影展和消夏艺术节的夏天是不完整的!朱一龙个人票房破50亿,《人生大事》成就“顶流”转型范本上海的第八波精彩来了--封城市民不如犯人全球首富马斯克儿子18岁申请变性,并切割与父关系《人间失格》:取悦自己,才是生活的解药14岁女儿作文屡获大奖,登上《人民日报》:我的培养方法太好用了!法国大选:马克龙vs乐朋《人生大事》:规避现实的半部好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深度好文)因为看了《致命魔术》,我就一直期待每周的电影鉴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