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时代,试着学习“浪费”
一年一度的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落下帷幕,今年,一群有意思又有智慧的人在大会上做了一场“有意思脱口秀”。
邱瑞,从程序员到脱口秀演员,从消费大都市北京转到另一消费大都市上海,如何思考“消费”,不仅是他脱口秀的永恒主题,也是他持续在思考的人生命题。
消费,真的是个坏东西吗?“浪费”,有没有可能也有积极的意义?
邱瑞回忆自己初入社会的年纪,希望可以借给当时的自己一笔钱,毕竟,省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表示,有时候浪费一点钱反而会帮你摆脱匮乏感,用多花的这一分钱买来一点点从容。
在消费上,他鼓励年轻人可以有一些冒险精神:
“学着浪费一分钱是我们年轻时候能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会给所有美好事物的发生创造一种可能。”
以下是邱瑞的演讲全文,主题为《学着把一分钱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大家好我是邱瑞,很高兴今天能来到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学着把一分钱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跟大家聊“浪费”多少有点“资本家”立场。
我当然知道现在的商家给我推的东西越来越贵了,只知道猜你喜不喜欢,根本不猜你买不买得起。
我26岁之后朋友圈就开始给我推车的广告,一年比一年贵。当然跟我每次都点赞肯定也有点关系。但今年已经敢猜我喜欢40万的车了,吓得我赶紧点了个不感兴趣,想让这帮商家知道车越贵我越喜欢,但你这种真需要我花钱买的,我不喜欢。
最气人的是那个文案就很针对打工人。什么日付15.3元起,每天省下一杯咖啡钱,即刻拥有它。注意它说的是省下一杯,不上班的人一天也不用喝两杯咖啡啊。
主要我在外卖软件看了下,写字楼附近15块钱也买不到一杯咖啡啊。随便一杯美式都30了。我不是吹,我要真想买你这车的话每天省下半杯咖啡就够了,省下一杯的话我就得买两辆了,有点开不过来了。
这种大额分期让他们用这个日付15.3元起描述得好像很轻松似的,其实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我们的算法预估了一下你的收入水平,你这辈子最贵只能买40万的车了,超过40万你就没咖啡喝了。
是不是听上去马上就可怕多了?有一种暗地里已经将你的人生设置了一个上限,给你的情感标上售价的感觉。
但咱今天抛开消费主义不谈,我觉得年轻人花钱的时候适当浪费一点也挺好的。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甚至愿意借给刚毕业的自己一些钱。
有些苦不是非吃不可
我始终觉得跟我们这群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谈消费主义是有点矫枉过正的。我们在物欲最旺盛的年纪听的是妈妈不爱吃鱼的故事,长大后也很难无条件地爱自己,总会觉得享乐就是有罪。花的每一笔钱下面都游着那条妈妈不爱吃的鱼。
我刚毕业的时候就很舍不得花钱,会把花呗的额度设置得比较理性。有一次点外卖,花呗额度用完了,他就默认用借呗给我付了。我承认那时经济状况不是特别良好,但真的不至于38块钱给我分12期啊,我万一中间哪个月忘还了,是不还得因为这点钱再成个失信被执行人。
到时候通告怎么写?失信人姓名邱瑞,未履行金额三块一毛七。别的老赖看到都懵了,你这个涉案金额失信了应该对你也没啥影响。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啥的,你本来也买不起,坐地铁到火车站都费劲。
理性消费的路上永远没有什么公式可以套用。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网上流行的说法是,拿工资的30%用来租房是合理的,但是刚毕业时工资的30%只能住到房山或者跟人合租。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在房山跟人合租。
好像刚开始经济独立的人都这样,把所有选项摆在我们面前,第一个选的肯定是最自我感动的那个。我当时就住一个两居室的合租,里面住了5户。到现在我都想不通两居室怎么隔成5户的,在我脑子里就跟如何把一块披萨用两刀切成5份是同一个难度级别的。
主要这个房子是为一家人使用设计的,就没考虑过一个洗手台能不能放得下6套牙具的问题。天天小矛盾不断,吵起来就得帮室友评理。有时候感觉自己住进衙门里了,正好这屋加上入户门也凑齐“六扇门”了。
洗漱用品也只敢用便宜的,万一被室友不小心扔了也不心疼。我电动牙刷不知道被谁摔坏了之后,一气之下就在拼多多上买了个最便宜的了。4块9,这个价格很难以置信吧。这么跟你说吧,你们见过装5号电池的电动牙刷吗?我第一次往牙刷里面塞电池的时候都懵了,心想这玩意该不会是拿手电筒给我改的吧。两节电池加一个马达,这是要往我嘴里塞了辆四驱车啊。咋的?别的牙刷都每秒3000转,我的牙刷百公里2.1秒。
劲太大了!我拿它刷牙握不住,手麻。有一天我刷牙,突然开始怀疑我手麻会不会是因为它漏电啊。但是一想到这两节5号电池我释然了,这玩意就算漏电,漏的也是1.5伏的电。换个角度想这就是款理疗仪啊,一边刷牙一边瘦脸。
我到现在都觉得这笔房租是我这辈子最不应该省的钱,我悟出一个道理:吃苦不会磨炼人的意志,人在匮乏的环境里只能发现彼此的恶;很多坏东西,都是在发现你软弱的时候才追上来。
偶尔浪费一下,没那么可怕
这世上最理性的消费方式当然是不花,但也真的没必要因为省钱给自己创造苦难。省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浪费一点钱反而会帮你摆脱匮乏感,用多花的这一分钱买来一点点从容。
刚毕业的时候难免会迷恋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悲壮,总觉得自己来大城市打拼就是先吃大苦、遭大罪,然后挣大钱、享大福。偏偏又只有吃苦遭罪这部分能由我们自己决定。
拼命给自己上强度真的没必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是很恶毒的一句话,它将忍耐变成了一种轮回:那些今日忍辱负重的人都在等待着将来会换来的回报,相信着权力早晚会流动到自己身上。
咱没必要带着这种复仇的心态去生活,不然看谁都像敌人。
别把自己逼的太紧,学着偶尔浪费一下没那么可怕,反正咱们这个年纪也挣不到太多钱去浪费。
好像“智商税”这个词发明出来之后,人们花钱变得更谨慎了,生怕自己花点冤枉钱就会被判定成不聪明。到处都是避雷、踩坑。买东西前都先看测评,选餐厅前先看排行,旅行前先看攻略。
被别人的经验牵着鼻子走,这不就是在过别人的二手人生吗?虽然表面看上去我们省钱了,也少吃亏了,但也失去了试错的机会。
我们跟这些前辈们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还活在人生中最有冒险精神的年纪里。在消费这事儿上,跟他们比目光长远深思熟虑必输无疑,那咱要是比谁悔棋悔得快,他们还真不一定能赢。
学着浪费一分钱是我们年轻时候能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会给所有美好事物的发生创造一种可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