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摄影师的泪目之作,揭露海洋生物生存的残酷真相!

摄影师的泪目之作,揭露海洋生物生存的残酷真相!

旅游

英国著名商业摄影师 Karl Taylor 在英属根西岛(Guernsey)潜水时,对大量的塑料垃圾侵占海洋感到痛心,于是就与海洋慈善机构合作,计划用影像揭示海洋污染,表达“The Future is Plastics. It's in Our Blood.”这一主题。

摄影师和他的团队花了一个月时间,在2公里长的海岸线收集了数千件海洋垃圾,包括胶樽、渔具、鞋子,甚至是医疗设备,而这些垃圾在完成拍摄后都已分类回收。

作为一个人类以及父亲,Karl Taylor 十分关心塑料垃圾对下一代和地球未来的影响,于是想到将婴儿跟垃圾堆放在一起的画面,这种视觉冲击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一种垃圾经常被冲上海岸——医疗用针管注射器,当你带孩子去海滩时会意识到这有多危险,不仅会被扎伤,还可能被传染病毒!

拍摄过程中婴儿是百分百安全的,所有道具都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画面里的注射器和海洋背景都是后期P上去的。

但真实环境里生存的海洋生物们就不会那么幸运了,它们每天都会面临着海洋污染的死亡威胁

西班牙摄影师 Alvaro Herrero 是“拯救我们的海洋基金会”2023年度海洋保护摄影师。他拍下了一只被绳索和浮标缠住尾鳍的座头鲸。

拍摄这张照片是我在海洋中经历过的最悲伤的时刻,”  Alvaro Herrero 说,“尤其是因为我在水下和座头鲸相处了很长时间,经历了眼神交流、互动,感受到鲸鱼是多么聪明和有感情的生物。”

而这只座头鲸因为尾部断裂,无法正常游泳,即将因为饥饿而走向死亡。它遭受的苦难正是人类造成的。因此摄影师给照片起名为《绝望》

美国摄影师 Justin Hofman 2017年在印尼的松巴哇岛(Sumbawa Island)海域,拍到一只微小的管海马尾巴上卷着一根两头有脏污的粉色棉签。这张照片令无数人觉得感伤,因为海洋居民正深陷困境当中。

摄影师表示这只海马大约只有1.5英寸高(3.81厘米),还说如果仔细看图片会发现背景中其实有一些白色的斑点,而那些斑点实际上是塑料袋。

海马不擅长游泳,只能利用每秒摆动30到70次的背鳍在水中前进。但是因为海马的背鳍太小了,加上它们笨拙的体型,如果它们在风浪中游泳,实际上是很容易因疲劳而累死的。

为了避免在汹涌的海水中被冲走,海马会用它们可弯曲的尾巴缠附在珊瑚的枝节、海草的茎枝上休憩。同样的技巧还可以帮助它们躲避捕食者。

而当小海马将塑料垃圾当成珊瑚、海草来依靠,会导致它们在激流中失去避险的锚点,长时间快速摆动背鳍过度疲劳而死。

2019年3月,西班牙摄影师 Francis Pérez 在加那利群岛附近,发现一只正在发出痛苦悲鸣的短肢领航鲸,它的尾部几乎被船的螺旋桨齐根切断。

随着游艇和轮船业日益发达,鲸豚类遭遇的威胁愈加难以忽视。而对于需要长时间停留在水面换气的领航鲸来说,这威胁足以致命。

领航鲸拖着残尾在海中无助地挣扎着,但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跟上鲸群。而在此同时,它又遭到了鲨鱼的攻击,遍体鳞伤。

当海洋专家发现它时,因为伤势过重只能实施安乐死,提早结束它的痛苦。对于拍摄了20多年海洋生物的 Francis Pérez 来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悲伤的一天

Francis Pérez 非常热爱海洋生物,他曾在巴拿马科尔斯特海的 Los Islotes 岛,拍下一只海狮正在戏弄一只海星。

他2016年6月8日在加那利群岛拍摄的《被渔网围困的海龟》,获得了2017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自然类单幅一等奖。

照片中一只海龟被渔网缠住,正在海水中费力地游弋。

幽灵渔具(Ghost gear)是渔民遗留或丢在海洋中的渔网、鱼笼、鱼钩、鱼丝、连同包装盒、胶带、浮标等渔业废物,每年约有64万吨幽灵渔具流入海洋,相当于超过四万辆大型巴士的重量,就连地球上最偏远的海域都可以找到幽灵渔具的踪迹。

▲ 摄影师 Jordi Chias 拍摄

小到鱼蟹虾龟,大到鲸鱼海豚甚至潜水员,都难逃出这些幽灵渔具的魔爪。而当中招的动物们窒息而亡后,“死鱼烂骨”会引诱更多的底栖生物和食腐类生物,聚集、被困、窒息……循环往复。

当幽灵渔网覆盖在珊瑚上,珊瑚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会造成珊瑚白化甚至死亡。

幽灵渔网对于海龟来说就是“死亡牢笼”有研究表明,有65%的海龟,会在渔网缠住后的48小时内死去。每年大约有15万海龟丧生于幽灵渔网。

▲ 被幽灵渔网缠死的海龟
海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灵之一,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年了,但这个老寿星如今却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威胁。

海龟可能是受海洋塑料垃圾威胁最严重的一类海洋动物。全世界只有7种海龟,而所有海龟都受海洋塑料垃圾缠绕和误食影响,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海龟分布区和各个年龄段的海龟。

海龟主要食用水母,在夏季食物充足的时候,它们每天大约要吃掉体重73%重量的食物,但由于落入海内的塑料跟水母长得太像,海龟经常会误食并导致死亡。

有数据显示,每5只海龟中,就有1只因误食塑料而丧生。

而且塑料垃圾在海洋中分解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杀死一只动物后还会再杀死其他动物,人类随手丢弃的塑料垃圾可以一次次地成为凶器。

一个居住在日本冲绳的自然治疗师兼摄影师 Shawn Miller,有一次在沙滩上散步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一只寄居蟹不用贝壳做保护,却把一个瓶盖当做自己的家。

来海滩玩耍的游客把贝壳捡走,却把垃圾留下。由于海岸地区被过度开发,贝壳减少,越来越多的寄居蟹无壳可居,恶劣的生态环境迫使着它们选择用瓶盖等废弃物来充当家。

但这对寄居蟹来说并不是好事,很可能长大了却出不来或者在夏天的高温下被活活闷死。

接下来的几年里,Shawn Miller 走过了世界不同地方的沙滩,拍到了各种各样寄居蟹以垃圾为居所的照片,就像无家可归、拾荒的“垃圾汉”,看着委实令人心酸。

其实贝壳绝非“已经死掉的海洋生物的骨骼”这么简单,它们的存在保证沙滩的稳定性,保证浅海海域的稳定性,保证在浅海水域的海藻有附着长大的东西。们是很多微生物的家,无论是在沙滩上还是在海水里,有数不清种类的微生物住在贝壳里。

人类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海洋,但却对海洋知之甚少,甚至少于对月球和火星的认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对海洋予取予求,从中获取的资源已经超过了海洋能够补给的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从大自然肆意夺走的一切,终归是要偿还的。 

如今,海洋中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因过度捕捞、污染、塑料、辐射、气候变化、酸化以及人类造成或加剧的其他问题而处于危险之中。

我们必须明白,人类的生命与所有活着的动物及其环境息息相关,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正如一生致力于探索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地球蓝色心脏”的海洋生物学家 Sylvia Earle 所说:“没有蓝色就没有绿色,如果海洋消亡,我们也就消亡了。”



 图片来源 
网络 / 摄影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进入「赞那度旅行」小程序,查看更多精选产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这一生,最该读懂的13个残酷真相10.28大会预告 | 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2023太平洋生物大会 三位“双院士”大咖齐聚! 预计超六百人出席!幸福婚姻的残酷真相41岁胡歌成都地铁“遇冷”,我顿悟了成人社会的残酷真相男友七夕提分手「不想谈恋爱了」女星爆哭…半年后才知残酷真相“无穷小亮”超人气海洋生物图鉴《海错图》全套集齐!孩子一旦读进去,无法自拔对华缓和的残酷真相……麻烦大了,这座钻井平台竟成海洋生物最爱公寓点评---食品危机令欧盟准备重新接纳俄进入国际金融系统5107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浴血田家镇 15一个残酷真相:A2如果不能过con,除了A-level重考重申,其他选择都是退而求其次...残酷真相:寒门难再出贵子!英国留学的残酷真相:名校 TESOL 毕业回国工作2年,我明白了三件事耶鲁教授揭露残酷真相: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人格我的“朋友”,被爸爸蒸熟了:儿子一句话,撕开了这个残酷真相…第五章 列宁主义救中国 (1)英国留学的残酷真相:名校 TESOL 毕业回国工作2年,我明白了三件事。当实习老师的的意外收获看了全球爆火的《芭比》后,我才顿悟家有女儿的残酷真相陈徒手:从档案中挖出残酷真相,荒诞时代没有干净人!《扫花游 - 听荷》他们是“阴沟”里的孩子,5岁就出来流浪,-25°C宁肯住下水道,和蟑螂老鼠为伴,也不回家:决绝背后,是令人心寒的残酷真相了解这些残酷真相才能更好地生活观点|张云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二胎家庭残酷真相:老大比不上老 二精,但一定比老二……越来越多海洋生物横尸海滩,西海岸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孤注一掷》刷屏,揭开隐私泄露的残酷一角惊险一幕!一只棕熊向你狂奔而来,你会怎么做?这位摄影师的做法亮了...疑似出现不明海洋生物,已有多人被咬伤。“穷,是因为你不努力!”:香港富豪揭露穷人的残酷现实,真相会令你意外关于律师,那些张雪峰没说全的残酷真相日本不明海洋生物身份已确认;2.5亿年后,地球92%的地区或将不再宜居 | 环球科学要闻最新!腾讯35岁架构师的真实工资大曝光,我顿悟了成人社会的残酷规则!东西两岸海滩全面沦陷!细菌严重超标、海洋生物横尸海滩!这些海滩尤为严重中国新能源车的残酷真相:卖给“懂王”只能破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