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工业的最后一战,还是失败了
文 | 天书
今天聊点轻松的话题。昨天去看了古天乐的《明日战记》,之前对这部电影期待了挺久。19年在《流浪地球》上映后,《明日战记》乘着国产科幻电影的讨论热潮也放出了宣传。当时的主要宣传点是中国首部机甲科幻,说是古天乐为了证明香港电影人一样可以做出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而全力投入的一部影片,由他旗下特效公司全力制作。他旗下公司也为《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做过特效。
19年的时候因为《流浪地球》,很多人都在期待着是不是国产科幻大片热潮就此要开启了。然而当年一部《上海堡垒》就给大家浇了一头凉水。当时这也更让我对这部《明日战记》有所期待,在我眼里 ,无论古天乐演过多少烂片,他也算是最有敬业精神的香港影星之一。
后来因为疫情和各种原因,这部电影一直延期到最近才上映。而《流浪地球》过去快四年,我们也确实没有再看到下一个科幻大片,只有《流浪地球2》明年春节档要上映的消息。
昨天观影完毕,有点遗憾。《明日战记》在我看来算香港电影工业的最后一战,还是失败了。
特效场面上来说,能看得出来,古仔旗下的特效公司是有水平的。机甲(其实更应该算机械外骨骼)做的很有质感,自动穿戴场景的特效很流畅,像异形一样的外星怪物的建模和动作也很细致。全片整体上的视觉效果也没有国产科幻片,比如《上海堡垒》那样通常会有的塑料感。但也能明显感觉到这片子的预算不够。
前期展现名为潘朵拉的巨型外星植物的画面不太充分,镜头切换速度快,没有很好的完整展现外星植物的全貌。和几个机器人的追逐打斗戏份也是一样,多数都是频繁镜头切换,让人看不清机器人的细节。到后半部分和机器人对决时才好些。然后结尾的高潮戏,潘朵拉迅速生长推平城市的情节,本来应该是展现整个电影特效最精彩的部分,但给到的镜头也还是不足,画面快速切换了几次。最后怪物停止生长时,整个画面已经被各种建筑和地形坍塌导致的灰雾淹没,让人还没完全到爽点就戛然而止。
然后是时长问题,整部影片只有九十多分钟,在当下这个年代,主打科幻和特效的大片以这个时长来说很少有能拍得好的。本片被吐槽剧情薄弱,时长限制应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只能说是预算所限了。
最后,结尾的片尾曲竟然是张杰的《逆战》,瞬间出戏……这怎么想都只能是为了省预算吧。
剧情上就不多说了,整体还是比较常规的外星生物入侵,小分队行动,电车困境,极限时间解决任务这些。如果片长再充裕些的话,人物和剧情的塑造应该会更好。
对比国内电影环境来看,本片确实是有不小突破,毕竟之前国内没有机甲题材的电影,而且国内真能算成科幻大片的电影本来就极少,本片在规模上,起码进入了这个门槛,里面也还保留了老港片的一些优点。可惜预算的限制和剧情的薄弱,注定让它无法实现香港电影工业的翻身梦。
我将这部电影看作香港电影工业的最后一战,不是说香港以后就出不了商业大片和高票房电影了。我相信以香港电影工业目前所剩的能量,未来也还能像这几年一样, 再出一些《怒火重案》,《无双》这样的爆款。而是说,随着《明日战记》的票房失利,香港电影工业未来难再有资格去独立挑战科幻大片这颗电影工业化皇冠上的明珠。
《明日战记》的总投资超过4.5亿港币,本片票房分账,片方21%左右,大概票房要到18亿以上片方才能回本。目前为止上映七天,票房不到2.7亿。以这个速度来算,最终票房顶多落在七八亿左右,严重亏本。由于本片是由古天乐旗下团队制作,几位主演都是港片老熟人,也没有请什么流量明星之类的,个人估计成本应该大都花在了制作和宣发上,即使这样预算也显得捉襟见肘,可以看出科幻题材电影如何烧钱。
当年《流浪地球》的成本也是4亿多,但也有前提,整部电影唯一的大腕吴京用爱发电,其他演员片酬都不高,相关特效后期制作公司们也给了很大支持,这才只用4亿多就拍完这样的大制作。而且《流浪地球》到了结尾部分也明显感觉预算不足了,最后冲击波到达地球表面时的场景没法表现得更宏大壮观,也是让人遗憾。
虽然《明日战记》结尾显示,片方有意拍第二部,情节将会发生在月球上,然而以第一部的亏损程度看,很难说资本还会继续认可。其实不光《明日战记》,目前整个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市场预期,也仍然不太明朗,还要看明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表现如何。同样在最近上映的《独行月球》,投资也达到3亿,目前票房将近22亿。不过有这个票房显然是因为这是沈腾的喜剧,而不是因为它是科幻电影。从《流浪地球》问世以来,我们仍然没有迎来下一部真正重量级的科幻作品。
这些年,随着超英电影对其他类型视效大片市场的进一步挤压,随着欧美LGBT+政治正确思潮对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侵蚀,即使好莱坞也越来越难以出现优秀的科幻大制作。尤其疫情时代以来,全球票房市场萎靡不振,大片的拍摄计划越来越少。就算是漫威,从《尚气》,《永恒族》,《蜘蛛侠3》到《奇异博士2》,越来越烂的剧情也把这十几年来积攒的口碑砸了大半。
中国虽然因为过去两年的防疫成果,使得票房市场连续两年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但今年以来随着奥密克戎不断变异导致的防疫形势复杂,和上半年香港与上海疫情扩散导致各地出现的封控风险,会让国内电影资本们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厌恶高风险投资。不是说资方们后面就不拍大片了,而是他们会尽量选择票房风险小的大片类型,科幻电影显然属于高投资高风险。
从这点上来说,《流浪地球2》肩负的任务就很重大了。如果票房失利,那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可能又要迟到很多年。而四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只能指望《流浪地球》独立扛起这个使命,也是一种悲哀。
的确,伴随着电影市场十来年的高速发展,在经过观众持续用脚投票的教育之后,电影资本们还是会干人事的,中国电影工业水平整体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但资本毕竟还是资本,没法指望他们一直做不挣钱的事情。实现系统的产出科幻电影的宏大目标,涉及整个影视工业链条的升级,只能是由国家层面来牵头组织。
曾经的香港电影,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虽然比起当时的好莱坞,仍然算是手工作坊,但在世纪前后也拿出了《风云》,《华英雄》,《蜀山传》等等作品,虽然20年前的作品在特效技术上无法和今天相比,但对特效的使用理念和美术风格,仍然吊打当下大陆各种仙侠玄幻影视剧。然而当时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已经开始衰落,大陆市场又未崛起,没法容纳工业化大片的量产。在《蜀山传》票房惨败之后,香港就基本告别了特效大片时代。
直到今天,香港电影人仍然为中国的电影工业贡献着重要力量,甚至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很多时候也仍然要交给香港导演来拍摄,起码他们不会像某些大陆导演一样往里塞私货。对商业类型片的经验积累,项目进度和成本的控制上,香港导演们仍然有着独到的经验。然而,香港电影终究是难以为继了。导演里,徐克已经72高龄,资历不算深的林超贤也已经快六十岁。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来回就是老一辈演员们不断排列组合。可能十年之后,这些老一辈港导和演员们就全部要退休了。
虽然《明日战记》表现远不如预期,但我仍然佩服古天乐有这样的勇气试图重塑香港电影工业的辉煌。这应该让大陆同行们感到羞愧。今年的华语乐坛,已经是靠着王心凌和周杰伦这些台湾歌手在撑热度了,科幻电影这个使命总不能还指望着香港影人来做吧?
就如前面所说,随着《明日战纪》票房失利,香港电影工业也基本告别了再次独立挑战科幻电影的可能。当然,未来,随着香港和大陆电影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我相信香港电影人会继续产出丰厚的成果。
基本上,在塑造中国电影工业体系这个事情上,已经跟大陆的第五六代导演们没有多大关系了。曾经跟这个事情最有关的导演是张艺谋,独力开启国产大片时代,又第一个实现了与好莱坞工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可惜随着《长城》的失败,老谋子在电影工业上的使命也宣告结束,又回归了他艺术片导演的身份。
接下来,以大陆资本和市场为依托,香港老一代导演+大陆以郭帆等为代表的中青代导演的过渡体系,仍将会是很多年内的电影工业发展主干,直到香港老一代们彻底退场,大陆和所谓第五代第六代们彻底没有血缘关系的新生力量们完全成长起来,中国电影工业才将真正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还有另一个主题没有说完,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挑战科幻电影。等小编我回头看完《独行月球》再来聊聊。
▽
PS:这几个月广告都很难接到,所以为了维持运行我们平常会推荐一些书籍和文创产品之类的,读者们感兴趣的可以浏览下,请大家理解。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产品详情及购买链接点击下图即可。
近期文章导读:
美国芯片法案来了,这次能锁死中国吗?
请回答90年代:中国房地产源起
时间是否在我们这边,要看未来怎么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