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经意地出现一些“小动作”,也许与它有关……
⬇️点击关注美国妈妈网⬇️
孩子经常眨眼、吸鼻子,或是不自觉地耸耸肩膀,亦或是总是听到孩子咳嗽、清嗓子,甚至有时孩子会不自觉地做出奇怪的表情。这些看起来平常的小问题,需要妈妈们注意警惕……也许与抽动症有关。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主要发病于儿童期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性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的神经发育障碍。
例如,一个患有运动性抽动的人可能会不停地眨眼,或者一个患有声带抽动的人可能会不情愿地发出咕噜声。
抽动障碍多发于儿童期,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多数患者在14岁前起病,极个别在21岁后起病。抽动通常不严重,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抽动症有哪些表现?
抽动障碍其症状通常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一般情况下,运动性抽动大部分孩子表现为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特征,而发声性抽动一般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特征。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小动作”,却没有其它全身症状,就要小心抽动症了,尤其是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当然,抽动症障碍的症状不只有这些。还有些复杂性抽动症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说脏话,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出现这些症状,都是需要我们家长注意的。
抽动症的起因?
孩子发生抽动症的原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许多研究证实,基因、环境、发展或其他因素共同导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具体病因,科学家们也正在继续寻找抽动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孩子出现抽动了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了以上所描述的抽动特征,作为我们父母可以采用三步“冷静法”来调整自己。
1
头脑冷静
随时告诉自己,这是一种疾病状态,不是孩子故意的,需要科学的方法对待。
2
动作冷静
在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经常留意孩子的抽动症状,别冲动、放松自己,做到尽量忽视孩子的这些动作,继续生活和学习。
3
心态冷静
首先父母要明白一点,抽动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这些抽动动作,只是把它当做是一个警示信号。
同时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孩子和自己正确认识抽动综合症,不过分关注抽动症状,而是去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关注他的学业、环境、压力等。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大人和孩子的互动是否频繁,有没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怎样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如果没有出现不同于平时异常特征状况,并不需要去看医生,因为有时它们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
对孩子而言,正常情况下的抽动,若不严重,一般不会损害孩子大脑。
但如果孩子因为抽动发生如下状况,应及时就医:
抽动引起情感或社会问题,如:出现欺凌或孤立等现象。
抽动引起疼痛或不适,如:一些抽动可能会导致自我伤害等。
抽动干扰孩子日常的活动和学习。
抽动引起愤怒、沮丧或自残的现象。
如何缓解出现的抽动症状?
如果孩子只是轻微抽动,没有引起任何其他问题,就不需要治疗。避免孩子的精神压力或身体疲劳,这种抽动是可以得到自行缓解的。
如果抽动严重到影响孩子的生活,建议采用旨在减少抽动发生频率的疗法,主要方法有:
习惯逆转疗法
这种方法旨在帮助孩子使用一种与抽动相反的对抗方法,从而控制抽动。
例如,对于累及前臂伸肌的抽动,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生抽动时,训练收缩相应肌群;对于发声性抽动,对抗反应可采用紧闭嘴,通过鼻腔进行慢节奏呼吸,以阻止发声性抽动发生;若为鼻部发声性抽动,则通过口腔进行慢节奏深呼吸。
抽动综合行为干预法
这种方法要求父母根据孩子的症状,帮助孩子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减少抽动症状。
接触与反应预防
这种方法主要帮助孩子习惯在抽动之前不愉快的感觉,可通过各种固定的训练程序及根据孩子的喜好,经常练习及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达到全身放松或转移孩子自身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阻止抽动的发生。
药物与心理辅导结合
此外,有一些药物也可以帮助减轻抽动,这些疗法最好与心理疗法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
孩子出现抽动症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的缺乏,不乐于与人沟通,时间久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需要我们当父母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恢复,希望这篇介绍孩子抽动症的文章对妈妈们有一定的了解与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尊重原创,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对抽动症的孩子进行干预
推荐阅读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