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淄博烧烤出圈之后,隔壁老哥天津因为一群跳水大爷引爆流量。
大爷们裹着泳帽,提着花裤衩,活像个老顽童开心地走向桥堤。这段视频大家都刷到过,快乐的“天津大爷”仅凭一个旋转跳跃的动作,就火爆全网,带火了跳水运动,也带火了天津。
然而在天津大爷持续爆火的同时,狮子林桥跳水运动也肉眼可见的日渐年轻化。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挑战跳水,以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狮子林桥景区的安全保障也成为一个大问题。另一部分人认为:聚众跳水以及围观跳水,这种行为挺没意义的。
其实无论是持反对还是支持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跳水运动一夜之间成了天津的流量标签?
这句话可以拆分为三个支线,1、天津火了,2、跳水运动火了 3、大爷火了。表面来看是聚众跳水,实则却是一种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寻求快乐的“精神活动”。其实在狮子林桥未出圈之前,跳水就已经成为天津大爷们自娱自乐的首要运动。街头采访中,一位小伙子说自己从6岁开始就看着爷爷跳水,这已经成为天津的城市文化。无论春夏秋冬,光着膀子一头扎进水里,感受重心下坠,皮肤与水面亲密接触溅起水光。
被惊动的水浪持续向外围扩散直到逐渐消失,大爷们游向岸边,从水里奋勇而出,湿漉漉的花裤衩水滴顺流而下,当然最忘不了是他们裂开嘴大笑的面容。每日打卡式的跳水代表着天津大爷的生活态度:“快乐就行,其他都一边去。”
开场前吆喝几嗓子是必须得,不管有哏没有哏,相声段子必须走一段,怼着相机问一句:大爷摆着夸张滑稽的姿势,站在站在桥面上准备纵身一跃。
围观的群众也乐在其中,不仅自己快乐,还得让底层人民群众快乐。“生存一分钟,快乐60秒”不是一句简单的段子,这句话哲学性相当强。如果说青天白日跑到桥上跳水,是一群天津掰掰们的快乐,那么前来围观和来跳水的年轻人都是为了什么呢?其本质还是因为,被生活折磨的社畜们太久没有挤出一点快乐时光了。于是乎一群大爷们的快乐点燃了正在忙于学业、忙于工作、忙于家庭的年轻人们。
这纵身一跳似乎甩掉了所有的烦恼,弹起,跳跃,拍拍身上的水珠,这短暂的快乐让年轻人卸下重担,今天的烦恼就算过去了。大爷跳水间隙,有一位大学生扯着嗓子喊:“大专生能看你跳水么?”
这是一种自嘲式的发问,学生内心os:“城市遍地是黄金,但是它是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就业压力如此之大,一个大专生有戏么?”大爷似乎明白了这位小伙子的呐喊,用更大的嗓门喊着:看完跳水现在你就是研究生了。大爷的“快乐”精神火遍全国,感染着远方的青年人,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试图感受一场沉浸式快乐。跳水台上年轻选手也越来越多,一开始是一些天津本地的年轻人,工作之余抽空来狮子林桥放松放松,目睹一眼跳水掰掰们的快乐。后来周边的年轻人也闻着“快乐”而来,自发组织和大爷们一起跳水。
大抵是掰掰们的感染力太强,围观的快乐不足缓解生活的压力,站在跳水台上和掰掰们一起跳水才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你感受不快乐,就来狮子林桥看天津掰掰跳水,瞬间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第二,网红效应背后,流量和商业化的介入,形成的隐患。
首先是安全问题,一开始天津掰掰们组织跳水活动时,时不时会有警察过来制止。
严格来说,公共水域确实禁止跳水,并且河面上也有“禁止跳水”的提示。
但是天津大爷用幽默化解了这一局面,于是才有了这个段子:说起安全问题,跳水运动可以说是从天津这座城市文化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海河领域都有很多冬泳队和跳水队,狮子林桥跳水队也是天津的一直跳水老队伍。真正要注意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们,他们有些人甚至连跳水的经验都没有,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前几天热搜上出现这样的话题:“天津大爷已经没空跳水了”。但是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情况下,对缺乏跳水经验的人来说,“野跳”不仅是破坏秩序,更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为了控制愈发失控的场面,昨天,天津狮子林桥跳水队发布倡议书,决定退出狮子林桥跳水。向大家发出倡议:“咱们大家不在狮子林桥跳水了,共同到对公众开放的专业室内场馆去跳水。”
大爷们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跳了十多年的场地。
眼看着天津大爷跳水火了,网红们接踵而来打卡时,我就已经开始产生担忧。
那些带着设备来的网红,是爱跳水吗?是精神压力大吗?是为了获得快乐吗?
如果单纯为了吃这一口“蛋糕”,请不要一再破坏大家的快乐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