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洗劫2000亿!“马某某”变为“马某”的背后……
阿里的总部在杭州,阿里是电商龙头,“马某涉嫌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活动”,难道这是阿里员工眼里的“风清扬”吗?
有细心者发现,这条9点钟发布的假消息,不难辨别。
因为新闻稿中称4月25日,“马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经在看守所有些日子了。而另一个“马某”“风清扬”刚刚于5月1日,再次担任浙商总会会长。当然,他没有上台作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默默低调地坐在台下。
4月25日被刑拘的“马某”,不可能是“风清扬”!
回头再看这出“马某闹剧”,始作俑者无疑是官媒。作为国家级的官媒记者,不可能不知阿里的“风清扬”,不可能不知新闻中的“杭州”“网络”“马某”等词,会让公众产生指向性明确的联想。
多年以来,人们往往不会怀疑,国家级官媒的权威性。
但是既然已确定这条新闻将“马某某”虚假报道为“马某”。发布这样的新闻通稿,必经流程——文字记者、编辑(一编、二编)、审稿(一审、二审)、终审签发人,其中至少四个重要环节,总不至于每个环节都失守了吧。
这么多人把关,都没看出问题,这条“乌龙新闻”堂而皇之地滚烫出炉!
这家媒体发布不实消息,误导大众,可能出于什么样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答案可能有两个:
其一,给互联网企业添乱,给互联网经济发展添堵。
其二,砸盘获利。猛砸阿里和互联网公司的大盘,从中获利。
据《证券时报》报道:新闻出来后,9点30分,港股出现恐慌性杀跌,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科技股直线跳水。
阿里巴巴跌超9%,京东集团跌超8%,小米集团跌超6%。恒生科技指数重挫超4%。
这套操作背后暗藏着这样的逻辑:
发布虚假信息,制造市场恐慌,趁低价大量购入互联网公司股票,待真实信息发布,随即大量卖出。
只需一个小时,操盘手就会赚到天量的收益。
一则“恶意报道”,背后鬼影幢幢。
当然,目前仅止于猜测。真相是什么,还有待官方调查后发布。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条“恶意报道”造成的后果,相关媒体难辞其咎。
至少一年多以来,不但许多人觉着“风清扬”“马某”会出事,而且总有人盼着他出事。
作为媒体,即使自媒体,特别是官媒,都应该恪守真实、客观、准确的原则。
哪怕有人盼着某某出事,媒体也不应当自带倾向,甚至暗藏“炸弹”,恶意误导公众。
在此次“马某”的新闻报道中,媒体恰恰忽略了“杭州”+“网络”+“马某”组合,可能引发多么严重的后果,从而造成新闻失实。
而“马某某”这一化名,虽只多加了一个字,却可以有效避免种种猜测和误读,使读者理解报道的原意,不至于引发不良连锁反应。
五一假期前最后一天,国家高层会议指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
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会议提出,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
资本总是与市场相伴。
昨天,在“马某”这条新闻改用“马某某”重新发表之后,港股市场上演“V型反转”。
开盘杀跌的“2000亿”,以及辟谣后低位买入,随着上涨获利2000亿的投资者,绝对不是同一类人!
一字之差,居然带来4%的市场波动,外资会怎么看?
一字之差,居然造成对马某、马某腾、马斯克等多重猜测,如此营商环境,吸引力有多大?
昨天的一字之差,让港股发生千亿收割,如果“恶意报道”带来的千亿收割,发生在A股,或者某个经济重镇,或者某个新兴行业,又将带来怎样的恶果?
这次魔幻事件,再一次从侧面证实:
国内市场的恐慌与不确定性,已经到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程度。
当然,不排除部分媒体,甚至个别官方媒体,受到资本操控,发布为“资本收割”操纵市场信心的“恶意报道”。
资本操纵媒体进行收割,这股歪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力的遏制,更多的千亿收割,将可能在不同场景发生,而受害的,是每一个默默耕耘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