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阳光保险穿越业绩周期的底层逻辑 | 公司观察

阳光保险穿越业绩周期的底层逻辑 | 公司观察

财经

刚刚结束的2023年上半年,阳光保险再次交出一份靓丽的财务答卷。根据近期公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阳光保险实现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301.6亿元,同比增长7.3%;归母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9.0%。公司业绩和价值表现优于预期,利润增速优于同业。内含价值增至1049.8亿,寿险NBV保持高速增长,上涨37.1%,财险承保盈利持续改善。

短期业绩之外,公司还在不断通过战略转型、科技赋能等全方位提高阳光保险穿越周期的能力。不久前的7月26日,《财富》中国500强2023年榜单出炉,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022年营业收入19114.3百万美元实力上榜,排名第178位。本文将通过中期业绩报告来探究这家民营保险公司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内核。

新业务价值增速领先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在公司即将迎来成人礼的2022年年末,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自此,阳光保险正式成为第十家上市险企及第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这也是自2004年中国平安上市后,除众安在线这类互联网险企外,又一家民营保险公司上市。

国内上市险企较少,阳光保险是多年才出现一例的上市过关者,且为保险业中生代险企中第一家上市。2023年7月,阳光保险凭借扎实业绩、靓眼表现,上市后首年即荣登《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榜单,排名第109位。

阳光保险2005年从财险业务起步,业务逐步覆盖寿险、资管、健康管理等领域。上市成人礼的背后,既是对阳光保险均衡发展的认可,也是对阳光保险业绩高增长的肯定。

从今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来看,阳光保险无论营收、利润还是内含价值都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均衡发展,寿险进一步夯实销售渠道多元化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新业务价值增速跑赢同业平均水平;财险持续深化车险智能生命表工程和非车数据生命表,承保盈利继续改善。

2023年上半年,阳光人寿上半年实现总保费收入458.5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新单期缴保费收入139.5亿元,同比增长53.4%;上半年新业务价值26.8亿元,同比增长37.1%,在上市险企中增速处于前列。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效客户数1351万。

(注:中国平安NBV采用与2022年末一致的评估假设及方法计算得出)

东吴证券表示,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37.1%,价值率由上年同期8.4%提升至12.4%;从渠道归因来看个险和银保同比增速分别为17.0%和49.1%,银保价值贡献提升得益于期缴业务同比增长51.6%至70.17亿元,绝对规模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但同时,个险渠道也不容忽视。上半年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09.1亿,同比增长28.8%;人均产能增速达63%至2.6万元。

阳光财险来看,2023年上半年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9.3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3%;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8.4%。

较为亮眼的是几大价值业务与战略板块增速喜人。其中,家用车保费增速9.5%,新能源车保费增速80.3%,在车险业务中的占比均提升了3.7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中,农险保费增速42.9%,政策性健康险保费增速74.6%。

在成本控制方面,阳光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2%,得益于强化业务管理和风险筛选,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车险方面,公司通过持续深化车险智能生命表工程,不断提升定价准确性和资源配置科学性,有效增强多渠道均衡发展能力,进一步夯实车险高质量发展基础。非车险方面,公司持续以数据积累为核心,研究建立分险类和个体风险的精准识别与量化评估模型,建立以非车数据生命表为核心的非车经营体系。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车险智能生命表与非车数据生命表建设与应用,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和业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客户至上

从业务来看,阳光保险始终坚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023年上半年阳光保险依托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优化,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这既是公司业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阳光成功穿越周期的底色。

自成立以来,阳光保险对客户的重视程度已经渗透到经营的每个角落。2023年,阳光保险持续推进客户战略,构建客户驱动型发展模式,围绕构建面向客户的多元产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纵横计划”与“伙伴行动”,客户服务与经营能力不断提升。

2023年上半年,阳光人寿坚持价值发展不动摇,围绕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扎实推进“纵横计划”客户战略,注重构建全面、有温度的产品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中多元化需求。

今年年初,阳光人寿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了家庭客户需求调研,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现代家庭全生命周期“保险+”需求洞察白皮书》,上半年还开展了全员客户需求调研行动,分群分类深入调查了解客户全生命周期保险与服务需求,并以需求侧指引进一步对产品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升级。

在构建全面的保险产品体系方面,阳光围绕健康医疗,推出“主险模块化+附加险”重疾产品组合,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围绕养老和财富管理,推出公司首款个人养老金,并全面升级了分红年金。

服务体系方面,重点打造了子女教育、旅居养老、阳光家医等精品服务产品矩阵,丰富服务供给,建设了一站式线上增值服务平台,努力提供更加符合客户需求、体验良好的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阳光人寿适配客户的经营理念体现在渠道的各个方面,通过不断的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实现公司产能持续提升、业绩稳健增长:1)个险渠道深入研究客户群特征,推进差异化经营发展理念,打造高阶销售队伍、培养精英队伍,适配更多元化的客户需求。2)银保渠道同样紧跟客户需求变化,不断满足客户家庭全方位财富管理需求。

为提升客户体验,阳光人寿还深入落实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科技优化,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服务的便捷度;通过科技赋能,提高公司活力和经营效率,推动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客户服务体验,尤其是获得了中高端客户的青睐。上半年有效保单累计首年标准保费15万元及以上的客户数增长30.7%,有效保单累计首年标准保费5万元及以上的客户数增长19.9%。

不止阳光人寿,阳光财险面向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无不体现“一切为了客户”的核心价值诉求。

个人客户层面:阳光财险已形成了机动车辆险、非机动车辆险、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保证险、责任险、货物运输险等全产品矩阵,更好地满足客户场景化、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增强用户黏性,有效提升客户续保、留存和转化。比如,2023年上半年,家用车续保率65.3%,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个人车险客户非车险产品购买比例达到47.9%,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企业客户层面:面向企业客户,阳光财险推进“伙伴行动”落地,以“保险+科技+服务”的形式,打造形成行业化专属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客户开展风险减量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隐患。2023年上半年,为7687个重要企业客户提供科技减灾和专业风险咨询服务。

为优化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阳光财险还持续升级迭代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优化风控作业流程,充分利用自然灾害风险评级等功能模块,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风控服务,2023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风控作业9000余份,向客户及社会公众等提供预警信息41万余次。

在阳光看来,客户思想的背后其实是“爱与责任”理念的外化。阳光始终将帮助身边的人拥有完备的风险保障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让保险具备人性、充满温情。这一份带着情感重量与厚度的经营理念、抑或说是阳光价值观,让阳光行稳致远,走在一条可持续的道路上。

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评价一家企业是否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很关键的一点是衡量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其中三个维度很重要:业绩增长是否可持续,抗风险能力是否具备,是否践行了长期理念。

1、业绩增长是否可持续?

(1)阳光保险营收规模和内含价值稳健增长,营收说明公司体量在做大,创收能力增强;内含价值则反应的是阳光保险真实的价值;

(2)新业务价值(NBV)反映的是保险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根据中期业绩,阳光人寿NBV稳健增长,在2023年上半年增速高达37.1%至26.8亿元,反映了人寿未来强大的盈利能力。而且,阳光人寿NBV增速跑赢同业。

(3)根据东吴证券的一份盈利预测来看,2023年增速预测高达15.5%,2024年以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

2、抗风险能力是否具备?

企业在向上拼业绩的同时,也需要夯实安全底线,用强劲的抗风险能力筑牢自身的防护垫。

阳光恰是这样一家拥有坚固的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体系的企业。从治理架构、体制机制、技术体系到人员配置,阳光以一套完备的风控模式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确保公司稳步健康的可持续运转。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公司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截至2023年上半年,集团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29亿,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入,现金流稳健充沛,资本状况充足稳健。

另外,无论是集团本身还是各保险附属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显著高于监管要求,且较去年末仍有上涨,这说明公司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

这些都赋予了阳光继续向上生长的底气。

3、是否践行了长期价值理念?

阳光保险一直是长期价值理念的践行者,这一点在投资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

阳光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与保险负债特性匹配并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构建以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收益为目标的投资组合。阳光保险一手抓风控,一手抓收益,是公司成功穿越周期的价值基础。

为此,公司至少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大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力度,进一步拉长资产久期,有效管控期限缺口及再投资风险;二是根据利率波动和资产供给灵活调整非标债权资产的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稳定票息收益水平、强化成本收益匹配;三是维持合理权益仓位水平,分散化、均衡投资的同时,重视对高分红价值股票的配置,控制组合波动,平衡风险和收益。

截至2023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总投资资产规模46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73.4亿元,总投资收益76.9亿元,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4%,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5%。公司综合投资收益134.7亿元,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9% ,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改善。在市场扰动的当下,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难能可贵,也提振了市场信心。

行业基本面向好,投资布局正当时

过去两年,保险板块回撤幅度较大,疫情冲击导致保险行业资负两端持续承压。过去两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使得长端利率也有一定的波动,险企的资产端持续承压。业内分析,站在当前时点,保险行业至暗时刻已过,投资布局正当时。

(1)经济修复预期下,负债端复苏的信心正在积累。方正富邦基金经理吴昊表示,行业至暗时刻已过,大部分险企实现了NBV的同比转正,出现底部向上反转趋势。

《巴伦周刊》统计6家主要上市险企数据显示,大部分险企营收重返正增长,部分险企归母净利更是录得正收益,阳光保险就是其中之一;统计的6家险企内含价值和NBV均实现正增长,不少险企的NBV更是实现高速增长态势,负债端底部反转信号明显。

(2)政策框架超预期,券商纷纷看好保险板块。近期政策层面多重重磅利好来袭,降低印花税、收紧IPO再融资、限制股东减持、降低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政策层面对资本实仓的呵护,保险板块无疑迎来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表示,就活跃资本市场影响来看主要有三大受益主线,其中就包括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下分红溢价抬升的行业及企业。

《巴伦周刊》中文版统计数据显示,保险行业恰是分红规模较大的行业。在香港主要上市中资险企中,股利支付率(亦称为分红比例)均超过30%,比如中国平安高达53.6%,阳光保险超过42%,排名前列。

另外,中信证券表示,向分红险转型是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建议均衡配置保险板块。中金公司表示,中资寿险负债端中长期复苏逻辑未变之下,资产端情绪低点即是较好布局时机。

(3)保险处于估值低位,安全边际高。中金公司表示,近期保险板块出现一定幅度回调,当前位置对于潜在悲观因素的反映已较为充分,建议把握配置机会。

吴昊表示,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保险板块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较高。截至2023年8月28日保险板块的主要上市险企估值处在0.61倍P/EV的低位区间,平均PEV位于近5年29%分位数。从PB估值来看,保险板块的当前估值为1.30倍,处于历史6.24%分位、近5年20.87%分位,与历史均值2.88倍、近5年均值1.76倍相比,差距较大。

阳光保险公布中期业绩后,多家券商纷纷给予“买入”和“增持”评级。东吴证券表示,阳光保险业绩和价值表现表现超出预期,利润增速优于同业;中金公司认为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速领先,财险承保盈利改善显著,给予5.8港元的目标价(较目前有45%上涨空间);华泰证券表示,阳光保险上半年NBV大幅增长,维持6.6港元的目标价(较目前价格有65%上涨空间)。

作者|金至

编辑|喻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周日随笔丁辰灵:个人财富的底层逻辑,​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从贫转富,又从富转贫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评自由主义思想之一三大卖货的底层逻辑爆品的底层逻辑,是这3点获得财富的五大底层逻辑珍珠塔的回响做IP的底层逻辑半小时了解一个行业的「底层逻辑」,纪源资本《投资笔记》第二季惊喜回归absolon 2003, kelly brook重建市场信心与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周日爱美丽小三比赛,我顺便跑步创业思考:0-1阶段获得成功很简单的底层逻辑从社保的底层逻辑看未来 一起为养老生活锦上添花对话杰弗里·摩尔:市场的底层逻辑,变了路演中陈滢:寻找IR进化的底层逻辑赚钱的底层逻辑,变了长篇小说连载《此世,此生》第五十二章三在这个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三个底层逻辑一个家庭变好的底层逻辑阳光保险张晗:在未来的保险行业,百亿级专用模型将成为主流趋势汽车行业框架:棋至中局,探究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底层逻辑“破圈”,会是律所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么?金庸肯定穿越了:说说《倚天屠龙记》的底层逻辑投资中国未来的底层逻辑,变了特辑 | 人生改变从更新迭代底层逻辑,做命运的导演开始经济学家王雍君:不能罔顾底层逻辑空谈发债空间周小平 | 深度剖析美国“零元购”背后的底层逻辑:资本商品版“土地革命”即将爆发的明显征兆~《10种洞察》:看透生活本质的底层逻辑,你一定要知道高西庆:注册制的底层逻辑与资本市场未来发展2024,看趋势、找机会的底层逻辑工作的底层逻辑,变了4种洞察:看透生活本质的底层逻辑《天龙八部》的底层逻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