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工作告一段落后,有点累,想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和先生聊聊天。他正在看书,见我过来,忽然叹了口气说:"这人的境界不同,可真的不一样......"看他欲言又止,我一边泡蜂蜜水,一边笑问:“然后呢?”他就给我读了几段,我听着听着,一下子精神头来了,说:“这不就是我前两天再家长群里说的么!不过他写得太好了,这用词,啧啧,我就没找到合适的词!多重真相!对!就是这个意思!”我激动得快步走过去翻他的书封面,《看见孩子》,我的天!他竟然在看儿童心理学的书,我大呼一声,他淡然地瞄了我一眼,意思是:瞧你大惊小怪的。不过我真的很激动,因为就他刚才讲的几段话,简直,简直,就是我的最佳“嘴替”!(借用一下家长的话)直到睡前,我还按耐不住激动,一个劲儿说,我明天一定要写篇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今天正式给大家推荐这本书,我先生强烈要求我拍照推荐给家长的书👇请允许我借用一下这本书第二章的标题《真相不唯一》,作为本文的核心。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我已经下单了一本原版,昨晚快速翻了两章,对其中某些翻译略存疑,所以想看原著。我看到网上已经有盗版影印了,找了一家正版的(希望拿到手是正版)下面让我切入正题,谈谈当前经常看到的父母育儿困境,以及分享我的想法。背景故事一:辅导孩子的过程不顺利,孩子不配合,时间缩短了仍然不愿意,孩子觉得影响他看电视和玩的时间,家长坚持同意孩子每天看10分钟电视,同时觉得自己强迫了他学习,是不是会抹杀他对数学的兴趣。
背景故事二:同样是孩子不能自觉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尚弱,家长需要采取一下强硬措施才有效,甚至有时候也可能无效,无法完成作业;家长不认同压力和权威,想寻求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路,难点是如何协调这样的冲突。
背景故事三:群里家长发的一篇文章,举了一个例子,家长希望孩子到户外玩耍(孩子三岁),孩子不愿意去,形成冲突,文章描述了要尊重和接纳,强调尊重接纳的同时花心思和时间去探索一条让双方都“满意”的路。
关于背景故事三,我当时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因为恰好我家小宝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与他在“出不出门户外”这件事上有冲突,但我认为很正常。在这件事上,我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花了心思去探索了双方都满意的路,我只是把它当作了一种正常的冲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彼此都形成了某种生活行动的规律了,冲突也就渐渐少了。虽然某个小人精偶尔会有反抗的时候,但是,怎么说呢,我看的是大方向,挺和谐的,我就挺满意了,对于孩子少数时间的反抗,我也觉得挺好。
我是个做任何事都喜欢一看大方向,二看结构的人,所以很少因细节烦恼(但我也有自身的烦恼,如总是喜欢看本质的人,容易思虑太深也会自寻烦恼)。但这并不代表我忽略细节,细节的确会反应一些问题,但细节仅仅是我们要解决局部问题时需要思考的对象,如果大方向大的结构没问题,就不会撼动我整个决策方向。如孩子出不出门这件事,仅仅是家庭生活的极小部分,是细节。这个细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的想法是,要先分析客观环境和孩子的主观意愿:家庭环境的极大丰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宅娃”,不像旧社会,家里没有什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那当然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现在的孩子有丰富的物质探索,精神世界以及多媒体世界,无论好坏,可以“玩”的东西日益丰富,孩子们想留在家里玩太正常不过了。但学龄前孩子每日需要3小时运动量又是科学合理的,父母要带孩子出门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如果一个孩子是意志比较坚定,自主性很强,特别需要有掌控感的,那么冲突是必然的。为这种事情伤脑筋?烦恼最多是出门那一刻的吧,事后有什么好想的?不能很好配合你的娃,也是自己生的呀,又不能塞回去重新塑造的;让自己陷入心理困境,花很多时间精力去思考自省调节,何必呢,生活中还有更多重要的决策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呢。(照我先生东北人的脾气:p大点儿事儿,想啥想呢,自寻烦恼~)(照我儿子顶真的态度:妈妈,p字不可以说,是脏话!)对于生活中这些“小事”,“小冲突”,我的理解就是顺其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脾气,不过分激发冲突,都是合理的,自然的事,不用过度解释它。如果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谐的,整体是在良性发展,又何必拘泥于这样的小事中,给自己徒生烦恼呢?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以后可能还会发生,接受这个现实。真相就是,你不能让双方都满意。生活中是否每件事都令你满意,令孩子满意,令家人满意,令所有人满意,这既不重要也不可能。我们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消弥冲突,而是创造生活的整体风格与结构:人生信念、处世原则、行动准则、家庭的发展大方向。这些够每个父母思考琢磨的了。谈到家庭发展大方向,我来给大家引入一个天文学模型:太阳系在宇宙中的运动模式。一般人们认为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转,就是一个平面,这是一个误解,但是我们在科普书中能看到的大部分模型都是这样一个简化但实际错误的模型。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一个真相:太阳本身也是在旋转中的,在运动和前进中的。👇这个动图就模拟了太阳系在银河系内动态运行的轨迹:事物的运动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不是绝对中心,是一个相对中心(如对于八大行星来讲,太阳是中心,对于银河系来讲,太阳不是;对于宇宙来讲,银河系也不是中心)。这个中心是运动发展的中心。这个中心是由引力决定的。家庭系统中也有这样一个“引力中心”:无论某一方家长是权威,还是父母双方是权威(如双子星系统就是两颗“太阳”),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孩子放到这个引力中心上。许多育儿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这个错位上,父母因过于集中关注“尊重”、“接纳”、“理解”(这个我稍后讲),在育儿行动中,误将娃放到了引力中心地位上,认为他们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发展大方向。对于家庭也是如此,父母是在这个家庭系统中心做决策的人,是掌控整个家庭生活发展大方向的人,无论你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同意孩子,还是你坚持自己的决定,你强迫了孩子做某件事,事实就是孩子成人之前发展的大方向的确是你决定的。你为什么要推卸这个责任呢?好的决定是你做的,坏的决定就不应该是你做的,孩子就应该与你共同承担可能决定是错误的风险吗?你有必要消耗非常大的精力在寻求孩子与你达成一致上吗?父母的决策就如同太阳一样很清晰地有着自己的运动轨迹,它的运动方向,决定了整个太阳系里所有行星的整体运动方向。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对于地球以及其他行星而言,可能感受不到自己在太空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当我们看着上面这个视频,从太阳系外视角来观察这个系统的整体运作,太阳的存在就是整个系统能稳定运作的前提,可以说正是它的运动方向,决定了我们地球的运动发展轨迹。如果太阳受到了来自别的星系的意外事件扰动,那么显然我们地球的命运就将被改变。当然,地球如果受到意外事件,导致发生结构性灾变,影响到了整个引力系统的平衡,那么也可能会影响整个太阳系的命运。父母的工作变动,自身生活轨迹的变化,会影响到孩子生活轨迹的变化;孩子生大病,严重创伤事件等也会影响父母的生活轨迹,这些都是真相。所以我想表达的是,父母要把控的是全局,是创造一个适宜孩子发展的大环境,大方向。如果父母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孩子是息息相关,自己的工作、状态、生活信条、处世原则等等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只是关注在细枝末节上,追求小事件的完美,但没有意识到你自己(或者还有你的爱人)是家庭的引力中心,你可能会始终事与愿违。
许多人并没有生活信条,或者说不够清晰,所以总是会对矛盾、冲突特别敏感,觉得它们必须要被调和。
当其他人都盲目追寻真理的时候,
记住,万事皆虚。
当其他人的思想都被法律与道德所束缚的时候,
记住,万事皆允。
——《刺客信条》
不要把这段话理解为,“我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它实际上表达了:一个人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引力中心”,这个引力中心就是自己内心的信念,行动的信条。你要认识到,你有你的信念,我有我的信念,别人有别人的信念。不同人的信念系统造就了不同的生活轨迹。正因为如此,生活的冲突是永远不会间断的,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去消弥冲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决定行动方向在哪儿,你的“前方”在哪儿?所以让我回到育儿的困境来讲,我的想法是,父母需要接受世界的多重真相,不是把寻求唯一真相作为己任,而应当认识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必须要有一个引力中心,你们决定了这个系统的大方向,而不是把你们的大方向,整体家庭行事处世风格与孩子的学习割裂,单纯就孩子的学习去解决问题。心理学上所有的这些词:“尊重”、“接纳”、“理解”,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仅仅是当事人的心理,让当事人(父母)感到舒服一些;心理学引导你完善自己,修炼自己,寻求沟通,寻求双方都满意的道路,其目的是解决你这个主体本身的问题。如果当事双方都同时做了这些功课,修炼自身,那么就可以让这段亲密关系更深地迈进彼此内心。但假如当事人之间本身是不平等的(如父母和孩子),孩子无法获得一条有效的调节修炼自身的指引之路。双方的“引力差距”太大,只有父母在单方面用力,那么我认为这单方面努力是无法解决亲密关系中存在的冲突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所有心理学书籍中提到的解决方案,指引你的道路,都是一条无限趋向于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的路。包括上面我和先生共同推荐大家的书《看见孩子》,我先生描绘那是一种人生最高境界:将世界的所有真相都纳入内心,将所有的矛盾共存于心,接受多种现实,并且还保持一份热情与信念。无限趋向于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发展,更是指一个系统的发展,这一点本身,就非常之后现代,非常需要人以超越时代,超越关系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说到这儿,可能读者会提出:出不出门是小事,要不要学习总不是小事吧,这件事上有冲突怎么办呢?正如前面背景故事之一,之二一样,许多父母会遇到孩子不爱做作业,没有时间概念,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作业拖拖拉拉,爱玩,爱看电视等等问题。一些思考深入的父母会一方面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妥,要改善情绪态度,改变说话方式等等;另一方面又会觉得无法突破,很难找到平衡,通常父母希望孩子象“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如果要我说真心话,我会告诉你:别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变成一个热爱学习,热衷于挑战自我,追求学业出色的人。我觉得一个人是否在学生时代热爱学习,与一个人是否热爱这个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一个孩子你可能无法让他热爱学校的学习,但你可能让他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后者的丰富性远远超越学校学习本身,会给孩子们提供许许多多的机会和选择,学校的学业相比于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而言,那简直就只能称之为“弹丸之地”了。如果你恰好生了一个对这一“弹丸之地”充满热情和追求的孩子,恭喜你,你很幸运!如果你的孩子对这一“弹丸之地”没啥热情,勉勉强强,那么你也不用寄予过高希望,更不必灰心丧气。也许某一天孩子会觉醒,会追求学业;但也许孩子会在别的领域有所发展,只要他发展了自己对世界的热爱。不过大家千万别误会我是在消极对待这一现象,看到孩子不爱学习,也不要有所作为。我只是在谈多重真相,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某种方法可以把每个孩子都变成对学业充满热情和追求的人。家庭的整体风格,结构,家庭核心成员对生活的信念,对育儿的行动准则,是影响孩子的深层次的因素,这是外人实际上很难触及,也无法改变的。因此,家庭整个系统对于风险、冲突、抗压性强不强是重点。不完美的孩子,内疚和自责的父母,学习辅导的冲突,这些不是我们首要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去反思,除了这些以外,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和意义,让你充满热情的动力所在?如果你无法在通过生活整体向孩子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向往的热情,那么你又如何能唤醒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呢?如果你们无法通过你们这个“引力中心”强有力地带领孩子前进,穿越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你又如何认为仅仅通过尊重、接纳和理解就让你们进入了和平宁静之地?如果你忘记自己就如一颗正在穿越银河系的太阳,你不是静止的,你活在一个现实动态复杂有着多重真相的世界里,你又如何觉得孩子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一旦想明白自己还有许多宏观的调控要进行,自己还有许多自身要去发展修炼的点,可能育儿的整个心态就会不同,视野就会不同,注意力聚焦的点就会不同,从而所有过去你正儿八经学习的“尊重”、“接纳”、“理解”也有了新的注解。一旦父母形成了自己的引力中心,爱才变得有实际意义——它能带领你们解决一重又一重困境。一旦我们接受了世界的多重真相,我们就不需要勉强自己去理解他人,理解那些你根本不可能理解的现实,理解并不总是行动的前提。你会知道自己是这多重真相之一,你有你的引力中心,你有你的使命,你的征途,你的轨迹,在某个阶段,你和你爱人不可避免承担着整个家庭发展的责任,这当中当然包括你的孩子的发展。你根本不需要去思考你失败了,错误了会怎么样?失败和错误是必然存在的。你的任务就是凝聚核心,树立信念,创造一个稳定前进的大方向。以上是我教师节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