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出租车司机疯狂输出育儿经,从不以为然到五体投地,我只用了一分钟
前天,我打车带二宝去国家自然博物馆。
刚上车,司机大哥回头一看我带着孩子,两句寒暄后,话匣子就打开了,开始疯狂输出育儿经。
“你孩子还小,可能还没有意识,我跟你说,以后别让孩子上高中,根本考不上,不如从小就让他搞体育。”司机大哥操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以为然:“虽然考上好高中很难,但北京的普高率挺高的,西城这边大概80%-90%。”
司机大哥坚定地摇头:“那样也不行,不如像我儿子,初中就被我送去体校,现在才高一,已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了。”
我瞬间明白大哥的用意,立马识相地捧场:“好厉害啊,15、6岁就已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了。他练什么项目啊?”
听了我的夸奖,大哥继续“显摆”起来:“散打和冰壶。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已经拿了很多冠军。北京市**散打比赛、全国**散打比赛......冰壶差了一点,只拿到了全国第二,你知道冰壶是集体项目,总有人会拖后腿,我儿子打的不是一般的好。”
“文化课多难学,还是体育容易出成绩,你看我儿,后面考个200多分,轻松就能进北体、首体。他们教练说,清华大学现在正在筹备散打队,凭我儿这成绩,能送进去。清华北大多难考啊,考上的都是啥脑子的人。你都考不取,凭什么要求孩子考取?我儿子走体育这条路,很容易就圆了清华梦。”
大哥说的很骄傲,我听得很羡慕。
“文化课不容易,但体育出成绩一样很难,都是万中挑一。要努力,还得有天分。您之前是怎么发现他的天赋的,适合练散打和冰壶的?这两个项目感觉离得挺远的,他怎么能同时练得这么好?”我好奇地问。
“嗨,说起来也挺神的。我儿子2、3岁的时候,在公园玩健身器材,自行车蹬得可快了,有人就说,这小子以后可能是搞体育的料。后来,他上小学,跑步、跳远、跳高,啥啥都是第一名。体育老师觉得挺神的,从来没练过就这么厉害。”
“我一个朋友认识散打教练,通过他的介绍,我儿就开始练散打了。练得很好,怎么练都是第一名。于是小学毕业,我就给他送到体校了。”
“冰壶是他们学校组建冰壶队,从各个项目里挑孩子。开始又6、70个孩子,一批批刷,我儿子因为打得好,最后被留下来了。”
“练什么项目不重要,只要孩子体能好,练哪个都能出成绩。”大哥反复强调这一点。
好吧,我错了。
我本来对这位司机大哥的言论挺不以为然地,现在好生羡慕、佩服他。
而他后来说的话,更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忍不住给他竖个大拇指。
“你知道,等我儿毕业了,我想他去哪吗?直接给他送部队去。他这种人才,部队很需要。现在部队待遇好,工资比地方高很多,还能分房子。”大哥继续说。
“他以后要是去了清华,站在更高的平台,也许就不愿意去部队了。”我提醒他。
“不不不,一定要让他去部队。”大哥边说,便掏出他的手机,找出一个人的聊天记录,播放语音给我听。
大哥的“社牛”程度让我惊讶,好在当时是红灯,不然我肯定会制止他的不安全举动。
“你听听,我早就跟朋友打听过了,如果我儿能去清华、再去部队,他的前途有多厉害。”
我很佩服这位司机大哥,不是说他的观点和想法有多正确,而是他疯狂输出的育儿经,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越来越看清这育儿三大原则。
1.发现和接纳孩子,帮助他找到合适他的位置
“发现孩子的天赋、帮他找到合适的位置”,这句话说的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
一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很难。孩子体育、艺术的天分,也许还比较容易被看到。其他能力隐藏得比较深,需要我们更多耐心、细心的观察和判断。
但其实更难的是,为孩子的天赋做出选择、帮他找到合适的位置。像司机大哥这样,发现孩子的体育天分,很果断地让他放弃普通中学、转入体校,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勇气和决断的。
我们往往被社会普遍成功标准裹挟,陷入孩子必须考大学、考上好大学的惯性思维中。大家都在小奥、卷英语、卷兴趣班,所以我也带着孩子一起卷,往往忘记了先去审视自家孩子适不适合。
这几年,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养育孩子的最大成功,不是帮助他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帮助他找到最适合的位置、拥有获得持续幸福感的能力。
2.接受局限,立足现实托举孩子
我妈经常说:看你们养孩子真的好累,想当年哪有这么多事。平时辅导功课,周末放假带出去玩。舍不得给自己花钱,给孩子花钱,几万几万的,眼睛都不眨一下。
而我妹说,看你们这样养孩子,吓得我们根本不敢生孩子了。自己已经活得很辛苦,哪有那么多精力、金钱花在孩子身上?
我们这代父母真的很爱孩子,全身心投入的那种。有时候会想,父母拼命鸡娃,只是因为太爱孩子了,担心害怕他未来过得不好、不够好。
但更多时候会想,我们这样的付出,是不是过分了。为了孩子的将来,挥金如土,报辅导班、兴趣班,旅行、还学区房贷。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当然没问题,节衣缩食,超过可承受的范围盲目“富养”孩子,就不必要了。
在和那位司机大哥的交谈过程中,他反复说过,他们是普通家庭,现在已经是他们能做到最好的程度了,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野心跟着大家一起卷。
我不是劝大家不要为了孩子牺牲奉献,也不是倡导宿命论,原生家庭的现状将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
而是说,回归现实,我们必须认识和接受家庭资源的有限性。不仅仅是物质资源,还有时间、精力、信息、眼界、见识、价值观等等隐形的限制。
我们要接受,我们没法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的现实,尽力就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孩子更加美好的未来,应该是他们自己用双手创造的。
3.放眼未来,提前为孩子做好长期规划
这也是司机大哥最让我佩服的地方。他们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没有很多资源加持孩子。但他们尽力了,尤其是有意识、有行动提前为孩子规划成长路线。
规划能力,海淀妈妈最常被打标签的一种能力。
未来是不确定的,且不确定性程度正在加剧。在企业界,很多人会质疑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还有必要确定目标、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吗?
诚然如此。但,如果我们毫无准备、一脸茫然地面对未知的世界,会更加举足无措和害怕。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规划意识,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好一定的准备。比如像那位司机大哥说的,孩子多运动、身体好,是未来一切的基础。
我们无法规划孩子的一生,但在更短时间范畴内,我们可以规划孩子求学、英语学习的路径,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成长型思维、思辨力、科学探究能力等等。
当下,我们已经无法为孩子保证一个金饭碗,但至少可以帮助他做好底层能力、调适能力的准备。
以上。
偶遇一位父亲引发的思考,和大家共勉,欢迎丰富观点和讨论~
挥金如土给老大报了十几个兴趣班,现在轮到老二,一毛不拔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