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奥本海默》?你需要了解的细节在这里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这是2023年,最受全球影迷期待的大片,没有之一。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导演+主角。
先说说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豆瓣电影榜前30名中,他一人就占了仨:《星际穿越》(第9名),《盗梦空间》(第10名),《蝙蝠侠:黑暗骑士》(第30名)。
诺兰的名字就是质量保障,属于不去电影院大屏幕看一次就会后悔一生的那种。
而这次新片的主角,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堪称20世纪科学界的悲情巨星,生前成就非凡,但同时也蒙受了不白之冤。
据说为了还原原子弹爆炸的真实感,诺兰可是用真实炸弹来重现三位一体核试验爆炸哦!
因此,电影《奥本海默》在北美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顶级影评人评分更是以94%创下了他的历史纪录,也让全球观众对这部大片期待值拉满(除了日本,对于电影到底上不上映一直讳莫如深)。
不过,一些已经看过的小伙伴表示,要看懂《奥本海默》还是有些难度的:
电影的时长达到了3个小时,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再加上黑白和彩色场景的切换,让一些观众觉得难以观看下去。
而它作为一部传记片,出场人物众多,台词密度高,给理解影片更是增加了许多难度……
但好消息是,这部电影是有原著的——这是开卷考啊朋友们!
影片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你现在就可以拥有。
PS:文末有奥本海默主要人际关系梳理。
01
奥本海默传记中的珠穆朗玛峰
这里有大量的权威信息,每一块石头都被掀开了,没有一块石头没有被翻过……
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知识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这正是这部传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我不仅对奥本海默感同身受,还能窥见他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我感到这部电影呼之欲出。
诺兰没有在夸张,本书的两位作者——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是真的“掀开了每一块石头”。
△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长达25年,伯德和舍温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阅读了超过5万份文献记录。
△ 1982年,作者马丁·舍温(左)采访希瓦利埃(右)后与他合影。
△ 1941年,奥本海默已被联邦调查局列为可疑的激进分子,一旦国家发生紧急情况,他将会被拘留
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努力没有白费,《奥本海默传》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的赞誉。《波士顿环球报》盛赞该书“在有关原子弹计划和奥本海默的众多书籍中堪称珠穆朗玛峰,是一项不可能企及或超越的成就”。
这本巨著接连斩获了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伦敦达夫·库珀历史奖,又跻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堪萨斯城市星报》《芝加哥论坛报》年度图书推荐,成为《书目杂志》和《发现杂志》年度科学图书。
“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所知最戏剧化、最复杂的故事之一,”诺兰说,“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
因此,在看诺兰的《奥本海默》之余,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最好先了解一下这部原著。
《奥本海默传》中文版,全新译文完整呈现,邀请到《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译者、汪冰博士执笔翻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方在庆专业审校。近百张真实历史照片插图,带你身临现场。
02
为什么是奥本海默
有人在《信条》中找到了诺兰为《奥本海默》埋下的彩蛋,甚至有人说,诺兰所有的电影,都有为这一部埋下的彩蛋。
奥本海默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美国原子弹计划的领导者,但是除此之外呢?为什么是奥本海默?
作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公共知识分子,奥本海默曾领导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绝密实验室,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原子弹从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 三一试验爆炸现场
随着两颗原子弹在日本领土爆炸,“奥本海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赞誉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
而他本人却被负罪感淹没了:“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名联邦调查局的线人报告说,奥本海默“精神崩溃了”。英雄般的成就和对于人类的“背叛”,构成了奥本海默的人生悲剧。
这一立场使奥本海默成为美国技术天才和良知的象征,也让他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代成为众矢之的。
△ 1953年12月,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在奥本海默和政府的核机密之间设立“隔离墙”
奥本海默的故事丰富、微妙、充满戏剧性、意义重大,还有道德上的挑战性。
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
“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传达什么信息,我拍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诺兰说。
03
“我等着见你几十年了”
诺兰拍摄《奥本海默》时,凯·伯德去探班了,他和妻子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片场待了几个小时。
摄制组当时正在奥本海默原来待过的小木屋里进行拍摄——这个小木屋为了拍摄经过了精心修复。伯德看着基里安·墨菲一遍又一遍地扮演着奥本海默,并对这位演员与他花了多年时间研究的对象的相似之处感到惊讶。
“奥本海默博士!”他大声喊道,“我等着见你几十年了!”
“我们都读了你的书,”墨菲笑了笑,对伯德说,“它是这里的必读书。”
奥本海默是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这副铠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
△ 幼年奥本海默坐在父亲的膝头
△ 青年奥本海默
二战后他想力挽狂澜,全力阻止核军备竞赛,但是,当科学家的求真与内心良知和政治风向相左时,他竟被当作叛徒攻击和审判,成了被流放的弃子。爱因斯坦说过:“奥本海默的问题在于,他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美国政府。”
△ 奥本海默在高等研究院办公室里
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
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见证了过去,也关乎着现在,还提醒着未来。
04
彩蛋:人物关系先睹为快
奥本海默一生交游甚广,他的家人、爱人、朋友、师长、学生、敌人......或多或少对他的生命历程产生了影响。以下几个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来混个脸熟吧:
凯瑟琳·普宁·奥本海默(大家都叫她姬蒂)
△ 奥本海默的妻子姬蒂和儿子彼得
琼·塔特洛克
△ 琼·塔特洛克
哈康·希瓦利埃
莱斯利·格罗夫斯
△ 莱斯利·格罗夫斯(右)
爱德华·泰勒
△ 1963年,爱德华·泰勒(右)祝贺奥本海默获得费米奖,奥本海默面露微笑与他握手,姬蒂则面无表情地站在丈夫身边
刘易斯·斯特劳斯
△ 刘易斯·斯特劳斯
更多奥本海默人际关系,参见《奥本海默传》随书附赠人物关系图谱,理清感情线、事业线、听证会事件,爱恨情仇不脸盲!
2022.8.17 编辑:楚旂 | 审核:Yoyo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