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疲劳与真理的落日其他2022-08-14 05:08 当哲人们放弃了在海滩上的争辩,躲回自己小屋中,只在自己的烛光下思考。真理的太阳就落山了,古典时代的垂暮将临。各位好,连日的写作,再次毁坏了我的作息,今天确实要休更一天。昨天《终于,连“雷布斯”也“二舅化”了》一文,有朋友说读来有些怪怪的,没太看明白,我想表达什么。我想了想,其实我想表达的,可能只是一种疲劳感。我总疑心这种疲劳感不是我自己的,而属于很多人,从二舅开始,或者更确切的说,从前几年躺平这个词汇开始流行开始,我越发强烈感觉到了它。商人们懒于投资,年轻人懒于工作,就连我这个码字的,也开始懒于言说,懒于争辩。甚至,可能很多读者也懒了,越来越多的人懒于再看长文章,懒于再关注一个新的公众号,点在看点或者关注什么的。这一点从后台我也能看出来——去年一篇十万加的爆款文章和今天同样一篇十万加文字,涨粉量什么的不可同日而语,就更别提与更久远之前我没赶上的微信红利期相比了。疲劳、慵懒、躺平正在蔓延。你看像雷军这种人,我一直觉得他属于人群中干劲儿最足的那种。可是看过他10日的那个新演讲以后,我竟也能读出一股莫名的、浓浓的疲劳感。是的,把疲劳、认命的内核,包裹上一层鸡汤、治愈、正能量的糖衣,这大约就是现在很多人所说的“二舅感”吧。于是我终于想明白为什么我听那个演讲感觉如此似曾相识了 。最近给人这种感觉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投资者还是打工的、无论写字的人还是读文的人,大家都比较躺平。我是个读历史的人,我知道一个社会与一个人一样,的确是会间歇性的疲劳、犯懒的。比如西方古典文明的衰落,就是这样一个“疲劳、犯懒”的过程——从政治、经济上看,它的体现是罗马人开始莫名其妙的躺平、莫名奇妙的不再愿意生孩子,莫名奇妙的不再热心保卫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共和过了。而贵族们则纷纷润出他们的祖辈曾热心维护的罗马城,躲进自己的庄园里、开始了封闭的庄园经济时代。逐渐“葛优躺”的罗马人再然后,是曾经无比繁盛的地中海国际贸易中断了,中世纪来临。而更早感知到这种疲劳降临的,是希腊的那帮哲学家们。其实,早在苏格拉底因为热心在街头与人为公义争辩而被处死的时代,希腊就流行起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智者哲学”。笼统的说,“智者”们与希腊一贯的哲学家追求的东西截然相反,他们号召(用“号召”描述不准确,他们也没心力号召,就是慵懒的主张)大家不要再去争辩如何构建公共事务,糊涂的、不可知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柏拉图就写过一篇反应这种思潮在当时希腊蔓延的文字,叫《普罗泰戈拉篇》。文中柏拉图借其老师苏格拉底与“智者”普罗泰戈拉之间的争辩,试图反驳和批评这些“智者”。苏格拉底骂他们是:“批发或者零售灵魂的粮食的小商人”(想来,这大约就是“鸡汤文”“营销号”的古代说法吧)。苏格拉底认为:身为一个希腊人,一个雅典公民,却沦为这样一个“智者”,是莫大的耻辱。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这位柏拉图的弟子对“智者”们的贬损变得更加不留情面:“智者的技术就是毫无实在内容的似是而非的智慧,智者就是靠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人。”虽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师徒仨都在尽力批判,但这帮总想冲到大街上跟人争辩、唤醒公众的人,最终还是输给了带有“难得糊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气质的“智者”的继承人们。自亚历山大大帝横空出世,并镇压了雅典等城市挣脱马其顿枷锁的尝试,开启“泛希腊化时代”以后,整个希腊曾蔚为壮观的思想运动,就像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描述的物体运动一样,不可遏制的因一种惰性逐渐停了下来。后世哲学家们,不管哪一个流派,都像第欧根尼躲进瓦罐一样,越来越强调“苟住”——从怀疑主义到犬儒主义,从伊壁鸠鲁主义到斯多噶主义。这种气质在此后也一以贯之。亚历山大:说吧,我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 !第欧根尼:那好,请您让让,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放弃宏大思考,不再追问“我们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好的社会和国家?”“公民之间应该怎样达成共识?”而只想问一句“我怎样才能把我的此生过好?”再后来,甚至连这个问题都不再问了,一切堕入了不可知的迷雾中。于是人们放弃了“思维的乐趣”,把这件太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事情,重又交给了神明——这就是三世纪以后哲学在地中海世界衰落,而各种宗教重新流行,最终被基督教整合的内在思想机理。这就解释了欧洲文明为何会在罗马时代结束后出现中衰——由崇尚理性、哲学的繁荣古典时代,堕入启灵宗教的沉闷的中世纪前期黑暗时代,是这种疲劳思潮蔓延的结果,而非其原因。当哲学退化为伦理学、伦理学又被神秘论和宗教所取代。古典时代的人们曾推崇的一切高尚的情操和精神气质荡然无存了。枝叶繁茂的古典哲学之树终于枯萎了,于是之后的一切故事成为了必然。于是多年后人们发现,《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那最终被证明无效的争辩,居然成了一个关于古典时代结局的预言。“当哲人们放弃了在海滩上的争辩,躲回自己小屋中,只在自己的烛光下思考。真理的太阳就落山了,希腊古典时代的垂暮将临。”我依稀记得,大学时代,好像从哪本书或某节课上看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但却怎么查也查不到了,如果哪位还记得此话出处的话,可在留言中告知我,感谢。每当看到当代的互联网,越来越少见好的文章、让人眼前一亮的思考时,我心里总会回想这句话,并试图说一个相似的评价。可是,想了想又觉得犯不上——当代的中文互联网文坛,本来也没结出过什么辉煌灿烂的精神成果,实也配不上这样的挽词。或许,比疲劳更可悲的,是你振奋时也没能留下什么。……就写到这里吧,再多说又写长了。王小波写过一篇《思维的乐趣》,我想把这篇文字,叫《思维的疲劳》——如您所见,从个体到文明,思维的惯性运动,并不一直保持匀速,它常常是会在现实的摩擦力中停下来的。而停滞,总会带来很多问题。但既然累了,就歇歇,并期盼着能再一次重新启动。祝您周末愉快。全文完本文两千字,感谢读完。相关文章:写公众号为生,确实越来越难了终于,连“雷布斯”也“二舅化”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