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初一门口,聊聊数学吧
看点 孩子惧怕数学?尤其步入初中数学,会发现比起小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要上一个台阶。但其实,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抓准学习重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仅让孩子学起来事半功倍,也为日后高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安然的数学小酒馆(ID: anranshuxue)
文丨安然数学 编丨May
小学升初中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我曾经做过统计,本地高中考上985、211的学生中,来自那些小学名校的学生的确不少,不过比例并没有压倒性优势,可是如果把目光放到初中,这些尖子生则几乎都来自于本地初中名校。
可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万事开头难,站在初一门口,关于数学学习大家可以需要了解什么呢?
初一上学期的数学成绩
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
初一上学期的数学内容,不管是哪一版本,都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进行小初衔接。
所以你看初一上学期数学课本,主要内容就是代数计算,几何的内容有一些,但是不多,而且都比较靠后。
所以很多孩子刚上初中时数学成绩都还可以,但这并不具有代表性,到了初一下学期或者初二,如果掉以轻心,恐怕会在几何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理论上,机械的计算训练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完成了,这里的完成不仅仅指初中,甚至包含高中。
也就是说初中生毕业的时候,在机械的数学计算方面应该已经到位了,要算得快,算得准,到高中,计算就是另外一种要求。
那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在高中解析几何里有求直线方程的题目,点斜式求出直线方程之后要化简整理成一般式。
正常的过程其实也不复杂。
关键是要求快、准,那就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心算能力,直接写出答案:
所有的化简过程——计算、展开、移项都在脑子里完成。
再比如在直线和圆锥曲线关系的问题中,经常会联立方程,并使用韦达定理。
很常规的处理步骤。
主要是代入、展开、移项、结合。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展开和移项整理是放在一起的,即下面这种情况。
大家应该能发现,要求的就是在计算过程中能够把一些处理步骤在脑子里快速、准确的解决掉。
这个能力最好在初中就有意识的练习,在高中考试中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初中数学学习和小学数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初中数学开始讲逻辑、讲过程,尤其是初中几何,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重要工具,也因此你会发现公理、定理、性质越来越多,模型也五花八门;题型也各种各样,千奇百怪。
不要去死记,不要去死记,不要去死记!
不要去死记公理、定理,也不要死记模型,更不要死记解题方法。
一定要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来龙去脉。
前两天有个初中生家长在群里问我:孩子听的时候都会,但是做题的时候总是有问题,如何解决?
这种情况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正好可以在这个话题下聊聊。
我们做题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分析题目——对条件进行分析,找到条件所对应的结论,分析题型,找到这种题型的大概解题方法。
注意,这里是分析,而不是套用,不是单纯的模仿。
那么如何学会分析?
听课的时候不能只单纯的关注形式上的解法,不能只满足于听老师讲讲,而是要自己去动脑子思考,找本质性的东西。
就比如裂项相消:
这种题很多孩子一听就会。但是到下面这道题就可能不会做了。
其实两道题目的本质有区别吗?毫无区别。
但是如果对于第一题只抱着模仿,找套路的想法去学习,就只能学一个形式,换一个形式可能就不会做了。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你靠着模仿到了高中,真的会不适应的。
高中的立体几何自从引入了空间向量之后,已经侧重于计算了。能够系统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就只剩下初中平面几何了。
当然一个学段有一个学段的目标,初中数学的培养重点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平面几何重要也是意料之中了。
为什么平面几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平面几何涉及的推理和证明需要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学生需要使用已知条件,一层、一层的推出结论,这个过程要求非常严谨,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最终得到结论。
平面几何题目的分析过程,遵循一定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解题,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技巧,如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等。
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动点等,涉及到对不同情况的分类讨论,考察学生全面分析、逐一列举的能力,要求思维全面、严谨。
平面几何的学习还强调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仔细分析问题,并遵循严谨的证明步骤。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所以一定要重视平面几何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初中会学到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可能还不是特别明显,到了高中,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可以占到高考数学半壁江山。
但是在一些地区,函数被上成了几何课,虽然必须得学,毕竟要应付考试嘛。
但是也要对函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函数中图像只是辅助,不是函数研究的主体,变量、变量与变量、变化趋势、对应关系这些才是函数的本体。
小学到初中、初中升高中,两个阶段的变化是学生不太好适应的,小升初,学生主要是科目的变多以及学习难度的变大。
科目的增多靠花时间可以解决,但是学习难度的变大仅仅依靠时间不够,必须要有主动意识,主动去动脑子才可以。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