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全拒德”到翻盘斩获NYU全奖,普娃的“没机会”,只是尚未摸准顶校的脉...

从“全拒德”到翻盘斩获NYU全奖,普娃的“没机会”,只是尚未摸准顶校的脉...

教育

 看点    新一轮的早申季,随着金秋新学期一同到来,可以确定的是,一年只会更比一年卷。而整体标准拔高以后,传统的升学思维自然也需要更新——什么才是孩子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当大多数学生仍在提标化、刷课外活动时,怎样才能真正把准名校的脉搏?普娃摆脱“陪跑”陷阱,简单,也不简单……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柯察金    编丨Leon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来到秋天。随着本科新生们拖着行李箱飞到天南海北,新一批的申请者们也已经为早申忙碌起来。


上岸的孩子们兴奋,还在“浪里”游的,则难免感觉到焦虑和紧张。


这种紧张不难理解:近几年海外高校的申请多少有点“太阳底下无新事”的意思。每年放榜后都没啥好说的,因为一年比一年惨烈。


藤校都不谈了,现在连Top30名左右甚至50名左右的大学,录取率也是直线下滑——这种趋势传导下去,以后所谓的“保底校”“慷慨校”,也会变得高攀不起。


不只是国内这么卷,大趋势在哪儿都一样。前几天,外滩君还看到一个叫Joao Victor的学生在Vlog中分享了自己的申请经历,从颗粒无收到斩获名校,堪称一波三折。


成功的学生各有特色,失败的原因却大同小异。他的逆风翻盘,对国内的学生也很有启发意义……


“陪跑”的普娃,也能脱颖而出


据Victor分享,他来自巴西,从小梦想到海外留学。尽管标化成绩还不错,可高三那年第一次美本申请,结果却惨遭“全拒德”,成了彻底的陪跑者。


Joao Victor


出师不利的Victor被迫进入gap year,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料,“意识到自己在课外活动上的不足。”


可是到底怎么做呢?Victor坦言,他对此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当地的教育资源有限,他在申请中基本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Victor看到耶鲁大学博士Joel Butterly分享申请秘诀,觉得很是受益,听他说,真正能令名校招生官眼前一亮的,并不是社团、竞赛达人,更不是考试达人,而是学生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


Victor茅塞顿开,找到了能够在一年内快速提升学术和个人能力的“杀手锏”——科研。他随即联系了Joel博士在美国本土创立的国际科研教育平台“Scholar Launch”,并报名了夏季线上科研项目。“我从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做科研,之前一直以为这是STEM学生的专利。但参与这个项目后,才发现科研的无限可能性。”


导师Vladimir Petrovic,哈佛大学戴维斯中心(Davis Center)的著名教授——Victor最大的感受是,虽然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咖,但对待学生却没半点架子,非常耐心。


项目开始时,Victor欠缺学术研究的经验,在选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教授问我,Victor,你来自哪里,为什么不从你熟悉的环境与在意的问题开始呢?我一下子想到我的故乡戈亚斯,以及在巴西军事独裁统治时期,这座城市背负的沉重而黑暗的历史。”


Victor的家乡


此后,Victor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在家乡寻找当年武装镇压的幸存者,记录他们口述的历史,拿到很多一手资料。导师不仅为他整体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提供悉心指导,还帮他抓细节,包括用词的专业性、写作的规范性与可读性等等。最后,Victor的论文成功发表在了一个接受高中生投稿的多学科学术期刊上。


回顾这段经历,Victor认为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文书和简历上的丰厚一笔,而是真的对社会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调研过程中,锻炼了多项技能。“我曾经是个犹豫不决、非常害羞的人,但在科研中所做的各种采访和沟通,让我逐渐成为一个清晰的表达者和演讲者。”


更重要的是,Victor找到了志向所在,“在故乡的所见所思,令我产生了巨大的同理心和对历史与人类学的兴趣,也让我坚定了捍卫社会平等的决心。”如今,他在纽约大学Tisch学院主修行为研究,并拿到高达25万美元的奖学金。



如今,名校申请越来越难,很多人甚至把申美本看作“玄学”,因为除了标化以外,似乎没有什么是能够确定和把控的,而白人精英家庭常走的“体育爬藤”路线,又不适合大多数中国普娃体质。


可实际上,在五花八门的活动、竞赛以及项目之中,有一项含金量极高,并且适合所有孩子,能够真正将学术兴趣、个人能力、特质、学科素质和潜力等“虚”的东西转为“实”的成果——据Scholar Launch教育总监,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大学的顾怡然老师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完成过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孩子的名校申请成功率,是其他孩子的2~3倍。


破解同质化,没那么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Victor的逆袭经历,并不旨在说明科研是申请的灵丹妙药——当我们在谈论“破解同质化”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曾有业内知名的留学专家跟外滩君吐槽,说他现在压根不敢公开分享某项“小众”的活动和竞赛,因为只要一说完,没多久这个赛道就又挤满了人。这就是目前国内申请一个显著的现状。


科研这条路径似乎也不例外,大有人潮汹涌之势。不过,顾老师表示,她看到现在相当多做科研的孩子,已经掉进了另一个内卷的陷阱,完全没搞懂其中的底层逻辑,最后只能继续做无用功。



核心在于:不是简历和文书中有“科研”,就能抓住招生官的眼球;科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它展示孩子自己的个性、能力与潜质。究竟是“包装”还是真的热爱,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学生的论文是花钱请人打造的,在面试里和招生官略微聊几句,就会露出马脚。”顾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科研当然是有效的,但前提是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第一步,是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


没有这一点做基础,再多的科研成果也只是蜃楼。


而兴趣,恰恰是打破同质化的最好方式——如果真的遵从自己的内心,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


顾老师揭示了Scholar Launch在这方面的秘诀:作为美国本土藤校背景教育者联合创立的平台,他们把全美Top50高校的200多位资深教授都找来了,学生无论拥有何种兴趣、想要研究何种领域,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脚手架。



“我们近几年还将兴趣探索单独拎出来,联合耶鲁、普林斯顿、佐治亚理工等多所大学的教授,研发了‘学术兴趣探索营’,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复杂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系统性地了解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在孩子确立自己兴趣方向后,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匹配”。


学术中有着众多的细分领域,而匹配到的导师又会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指导。


顾老师坦言,她团队里的教授与导师们最大的共性其实并非毕业于名校,而是对于教育共同的热爱。她本人从藤校毕业后,在长达2年时间里,支教于中国贵州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


教授们也是如此,从确定选题到提交初稿再到定稿,大到框架,小到写作细节,他们都会无比负责,学生每次收到的反馈文字,可能比他们写作的原文都多。


导师详细的批注反馈


如此精细辅导和严格要求下,才使得孩子们的论文能够经受Peer Review(同行评议)的高门槛考验,真正具备写在简历和文书上的价值。


“对于孩子们来说,教授所起到的作用绝不是单纯的‘背书’,反而,他们是孩子学术道路上的启发者和引路人。”


顾老师介绍,今年入学的孩子里,有两位特别巧,双双都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而且跟的是Scholar Launch的同一个导师,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种族和文学研究教授Frieda Ekotto。


比如其中一位同学,对性别研究和流行文化有极大的兴趣。通过歌词对比,研究了“嘻哈音乐中持续存在的厌女现象”,她在文书中,为这次研究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次和Frieda上课的前一夜,都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入睡的。教授教给我的不只是理论层面,更延伸到现实层面的人和事……这成为我当选‘美国参议院青年计划’州代表的关键,不管是个人还是学术层面,对我的影响都极其深远。


教授对他们的评价也非常高。真正对科研产生兴趣的孩子,会反过来令大佬眼前一亮,也愿意为之倾尽其资源。


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教授Ganesh Mani就是如此。除了常规的线上会议,教授常利用自己的人脉,邀请竞赛大牛来做guest speaker(客座嘉宾),并邀请项目的学员旁听各类学术会议,拓展知识和人脉。


Mani教授邀请的其中一位大牛

荣获了今年Regeneron STS大赛的季军


Mani教授的学生更是名校offer拿到“手软”,在“内卷”如此严重的STEM领域,仍有不少学生录进了康奈尔、宾大等名校。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师生之间仍在保持活络的联系。


同学家长发给Mani教授的感谢信


破解同质化,关键不是找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科研也并不是花钱找位学术大佬“盖章”。


教授的作用始终是脚手架,最终还是得回归教育的本心——激发学生自己的兴趣与特质,在“一亩三分”独特之地,耕耘出自身的与众不同。


这个过程中,汗水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有效成果的背后,都是脚踏实地的付出。


今年,从Scholar Launch走出来的孩子,继续得到了众多顶校的橄榄枝,其中包括MIT,哈佛,斯坦福,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等。


普娃的申请密码:

找到自己的核心之“石”


其实,竞争白热化的美本申请,可以参考一块神奇的“石头”。


在建筑学中,为增强整体结构力,建筑体上最顶端的最后一块石头代表建筑体完工,引申到教育,意指教育中最后和最巅峰的学习经验。


Capstone Project(顶石项目)源自美国,从20世纪中叶甚至更早开始在美国高等教育和技术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纵观各个世界名校的招生要求,无不强调领导力、创新力、社群影响力和思维活跃度等各种品质——这样的一块“顶石”,便成了美本申请的秘诀所在。



“虽然起源于大学教育,但在美国一些私立精英中学里,已经将顶石项目作为核心,帮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沟通能力”,顾老师指出,Scholar Launch获得的成功不仅仅是帮孩子走出了一条个性化、高水平的科研道路,更是将“顶石”概念作为整个平台的核心,“所有的活动、项目和理念,都是围绕着这块‘石头’。”


从年龄段来看,是不是只有高中阶段的学生才能开始接触科研?并不是这样。


学术探索是一条由浅入深的道路,在近10年的建设中,Scholar Launch团队为处在不同阶段的孩子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学术培养体系:从兴趣探索到入门初中科研再到高中科研乃至一对一科研。



从能力培养来看,孩子在科研的基础上,也有其他“高性价比”的活动可以选择,去体现自己的领导力、创新力等多元能力。这里说的高性价比,指的是在有限的申请时间里,孩子完成既感兴趣、又有价值的项目。


在今年成功受到名校青睐的学生里,有很多是不仅与资深教授完成了科研项目,也同时参与了Scholar Launch的创业项目“领导力和创新实验室”。


什么,中学生也能创业吗?其实现在00后能做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不仅是商科生,其他学科的学生也开始通过创业展现自己的领导力;所谓创业也不限于“开公司”,范围其实非常广阔,包括NGO组织、公益项目、线上平台等,都可以成为创业目标。


顾老师分享了一些孩子做过的五花八门的创业,真的非常有意思:


有个孩子开发了⼀种新的咖啡纸杯隔热套,完全由可回收和可种植的材料制成,这种纸制品内含有种⼦,使⽤完后可以在⼟壤⾥⽣根发芽。凭借在项⽬中学习到的营销和业务发展技能,他创建了⼀个⽹站,并与当地的咖啡店合作;

还有个孩子喜欢打篮球,有一天他去篮球场发现没有足够的伙伴约成队伍,于是自己设计了一款本地球类运动社交APP,大家不仅可以在上面讨论运动经验,还能约线下球场组队。这款APP在苹果商店已经上架,并拿到资金赞助。

“负责领导力和创新实验室的Maya Gobert女士,全奖、全荣誉就读和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在⾦融、市场营销及教育咨询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顾老师介绍,其实孩子创业的困难点在于两项,一个是信息不对称,二个是缺少资源。而Maya的团队最擅长,也最着力解决的,正是这两点。



孩子在领导力和创新实验室,不仅会系统地学习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公司实体与非营利组织、招聘与管理、市场与销售等各个方面;关键在于,实验室真的会提供企业资源、人脉关系网络乃至资金支持,帮助孩子的想法落地,而不只是做简单的“学生项目”。


“学生有机会从领导力与创新实验室风险基⾦ 获得项目资⾦,该基⾦是目前唯⼀⼀个专门资助高中学生项目的风险基⾦。”顾怡然还强调一点,学生创立的组织会长久地成为实验室的宝贵资产,即使他们之后没有时间管理了,实验室也会继续运营,或者新加入的成员也可以直接接管现有的学生组织和项目。


不管怎么样,当大学申请的整体标准因内卷而水涨船高,传统的升学思维也需打破。


打破同质化,是孩子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唯一出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功利地抄近道、走捷径——孩子最终需要的,还是围绕着“顶石”所强调的素养,向招生官展示真诚的自我。真正摸准顶校的脉,机会便会向孩子敞开。


现在就参与高、初中丰富科研项目

以及四周科研火箭计划


(上下滑动查看)


对话Scholar Launch招生官,

探索优质科研教育: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芭比这波营销赢麻了!“没有人会拒绝真人版《芭比》,只是硬撑罢了。”孔子,生命的觉醒桃红柳緑,球场三伏被梦校拒了一圈后,普娃花一年“参透”名校,拿下纽大182万全奖offer……这3种疫苗千万别推迟,过了6岁想补都没机会!第一种正在高发期从“多巴胺”到“美拉德”,年轻人的下一个潮流是什么Q3剧集小生跃升观察:成毅、邓为、魏大勋,谁是新晋“准顶流”?申请季社死现场:救命!给梦校的“表白”,我写成了其它学校的名字…“卓伟要曝古装准顶流男星塌房瓜!”网友夺笋:这不就是催款声明吗?重大胜利!韩国没机会了!从“销声匿迹”到“排队复活”:被外资雪藏的国产汽水,如何逆风翻盘?从“全国最大县城”到“万亿俱乐部”,合肥专治“卡脖子”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到底是什么?哈佛全奖,师从四院院士,曾火遍全网的“复旦女神”,发完Science,再发子刊!G5本科“全聚德”想重申?大学官方态度是... ...这个国家,从“全球第三”到濒临崩溃加州理工Caltech录取新政:拓宽入学途径,没机会修理工科高阶课程学生的福音!智能刷题!北美娃圈爆火的语数双科补习神器:牛娃开挂,普娃逆袭从“菜鸡”到拿奖无数,8岁娃的经历太让人佩服!好处很多的兴趣班,为啥少有娃坚持?鼎石女孩“低起点”逆袭普林斯顿,把一件小事做1500遍后,普娃的“复利哲学”赢了!“完颜慧德”爆火:大家都在学的“楼兰语”到底是什么?观众短评| “即使我们只是将手掌放在玻璃罩上,也能够触摸生命的脉动”阿宅们的躺平摆烂,原来切中过时代的脉搏吗?这可不是尚方宝剑升学规划系列视频 | 普娃的选择CS男孩挺进名校,听JHU妈妈讲述普娃的逆袭故事!北大毕业被150家企业“全聚德”,麦肯锡上岸学姐:想靠名校光环的那一刻,你就输了美麗阿拉斯加(二)安克雷奇 (Anchorage)从“患者家属创建的小协会”,到MG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协会”;MGFA做对了什么?广发言 | 刘志辉:兼论“为将五德”与“投资五德”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孩子无聊时有多能“作”,看到真相后,有娃的都沉默了,没娃的都震惊了!今天不去聚会,将来想去恐怕没机会了她提升了你生命的價值 ——臥龍崗徜徉的啟迪美本申请并非玄学:“全聚德”有迹可循,三观不合最致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