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得紧盯微信”:职场人离下班自由有多远?
近日,一网友发帖吐槽称,自己因未及时回复领导凌晨1点发来的工作微信,结果在次日早会被点名批评。引发网络热议。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下班成了件并不容易的事。
首先,能不能够准点打卡下班暂且不论。就算下了班,也要时刻留意工作群的消息,甚至在家还要处理临时工作,回复老板信息。
周末组织培训、非工作时间团建等隐形加班的情况更是随处可见。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苦加班久矣。私人时间不受工作打扰,享受个人生活这件看似无比正常的事,实现起来实在是太难。
“你今天晚上没安排吧?咱小组9点约个电话会议。”
“这PPT有几个地方需要调整,具体晚些电话沟通。”
“这个方案客户要得急,你晚上回去对接一下。”
想必,这是不少打工人下班常听到的台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发模糊。工作时间,一个小时恨不得掰成两小时用。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依旧逃不掉公司的夺命连环call。
这种“人不在公司,但工作却无处不在”的状态似乎已成家常便饭。表面看起来下班成功,实际却在手机上随时加班。
明明知道不合理,但迫于现实压力,大多数职场人还是只能咬牙认栽。“隐形加班”叫人无力吐槽。
朋友小李所在的公司便是这样,面试时老板斩钉截铁承诺公司从不加班。
进去以后才发现,老板说的不加班,是指不在公司工作。实际上,下班后客户和领导的消息要及时回复,有时情况紧急,甚至需要线上加班。
更难过的是,小李特地攒了5天假,和家人计划进行一场短途自驾游。但没想到,哪怕是在旅途过程中,领导和客户也会随时打电话过来,和她沟通工作。原本的好心情一下消失殆尽。
小李一度想离开这家公司,又怕下一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好继续观望。
原本她选择这份工作,看中的就是平日不加班,周末有双休这点。谁知遇上这样的企业文化,最后不得不随波逐流。
1、巧立工作人设,建起生活边界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边界感的缺失。”
想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要先在两者之间建起明确的界限。
上班时间,最大程度保证工作的完成,不留“小尾巴”。避免下班后,因为工作纰漏被要求返工,影响他人工作的进展。
其次,可以尝试打造适合自己的人设,引导其他人来适应你。
比如学霸人设,每天晚上都会安排整段时间学习,不会翻看手机;
比如运动人设,下班后经常和朋友约打球,工作消息无法及时回复。
如果对职业生涯没有太高要求,也可以尝试打造“咸鱼”、“病娇”等人设,图的就是份自在安闲。
总之一句话,想尽一切办法暗示领导和同事,下班后你“不方便”这件事情。
时间长了,等到他们逐渐习惯下班之后可能联系不到你,便不会太计较。
2、判断紧急程度,适当延迟反馈
如果临时收到工作信息,可以先判断内容是否紧急。或许有时是领导或同事担心第二天忘记,所以顺手将工作信息发送给你。
这个时候,尽量不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复,避免给到他们你下班很闲的错觉。不太重要的消息,你可以放到第二天集中处理,或者在一个小时后回复一句收到。
就算对方回复消息,你可以给到一个五到十分钟的回复延迟的时间。让对方觉得,你现在很忙,但仍愿意抽时间回复对方工作消息的感觉。
此外,还可以找机会适当补充上一句:
“不好意思我正在开车,所以回复会有些延迟。”
“抱歉啊,正和朋友聚餐,不太方便接电话。你先发我微信,我待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等等话术。相比秒回信息,适当增加对方“负罪感”,也能间接降低受工作消息“骚扰”的频率。
3、打不过就加入,适应不了就离开
说实话,如果在尝试各种方法之后,仍旧无法拥有“下班自由”。那只能说明,企业文化和公司氛围如此,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撼动得了集体。
都说打不过就加入,不妨尝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法,用魔法打败魔法。
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其实你也可以选择“打不过”就离开。
实在无法适应就换一个环境,毕竟人生短短数十载,何必要逼迫自己强行迎合。挥别错的,说不定下一个便刚好适合你。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家都这样,并不意味着便是对的。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充实,但慢节奏的生活同样令人向往。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工作与生活平衡,开心工作的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下班自由”。
留言说说,你实现下班自由了吗?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我们
愿你的生活和爱情,如你所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