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突破舒适圈,勇敢自信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文末送动画资源)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这期间需要他们面对很多不舒服的事情:
尝试自己穿衣服,穿失败就要又哭又闹;
尝试用笔写字,发现自己写得不好就不愿意再练;
学骑自行车,发现无法掌握平衡就一定要大人一直扶着;
一起玩桌游,发现自己赢不了就崩溃哭闹耍赖;
……
学习新技能,面对新挑战的时候,他们一旦做不好或者预计到自己做不好,难免就会开始用各种方式逃避:发脾气,撒娇,找借口,一直想要别人帮忙……总而言之,这种突破舒适区的痛苦和挫败,我并不想承担,还是让我搞点轻松愉快的吧!
而身为父母呢,又总希望孩子有强大的抗挫折的能力,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无论跌得多惨都能爬起来继续战斗。
所以一些父母看到孩子这种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退缩发脾气的没出息行为,就会情不自禁的脑补孩子长大了一副窝囊废的画面,从而对孩子的整个人生道路产生怀疑。
可是他们还是心智还没成熟的小娃呀,咱们的要求还是不要太高了?孩子越是感受到大人过高的期待,越是看见了大人对于自己犯错的焦虑,也越会表现出对于尝试和挑战的消极心态。
想想你自己,真的可以从容面对困难和挫折嘛?
当你辛辛苦苦的找了半年工作依然前途渺茫的时候
当你写了七八个小时的文章因为断电全都毁了的时候
……
难道你不想拍桌子骂娘摔东西痛哭一场吗?
这么想,孩子的情绪是不是可以理解了呢。所以,别再怪孩子害怕困难,逃避挑战,缩在舒适区不出来了。
不过呢,孩子总是要成长的,我们做父母的还是要想办法让孩子不受挫败的情绪困扰,学会克服困难,坚定的面对各种挑战?
我们好像也没什么特别有效能鼓励到他们的好办法:
我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试试看,失败了没关系啊
来嘛来嘛,这个不难的~~
你看看其实你做得很不错嘛!
……
这些话虽然也没啥错,但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孩子听了心里只会暗翻白眼:你已经是神通广大的成年人了,怎么能理解我们当小孩整天的挑战自我品尝挫败有多难受!不用你假惺惺的鼓励我安慰我,我又不傻,知道自己做得有多差劲儿!
有人说,现在小孩子心理这么脆弱就是受到的挫折太少了,让他多受一点挫折他就勇敢坚强了。
是这样吗?只要学过一点教育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习得性无力感”的概念:如果一个人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太多,就会倾向于在心理上降低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就是不行”,从而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努力。
人生太顺利固然不是好事,受太多挫折也会一蹶不振的。
所谓“越挫越勇”,“屡战屡败”这种事情,连意志力坚强的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到,更何况一个经历那么少的孩子呢?
那么,鼓励不行,任其受挫也不行,该怎么办呢?
今天介绍两个橙子亲自实验过有效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一、增强“自信”法
我家毛头从小特别敏感,也特别较真,所以尤其容易感受到挫败,那真的是从小闹到大,小时候因为搭积木,搭轨道,拼拼图而崩溃,长大一些又会因为下棋,玩桌游,练钢琴而崩溃,没有个消停的时候,也是让我头痛很久。
无论我安慰他,鼓励他,还是斥责他,忽略他,都无法太大的改善他这个问题,已经会的技能固然已经不会挫败了,一旦面对新的没学会的东西依然会挫败。
直到我发现,关于教育孩子怎样面对挫折,我可能还远远没有一个简单的电子游戏做得好。
电子游戏的设计目标,很容易让人感受不到失败的挫败,总觉得会成功,从而一直不停的打下去,如果我们可以向电子游戏学习套路,也可以大大减少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挫败发脾气的情况。
1、给孩子设计层层递进的玩法
譬如说玩拼图,可以先从两块的开始玩,两块的会拼了,再拼3块的,4块的……慢慢的进阶,而不是第一次就给娃拿回来一个12块的让他琢磨。
譬如说下象棋,可以设计个局面倾斜严重的残局,让孩子试着把你杀死,杀得比较高兴了,再设计一个局面稍微势均力敌的残局,让孩子赢很多回,熟练掌握了每颗棋子的用法之后,再下公平的棋,这个时候偶尔让孩子输一局,他也不会太不高兴的。
2,让孩子关注在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上
譬如说搭积木,你可以增加搭的过程中的乐趣,譬如孩子每搭一块积木,你就配一个比较滑稽的声音,每搭一个部分,就赞叹一下好漂亮,然后拍张照片留念。
譬如说打扑克,你每被孩子“管上”一次,都发出一种很惊恐的声音,让孩子有“赢了”的爽感。
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乐趣,最终结果即便是输了,他也不会太在意了。
3,试试看“积分制”
有些游戏要靠运气的,一定会有输有赢,怎么办呢?可以用积分制,拿一些积木块做筹码,赢了拿5块,输了拿3块,反正输赢都能得到奖励,孩子就不会太有挫败感了。
4,机智化解掉“错了”“输了”的尴尬瞬间
当积木哗啦倒了,你别等孩子反应过来,先举高手做欢呼状,开心的大喊“噢!倒喽~~~~”,然后大笑起来,孩子很可能会被你的情绪感染,觉得积木倒了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譬如说玩桌游,玩扑克,孩子输了的时候,避免“输”这个词,给孩子留个面子,发现他输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高兴的说“耶,这局完啦!咱们再玩一局!”
总之,就是让孩子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用,有希望,才能让他们不害怕困难和失败,继续去尝试。
二、鼓励“失败”法
看到这个小标题,一定会有朋友会疑惑,你前面不是说了挫折教育不可取吗?怎么又鼓励失败了?
注意,挫折教育是放大叠加失败带来的种恐惧和痛苦。而我要说的鼓励“失败”,是转变思考方式,告诉孩子:你现在的目标就是失败,就是做得稀烂,来吧来吧,做得越差越好,越烂越好!记住,一定要失败,不许成功哦~~~这样放弃掉遥远的“成功”的期待,转而脚踏实地去追求“失败”,那么挫败感就自然消失不见了。
这种“先教失败”的教学方法看上去奇葩,但也还挺常见的。
比如毛头果果去学滑冰的时候,满场的小朋友都是初学者,上了冰站都站不住,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敢站起来,直接坐在冰上哭。
我本来以为老师会教孩子用什么姿势比较站得稳,结果老师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她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跌倒!
是的,认认真真学摔倒,老师还一步一步的亲自示范,让孩子记住摔倒的要领,排成一排,轮流摔倒。
然后神奇的效果就来了,小朋友们练习好摔倒之后,就全都没有对站立的恐惧情绪了,一个个纷纷的努力地在冰面上试图站起来,站起来再摔倒,摔倒了又站起来,一节课摔了几十跤,却没有一个孩子有挫败不爽的情绪,还摔得挺开心,摔得很好很成功,觉得自己好棒棒!
而且孩子们最后惊喜的发现,当他学会如何摔倒的时候,如何站起来他也顺便差不多学会了!
太神奇了,真的要为这种教学思路鼓掌啊!
慢慢地,我也学会了这种“先教失败”教学法:
孩子练琴畏难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你今天就给我弹一个最差最差的,全部都是错误的版本就好,不许弹太好哦!”,孩子就嘻嘻哈哈地去弹了,结果每一次弹的结果都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教毛头背乘法表的时候,我和他说:“今天你的目标是要背错三个,不能少,能不能做到!”,毛头小朋友就会和我较劲:“不能!”,所以每次无论背对背错,场面都会很开心愉快,很快就再也不错了。
果果要画猫猫,画了几笔觉得自己画不好,哼哼唧唧的不乐意,我就和她说:来,给我画个最丑的猫猫,一定要画很丑很奇怪的才行。然后果果就很开心地画各种奇形怪状的猫给我,每次我都和她说,你这个也不够丑啊,再画得丑一点知道嘛!欢声笑语中,她就越画越像猫了。
发现了吗,不管是让孩子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还是鼓励“失败”,给孩子一个可以广阔犯错的空间,目的都是让孩子可以不怕犯错,只要不怕犯错,孩子自然而然就可以百折不挠,成长得很好。
当然,除了前面我提到的方法,一些辅助的榜样力量也不可小觑。
比如绘本故事,教孩子学习面对挫折,提升自信心和勇气的还挺多的,遇到了多带孩子读读很有好处,这类绘本橙子也推荐过很多,比如《看见更大的世界》、《公主的力量》、《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等等。
还有一些适合孩子看的正能量的影视动画,梦想、亲情、自信、勇气、抗挫能力,孩子都能从中收获到。
就拿我这段时间看到的这个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鹬》(yù)来说,雏鹬要长大,就要突破舒适区,不能再习惯性地张开小嘴巴就等食儿吃。它在学习觅食时的紧张、害怕、不安、不知所措,和咱们的孩子学习技能时真的是一模一样的。
妈妈在后面“狠心地”轻推着它向前走,像是在说“不许偷懒”
小鹬耍赖、撒娇,不想面对困难,人家还不能自食其力嘛
被海浪淹没后回到窝里,小鹬不想(不敢)出来了
但是肚子实在是饿,没有办法小鹬只好再次来到海边,它发现海浪来的时候小寄居蟹会把自己埋进沙中可以躲避危险。
又一个大的海浪袭来,小鹬学着寄居蟹的样子把自己埋进沙中,居然发现水中很平静、很美丽、有很多的海蚌,并没有自己想象的可怕。
从此小鹬再也不怕海浪了,还成为了一只比其他大鹬还要勇敢的鸟,并捕获了一个巨大的蚌。
孩子的成长道路与小鹬何其相似呢,只要恐惧不再是“恐惧”,就能轻松超越自己。
小鹬的成长故事治愈了许多人,这部短片更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想要看完整动画的朋友们
扫码添加大管家
发暗号“动画”
就能领取到这个动画片的资源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