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学——学霸如何管理情绪
小红书上的学霸
朵拉上初中后,我很想知道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怎样的,就去逛逛了小红书。
搜索关键词——中考/初中、分享、经验/心得、学弟学妹。
用“初中/中考”,是为了筛掉高中生。加上“学弟学妹”这个词,是为了筛去家长和机构的账号,这样才能看到初中生的真实体验。
于是看到了一堆标题到封面都相当炸裂的帖子——个个来自知名学校、人人中考高分。不相信?封面给你直接上中考成绩单的截图。
比如有一个广东的考生,中考成绩在756分,据说在万人中排名为1.3%。一位深圳考生,提了40多分考上深圳高中。还有一个北京的考生,小学就学完了高中数学,现在在北京四中就读。 有一个上海的考生,则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上海中学。
妥妥的学霸啊。
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不分享吃喝玩乐,只上学习干货,大部分还是自学。
为什么自学难?因为得一力承担所有
双减以后,大家越来越喜欢谈自学。
主要是没办法。课外班不好报,只能用录播课和练习册做平替。但自学听着简单,做起来难。
根本原因,就是大家把自学或者说学习的定义搞错了。
很多人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练习。以此推论,自学就是不上课,自己看书、看视频然后做教辅。
错。
学习是一个过程——先根据自己的需求、时间来进行规划,然后选择教材、教辅等资源和学习方法,再执行规划,阶段性评估结果进行复盘。周而复返。
上课听讲和做练习,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自学,意味着什么呢? 规划、督学、评估等等过去由教培机构负责的事,就全部要学生自己来承担了。
这才是自学的困难所在。
但是这些初中学霸居然做到了。
他们的帖子,从如何根据不同的水平和阶段来制定和执行计划、到如何稳定心态和自我激励,从每个科目的学习方法、教辅的选择和使用到应试技巧,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不仅如此,对读者也是有问必答。很多人的帖子下光问答就有上百条。
学霸谈学习,战略战术之专业,思考之周全,对读者之用心,远超那些专门的自媒体。
激励自己:把目标可视化
今天想分享的,是情绪管理。
情绪,是中学学习的最大敌人。初中科目陡增,作业量相应加大,考试频率更高。于是,畏难情绪、拖延症,还有随着考试成绩高低而来的心情起落,都来了。
我发现,学霸都是情绪管理的高手。他们要么特别会自我激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么就情绪稳定,专注具体问题。
那学霸是怎么来激励自己的呢?
把目标可视化。
一位来自福建的学生(用户名:一碗霹雳面)的办法是看鸡汤书。他/她推荐一本书叫《等你在北大》,建议大家“休息时间看看,对自己进行洗脑!”
另外一位来自深圳的学生(用户名:早春)则给自己写小纸条:
“再不学习你是想和XXX(我不太喜欢的一个同学)去一个学校吗?”
或者是:“你不想和YYY(我最好的朋友,签约了)去一个学校吗?”
总之,“要写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写得到与失去,写可能的未来。”
这样一来,未来高中的生活具像化了。这位同学还建议把小纸条贴在自己可以一眼望到的地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招狠。
但还不够。对于自己的拖延症,这个学生的办法更直接——骂。
给自己写小纸条:这个年纪你怎么睡得着吗?
还要找朋友来骂自己,甚至要找网上那种骂人的话,最终骂醒自己。总之,要多感官、全方位地刺激自己。“因为大部分的拖延都来自装聋作哑,被逼着打开眼睛耳朵和心之后,会改变的。”
应对考试:不管好坏,都是馈赠
考试也是一大挑战。
比如说,做了万全的准备,却在考场上遇到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题型,怎么办?
来自上海的小红书博主“向雪葵”的办法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一定要基于课本知识。”
他/她的建议是,考前全力以赴,考场上心态稳定,考后不要多想不要急着对答案。“没到预期也不用太难过,格局大一点,拼剩下的720。 ”
广州的“早春”则喜欢用心理暗示法。“要相信你自己发挥得超级无敌棒,超级无敌好,即使你知道大概率不是的,也一定要这么想。”
考后呢,要专注于复盘。
来自西安的学生用户名“上岸momo”介绍说,他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某个考试从年级第18名掉到了年级几十名。他/她反思了一下,认为自己名次掉落的主要原因是上课听讲不专心,于是就在自己的文具盒上立了个“Stop it”的牌子。
来自北京的博主D. Santorini认为,做试卷分析,也是减轻考试挫败感的好办法。
比如北京初三的模拟考,往往会让人感到非常焦虑。不仅因为这是中考的考前演练,还因为各区会给出相应的区排名。这等于把学生从学校竞争拉到了整个区的范围。
D. Santorini说,与其关注模拟考排名,不如去分析试卷,把问题尽可能具体化。这样心态就从迷茫和焦虑转变细节问题的解决上。
“如果你足够有心,你一模出过的所有问题(包括知识、答题策略、时间分配、考场心态以及科目与科目之间的状态调整)中考的时候都不会再出。这样看来,一模期间的每分每秒,不管好坏,都是馈赠。”
试卷分析,也可以让人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比如,不要想“我总分不理想”,而要看到“我语文比较薄弱,但数学还不错”;也不要仅仅分析到“我语文差”,而要想到“我阅读还可以接受,但作文急需提升”。
这样一来,对自己的看法,就从全部负面看法转移到局部问题了。
应对排名:理性分析
中学生是非常容易被同辈影响的。也因此,因为成绩差被人嘲笑,或者没进重点中学重点班,或者区排名不高,都会让他们自卑。
对此,学霸们不约而同地强调,关注自己,只和自己比。
来自西安的“上岸momo”说,自己直到中考后才体会到,自己学和进培优班没有区别。
另一位北京博主“狗不理”也说,学校的好坏与最终的成绩没有直接联系。甚至渣校也有好处。比如可以有校额到校名额,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压力也比较小。
他/她还提出,要理性对待年级排名和区排名。
对于普通学校来说,区排名重要性没有那么大,因为最终这些普通学校的学生要上重点高中,往往是依靠校额到校。
校额到校是北京的一种中考招生方式。即优质高中定向从初中校录取一定数额的学生,而不是从全市范围内录取学生。这意味着,对于相关初中校内达到相关标准的学生来说,他们无需和全市考生竞争,而是在本校内参与选拔,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获得录取。
所以,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来说,中考主要是校内竞争,应该以年级排名来确定个人的中考目标。
至于区排名呢,主要是为以后适应高中做准备。也就是说,在学校里数一数二,可能在全区水平中等。这样到了新的高中,就会感到压力。所以通过区排名,可以提前了解自己在全区的水平,进而对自己在高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心中有数。
“不抱怨环境,在有限的资源中取得最大的进步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
这样的心态才是长胜的原因吧。
当然,学霸有这样的心态,还是因为他们有学方法。那具体有什么方法呢?下次分享。
相关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