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学——理解考试,就理解了学霸的成功与遗憾
很冷静很稳定的
学习了小红书上的初中学霸经验贴,最后做一个总结。
前文如下:
其实大部分学霸的经验,算是常识,比如面对挑战积极乐观、自律、自省、经常复盘等等。比较独特的,则是学霸对于考试的理解。
先来讲讲我观察到的媒体大众对于考试的理解。
媒体的反应,简言之,一惊一乍。
一次考试难了,就呼唤“难出天际”;来一个登记入学了,就感叹“中考要取消”;看到北京居然真的取消小四门了,又立马羡慕嫉妒恨。
家长的反应呢?简言之,上纲上线。
一种是全盘否定,不是吐槽孩子学习态度不、学习习惯,就是归咎天赋和性别,然后开始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一种是全盘加码,开始狂买教辅、上课,也不管是不是对症,先下了药再说。
但是学霸不同。无论是哪个地方,哪个学校,无论是男是女,你会发现他们对于考试的理解很冷静很稳定。这种冷静和稳定说明,考试已经成为中学生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
考试是扣分制,也是总分制
首先,考试是一种扣分制度。也就是说,总分是恒定的。有错才扣。
扣分制的本质就是尽量不犯错。所以,一般人想的是如何提分,如何做难题。但是学霸的策略是尽量不失分,首先关注基础题和中档题,尤其是对中考题而言。关键时刻可以放弃难题。
什么是总分制呢?就是每一科都算分。这意味着你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偏科,而是要全面兼顾。这还意味着你可以选择在最容易提分的科目发力。比如,很多知名初中都重视体育。因为中考体育拿高分,要比其他科目相对简单。
所以,中考优秀的学霸们往往不像激情四溢的创业者,而像精明谨慎的CFO,精确地计算每一个科目、每一个题型、每一个知识点的投入与产出。
但他们做不了自己的CEO。因为要通过中高考升学的学生们,很难有时间专注于某个自己热爱的领域和行业,去建立全面和清晰的了解。所以,直到高考前,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依然是模糊的,他们的前景和梦想往往宏大,比如有报国之志,或者直指某个顶尖大学,但是很难聚焦在某个具体学科或者行业。
所以,尽管很多学霸虽然在考试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到了填志愿的时候,依然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考试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排名
排名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评估成绩的时候,不简单看考分,而是看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比如满分是100,但是考分是50,不一定就考砸了。如果别人都是10分,则这50分反而是高分。
因为考分主要是用来排序的,而且这种排序往往是本地化的。比如在班级竞选三好学生,平时考试和中考校额到校看年级排名,中考由各区判分也看区排名,就算是高考,依然是省内竞争。
因为看的是本地排名,所以不用特别关注考试难度。有时候考试容易反而是问题。因为考分太接近则不利于排序。
这也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身边人。
在学霸的经验贴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作为青少年,学霸们都很重视友情。但是另一方面,学霸们都把“避免无意义的社交”视为成功经验之一。经常会看到“回顾过去,你以为很重要的人,其实对你来说根本没有意义”之类的说法。
避免无意义的社交,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无可厚非。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目前的考试制度,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社交之所以重要,一方面这是青少年需要同辈认可的人性本能。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讲,同学、室友、校友、同乡,是未来他们事业的天然伙伴和人脉。学会与人合作,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之一。
很可惜,在目前的考试制度里,他们虽然集体上课,大部分情况下却独自奋斗,互相竞争。
考试不是一次性的结果,而是长期的项目管理
很多人把考试成绩好归功于天赋,但是从学霸的经验贴里,我更愿意把考试看成是一项需要精细管理的工程。
在我看到的数十个初中学霸里,竞赛生属于极少数。大部分还是通过中考升入高中,而这些学霸的路径规划是大同小异的。基本来说,就是五步走。
首先是测试,看看自己的水平。
第二,根据分数或者排名来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也就是说要总分要提高多少分。比如,不少学霸会给出提高20分左右的阶段性目标。他们这样学——学霸如何定目标
第三步,拆解目标,把这20分分配到每个科目,具体要提高多少分。 比如语文提高5分,数学提高10分,体育提高10分。
第四步,继续拆解,找出每个科目提高分数的具体题型和知识点,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比如语文比较容易提高的是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数学可以提高的是填空题的准确度等等。
第五步,确定每个具体题型和知识点的提高方式。比如语文可以通过朗读,数学可以通过限时刷题,理解性记忆可以通过梳理思维导图。他们这样学——学霸不做什么?
这五步,要根据考试的节奏安排时间和进度。规划完了,就是坚决执行已经确定的路径。而执行,靠的就是自律和他律。 通常是以他律为主。(他们这样学——学霸怎样用手机)
执行完了,就再次复盘。
你看,从规划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像不像工作中的年度季度和月度的工作计划、执行和总结?
人们往往以为学霸是未来的科学家、企业家、这家那家。实际上,经历无数次考试洗礼的学霸,可能更像项目负责人、车间主任、部门主管、制片人、产品经理。因为他们在经年累月的考试中,学会了如何把一个浩大和复杂的工程进行拆解、分目标分阶段地执行和跟进。
未来,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嘛?绝对需要。
但是我们只需要这样的人才嘛?
那些考试不能实现的
大家都说高考是为了公平地选拔人才。但是高考的存在真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吗?
所谓公平、人才都是非常主观的看法。事实上,无论是哪个国家、朝代或者社会的升学或者人才选择制度,根本目的并不是去公平地选拔或者培育人才。这些升学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这个社会的核心利益群体,感到他们有一个公平的上升空间。
从秦代的军功和保举制、汉代的举贤良、隋唐的科举、上个世纪70年代的工农民大学生直到当今的高考改革,无一不是在核心利益群体更新换代后的制度变革。
今天的考试制度之所以依然存在,是因为在这样广阔的土地上,在各地经济不平衡、利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项制度能够以最省钱或说效率最高的方式,让各个群体都感到自己有机会有希望。
但并不等于它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就是最好的制度。
我们可以理解、接纳这个制度,并不等于我们需要全身心地拥抱,更不能将通过考试视为家长的全部目标。
很多教育的目标,无论是过去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是今天的“全人教育”,还是许多人说的“有选择的自由”等等,都不是考试制度可以满足的。
备考需要尽可能去提高效率。因为人生还有很多其他的目标,值得我们和孩子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实现。
希望这些经验贴能够为学子们备考节约出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学霸很棒,但是他们依然有很大的潜力。
相关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