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了一个学霸的塌房后,我放弃了鸡娃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主播慧娟朗读音频
音乐:听不见先生T-Charming NO. 34
歌曲:买辣椒也用券-离岸流
作者|miki粥
来源|Miki粥(mikizhou520)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片,据说是今年海淀区小升初申请人大附的一份简历,估计分分钟碾压很多大学生。
来,大家一起鉴定鉴定。
乍一看,这份简历真是亮瞎了眼。
CAE186,虽然是PASS(通过)但懂的家长都知道,这是剑桥英语五级考中的第四个等级,英文能力直接进大学绰绰有余。
雅思成绩验证了这一点,小托福895又一次验证了这一点。
其次还会法语,日常口语和阅读无障碍,之所以一笔带过,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到能刷的标化。
数学六年级AMC8(美国数学竞赛)全球5%,五年级迎春杯一等奖,四年级三年级迎春杯二等奖;特长有长号、书法和篮球,还是区三好,中队委。
但人大附的老师说,这份简历是他们学校申请小升初中很普通的一份……
朋友的感觉很失落,自己家优秀的小孩突然被秒成了渣。我的感觉则是:
卷成这样,是能直接给他送去移民火星吗?
如果我是牛校老师,大概率也会觉得这简历有点普通。
倒不是小孩不好,而是家长想不通,里面为刷而刷的标化,反复做重复功。
就拿英语来说,CAE的成绩能对标雅思和托福,分数足以证明英文能力,但家长却让孩子考完一项又一项,拿英文考试玩车轮大战……
这是要查漏补缺?还是觉得集齐品类,能呼唤出神龙大侠?
真爱学语言,你用这个功夫多学一门拉丁语不好吗?
勤奋虽然值得肯定,但很多牛校的选拔可不看这些功夫。
奥数的成绩也画蛇添足。明明五年级一等奖就足够了,非填上前两年的二等奖;明明迎春杯赛就已经证明一切,非要多刷个美国AMC……
这是为了让老师一眼洞穿小孩的劳模品质?还是希望老师给同情分呢?
吃苦耐劳这种东西,在爹妈眼里肯定都是骄傲,但对学校的选拔来说可未必。
跨区点招就几个名额,谁不想招揽几个那种不读书成绩爆表的天才,智商无底潜能待挖的清北天然苗?
这家长给孩子准备的简历看起来外表唬人,但说透了就单薄,纯标化娃一个。
最好的一句我觉得反而是:对国际军事战争知识有深入了解。
层层叠叠的标化下,一个正常的小孩露出了点儿端倪——
哦,他不只是一个刷分机器,还有爱好。
这两年大家对学霸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大概因为某些社交网站带坏了节奏,上面二三年级小托福卷到满分的一大把,你个六年级才考895能算得了啥?
谈论的人傲娇满满,就好像上面的牛娃是自己亲生的一样。
大多数家长只是吃瓜群众,少数人非常耐鸡,看到分数就好像眼前吊了一只香蕉,总有一种忍不住去够的欲望。
浩浩荡荡的鸡娃大军前赴后继,就算疫情三年加双减,都不曾动摇他们的心智,看得我五味杂陈。
不知道他们有没想过,鸡娃的尽头是什么?
前两天朋友讲了个故事。
她有一个堂弟,爹妈都是上一代名校毕业生,也就是她姑。
那时候考名校可都是实打实的学霸,不是天赋过人,就是过度自律。
过日子严丝合缝,精准地形容了堂弟家的生活状态。
体制内的工作没有给堂弟爹妈太多发挥的空间,所以工作外的余热都释放在管小孩上——
他家有个严格的时间表,每天规定时间起床、学习、上课外班,写作业、刷题、准时睡觉,过年雷打不动。
在这样极度军事化的管理下,她堂弟从小就没有辜负爹妈的基因,从小学到研究生一路保送,保送进了复旦。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不值得骄傲,因为他娶了个老婆更牛,被一路保送进了清华。
每当看到这样的组合出现,我就有一种感觉,他们是来改变世界的。
但是,并没有。
堂弟研究生毕业连挣扎都没有挣扎,就被爹妈送进了电力系统接班,从此过上了朝九晚五的退休人生……
至今。
这倒也符合学霸的尽头是编制,可细想一下难免唏嘘,十几年寒窗苦读是为了啥?早知是一场拼爹游戏,躺着不也一样进吗?为啥还要玩命读书拼学历?
然而,故事还没完。
堂弟他们两口子在体制内也是百无聊赖,于是学习上一代打发时间的方法开始专注培养下一代——
3岁识字,5岁英文单词开始量化;
每天吃菜吃水果、喝水全部都有固定时间表;
喝水规定只能喝家里的温水,上完厕所必须洗屁股,每天要洗个六七回……
但我猜,他家孩子最后无论读到了多牛的学校,如何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结局还是要去做电力接班人。
如果小孩早知道自己人生是定数,61分都算走了弯道,那还有必要考虑几点吃水果这样的问题吗?
所以卷什么卷?读书再厉害,最后也不过如此。
因为有资源的父母,不可能放弃资源的优势。如果能给小孩安排个稳定且优渥的工作,鸡娃梦也就做到头了。
这样想,那些能把小孩鸡到事事到头的厉害父母,还不如鸡自己——失败了能理解小孩的难处,母慈子孝;万一成功了,给下一代铺好红毯,完全不需要焦虑。
学霸拼简历,也让我们看透了学校教育的本质。
没必要卷牛校了,真就那么回事。那些拼命超车的人,功夫早都用到了校外,血雨腥风大杀四方。
既如此,为什么大家打破头都要进牛校?只是为了在其他人面前扬眉吐气吗?似乎也没有那么虚无。
想来想去只剩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就是鸡娃爸妈也需要环境激发自己的斗志,把自己放入一个拼家长的高竞争环境——
班上的小孩都FCE了,你是不是必须树立一个CAE的目标?小托福二年级就满分,你是不是一年级就要实现突破?
人比人碾压,才能让他们有前进的动力。
这是一个挺神奇的逻辑,不觉得吗?
不惜几十万到上千万也要给小孩争一个顶级的学位,最后的结果只是把自己送进了巨大的鸡娃洪流之中……
幸好我没有别人家父母这种才能和欲望。少得可怜的几个课外班都已经让我疲于奔命,陪四年级小朋友写作业有时候都让我觉得无力,由她去……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不必焦虑如何削尖脑袋挤进牛校,更不必为了考清北熬白了头发。
作者介绍
主播介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