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学霸的距离
前几天回国逛书店,因为第二天要坐五个小时的飞机,我打算带一本书。这本书必须不能晦涩,也不能太教条,最好言之有物又有点我不知道的东西。
我在书架前一本本翻着,按照这种需求,尽情挑了几本书。最后在飞机上看完的,是一本《那个苹果也很好》。名字来源于作者有一次去日本青森旅行,发现一些形状不太一致,有斑点的苹果被放在一旁,以次等品的价格出售。她以为口感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跟优等品完全一样好吃。
我去过青森,却没有这个发现。只记得现金用完那个晚上,一家人拿着信用卡被料理店老板娘婉拒,比划着说只收现金。随后迫于无奈,开了八十公里山路,抵达一个小镇,在便利店atm机上取了一笔宝贵的日币。
每个人的经历,会变成不同的反馈,也会变成对不同城市不一样的回忆。这就很神奇,明明是同一个地方,却折射出完全不同的现实。
飞机上看完,才发现作者写的大部分是游学巴黎的经历。她在巴黎读博士,用法语写中世纪论文,需要漫长的时间。我印象中,巴黎是金色的,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巴黎太美妙了。
我的巴黎圣经,就是海明威那本《流动的盛宴》,至今翻看巴黎的照片,都觉得那年八月的自己,好像散发着一层金色的光芒。在最好的年纪,去了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每天在巴黎大街上走三万步,每个街角都像书里写的那样,巴黎永远没个完。
结果翻开这本书,前几篇写的都是作者留学巴黎的酸甜苦辣。比如,因为她是亚洲人面孔,总是不可避免被各种各样的人插队。人人认为她不懂法语,没办法做抗议,于是拼着命欺负中国女孩。插队最多的是巴黎老太太,肆无忌惮无比猖狂。法国人,特别是巴黎人,很欺生。我看着看着,恍然大悟,自己去的不是真正的巴黎,不过是游客的巴黎。那些甜品店咖啡馆,也是作者所说,只做游客生意的店。
作者住的女生宿舍,曾经是修道院。法国外省家长喜欢送女孩来这种宿舍,因为管理严格。结果作者遇到的问题是,放在冰箱储物格里的东西,总有人偷。去做饭的时候想着来回拿食材很麻烦,没上锁,结果就被偷了。有次回来甚至还看见有人正在开自己的柜门,她冲过去质问你干嘛开我的冰箱?那女孩只是淡淡地回复,我搞错了。
哇,这跟我在巴黎地铁被偷的感觉一模一样,觉察到有人在偷我的包,往回看,后面的卷发女孩煞有其事摆弄着她的围巾。不是你又是谁?
更有意思的事,作者在冰箱上贴了警示条,结果有人跑来跟她说,你这样做不好,万一人家真的很困难,需要食物呢?我猜就是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喜欢上了这个作者。
她的愧疚心完全没被点燃,而是理直气壮说,没钱买东西可以问她要,但偷东西可是另一回事。结局是她跟这几个女孩没再说过话。
之后,她换了公寓,因为太小了。买完冰箱后,才发现冰箱噪音极大,人好像是睡在厨房里。
很有意思,出国之后,光是衣食住行,样样都能成为冲击。这是你进入另一种生活的第一道门槛。
不过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越来越察觉到,原来学霸和普通人真的不一样。能考上北大,又能去法国用法语写论文,这能是一般人吗?
普通人像我,常常毫无准备。你要去一个新的地方,但是你也不会有什么想法。甚至有时候你会拒绝去某些地区。比如说,如果让我现在去欧洲,不管法国德国还是西班牙,我都会下意识逃避,不行吧?去了法国得学法语,去德国要学德国,至于西班牙文,听着都哆嗦呢。
我怎么可能学会这些让舌头打结的语言?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真是厉害,她自我介绍说,其实来法国前,她已经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法语级别考试。只是来了巴黎才发现,自己学的算是书面语,不是人们口头讲的法语。于是毫不犹豫,又报了口语班继续学习。
这个人怎么这么优秀?看到障碍就要跨过障碍,什么困难都不放在眼里?
我来新加坡这么久,singlish还一句没学会呢。只有学习这个地方的语言,才算是跟这里产生了某种真正的联结。
之后她提到去日本旅游,在寿司店坐下来,用日语跟老板开始侃侃而谈。我又一阵诧异,学霸果然不一样。我去了那么多次日本,每次都真诚地抱怨,为什么日本人不会讲英文,也不愿意讲英文?但从来没想过,你应该学一点日语,当成一根拐杖,支撑自己行走。
在飞机上,我一直考虑着,这是否就是普通人跟学霸的命运差距?
普通人总是轻易把自己甩到一片土地上,赤手空拳很辛苦地活着,却不知道该如何进步一点,该如何放弃抱怨,努力变成一个真正的当地人。
学霸呢,他早在出发之前,已经替自己磨好了锋利的兵器。是的,他有准备地去,有准备地改进,他不想人生地不熟每天都很茫然,也绝不会在别人欺负自己的时候,哑口无言。
因为人家是有武器的人呀。
我进而开始琢磨,为什么我不是这样的人?是什么拉住了我磨刀的脚步?
等等,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小孩变成这样的人?
又或许,这类人只可能是天生的。
他们天生有一种警惕性,天生比别人看得更远,走得更深。
下午我又翻了遍书,心想,真的,学霸写文章都不一样,即便是随笔,也从没有放弃清晰可见的逻辑。
很多人对幸福蒙昧无知,但确实有些人明确知道幸福的模样,以及奔向幸福的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