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6种隐形的“家庭病”,你家有哪一种?

6种隐形的“家庭病”,你家有哪一种?

情感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充沛。

 

按理说,养育孩子会变得更加容易。

 

但我身边的家长朋友,却越来越困惑:

 

吃穿不愁,不打不骂,为什么孩子还是问题频出?

 

比如孩子突然就情绪失控了,或突然就不肯上学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通过进一步探索、觉察,我发现:

 

因为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一些「隐形陷阱」

 

为什么称之为“陷阱”?

 

因为它在家庭中,常常隐匿于看似完美的表象之下,却又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心理创伤,导致孩子行为异常。

 

它主要有6种形态:

 

 

替代性虐待

 


A是一名企业高管,兼2个女儿的妈妈。

 

她很爱自己的孩子,想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为此,她高价请来一位高学历的全职保姆,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日常教育。

 

A对保姆要求很严格,不容许一丝差池。

 

有一回,小女儿睡觉半夜踢被子,着凉感冒了。

 

A很着急,也很愤怒,大声指责保姆,将对方骂得眼泪直掉。

 

2个女儿躲在房间里瑟瑟发抖,不敢吭声。

 

类型这种「小孩犯错,保姆挨批」的场景,经常发生。

 

A一直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在保护女儿,但却没意识到:

 

她正在给女儿制造「替代性创伤」

 

在家庭中,如果孩子目睹了其他人被惩罚/虐待,尽管孩子不是被打被骂的那个,也会成为整个事件的受害者。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产生3种感觉:

 

① 内疚感

 

觉得受惩罚者/受虐者很可怜,甚至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才导致对方受苦。

 

② 优越感

 

觉得自己有特别权力,可以在犯错时免于受罚,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 恐惧感

 

害怕自己若没有小心翼翼、乖乖听话,就会成为下一个被惩罚/虐待对象。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形,它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都不亚于孩子本人受到惩罚/虐待。




 完美主义

 


B是一位追求完美的妈妈,有一个9岁的儿子。

 

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学生楷模,她煞费苦心。

 

若儿子写作业粗心大意、考试没考满分,A铁定狠狠批评;

 

即便儿子考了满分,B也依然不满意,还会提出更高要求:

 

“要是你能够做到每一次、每一科都考满分,那才算好。”

 

这些话对儿子而言,则意味着层层否定:

 

“似乎无论我多么努力,取得多大成就,我依然是不够好的。”

 

在家庭中,「完美主义」很常见,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陷阱之一。

 

它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对他人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

 

一方面,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要求事事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要求自己考试成绩/工作业绩次次拿第一,当做不到的时候,就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攻击,认定自己一无是处;

 

另一方面,对他人要求也很严格,容忍不了一丝瑕疵。

 

比如丈夫要求妻子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当对方做不到的时候,就充满轻蔑与轻视,甚至不加思索地批评与指责。

 

完美主义会影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它不仅会令家庭成员感到自卑、羞愧,也会令彼此的关系变得紧张且疏离。

 

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将父母传达的这些讯息,不断内化到自己心里。

 

当他们进入成人阶段时,常常会不自觉地自我否定——

 

似乎无论做什么事,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样不够好/你做错了/你这样很有问题”。

 

从而陷入一种永无止境的自我攻击和情绪内耗。




家丑不可外扬

 


C是一位脾气暴躁的爸爸,有一个7岁的女儿。

 

他与妻子关系并不和睦,两人常常争吵,有时被逼急了还会动手。

 

每每这个时候,他都会警告孩子:

 

“不能把爸爸打妈妈的事说出去,否则要你好看。”

 

妻子私下里,也会偷偷恳求孩子:

 

“不要把妈妈挨打的事说出去,省得被人说闲话。”

 

这些话语对孩子而言,则意味着:

 

所有问题都必须独自处理,所有痛苦都必须独自承担。

 

「家丑不可外扬」如同一道屏障,遮盖了家庭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

 

它要求孩子,即便内心因为家里的事情忧虑不安,也要每天带着笑容去上学。

 

孩子不敢向同学或老师坦诚内心的痛苦,因为一旦说出口,就意味着对家庭的「背叛」,就有可能遭致父母的责备或惩罚。

 

在这样的家庭中,这项规则意味着“快淹死了也不要求救”。

 

但问题是,孩子弱小的心灵,根本无法承接、消化整个家庭的矛盾与耻辱。

 

不说,则意味着失去了向外界求助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自我拯救的可能性。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自闭,越来越绝望,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三角化关系


 

D是一个内向的爸爸,有一个10岁的儿子。

 

由于不善言辞,他跟妻子的沟通并不顺畅,两人常常因为一些矛盾冷战。

 

每每这个时候,D都会邀请儿子当调和者:

 

“你去帮我问一下妈妈,她是不是还在生气?

 

告诉她我不是故意惹她生气的,然后问她今晚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出去吃晚饭。”

 

于是儿子成了个听话的小士兵,遵照爸爸的指令去执行任务。

 

但妈妈却回答说:

 

“你告诉爸爸,就算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我也不会跟他一起去吃饭。”

 

儿子只是想当个乖孩子,想帮忙让爸爸妈妈和好如初,但妈妈并不买账。

 

对此,他深感内疚——

 

因为他没有完成任务,让爸爸失望了;

他甚至还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办事不力,导致了父母的婚姻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三角化关系」

 

它是一种家庭的沟通模式。

 

有三角化关系的家庭会利用其中一名家庭成员来传导讯息或是做中间人,而不是直接与真正要对话的人沟通。

 

若孩子成长于此类家庭,不论这样的关系是出现在小孩和大人之间,还是大人和大人之间,他们都会以为这是正常现象。

 

长大后在人际互动中,Ta会重复相同的模式——

 

遇事不直接沟通,只会不断回避,或依赖中间人替自己沟通。

 

当找不到可信赖的中间人时,Ta可能会由于长期压抑,而演变成被动攻击,破坏关系。

 

这就是功能不良家庭中,沟通模式的自我复制。




分裂式回应



E是一位忙碌的爸爸,有一个5岁的女儿。

 

傍晚,E下班回到家,女儿兴奋地冲上前,抱住E的大腿问:“爸爸,你爱我吗?”

 

“当然爱啊。”E一边不加思索地回应,一边推开女儿走向客厅,窝在沙发上连看3小时电视。

 

E对女儿的反应,就属于典型的「分裂式回应」

 

这是一种表里不一的回应方式,言语上传达一个意思,但行动上传达的却是另一个意思。

 

比如E——

言语上:爸爸当然爱你;

行动上:走开,别妨碍我看电视。

 

他传递给孩子的感受也是分裂的。

 

如此一来,孩子往往会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


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的话语,Ta将会形成一个扭曲的认知:行为疏离=爱;


而如果,孩子质疑了父母的行为,Ta将会产生被抛弃感:爸妈根本不想理我。


同时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分裂式回应」:

 

父母行为上给予帮助,语言上却不断伤害孩子。

 

比如妈妈一边辛勤地给孩子做好吃的,一边不断指责孩子好吃懒做。

 

对孩子而言,感受也同样是分裂的。

 

在这样氛围下,孩子无法获得表里一致的被爱的体验。

 

长大以后,Ta多半也不会懂得如何辨别“真正的爱”,甚至还可能会轻易误信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




鼓励容忍/受虐



F是一位单亲妈妈,有一个12岁的女儿。

 

由于经历过婚姻变故和感情创伤,F这些年一直对异性比较疏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一直奉承着“女孩当自强”的原则:

 

女儿3岁时,走路摔倒了,痛得哇哇大哭。F全程面无表情:“皮外伤而已,一点也不痛,坚强点。”

 

女儿5岁时,在幼儿园被欺负了,向F诉苦。F依然面无表情:“一点小委屈而已,做人要宽宏大量。”

 

女儿12岁时,初次例假来临,小腹疼痛到根本无法下床。F全程不以为然:“忍忍就过去了,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

 

在F长年累月地情感忽视之下,女儿开始习惯性地否定和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渐渐把这种「超强忍受力」当作骄傲。

 

F对此深感自豪,因为她培养了一个独立且坚强的女儿,但却没有意识到:

 

她正在对孩子「鼓励容忍/受虐」

 

她不断否认女儿的真实感受,无视女儿的真实状况,

 

鼓励女儿去容忍种种痛苦,并将其视为生活的常态。

 

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很容易在关系中上演童年戏码——

 

Ta们可能会落入受虐待或是任人摆布的关系中,但却不会离开;


Ta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为自己的宽宏大量和耐心引以为傲。


直到有一天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时,Ta们才终于痛得大叫。




 写在最后 



我之所以将以上6种情形称之为「陷阱」,是因为:

 

它们非常隐蔽,同时又对孩子的成长极具破坏性。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90%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

 

身为如今的家长——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隐形陷阱的存在,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审视和检验自己的行为模式。

 

留意家庭中的种种隐蔽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去觉察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先跟自己的问题待一会儿。

 

然后再通过自我成长,或寻求专业帮助,去一点点做出改变。

 

要知道,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身为曾经的孩子——

 

我们同样需要意识到这些隐形陷阱的存在,并尝试去回顾、觉察:

 

它是如何一步步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责备我们的父母,或怪罪我们的原生家庭,而是为了更好地解脱。

 

小时候我们力量有限,无法靠自己的力量逃离陷阱,只能暂时妥协;

 

但别忘了,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有了新的力量和智慧,早晚可以思索出逃离陷阱的办法。

 

而无论何时开始思考,绝对不会太晚。

 

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同时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注:部分观点参考来源《小大人症候群》 John.C.Friel & Linda.D.Friel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绵羊倾诉APP倾诉师。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原生家庭或许带给我们伤痛,让我们在关系里重复受伤,生活工作深感无力……

看见伤痛来源,梳理郁结,是重塑自我的关键。

欢迎加入【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透过原生家庭探索自我,突破内在信念的限制。

从业16年资深咨询师亲自带领
重新梳理当下困难,解除自身障碍
团体采用“体验+观察”模式,双视角学习提升
8人团体、连续15次,现仅剩6个名额
👇识别二维码,报名参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快查你家有没有!只因屋里长了这个东西,年轻女子突患痴呆!名字都忘了!新西兰超多房屋都有……影响你停滞不前的18种人生bug,你中了几种?中国最怀旧的“三角”美食,哪一种是你的童年?我在新东方教过课中国的“战斗民族”,竟差点被大清搞得亡族灭种?大牌奶又出事!细菌超标好几倍,被紧急召回!赶紧检查下你家有没有爸爸:我想吃你做的刀削面!面积恒定的四个正方形的可视化证明,你看懂了吗?知青上山下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成年人必备的43种心理能力,你有几种?丨人生必修课共练营 限时领取儿科医生提醒:长期吃这3种调料的孩子,多半长不高!快来看看你家有没有中招!文学城里,城外的才女身价倍增!这款“老物件”,你家有吗?最影响人生的18种人格阴影,你占了几种?【庭院种花】玫瑰和月季的主要区别对标​哪一种?最新曝光的中国歼35,与美国F-35以及韩国KF-21的对比家中无四声,子孙难富贵。你家有这四种声音吗?【资讯】原来还有这八种隐藏假期,看看你有资格请假吗?总是忘记摘隐形眼镜 加州女子连续取出23片隐形眼镜 取出「全变绿色」2022儿童用药黑名单出炉!这些药你家有吗?赶紧扔!大数据推给你的!滑铁卢的15种隐藏玩法被挖出来了,一年四季不重样!你们苦等的“家庭月历”,终于更新了2023最新版!家家都需要的时间观培养神器【探索】天凉了,哪一种“花”做成的“小棉被”才保暖?韩国为何要持续清算“韩奸”,凡是“亲日”的有哪一个是好东西?【房产干货】你知道学前教育有哪7种?大波士顿有哪些资源可供选择?对号入座!这四种养育风格的父母,你是哪种?收藏|加拿大最全【鲸鱼指南】:35种鲸鱼汇聚于此,你见过几种?官媒痛批,连夜除名!郭德纲的“家长制”,保不住德云社名声新加坡的房产属性有这几种,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当心!美国53种饮品全部被召回,包括非常火的燕麦奶,快看看你家有没有!一种会让成年人「秒变恋爱脑」的“大病”一堆名校学霸晒“上学轨迹” 三种留学生的成长轨迹 你是哪一种?“你家有钱”,才是最苦的这种危害2亿孩子的隐形毒药,杀伤力100%!快看看你家有吗?16种爱情核心需求,你最看重哪几种?快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