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在不同的年纪,反复与传统文化“破圈”相拥
立文化自信于心,
挺中华文化之脊。
01
“家人,你要带我回家吗?”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流失文物的短剧——
《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
为什么会这么火?
短短三集的剧,
却句句戳中无数国人的心: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下一站,瑰葭路(归家路)。”
“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
堂堂正正地回家。”
…………
如果文物会说话,
那“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
这无疑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短视频,
而更让我惊叹的,
却是@煎饼果仔 和 @夏天妹妹 两位博主,
他们断更数月,停下一切商单,
带着两位助理奔赴英国,
用年轻人的方式,守护中国传统文化。
看,中国这片土地,
依然盛产坚韧、勇敢、有担当的人。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国宝。
02
所谓国宝,可以是看得见的文物,
也可以是看不见的技艺、传统节日,
无论以何种方式,守护何种国宝,
都书写着中华儿女对于文化守护骨子里的坚定。
就在去年,某品牌抄袭马面裙的事沸沸扬扬,
无数国人在网上发声,
而身在国外的同胞们,
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网友@荷塘的菡香便是其中一员:
“看到有人在巴黎发起反文化挪用集会时,
我立马赶了过去。
虽然我们一群人并不相识,
但看到彼此身上的马面裙,
即刻就热络起来。
我们发传单,喊口号,举标语,展示马面裙。
守护中国传统文化或许还有很多路要走,
但星火燎原,
这身马面裙,永远是中国的。”
他们守护的仅仅是一条裙子吗?
不,这条裙子的背后,
是整个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是更深厚的中国文化,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文化自信,
立文化自信于心,挺中华文化之脊,
是前人对后人最诚挚的嘱托。
有些人的守护是有声的,叫人醍醐灌顶,
有些人的守护是无声的,却能振聋发聩。
在网上看过一段关于敦煌的描述:
“当我在敦煌看到千苍百孔的西千佛洞,
简直要喘不过气来。
壁画被一块块地粘去,
斑斑驳驳触目惊心。
那些曾经供奉过佛像的地上,
只留下一个个的黑洞,
仿佛是历史的伤口。”
文化的流失是可怕的,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
在石窟、寺庙一待就是几年,
十几年,甚至一辈子,
他们默默无闻,
却把曾经流失的文化修补回来,
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惊艳世人。
这,就是壁画修复师。
他们修补的不止是文物,更是一种传承,
这个过程注定少有掌声,
但真正有价值的人,不需要太多观众,
他们会让自己和所守护的文化,发光。
或许有人觉得,传统文化太高大上,
我们普通人只能远观。
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次知道雁鸿是在B站,
她还原了许多影视剧中的首饰,
比如《如懿传》中仿点翠钿子,
比如《知否》中的凤冠,
而做出如此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却是她自学成才——
在成为非遗传承人之前,
她只是名普通的护士。
后来,为了学到真正的技艺,
让传统美学变成强有力的文化名片,
她拜师千里,学习绒花、缠花、花丝…
雁鸿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从风马牛不相及的护理专业走上手工之路;
从牛刀小试到制作工艺精良被世界看到;
从独自摸索到拜师成为非遗传承人;
雁鸿用热爱和勇气,
传承和输出着瑰丽的华夏文明。
这才是传承,无关于你是谁,你在哪,
只要有不计得失的专注和匠心,
就能在世上留下震撼人心的印记。
要说传统文化,
其实与我们最息息相关的,
大概就是中国传统佳节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许多人都觉得节日味道越来越淡。
于是,作为传统文化的随行者,
国窖1573与非遗守艺人雁鸿奇妙地相遇了。
临近中秋,
国窖1573携手非遗传承人雁鸿,
采用中国掐丝珐琅制作技艺,
创作出“福贵满枝”作品,
中秋人团圆,富、福、贵齐聚,
借明月映照,花满桂枝头,
福贵也挂满枝头。
“福贵满枝”整体长88cm,高56cm,宽56cm,以中秋桂树为主体结构。
其中树叶1573片采用“非遗缠花”制作而成,
桂花1200余朵采用“非遗缠花”+失蜡铸造法制作而成。
树顶设广寒宫殿,1个主宫殿4个偏殿,
整体呈现金黄富贵,
顶部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
底座均采用掐丝珐琅制作技艺,
制作缠枝宝相花19朵,
寓意吉祥、美满,生生不息,连绵不断;
如意云纹24个,寓意祥瑞之云气,
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
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国窖1573与传统文化是丝丝相扣的,
它以传统酒文化为轴,佐之传统技艺,
共同守护传统节日,
是因为它知道,
守护,从来都不只是某一个人的事,
而是需要所有力量交相呼应,共同坚守。
03
这不是国窖1573与雁鸿第一次共同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了,
为了保护传统佳节,
他们早已碰撞出很多不一样的火花。
比如今年春节,
为了唤起了大众对年味的期盼,
对中国年文化的情感共鸣,
国窖1573与雁鸿共创出“品味中国年”主题宫灯,将龙、凤凰、麒麟、鹤四大瑞兽形象与传统宫灯相融合,
传递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还有端午,国窖1573再次携手雁鸿,
以传承千年的中国绒花制作技艺,
打造端午“云龙出水”作品,
创新演绎传统节俗,
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气韵。
都说只有内核相似,才能互相吸引。
这句话很适合用在国窖1573和雁鸿身上。
他们为传统佳节找到了全新的美学姿态,
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更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国宝:
有人用视频守护国宝,
有人用态度守护国宝,
有人用手艺守护国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