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久都没有联系的患者朋友,突然发信息给我说可不可以今天给她加一个号,很急。我有点担心她的状况,于是同意了。
她按时来到诊室,坐下,喝了一口水,然后许久不说话。我看着她,等她开口。终于,她身体向前倾,咽了一下口水,说道:坦白说,听到这个开头,我有点意外。她着急要见我,进来后又保持沉默,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以为,她这次是遇见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大麻烦。我说,你花好几百的挂号费,就是来问这个问题的吗?她迅速地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我不明白,一个执法者,怎么可以在街上随便这样抓人。还有那些叫好的,这些人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啊?这个世道是怎么了?”我知道她指的是什么。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在诊室里,大家只能听到空调的呼呼声。我一边说,一边小心谨慎地观察她的反应。不出所料,她听到“活该”那两个字后,猛然挑了一下眉毛,睁大着眼睛看着我:我怎么就活该了?非亲非故的,事情又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生气呢?原因可能有3个。第1个:你容易“共情”。这种共情能力让你对别人的遭遇有切身之痛。你看电影容易哭吧。第2个:你有正义感,这份正义感让你有一种想主持公道的冲动。第3个:无力。你无法改变这种事情,主持公道的那份冲动会被压抑,然后被碾压成绝望和悲观的粉末。当你说“不能”的时候,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不能,事情超出了你能力范围。另外一种,是你“不想”。你觉得你是哪一种?区分“不能”和“不想”的方法我倒是有一个,我们来做个思想实验吧。假设,有一种药,吃了可以让你失去“共情”能力,失去“正义感”,变得和那些“叫好欢呼”的人一样,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你都可以像看热闹一样的去围观,离开时心满意足。你愿意吃这种药吗?“那不是让我麻木吗?我不要吃这种药。”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所以啊,现在的困扰其实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你活该。“宁可做一个不幸的人,知道一切;也不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而过着傻瓜的生活。”责任的背后,是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有代价,看你要哪一种了。如果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意失去,那只会更加烦恼吧。你之所以不愿意做“麻木的看客”,应该也是认为那将会让你失去更多,或者说失去你更加在意的东西,不是吗?这样看的话,“睡不着”这件事,就是你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说,是你主动交付出去的筹码。就如同在荒谬的旧时代,如果你要人间清醒,那孤独就是你要付出的代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