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睡不着的人去看门诊

睡不着的人去看门诊

文化


"

焦灼的生活现实,会引发睡眠危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走进失眠门诊,借助药物治疗,才能换来一丁点的睡意。

失眠的日子

长期重度失眠是种什么感觉?张宁侧头想了半晌说,“濒死感”。
这是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用于描述心肌梗塞时的词,发现完全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失眠时的感受。
凌晨3点,张宁的身体已经极度疲惫,肌肉紧绷且酸疼,意识却异常清醒。
心脏在这时跳得沉重,每跳一下胸口就疼,连带着左手发麻,有时候他感到心脏都漏跳了两拍。
头晕,闭着眼睛也感到天旋地转,但他只能紧闭双眼,作为最后的求生手段。
年初,他因为经营压力关闭了工作室,失眠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半个月,他最长的一次睡眠是在某天下午眯了4小时,其他时间都昏昏沉沉,眼前偶尔会出现光斑。
到了后期,他开始干呕,多走动一会儿或是猛地站起来都会引起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出于最原始的求生欲,张宁去了睡眠门诊。因为有心脏疼痛和头晕的症状,他问医生,有没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的问题?
医生回答,这里只能解决焦虑和抑郁引起的失眠,如果情绪低落,那就是肝郁脾虚,“这样,你先吃点中成药。”
与张宁一样饱受失眠困扰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最新调查,超过 3 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90 后、00 后的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在长期被失眠困扰的年轻人中,向医疗系统求助的选择并不少见。《2022中国职场青年睡眠质量报告》显示,高于40%的年轻人有睡眠问题,有15%的年轻人失眠后会寻求医生的帮助。
珊迪也曾被一种“快要死去的痛苦”驱使去了医院。无数失眠的夜里,肉体已经疲惫到极致,脑袋却自动播放着工作细节。心脏突突地跳,快到像要撞出胸口,心口疼,头也疼,仿佛下一秒就要猝死。
她甚至丧失了求生欲,只是躺着,想着人生本就受罪,如果能猝死,或许也不错。她甚至想过求死,但不忍心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去医院的前一周,珊迪总共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连续两个月没有过完整的睡眠。那段时间她工作毫无状态,在公司几乎听不进领导的交代,跟下属说话时也语无伦次。
有次坐地铁回家的路上,珊迪眼前一黑,险些晕倒。远在澳大利亚的医生男友得知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催促她去看医生。
珊迪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看诊的是位睡眠障碍专家,沟通非常耐心。
在询问了她的病史、睡眠、食欲、心情等情况后,医生为她安排了机器检查,先是检查生理机能,接着做了一个小时的心理测试。
最后医生的结论是:中度抑郁症。珊迪不信,又去了另外两家三甲医院检查,结果还是一样。
走出诊室,珊迪有种宿命感。上海静默期间,大家状态都不好,姐妹们还互相打趣,“送你去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后来那家医院门口果然排起了长队。
珊迪给母亲打了通电话,希望得到一些安慰。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不以为意,“你就是晚上手机玩多了。”
挂断电话,珊迪坐在医院门口,抹起了眼泪。
图 | 医生给珊迪开的药
吴铮去看失眠门诊时,装了一肚子话。他为自己的失眠找了很多原因,可能是被裁员后作息紊乱,可能是找工作带来的忧虑,也可能是因为性格敏感、脆弱。他希望找医生解答。

等到站在诊室门口,吴铮才意识到,来这里也找不到答案。诊室的门大大敞开着,他排在队伍最后,听见了里面的对话。


“想活吗?没有想死的念头吧。”
有。但是不敢。”
“你想喝点汤药调理调理吗?”

“情绪低落多久了?”
“一年。对什么都高兴不起来。”
“你需要换药了,黛力新对你不管用了。”

有病人想展开描绘自己的病情,很快就被医生拉回来。
“两点才睡,什么事儿都放不下...”
“我给你开一点太子参。”

每位病人,进去5分钟左右就出来了,他们抛出的问题,解决方案都是用药物治疗。吴铮甚至有个错觉,这里有点像《西部世界》里的AI(人工智能)维修间。

图|睡眠医学科诊室门口

“轻度抑郁症”,做完机器检测后,医生得出结论,并给吴铮开了处方:劳拉西泮、盐酸舍曲林、乌灵胶囊、舒眠胶囊。医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用极快的语速交代了药物的用法用量。

咋就抑郁症了哩?吴铮有些发懵。医生没时间留给他发呆,打断他说,“你后面还有32个病人等着。”吴铮只好识相地离开。

35岁,失眠十年, 刘凯的治疗经验早已横贯中西医,“你能叫得出名字的我都试过。”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看西医、看中医、看心理医生和放弃治疗回家看书。
他认为,看西医绕不开焦虑和抑郁两个话题,主要靠吃药治疗。刘凯吃西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吃完立马可以睡着。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睡不醒。
那时刘凯在一家电脑硬件培训机构当老师,困得张嘴说话都费劲,根本讲不了课,只好脱产在家休养。
他吃过很长时间中药,认为中医可以展开的话题更多,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但疗效很慢,有时吃半年也不见效果。心理治疗的当场效果很好,听得人激情澎湃,仿佛从未病过,但出了诊室该失眠还得失眠。

架上失眠的烤架

吴铮失眠始于2020年初,他是一名程序员,在公司负责产品开发。团队只有五个人,事多人少,但他干得还算开心。
因为迪拜疫情,项目需求变少,项目组不得不解散。吴铮被公司调岗,在新的团队中总是需要跟领导周旋,不适应与疲惫的感受将他淹没。
今年3月,公司因经营压力开始裁员,吴铮主动找到上级,“干脆把我裁掉吧。”
拿到公司的裁员赔偿后,吴铮在前三个月过得很开心。他去大理旅行,在家看剧、打游戏,怎么随性怎么来。
开心背后的代价,是睡眠时间变紊乱。
没有上班的压力,闹钟变成闲置的摆设,手机上的时钟都变得多余。每天,吴铮在日光最强的时候起床,吃完饭后,倒在沙发上又睡了,再醒来时天色已暗,此时他的一天才刚开始。
没有压力就没有疲惫感,深夜关了灯,钻进被窝后,仍意识清醒。吴铮干脆坐起来,把灯打开,找点事做,觉留到第二天晚上再睡。
连续性失眠出现在找工作期间。今年6月,吴铮的手头开始吃紧,计划回到职场。四个月过去了,他始终没能鼓起勇气走到面试官跟前。
图 | 吴铮在门诊现场
晚上10点之后刷招聘网站,刷完就睡不着了。市场开发APP的需求大不如从前,招人的职位多是基础的运维工作,但吴铮不想放弃前沿的开发工作。程序员的面试内容随技术迭代快速拓展,“从小学到博士的知识点都会考到,这意味着没有考试范围。”
吴铮明白,找工作只能多面试,但他一直被“面试恐惧症”卡住,止步不前,可时间不等人。
程序员的职业路径很清晰,如果35岁还没晋升管理层,就会一直沉在行业底部。吴铮认识40岁还在底层的程序员,只能做大公司外包的工作,“就是些边角料的工作。
吴铮再过几个月就将满30岁,危机感步步紧逼。
睡眠障碍的背后,心理因素成为绕不过去的大山。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排在前三的失眠原因,是情绪困扰、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久病成医的人,总是能自我诊断失眠的根源。
刚来北京时,张宁并不是个有野心的人,那时他刚毕业,只想找份工作。
最初他在一家老牌画室教小朋友水墨画,这是份安定、闲适的工作。不久后,他产生了疑问,“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他决定逼自己一把,开了间工作室,把主要业务转向活动行业,将教画作为副业。
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到来,令张宁的主业和副业双双遭受重创,生活迅速滑向动荡不安。
疫情之前,张宁的工作室平均每周都会接到新项目,疫情期间,工作室曾连续三个月没有接到项目。
每当疫情反复,张宁的朋友圈就会被同行取消或延期活动项目的消息刷屏。折腾多年,换来无数个失眠的夜晚。
很少人能将失眠作为一种病去看待,即便替换成睡眠障碍、不寐症等医学名词,也无助于理解。
珊迪的父亲甚至觉得,患有睡眠障碍意味着获得了某种超能力,他认为珊迪在金融界工作的机会来之不易,应该利用失眠的时间创造更多价值。
珊迪的工作,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在一个薪资丰厚的行业,享受国企的待遇,还有经常出国的机会。今年2月末,上海疫情爆发,金融业备受震荡。珊迪的公司迎来人事调动,她有了新的领导。
新领导主张“业绩就是一切”,刚上任就改掉了部门的KPI。珊迪因为外貌姣好,从研发、技术类岗位,被调到营销岗。
金融产品的营销,不仅受广告法管辖,还受证券法限制。根据证监会要求,公司每次发布产品广告图,都需要经过法律合规部的审核。审核需要一段时间,会拖慢营销的进度,新领导要求她跳过这个流程。
一次开日会,大家汇报自己当天的工作进度,珊迪说广告被送去审核了,领导勃然大怒,质问道,“你为什么要拿去审核?”
珊迪很为难,如果证监会查下来,责任都是由经手业务的员工承担。有同事提醒她,一定要注意法规问题,否则轻则年终考评不合格,重则影响金融从业生涯。
在巨大的压力下,珊迪开始失眠。每天只要一闭眼,大脑就一条一条地闪现当天的工作,她控制不住地去想有没有疏漏的地方。脑子夜以继日地连轴转,有时一星期只能睡一两个小时。

活在恐惧中

靠药物治疗失眠,有时候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有人吃黛力新,手会不自觉颤抖,有人吃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会困倦乏力。在刘凯看来,最大的副作用是心理负担。

治疗失眠的第八个年头,不知是不是产生了耐药性,刘凯吃完黛力新也睡不着了,“一旦你长期失眠,吃药还没有效果,你会本能地往最坏的方向去想。”
他觉得自己肯定患了什么重病。晚上睡不着觉,心脏砰砰砰地跳,那种濒死感迫使他叫过两次救护车,医生来后,告诉他没事。
连续两、三个月都昏昏沉沉,他又觉得大脑有问题。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报告显示没有问题,他不信,过段时间又去拍一次。日复一日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
“抑郁是想死,焦虑是不想死。”失眠吧里的这句话,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辨别失眠的成因。但刘凯觉得焦虑和抑郁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人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总是焦虑自己是不是有病,两三年下来,很难不抑郁。
这些年,刘凯在失眠时看过很多书,关于脑神经的、思维认知的、人际交流的。他很赞同一个说法,“性格是一种思维方式”,即性格来源于人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觉得失眠的人虽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性,就是敏感,生理和心理都敏感。
如果非要用多年经验给出建议,刘凯觉得是“远离悲观信息”,目的是戒断习惯性的悲观。包括不要跟失眠病友交流,不要去网上搜索自己的症状,以及少看负面新闻。
在吃完黛力新也没有困意后,刘凯放弃了治疗,开始用哲学的眼光看待失眠。他认为失眠归根究底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如果不给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比如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几点睡觉),而是顺其自然困了就睡,“至少能获得一个60%的睡眠”。
中国的睡眠医学起步较晚,近20年学科才逐渐取得研究成果,睡眠医学中心的承载能力也相当有限。患者从不知道有睡眠门诊,到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室,更是晚于医学发展的节奏。还有许多人,在求助医疗无果后,开始尝试自救。
确诊抑郁症后,吴铮变得更抑郁了。他上一次感到有一丝开心,是半个月前钓鱼时,鱼咬钩的那一刻。
为了保持规律睡眠,他推掉了去钓鱼的聚会。鱼塘太远,要住在朋友家,他认床,睡不着。
吴铮后悔跟母亲提起自己的失眠。母亲是个中医养生爱好者,觉得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在23:00前睡着,吴铮在她的鼓动下才去了医院。
“哪个程序员能做到早睡?现在好了,查出一身病,都是医生说的,你还不得不信。”
失眠的夜里,吴铮总焦虑自己的前途。追究焦虑的根源,他认为是被大公司制造出来的。
大厂的35岁裁员定律波及到小公司,被大厂裁掉的人流向小公司,小公司的岗位也随之减少。只要大厂愿意,小公司的生存空间随时可以被挤压。去大公司有年龄限制,去小公司很可能会被悬置, “当你发现所有的路都走不通,就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了。”
动荡的行业让张宁开始反思,不该把重心都放在工作上。在北京多年,他唯一的生活痕迹,是谈过一个女朋友,交往半年就分手了。分手那天他回到家,发现女友已经搬走,他至今都不知道分手的原因。
事到如今,这趟列车已经停不下来,“如果不工作,我就什么都不是了。”
开处方时,医生给了珊迪两个方案。一版是全西药,考虑到副作用,被她拒绝了。另一版是右佐匹克隆片加两味中成药,吃了一星期也没效果,她就停了。在珊迪看来,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治愈还得靠解开心结。
工作中的风险,职场的性骚扰,都让珊迪屡次想要辞职。她不止一次跟父母表明想法,最后都闹得不欢而散。父亲说,“别人怎么可以坚持,你就是抗压能力不行。”
没有取得父母的理解,珊迪依然决定在今年辞职。她计划辞职后去澳大利亚旅游,放松一段时间。对父母就说去澳洲出差。
和珊迪的父母一样,保险也不认可失眠是疾病。看睡眠门诊走不了医保,商业保险也不给报销。珊迪拿着三甲医院的确诊报告去了保险公司,几天后收到了拒赔的信息,“他们说,这不是一种病。”
有时候,珊迪宁愿自己得的是生理疾病。“生理疾病可以对症下药,也可以报销,还有人安慰。我失眠比很多病都可怕,到头来没人认为我得了病。”

- END -

文 | 李点
编辑 | 孙雅兰

往期回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国能研发先进战斗机,民航客机却不行 的原因危险!悉尼海滩惊现致命生物!许多人去看热闹!专家:千万不要接近!调查|睡不着、睡不好、睡得不健康……拿什么拯救现代人的睡眠?他半夜画出猫头鹰“睡不着”,还为亚洲超人气女团创作形象版画!亲述:Costco打工遇到无数奇葩顾客,还被老太太骂“看门狗”!投行要做好"四个坚定"!国信证券副总裁谌传立:践行"看门人"职责,提升保荐机构服务质量AI会让画家睡不着觉吗?“36岁来碰瓷公司?”女子网上求职被气得睡不着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睡不着?【提示】夜里睡不着、白天起不来,怎样才能让孩子睡个好觉?来看这份小贴士→啃老18年,43岁她拿下影后大骂脏话:姐的人生你管不着!吓得睡不着...华妪遭电信诈骗痛失200万 子女断绝往来买1送1!换这个德国枕头,不到百元体验五星酒店的睡眠,拯救睡不着压力大、睡不着,韩国年轻人纷纷住进了寺庙求清净…“最近看新闻,被气到睡不着,怎么办?”奔跑吧,天寺!北京发热门诊最忙的一天,其实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当代大学生们养的看门小狗送给所有睡不着的人,句句扎心咖啡产业“中国味”:看得见的机会,摸不着的雷区厉害了!从看门人到校长 这个美国人诠释普通人的奋斗“传奇”翻来覆去睡不着,吃药没效果,该怎么办?这果子真神奇!心事重、睡不着的人吃一点,养心补血又健脾,非常好!夜里咳得睡不着,原来是这个原因!妻子为报恩与他人同居,让丈夫睡楼道,小叔子:她还让我哥看门!睡不着安稳?试试酸枣仁膏!疫情泛滥后,有多少人患了疫情后遗症懵了!下周加国料将加息75点,固定利率将破6%!多少华人被Trigger到睡不着?【一路有你】你侬我侬 四重唱,这首歌代表12年的友谊,龙卷风健康快递 202在坟头找到的美食,馋哭了多少活着的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调整作息不见好?试试这个方法吧!行程卡下线,流调里藏着的人间疾苦值得继续被看见他偷盗入狱,捡来的8岁弟弟替他销赃,惹全网心疼:我们如何谴责用力活着的人?不抱着东西睡不着的有没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